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羽結弦歷次的訪談中可以看出,羽生結弦對於花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價值觀和評判體系,已經有了一套自身價值理論。
那麼,我們在談羽生結弦的滑冰時,除了技術、分數、成就以外,也是要適當地聊一些哲學層面的東西,慢慢地試著向這位「偉大之上」的選手靠近。畢竟,羽生結弦本人就是非常富有思想的。
「從心而戰」,是他今年對夏季奧運選手的祝福和支持。同樣,我們覺得這也是他冰場馳騁二十年,升組徵戰十年的寫照。

從心而戰:「心」,一個非常普通的生物學詞彙,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哲學詞彙。
儒講「修心養性」,道講「存心煉性」,佛講「明心見性」,舊約的教誨是「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而十年來或者說二十年來,羽生結弦是否保守了自己的「心」?
從最初的在棒球和花滑中選擇花滑,到「一生懸命」,到「我真的非常喜歡滑冰,非常喜歡表演。想為自己的冰迷表演」,他對滑冰的喜愛之心未減。
從跳躍要配合音樂進行,到這不是跳躍比賽,他一直堅持著「羽生結弦式的花滑」,心底的信念從未改變。
在冰演中跳出新的跳躍,堅持多年全勤比賽,一直在比賽,在冰演中增加自己的經驗,提高自己的競技水平。
因為是在加拿大訓練,所以他大獎賽一直選擇加拿大站。結果,大家都看到了,無論是索契之前還是索契之後,和陳偉群一同在加拿大站的時候,他從未贏過陳偉群。箇中原因,不言自明,聰明如他,不會不明白。然而,「旁行一步」的「聰明」,他沒有選擇,「不退讓」,13的大獎賽兩個分站都輸於陳偉群,到當年的總決賽和之後的索契都贏了陳偉群,開啟了總決賽四連霸,冬奧兩連霸的徵程。
賽場上,他的初心未變。
賽場之外,他也是一直持守初心。
記者會上整理話筒、姓名牌、椅子。
冰場上幫著工作人員補冰。
冰演和表演滑後的個人炫技時,把即將退役的選手推到冰場中央和冰迷打招呼,把更多機會讓給後輩或者新秀,讓觀眾熟悉。
對守候的記者、粉絲,無論是自己到場還是離場時,總是誠意滿滿地鞠躬。
從地震那年的賑災演出,到今年捐出羽生結弦展的收入。
他的謙恭有禮、關懷他人、提攜後輩、服務家鄉的心,從未停歇。
十年,二十年,經歷社會這一染缸,或老於世故,與之同流,或萎靡消沉,自怨自艾,都足以讓一個人喪失起初那顆火熱的心。有幾個能夠不受人惑,不受世惑。
而祖師東來,正是為尋找那不受人惑的人。
讓迷羊知返,浪子回頭,恰是救贖者的使命。
羽生結弦這十年,這二十年來,一直堅持著他對花滑那起初的熱心,也印證了花滑的第一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