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部「王的男人」(《王牌特工》)和一部「叔的男人」( 《秘密特工》),讓很多人仿佛看見了間諜片的復興。
姑且不討論國內沒上映的《秘密特工》,光是《王牌特工》就向中國觀眾安利了《威風堂堂進行曲》,安利了倫敦Mayfair區半日遊,安利了英國上至西裝下到雨傘的若干高級男裝品牌。
上一部《王牌特工》宛如一本「英倫紳士生活指南」,這一部則融入了美國視覺元素。
大反派Poppy阿姨是個地道的美式復古風格愛好者,她在柬埔寨的老巢展示了1950年代美式風貌。紅色主色調配黑白方格地板的餐廳、熱狗形狀的熱狗攤、巨型甜甜圈招牌的甜甜圈店都是那個時代的典型特色。
Poppy阿姨的「罌粟樂園」Poppy的多拿滋店無疑是加州地標Randy’s Donut的翻版,這隻著名的多拿滋已經在《鋼鐵俠2》《瘋狂動物城》等好幾部電影裡出現過。
《鋼鐵俠2》裡鐵人躺過的那隻甜甜圈。上世紀30年代隨著汽車旅行在美國的興盛,越來越多公路邊的餐廳、咖啡店選擇將自己的店鋪建成所售商品的形狀,這些「模仿型建築」(mimic arthticture)——酒瓶形狀的酒館、橙子形狀的橙汁攤——讓駕駛者能夠「一望既知」,達到為店鋪招攬生意的效果,甚至在公路旅行中成為了獨特的「路邊景觀」。
美國另一著名路邊景觀「科尼島熱狗」,Poppy樂園裡也有同樣造型的熱狗車。到了·950年代,這一做法略有收斂,更多商家選擇在店鋪外面用巨型的商品複製品做招牌。建於1953年的Randy’s Donut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模仿型建築」做為一種不用額外花錢的廣告形式,可以說是美國商業精神的一種體現,難怪股票漲勢良好的Statemen釀酒也要把自己的釀酒廠建成酒瓶形,也算是廣告不做白不做吧。
Stateman釀酒廠1950年代餐飲行業裝潢之外,Poppy阿姨還喜歡1970年代的青春喜劇電影,比如《油脂》《美國風情畫》和超長家庭肥皂劇《歡樂時光》,這倒也符合她的甜美外表。
1973年初出茅廬的喬治盧卡斯導演的《美國風情畫》1978年的青春歌舞喜劇《油脂》,男主是當時才20多歲的約翰·特拉沃爾塔。而Poppy阿姨最愛的則要數全片的笑點擔當Elton John(姑且不論Elton明明是英國人,就當是導演對「英倫入侵」這個美國音樂屆現象的展示吧)。
中國觀眾對於Elton的了解可能停留在黛安娜王妃葬禮上的一曲《Candle in the wind》,或者是《獅子王》裡的《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但Poppy阿姨明顯更喜歡1970年代的Elton:兩隻機器狗的名字來自Elton John的《Bennie and the Jets》;這首歌和《Saturday Night's Alright for Fighting》均來自他1973年的專輯《Goodbye Yellow Brick Road》。
Bennie和JetPoppy阿姨的電影院看板則明晃晃地印著The Bitch is Back和Captain Fantastic,前者來自Elton1974年的專輯《Caribou》,後者則指的是他1975年的單曲和同名專輯《Captain Fantastic and the Brown Dirt Cowboy》。
印有Elton曲名的劇院看板至於Elton那套彩虹鸚鵡一樣的裝扮,完美複製1977年他上《木偶秀》(Muppet Show)時候的打扮,其實是在惡搞他自己74年巡演時著名設計師Bob Mackie給他設計的演出服。
Bob Mackie為Elton設計的羽毛演出服Elton在木偶秀上的惡搞版羽毛造型,尤其是那頂山下的帽子和Poppy阿姨的復古風不同,Kingsman的美國表弟Statemen則走的是牛仔路線。套索殺人,帽子藏雷,算是對應第一部裡英國紳士的雨傘袖扣了吧。
套索殺人第一部裡Kingsman的裁縫店以現實裡的Huntsman為藍本,而這部裡Statemen的原型則更霸氣,對應的是美國最大的酒業公司百富門(Brown-Forman)。
這家成立於1870年的酒業公司總部就在肯塔基州,旗下擁有多個威士忌和龍舌蘭酒品牌,其中就包括傑克·丹尼(Jack Daniels)。
而該公司所有的另一品牌Old Forester則主打肯塔基州釀造的波本威士忌,其外包裝和片子裡Stateman出產的波本如出一轍。
Eggsy和梅林雙雙盯著這瓶Statesman威士忌Old Forester不但和片子裡的Stateman威士忌包裝類似,還和電影合作推出了聯名限量版新增的這些美國元素無疑衝淡了第一部裡相當戲份的英倫味,不過導演本人在銀幕之外倒是沒少為推廣英國本土男裝出力,不但和奢侈男裝電商Mr.Poter一起將Kingsman做成了品牌,還在倫敦開起了實體店。
第一部的靈感來源和拍攝地Huntsman作為薩維爾街老字號走的是傳統定製路線,馬導新開的Kingsman則選擇成衣路線。
