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3日,西班牙巴塞隆納。2015-16賽季花滑大獎賽總決賽正在進行男單自由滑的最後決賽。
西班牙本土選手,名將費爾南德茲在家鄉主場發揮出色,取得了201.43分的成績,也因此成為了打破自由滑200分大關的第二個花滑選手。(也是取得這一成績的第一個歐洲人)以至於直到他已經坐上KC區等待出分時,現場的觀眾們仍在不停歡呼著他的名字「Javi!Javi!」,掌聲如潮。
這會兒,這場比賽的最後一位選手,前一天在短節目的比賽中,剛剛以110.95打破了短節目世界紀錄的羽生結弦,正在場內默默做著最後的熱身。
然而一聲清脆的「咻~啪!」的落冰聲,卻讓場內的喧囂瞬間靜了下來,隨即又爆發出了更熱烈的掌聲。
那是正在熱身的羽生結弦,在賽前跳出的一個超級利落漂亮的3A。
那一刻,大概誰都沒有想到,花樣滑冰的一個「封神」的歷史時刻,正在被創造。
4S, 4T, 3F//4T3T, 3A2T, 3A-Lo-3S, 3Lo, 3Lz,所有跳躍全部成功完成!大概4分半後,伴隨著極具東方特色的太鼓的最後一個重音, 幾天前剛剛過完21歲生日的羽生結弦,用霸氣一笑和一個「封印」的ending pose,結束了這套後來被稱為「神跡」的節目。
幾分鐘後,打分出來了。
自由滑得分219.48分,與短節目合計總分330.43分 ,三個分數均再次打破兩周前羽生結弦剛剛在NHK杯上創造的世界紀錄,並實現花滑男單史上首次GPF三連冠,再創歷史。
當時直播的西語解說員忍不住說了這樣一句:天啊!這小朋友是吃什麼長大的?!
是的,說「小朋友」似乎也沒錯的。前幾分鐘在場上還是「魔王」「霸主」樣子的他,在出分後的瞬間就哭了起來。邊哭還邊問自己:「Why am I crying?」
事後,他這樣解釋自己的突然爆哭。
「大概是太害怕了。」「看了一眼維尼,就忍不住了」「它是戰友一樣啊!」
該如何解釋他的這份「害怕」呢?而今,5年後。當羽生結弦已經攀越了比那時更多、更高的山峰時,我大概終於能夠理解,所謂「神跡」背後,那份不斷被賦予各種意義的「害怕」,以及終於翻越這種「害怕」後,迎來的新生。
說到這分「神跡」降臨之前,有必要追溯《SEIMEI》這個節目的由來。
「我在那期間滑了很多過去的節目,但果然,這兩套節目(指敘一和SEIMEI)是最能夠代表我的花滑的節目。」2020年2月,當羽生結弦決定在四大洲錦標賽上再次啟用《SEIMEI》作為自己的比賽曲目時,這樣說。「那期間」,指的是前一年年末,在日本的全日錦標賽上,「莫名其妙」的失敗,以及由那場失敗帶來的,對自我花滑的認知的顛覆和失落。
陷入懷疑之際,將羽生結弦從低谷中拉出來,就是這兩套「帝國雙璧」。
「有如神臨」。這大概是花滑評論界對《SEIMEI》這曲節目的共通評價。
但「神」,也不是一出生,就是「神」的。
2015年6月的夏季商演DOI上,《SEIMEI》首度披露。
當時僅僅表演了2分半的縮減版,不僅讓很多圈外的《陰陽師》影迷感覺「不符原作」,連看慣了古典西方音樂為題材的冰迷們也暗自擔心——這個風格,傳統的花滑圈,會接受麼?
