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樣滑冰領域,除了選手們正賽時的短節目、自由滑外,其實在賽後的表演滑曲目,往往會是最能體現選手風格、表演特質的節目。
因為表演滑不打分,比起正賽更傾向於「表演」而不是跳躍,所以選手們在選擇表演滑曲目時經常會選擇他們個人更喜愛的風格、表演上也會更側重個人特點的展示。換句話說,某種程度上,表演滑是更貼近選手內心的節目。
對於羽生結弦來說呢?對於很多觀眾來說,最喜歡的,也許是從2016賽季沿用至2018平昌冬奧的《星降之夜》,也可能是在2018新賽季僅有一次正式現身的《春天,來吧》。
但在它們之前,還有另一首表演滑曲目,被羽生結弦自己稱為是能同時「感受到最多苦痛」和「只有在滑冰中才幸福」的曲目。
《天地安魂曲》
雞架我個人看來,《天地安魂曲》應該算是羽生結弦最被「低估」的表演滑。2015年休賽季的FaOI上,《天地安魂曲》進行了首演,後作為當賽季的EX表演滑曲目。這曲表演滑也伴隨著羽生結弦經歷了整個跌宕起伏的2015-16賽季。既有NHK、GPF上的連破記錄的驕傲,也伴隨著他歷經2016波士頓世錦賽最灰暗的時刻。
2015年的休賽季,羽生結弦確定了新賽季的表演滑節目,是松尾泰伸作曲的《天地安魂曲》,編舞是宮本賢二。羽生結弦後來在自述中詳細記錄過這個節目的誕生過程:「」我說『我想滑能傳達信息的節目』,宮本老師做了很多調查後把這首原曲長達10分鐘的《3.11東日本大地震鎮魂歌》放在了我的面前。這是我第一次聽這個曲子,但一聽就覺得『絕對就是這首了!』這個節目裡自然包括了題目給人的印象,並加上了自己的親身體驗,以及在電視上放映的有關震災的影像,這些全部都在節目中有所體現。」
如我們所說,這是一個更強調自身感受的節目。
羽生結弦把這首曲的曲目命名為《天地安魂曲》。他自己在後來的回憶中說到,因為投入得太多,結果滿是苦痛無法自拔,在冰演上表演時也常常會眼淚直流,到了謝幕時都完全出不來,因為在表演時常常過於投入,所以老師們有時會告訴他,你要多面向四周去表演,向四周傳達信息。
但對羽生結弦來說,這個節目於他並不是那種「向旁人傳達信息」的節目,而是讓人投入進來的節目。他說,對於《天地安魂曲》,他想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滑,希望能把它變成終於自己經驗和感情的節目。所以那時很多人都評價,《天地安魂曲》是讓很多人看了會淚流滿面的節目。
雖然每一次滑會不一樣,但他仍希望能把自己每一次所思考的《天地安魂曲》的印象都體現出來。鋼琴獨奏曲能直接傳達感情,所以他希望這個節目能把他每次滑的心情都珍藏起來。
事實上,最開始滑《天地安魂曲》時,羽生結弦也會為之哭泣。他後來回憶,「第一次滑《天地安魂曲》是在FaOI的金澤場上,回想起來,那時聽到很多『那時的安魂曲太過苦痛了,讓人難受』的反響。實際上,我在練習的時候哭了,因為太難受了。我感覺那套節目本身就是帶著靈魂的,特別是哪個時候,因為我希望讓自己的表演和音樂完全融合在一起,所以在聽到音樂的瞬間,我就回想起地震時的畫面,像表現出那時的苦痛,所以感覺特別難受。
但隨著表演次數的增多和整個賽季的推進,羽生結弦對於這個節目的理解也不斷的發生著變化。他曾說:「賢二老師一定程度上為每個動作都賦予了意義,不過他也說,雖然賦予了意義,但這全部都交由Yuzu來詮釋,我沒必要多說什麼。這對於一套讓我全面表達感情的節目來說,真是再好不過了。這是我滑冰以來感受到最多苦痛的節目,但同時也是一套讓我覺得能滑真好的節目,我希望大家都能看到,然後能純粹的去感受這個節目。」
羽生結弦坦承,在賽季末期,為了備戰世錦賽,在思考如何演繹《seimei》的過程中,變得不會那麼投射苦痛的感情了。他開始理解到,「雖然《安魂曲》中是帶著苦痛的表現的,但我往後退一步,開始理解到觀眾並不需要去體會那份苦痛。」
是苦痛的表現,但卻要帶給人「安魂」的力量,這大概是羽生結弦最後對《天地安魂曲》的最終理解。而這份理解,隨著2016波士頓世錦賽的到來,讓這個節目,變得更加意味深長了。
2016年初的羽生結弦,正經歷著他花滑人生中的又一個低谷。腳傷、被國內的不實流言傷害,這讓他倍感「軟弱」和「痛苦」。
在這種身心俱傷的狀態下迎來的波士頓世錦賽上,他遭遇了挫折,最終不敵費爾南德茲,獲得銀牌,最終登上領獎臺時,失落、苦痛、不甘之情讓人心疼。
然而正是懷揣著這樣複雜、苦痛的情緒,他在最後的GALA表演上,卻奉獻了《天地安魂曲》最好的一次表演(當然各花入個眼,這是雞架我自己認為的天地安魂曲最好的一個版本)。
這是一次把所有外露的悲傷情緒全部攬於表演者自己懷中,隱忍著,向每一位觀者傳遞出「寧靜」「希望」情緒的表演。
它無疑仍是悲傷的,但那份悲傷已經從初始的淺表式的捶足頓胸,變成深深刻入生命與過往靈魂中的印記。它變成了俯瞰眾生的神靈,獨自承擔著一切帶來的傷痛,但低頭撫冰的剎那,是對靈魂的救贖和撫慰。
由最初的「希望大家感受到我的痛苦」,變成,「希望大家感受到我的幸福」。羽生結弦的自述中這樣回憶關於世錦賽版《天地安魂曲》的想法:「有時我甚至回想『我自己的幸福源自滑冰』,『只有在滑冰中才有幸福』,1月初我腳又疼,又因為被不實報導纏上而變得無法信任他人,所以在冰演上滑冰的時候感覺特別幸福。因為滑冰是可以憑自己的意志去完成的。因為這是誰都無法介入的。那時我想了很多很多,也感覺到《天地安魂曲》這套節目在經歷這些後變得意味深長。」
由此聯想到他在那時說過的「痛苦就是痛苦,我會承認」,而不會去想所謂克服,你就會理解他對《天地安魂曲》的最終理解是登上了多麼高的一個層次——悲傷就是悲傷,無法忘記、無法從人生中抹去,但是,卻可以憑自己的意志,讓悲傷的靈魂安渡奈何橋,讓生者憑意志、隨心靈,勇敢前行。
這樣的理解,其實已經遠超一個節目那麼簡單。如果說跨過2015-16賽季後,2016-17賽季的《希望與遺贈》,是羽生結弦奉獻給整個花滑世界的一株最美好的希望之樹的話,那麼這套《天地安魂曲》,就是為這株希望之樹,澆上的最後一捧清泉。
奉上2016WC版本的《天地安魂曲》,請君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