在很多粉絲眼裡,沒有比「文武雙全」更能形容羽生結弦的詞了。
據日本媒體11月8日報導,蟬聯兩屆冬奧會男子花樣滑冰冠軍的羽生結弦在今年9月20日取得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畢業證書。由於新冠疫情尚未得到控制,早稻田大學只得選擇舉辦網上畢業典禮,羽生沒有出席。日本電視臺笑稱,感謝新冠疫情給了羽生結弦寫論文的時間。
◆羽生結弦
今年3月,羽生結弦的名字和都靈冬奧會女子花滑冠軍荒川靜香以及裡約奧運會遊泳銅牌獲得者瀨戶大野一起登上了早稻田大學優秀畢業生代表名單。但隨後,大學方面刊發了道歉信並刪除了羽生的名字,這相當於宣布,2013年入學的他再度延期畢業了。
早稻田大學給羽生結弦立下的最後時限是2021年3月,這已經是大學給「知名運動員」開出的最優厚條件了。如果超過8年,羽生結弦不得不面臨退學的窘境。此前有日本滑冰聯盟相關人士稱,常駐加拿大訓練的羽生結弦2020年的目標是挑戰空中旋轉4周半,「而練習與學習很難兩全,這意味著他很可能拿不到大學畢業證書」。
◆早稻田大學
今年8月25日,羽生在接受電視採訪時表示,已經完成了畢業論文。截至目前,他未對畢業發表任何評論。
「羽生結弦大學畢業了」也登上中國社交媒體的熱門話題榜,祝賀信息在粉絲群裡層出不窮,有關日本運動員「邊讀大學,邊從事競技體育」的培養模式引發不少人的討論。
日本三地高校展開人才競爭
成立於1987年的人間科學學部是早稻田大學最年輕的院系級單位之一,也是唯一可以通過線上教學取得學位的院系。除了羽生結弦之外,棒球選手青木宣親、鳥谷敬,漫畫《假面超人》作者菅谷充,偶像組合KAT-TUN成員中丸雄一等等,都是這個專業的畢業生。
◆早稻田畢業的日本知名棒球明星青木宣親
2013年,羽生結弦沒有選擇特招入學,而是參加了早稻田大學舉辦的普通入學考試。考試分為筆試和面試兩個階段,筆試要提交3000字的入學志願書,第二階段的考試會根據考生提供的學習計劃進行面試。
才入學一年,羽生結弦在索契冬奧會奪冠後作為優秀學生代表與早稻田大學校長見了面。面對鏡頭,羽生說:「我對心理學、統計學以及數學都感興趣,希望運用『人間科學』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花滑技術以及藝術表現力。」他還給早稻田大學打了廣告,雙手比出象徵早稻田大學的「W」手勢留影……有了金牌加持的羽生,早稻田大學也收穫了最好的宣傳員。
◆羽生結弦擺出早稻田大學的手勢
「早稻田不是日本最好的大學,卻是日本最有名的大學。」許多在日的中國留學生如此評價。自1882年創立以來,早稻田大學培養出的知名校友遍布全球。相關大學排行榜中,擁有雄厚資本和影響力的老牌私立大學早稻田以培養出533名體育明星霸居榜首,日本大學和明治大學分列第二、三位。
正是因為喜歡羽生結弦,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張倩也開始接觸花樣滑冰。她告訴《鳳凰周刊》,早稻田大學有自己的冰場,還有頂尖教練,「除了羽生結弦,荒川靜香和町田樹這些一流選手均就讀於此」。
「能與頂尖選手平日裡在同一個場地練習、交流,他們對後輩的提攜力量更是不容小覷。逐漸的,大學也有了自己的特色項目。」張倩進一步說,「各個私立大學的側重點不同,早稻田大學除了花滑以外,棒球和美式足球都很出名,校級選手的水平就是國際水準。」
◆早稻田大學棒球隊取得全國冠軍
此外,名古屋的中西大學、大阪的關西大學也擁有眾多知名花滑選手。在日本花滑圈內,東京、名古屋和大阪三地大學之間形成了人才培養的良性競爭,並給優秀的運動員們提供了展現自己的平臺。
在日本,最知名的大學生體育賽事莫過於「箱根驛傳」了。其正式名稱為「東京箱根間往復大學驛傳競走」,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長跑接力比賽。早稻田大學的大迫傑、東洋大學的服部勇馬、駒澤大學的中村匠吾等知名國際馬拉松選手,都曾在箱根驛傳中初露鋒芒。
大迫傑被馬拉松愛好者視為「傳奇」。他身高1米68、體重53公斤,小小的身體迸發出的是驚人的能量。作為主力,大迫傑四度代表早稻田大學參加箱根驛傳賽程。畢業時,大迫傑在評價四年的大學生活時說:「雖然自己作為體育特長生入學,但在早稻田的馬拉松社團裡,無論是學習還是比賽,我們都是平等的。早稻田大學教會了我『不思考,不努力,就不會有結果』」。