整個賽季,《SEIMEI》都是在不斷進化的。為此羽生結弦甚至專門請教了日本的狂言大師、晴明的扮演者野村萬齋,如何在冰上演繹好「晴明」這個人物。並經由野村萬齋先生的指導,把起勢的手勢都做了微調。
但當年的大獎賽首站加拿大站時,這套《SEIMEI》依然被一些評論界認為「節目風格過於和風,不會被歐美審美佔主流的裁判看好。」
嗯,題外話是,因為加拿大站的銀牌,羽生結弦在賽後請設計師對《SEIMEI》的服裝進行了緊急修改:背後的五芒星和身上的銀線元素,全部換成金色了。
及至那一年11月末的NHK杯時,這套《SEIMEI》已經顯出「神跡」,人類花滑史上的首個300分,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但他所關注的,卻依然是「戰勝看不見的自己」。
然後,就來到了那年的大獎賽總決賽。2015年12月。
當視頻已經難以盡述這套節目帶給人的震撼時,我們依然可以從各國的解說中,重新體會當時它帶給人們的激動。
【西語解說】舉重若輕宛如飛翔他好像都不是用腳在滑!即使是不喜歡花滑從來沒看過的人也會愛上他跳躍的樣子!這個小朋友是吃什麼長大的啊?我為那些錯過這一幕的人感到遺憾!330分!嚇死人!你看他哭得太激動了這個小可憐。」
【CBC解說】:他是站在雲端俯視眾生麼?別讓他停下進步的腳步!我今天忘戴帽子了,不然我一定要向他脫帽致敬!
【NBC解說】:速度、每一個細節,一套從頭到尾把所有美好元素都集齊的節目!你甚至忘了是在看比賽!他的節目就是力與美的完美結合!
【央視的解說】:俊秀的臉龐,充滿銳氣的眼神,嘴角揚起的鋒芒的微笑,他擁有著令人羨慕的天賦,付出了超乎尋常的努力,取得令人無法想像的成就,他用卓越的藝術精湛的技術把花樣滑冰的美展現的淋漓盡致他就是 羽生結弦。(是的,陳瀅姐姐)
……
那天的頒獎典禮後,羽生結弦的偶像,普魯申科在自己的社交帳號上這樣寫道: 我在溫哥華奧運會所堅持的在六年後的今天實現了!所有的男孩們,謝謝你們,謝謝你們推動著我們這項運動來到沒有極限的地方。結弦,現在你是我的英雄了!哈維,偉大的戰鬥!謝謝你們,男孩們!
封神之戰。
以至於整個2015年,冰迷們選出的關於羽生結弦的漢字都是,「神」。
然而2015年的那一刻,應該意氣風發的羽生結弦,卻為自己選擇了一個「成」字,作為自己的年度漢字。「我完全不是神,雖然我認為實際上有神的存在,我有很多自己相信的東西,但冰迷們這麼說我很高興也很惶恐。不如說為我加油的各位才是神,從看不見的地方給我力量的神。今年是成長的賽季,所以想要選一個代表成長的漢字『成』。」
永遠在追逐夢想的人,拒絕「早早封神」。但這確實是他少有的幾次表演《SEIMEI》時,最後ending pose做了封印的時候。
而今,站在2020年回頭看2015年,回頭看《SEIMEI》這個節目,我覺得,它可以坦然的承擔起「神跡」這個詞了。之所以這麼說,正是因為這個節目,並非永遠「完美」,更不是一直「躺在神壇」之上。
2016年的波士頓世錦賽上,剛剛在上年末「封神」的《SEIMEI》在嚴重的左腳腳傷情況下失誤嚴重,憾失金牌;2017平昌冬奧賽季頂著壓力重啟這套節目,但11月的NHK杯上,自由滑前訓練中受傷,直接進入「黑洞期」,直至2018年2月空降平昌。
那悠揚深邃的龍笛、那沉重優雅的太鼓,一聲一響,撞擊了多少人的心?
再到2020年的四大洲上,當翠綠色的、全新的「晴明」又一次現身時,又為多少人帶來了希望?
如果說2015年的《SEIMEI》是神跡初臨,2018年的《SEIMEI》是神之眷顧,那麼2020年的《SEIMEI》,也許就是真正的——我即是神。
5年光景,場下的羽生結弦不再是那個「哭得好厲害的小朋友」。當時光在他的臉龐上雕刻出歲月的鋒芒,也為他鍛造了一顆真正強大的、不可撼動的心。於是,不再是哪個節目是「神作」,而是這個人本身,就是花滑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