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飛速發展,漢服不適合在現代出現

2020-12-20 鳳麟解語
圖片來源於網絡

大家都知道,如今「漢服」在全國都有其愛好者,尤其在南方十分盛行,甚至有一公園要求進入者必須要穿漢服,不然不允許入內。什麼是漢服?漢服何解?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我國服裝的發展史:(網絡漢服素材)

一、先秦時期:婦女不穿褲子穿裙子,衣裳指的是衣服和裙子,上為衣,下為裳。

二、漢朝時期:最有名的是留仙裙,而且漢朝女人每層衣服的領子必須露出。層層疊疊可以超過3層,名曰三重衣。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時的條紋間色裙走紅,長裙是諸位貴族女士的標配,而曳地五尺是常用標準,寬大的袖口綴有不同顏色的袖貼,條紋間色長裙讓視覺很有跳躍感。

四、隋唐時期:隋朝時隋文帝厲行節儉,衣著簡樸,不注重服裝的等級尊卑,在位時平時只戴烏紗帽。到唐朝,是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服飾也趨向於表現自由、豐滿、肥壯的藝術風格。唐朝女子服飾,是中國服裝中最為精彩的 篇章,冠服豐美華麗,妝飾奇異紛繁。

五、宋遼夏金元:

宋代基本保留了漢民族服飾的風格,遼、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飾則分別具有契丹、党項、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點。各民族服飾再度交流與融合。

六、明代:

恢復漢族的傳統,明太祖重新制定漢服服飾制度。明代皇帝戴烏紗折上巾(烏紗翼善冠),帽翅自後部向上豎起。明初要求衣冠恢復唐制,其法服的式樣與唐代相近,只是將進賢冠改為梁冠,又增加了忠靖冠等冠式。

七、清代:

清王朝取代朱明,推行剃髮易服,按滿族習俗統一男子服飾。順治九年(1652),欽定《服色肩輿條例》頒行,從此廢除了濃厚漢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明代男子一律蓄髮挽髻,著寬鬆衣,穿長筒襪、淺面鞋;清時則剃髮留辮,辮垂腦後,穿瘦削的馬蹄袖箭衣、緊襪、深統靴。但官民服飾依律涇渭分明。

八、民國時期:

(1)男裝:民國初年長袍馬褂和西裝革履都存在。20年代前後出現中山裝、逐漸在城市普及。農村沿用傳統的襖褲,頭戴氈帽或鬥笠,腳著自家縫納的布鞋。

(2)女裝:辛亥革命帶來了多樣化,一身襖褲之外,又多穿用襖裙套裝。20年代以來,婦女喜愛旗袍,旗袍逐漸成為時裝而不衰。

九、現代服飾:中山裝漸成男子主體服裝,此外流行過軍便裝,人民裝;女裝受蘇聯影響,連衣裙風靡城市,此外還流行過列寧裝等。在農村,上衣下褲一直是大多數農民的傳統裝束。1978年後,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體現時代精神、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服飾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面貌簇新。

圖片來源於網絡

漢族的形成和發展 :是各民族之間通過通婚、戰爭及貿易和文化交流等方式,逐漸融合交會。

既然漢族的形成是由多個民族組成的新民族,何來純粹的漢族和漢服一說?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清政府,說滿清強迫漢人穿滿族衣服,我想問問你們,清政府要求漢族婦女禁止纏足,怎麼沒人響應?這種變態的審美居然在漢族女子中居然流行上千年。更有一些帶有偏見與無知的漢服黨說裹腳是清朝流行的……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穿上所謂的漢服便美其名曰」恢復民族自信「,你們的民族自信就靠那些幻想出來的服裝來提升?服裝款式多是按照古畫的樣子,或是出土的裝老衣服來演繹,更多的像走錯片場的群眾演員,譁眾取寵罷了。

旗裝沒有優點嗎?就是單純的滿族人的服裝嗎?非也,滿族是個以狩獵為主的民族,他們的服裝簡練、方便,之所以衣服有開衩,這樣可以方便騎馬,滿族人在入關前袖子是窄袖,而宮廷服裝多是寬袖,這也是滿族服裝與漢服的交融改良。很多人認為旗袍是滿清的象徵,我想問一下漢服黨,你是中國人,漢族只是56個民族中的一個而已,全天下的中華兒女都是一家人,何苦要分清伯仲?強者為王,敗者為寇,清朝的確滅了明朝,歷史上這樣的少數民族統一中原並不稀奇,何況如今都已經叫」中華人民共和國「了,你們還糾結什麼呢?