第二部結尾新的Kingsman開在了Eggsy和梅林拜訪的那家酒商Berry Bros. & Rudd隔壁,這也是現實裡馬導Kingsman實體店的地址,就在聖詹姆斯街上。
看來炸掉老Kingsman總部又重建了新總部,不只為了表現Poppy阿姨的邪惡,也是給自己的品牌做推廣。
導演和超模太太一起出席Kingsman實體店開幕馬導本人大概為了現實裡的Kingsman男裝店花了不少心思,甚至「考慮過能不能賣掉300隻單價$25,000的手錶」。這是第一部裡邁克·凱恩出演的Arthur那隻Bermont玫瑰金ALT1-B手錶的價格,是這個英國小眾奢侈手錶品牌為電影特別製作的。
但大概出於實體店銷售的考量,第二部裡騎士和牛仔們手上戴的是大眾知名度更高的泰格豪雅,Kingsman店裡的電影限量版只要$4,000就可買到。而馬導更坦言拒掉了幾個邦德系品牌(比如喜力)的加盟,「不是對邦德不尊重」,而是和Kingsman風格不符。
看起來保持住Kingsman自己的風格,在導演心裡確實是回大事。
第一部電影裡已經借角色之口說出「我們不是那種間諜電影」,表明不想把這部片做成第二個007。
第二部電影製作過程中,馬導也說自己有面對來自Fox「把片子做得更007風格」的壓力。
估計在這場「007還是Kingsman」的戰役中,最後獲勝的是導演,因為《黃金圈》的種種元素幾乎和第一部一模一樣:
一個自帶反差萌而且戰五渣的大boss藉助一個自帶成癮性的道具想要擾亂世界,他/她的身邊跟著一個戰鬥力強大的、佩戴金屬假肢的打手,主角需要靠著極少的人手闖進他/她隱蔽的老巢。
此外主角還要面對其他困難,比如我方暗藏臥底,比如自己親近的人也被成癮性道具控制,比如勾引美女的同時還要面對底線的考驗。
當然在面臨終極任務之前,主角還得面對一個小任務,雖然小任務失敗了,但是在萬分痛苦地損失一名隊友、幹掉假肢打手和姦細之後,主角很容易地殺死了大boss拯救了世界。
除此之外還不能忘了一個酷酷的定格一樣的凌空飛踢、萌萌的狗狗、開槍射狗狗、啤酒館群架、唯一的女孩兒得到了那個職位、打鬥要配上一首特別標誌性的配樂,以及中間還要插入「拯救世界可獲得後門獎勵」的對話,總之就是來自第一部裡的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甚至於臺詞也都是熟悉的,「Manners maketh man」之外,還有Harry和Eggsy在鏡子前「我看見一個有潛力的人」和Eggsy在飛機上穿好西裝以後和梅林「看起來不錯?」「感覺不錯」的對話也都從上一部照搬到這一部。
朱莉安·摩爾飾演大反派Poppy大概是上一部電影反響太好,其中的元素馬導一個也捨不得放棄,於是通通塞進了《黃金圈》。這些元素放在第一部讓人看到的是「潛力」,放在第二部裡則很有懶惰和自戀的嫌疑。
而新元素的加入也只是流於表面,無論是Poppy的復古風還是Stateman的牛仔風都僅僅停留在視覺層面上,對於角色建設和敘事幾乎毫無幫助。
如果說第一部裡Kingsman的西裝造型、源自圓桌騎士的代號和騎士精神是「三位一體」的話,Stateman的設定相對就遜色許多。面對本來就是文化大雜燴的美國,想要挑選出具有代表性而又能夠完美統一起來的形象、代號和傳奇顯然沒有那麼容易。
就連看似風格和諧的Poppy樂園,細看之下一會兒是上世紀50年代的建築裝飾,一會兒是1970年代的文化產品,一會兒是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的終結者和終結狗,也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
美國堂兄弟固然是在打醬油,就連有幸活到開場十分鐘後的老角色待遇也不見得好多少。
漢娜·奧斯特羅姆飾演蒂爾達公主第一部裡嚴詞拒絕瓦倫泰、打臉首相的蒂爾達公主雖然增加了戲份,卻淪落成一個感情不如意就」吸一發「的花瓶,除了讓Eggsy的任務變得更私人化,以及證明「王男」不是007那種一部換一個女主的間諜電影以外,沒有一毛錢作用。
沒有了成長這條主線的Eggsy,除了談戀愛比較認真以外,其實和007沒有太大區別。至於哈利和梅林這兩位被Eggsy蓋章「像爸爸媽媽一樣」的老一代Kingsman,不管是「死去」還是「活來」,只能說導演你開心就好。
第二部裡面哈利復活了,梅林掛了和第一部《王牌特工》相比,《黃金圈》就像JB死了以後蒂爾達公主又買的那隻八哥犬:看起來是那麼回事兒,但其實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
不做「那種間諜片」並不是太大問題,不要像「那種間諜片」一樣每一部都和上一部沒太大區別才是大問題。
不過聽到片尾哈利引用邱吉爾那段著名的「這不是結束,甚至不是結束的開始」,感覺一向不拍續集的馬導是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遙想幾十年後第2x部《王牌特工》上映,只想說「導演,你可少賣點衣服吧」。
「蛋蛋」(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