◆代表早稻田大學出徵的大迫傑
「未來的冠軍也許就在我身邊」
正是在《排球女將》《棒球英豪》《灌籃高手》《足球小將》這些動漫的推波助瀾之下,很多中國人選擇去日本旅遊甚至留學,踏上了自己的「巡禮」之旅。
張倩向《鳳凰周刊》回憶起當年在電視機前觀看索契冬奧會男子花滑比賽的感受,「羽生結弦就是把漫畫和現實,把陽剛和柔美融合得最完美的人」,她如此感慨道。
◆羽生結弦被譽為漫畫與現實的完美結合
偶像的力量是強大的,2015年年初,張倩開始練習花樣滑冰。談到自己從喜愛到嘗試的轉變時,她直言:「很多中國粉絲跟我一樣喜歡花樣滑冰的速度與美感,也喜歡看像羽生結弦這樣的世界級明星對藝術的獨到詮釋,但由於生活的城市中沒有冰場,無法親身感受這項運動的魅力。」
開始學習花滑後,張倩感覺到自己與世界冠軍之間不再是觀眾與運動員的距離了。張倩所在俱樂部的教練山田真實,正是羽生結弦的啟蒙教練。「俱樂部裡有很多從小立志拿冠軍的孩子,他們對教練的感覺是既尊敬又害怕,有的孩子甚至不敢在訓練中直接和教練對話,而要通過教練的秘書傳達。」張倩笑稱,「當然,請知名教練輔導,花費也是不菲的。」
◆花滑比賽的觀眾們
張倩算了一筆帳:一雙冰鞋75000日元,磨一次冰刀要2000日元;教練課程是以10分鐘為單位起計算,每小時收取6000日元;冰場的使用費每個月5800日元;如果想要參加評級考試,從服裝到音樂,從編舞到教練陪同,花銷就更龐雜了。張倩坦言,自己學習花滑一年的費用將近100萬日元(約合6.5萬元人民幣)。
儘管花銷不菲,仍然能看見冰場內努力的身影和冰場外家長期待的眼神。張倩感慨說:「我20歲才開始學花滑,目前已經卡在了2周跳這個坎兒上。而這些孩子們不一樣,未來的奧運冠軍也許就在我身邊。」
從「看」體育到「看懂」體育
曾經在日本媒體供職的盧傑向《鳳凰周刊》分享了她對日本體育培養模式的看法。「體育社團是日本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便社團成員距離競技體育運動員的標準還有一段距離,但很多人的水平也是驚人的。」不過盧傑承認,像羽生結弦這樣的選手依然是鳳毛麟角,「天才很難複製」。
和羽生相比,另一位花滑選手鈴木潤就沒那麼幸運了。他和羽生是同齡、同鄉,也是從小學習花滑,還和羽生一起參加過日本全國比賽,並取得了全國第三名的優異成績。但是,腰傷導致鈴木潤提前放棄了競技體育之路。為了備戰高考,他從高二開始不得不選擇暫別冰場。
◆參加中學生全國花滑大賽(中間為羽生結弦 右一為鈴木潤)
經過兩年的複習,鈴木潤考上了北海道大學。之後他再度走進冰場,代表北海道大學參加了全國錦標賽。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能夠回歸冰場的動力不是取得什麼名次,而是對於花樣滑冰的愛。」今年3月,鈴木潤從北海道大學畢業,憑藉在美國化工學雜誌上刊載的學術論文進入日本索尼公司就職。與此同時,26歲的鈴木潤正式宣布退役。
即便不能成為羽生結弦,但在張倩看來,日本高校為年輕人提供了融入體育項目所必需的專業場地,體育社團讓他們在交流中互相促進,這樣的氛圍使他們從「看」體育變成「看懂」體育。
◆中間為鈴木潤,右一為羽生結弦
「在日本觀看體育賽事的感受與國內完全不同,你能感受觀眾們的呼吸節奏和運動員是一致的。」張倩分享自己的感受說,「這與日本的社會文化脫不開關係,但除此之外,看得懂一場比賽也會影響觀眾的參與感」。
這種體驗不止於花樣滑冰賽場。在棒球比賽中,球員們會按擊打順序上場,每個選手都有屬於自己的出場歌曲。球迷會隨著拉拉隊的鼓點,唱起屬於每個球員的應援曲。這樣的觀賽傳統從高中甲子園一路傳到了日本職業聯賽賽場。
◆早稻田大學畢業生日本著名棒球明星鳥谷敬
「在國內,有時候觀眾比教練還要激動,飆罵運動員的場景早就見怪不怪了。」張倩舉例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網球女單半決賽中,李娜用英語向一直幹擾比賽的觀眾吼出了「閉嘴」。日語裡一般將觀看體育賽事稱作「觀戰」,「觀戰」與「參戰」雖然只是一字只差,表現出的卻是對體育精神的不同理解。從這個角度來看,日本高校與競技體育之間的共生關係值得我們深思。
(應受訪者要求,張倩、盧傑均為化名)
文 / 王瞻編輯 / 漆菲
你也「在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