以前我記得有人說過,當清政府穿著長袍馬褂研究吃喝的時候,外國人研究軍事大炮,因為清朝的覆滅,才讓人覺醒,才有了民國,而服裝也隨之更改。如今的服裝更加簡單,方便。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對女性而言我認為旗袍的確可以代表中國女性,有人說,旗袍挑人,身材好的才能穿旗袍,非也,其實傳統旗袍並不是走秀那種貼身旗袍,民國普通人穿的旗袍都是比較肥大一些的,開衩也不會那麼誇張的高,即使是現如今,普通百姓的旗袍款式也都是比緊貼身要寬鬆一些的。

旗袍女子有著溫婉端莊之氣質,表現中華女子特有的內之美,矜持、婉約、秀麗、素雅。雖簡單卻不媚俗,之所以流行至今,經久不衰,就是因為全球人在心裡已經認定旗袍就是中國的象徵。再來反觀漢服,很多人把千年前的服裝款式倒騰出來,按照影視劇的浮誇造型加工一下,就成了所謂的改良漢服,居然還有人提議要小學生當校服穿……我的天吶!有沒有搞錯?時代在飛速發展,我們的古人裹小腳、穿長裙、坐馬車……一個緩慢的時代已經遠去,並早已被改朝換代,如今街頭冒出一群漢服黨,拿著手機、到處擺拍、各種嘚瑟……這不是進步,而是退步。

你們那麼熱愛自己的民族,怎麼不恢復傳統的裹小腳?那才是真正的漢族女人做的事情。你們也知道疼是不?也知道那是封建社會的糟粕是不?我就想說,大熱天的裹的漢服左一層右一層的不熱嗎?穿著漢服披著長發不捂得慌嗎?還要煞有介事地梳古裝頭,戴個髮簪啥的……從穿衣服到捯飭頭髮,在高效率的時代,這樣緩慢的龜速能適應時代嗎?漢服黨們應該要學會的是仁義禮智信,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不是套件漢服就是民族的象徵,去掉你們對其他民族的偏見與無知才是正題。

圖片來源於網絡

為什麼沒見外國人鬧服裝運動?外國人也應該有各自的民族,但國服卻只有一款,雖然我國沒有明確答案,但顯而易見,就是旗袍和中山裝。這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服裝史的發展,民族富強不是靠那些已經被歷史淘汰的舊衣服來拯救,靠的是各民族團結努力向上的凝聚力。

關於漢服就說這麼多,說對說錯都請多包涵。

相關焦點

  • 傳統漢服與現代漢服,究竟哪一種才是「真」漢服?
    從漢服再次出現直到今日,有漢服的地方就總會存在些許爭議,有人認為,傳統漢服才是真正的漢服,只因為傳統漢服植根於最原始的社會當中,它所吸收物質文化與時代素養才是中國最真正意義上的服裝底蘊,但也有人說,傳統漢服已經失去了自身魅力,在現代社會反而顯地格格不入,在當今社會,只有現代漢服才能夠被譽為是真正的漢服
  • 與時俱進的現代漢服體系與文化!
    「漢服」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詞,熟悉是對於大眾而言在電影劇中感受居多,陌生是不知道她的文化內涵,近些年針對漢服出來了一系列的名詞,傳統漢服、改良漢服、漢元素、泛漢服等等。漢服自夏商時代開始創立衣裳制,後經過幾年的發展,形成了各朝各代的漢服製作工藝,設計剪裁工藝、形制特點,色彩搭配、布料選用、配飾裝束等,是中國服裝文化的寶貴資源,可以說是理論指導。
  • 【漢服研究】現代漢服的文化密碼
    現代漢服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手藝人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成為當代青年彰顯文化自信最鮮明的表達方式之一,也成為向世人傳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漢服的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體系。第一個「平」字:指漢服運用平面對摺剪裁的方式製作而成,前後衣身裁片肩線相連呈平面結構,「不破肩線」「不鞝袖」「不改變布帛經緯走向」的服飾形態與西方服飾截然不同。整件衣服平鋪時呈現出中線對摺的形態,不論服飾的款式如何變化,都堅守「平裁對摺」這一製衣理念。
  • 為何漢服發展不如和服?於丹:時代在進步,高曉松:裙子當帆使
    只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有漢服的地方總會有各種爭議?有的會對漢服挑毛病,有的會對穿漢服的人吹毛求疵,還有的會把漢服當成和服。為什麼漢服的發展會不如和服呢?日本人穿和服就跟他們說日語一樣理所當然,可是我們穿漢服為什麼就不能像說漢語那樣正常呢?由於丹、高曉松主持的《漢字英雄》裡有個十分熱愛漢服的初中女生,我覺得她的事情就很能說明一些問題。
  • 比「現代漢服」更美的是「復古漢服」,一顰一笑皆是韻!
    圖片來源:wb請叫我安靜大叔而相比於現代感更足一些的仙氣漢服來講,那些復古漢服反而更有漢服的古典韻味,將春天穿在身上,古典而又雅至,不華麗不張揚,卻宛如在夜間開放的曇花一般緩緩地釋放出自己仙美靈動的嬌俏氣質
  • 都在誇漢服美,很多人提倡穿漢服,為何漢服就是流行不起來
    古代勞動人民穿的服裝,其實並不是漢服,大多是短裝。這種短裝就比較適合進行各種生產勞動。甚至在打仗的時候,最適合的也是穿短裝。當年趙國採用「胡服騎射」這樣的短衣打扮,便讓趙軍很快成為一支強悍的軍隊。現代人需要勞動,需要進行各種操作,參加各種運動,穿漢服,顯然是不太方便的。
  • 近些年漢服的發展
    漢服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漢服,穿著漢服去旅遊已經成為一種不同的風景。漢服的大多數粉絲都懷揣著一個古裝夢,尤其是女孩,她們喜歡穿著復古風格的漢服,散發出飄逸的感覺。 作為中國傳統服飾,漢服指的不是漢代的服飾。
  • 現代漢服雜談
    其實答案很簡單,重點只有一句話:入手一套自己喜歡的正版漢服。雖然第一套入手謹慎是固然的,因為第一套漢服相比後面入手的會更具有紀念感。但也不必過於多想,第一套不會成為自己最後一套(劃重點,你以為第一套買完就不會再入了嗎?不你錯了,隨著你了解漢服越深,漢服越來越好看,以親身經歷可以告訴你,你會根本停不下來)所以遇到一些大佬說的什麼翻車版型不好布料不好等等也就可以忽略不計了,意義才是最重要的。
  • 何冰主演、首部反映中國高鐵發展的電視劇《飛速時代》官宣
    聚焦中國鐵路人的現實題材劇集,終於要出現了。《飛速時代》是中國首部反映高鐵發展的史詩巨作。 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之下,我們有必要、更有責任重溫我們的黨在帶領人民發展致富和科技領先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偉大成果,有必要讓全社會感受到我們時代發展的飛速和偉大的中國速度。
  • 那些你沒見過的漢服!——【現代漢服最全形製圖文展示】
    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皆是日常生活所穿,等同於現代人所穿的服裝。一般來講,漢服需袖長過指尖,裙長(衣長)過腳踝,以微露鞋面不拖地為宜。尺寸以寬大合身為宜,不宜過於收束侷促。漢服剪裁需有前後中縫,一般也要求有接袖。本文就現代漢服復興下的形制進行分類總結,讓各位喜歡漢服的同袍們看看現今漢服展現的千古風流。喜歡的朋友不妨仔細閱讀,點擊收藏。
  • 現代漢服體系——辛丑年首發版(二)
    1、現代漢服體系:建構背景與緣由2、現代漢服概念:基本概念與誤區、漢服體系發展脈絡與「八字訣」3、漢服形制體系:首服,體服(衣、裳、褲、深衣、附件),配飾、足衣分為古代漢服和現代漢服兩個歷史階段。古代漢服源自黃帝創製衣裳,至清初「薙髮易服」政策消亡,是自成一體的服飾文化體系。現代漢服是現代人繼承古代漢服基本內容而建構的民族傳統服飾體系。
  • 如何不讓老年人被飛速發展的數字時代拋下?上海這些協會組織提出從...
    數字時代發展飛速,但老年人常常成為被落下的那群人。如何讓技術的迭代不再影響他們的生活?如何讓他們同樣享受網際網路帶來的紅利?12月26日,在2020上海臨港人工智慧開發者大會上,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上海市養老服務行業協會、上海市軟體行業協會、上海市物聯網行業協會、上海市人工智慧行業協會、上海智慧城市發展研究院等協會組織共同發起了從供給側消弭「數字鴻溝」、解決老人應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倡議書。
  • 比《陳情令》更適合!王一博的漢服被網友評:從書中走下的貴公子
    現代裝嘛,感覺適合所有造型,具有無限可塑性。,當時王一博表示跳舞不適合穿帆布,但是在攝影造型師的堅持試一試下,最後呈現出來的效果真的驚豔。,他還曾穿過白色的漢服,王一博真的很適合白色啊!當這些人不經意出現在身著現代服的路人中,不禁給人一種時空交錯的美感。當然,穿不穿漢服是個人的愛好與自由,其實想穿什麼衣服是自由,多元包容的社會要有容納想穿什麼衣服就穿什麼衣服的氣度。因為我們華夏文明五千年流傳的不僅僅是「服章之美和禮儀之大」,更重要的是「君子和而不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雖然審美有差異,但是尊重沒有。
  • 中國首部反映高鐵發展的史詩巨獻《飛速時代》獻禮建黨一百周年
    電視劇《飛速時代》作為建黨一百周年的獻禮片,預計9月份開機,該劇以中國鐵路發展為脈絡,高鐵飛速進步為主要背景,以中國鐵路職工、高鐵研發科技人員的拼搏進取精神及情感生活為主線。講述了幾代鐵路人,為了中國高鐵的建設與發展拼搏進取,無畏艱難的鐵路精神和中國精神,是中國首部展示高鐵發展的史詩巨作。
  • 改良漢服:它會是漢服的創新發展的一個體現嗎?你怎麼看?
    我看了共青團中央在b站上的直播,看到了有改良漢服的展現。我也記得中國華服日倡議書中有這麼一點:要在華服作品和產品中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代文化相融相通。那漢服的發展道路該如何走得更遠?怎麼樣才算是創新發展?再說說近幾年比較流行的一種「新型」服飾——改良漢服。為何叫改良漢服?它與漢服之間的關係是如何的呢?既然叫改良,那它到底能否算是漢服的創新發展呢?
  • 絕美漢服體驗,邂逅千年前的自己
    「我做了一個夢夢裡仙袂乍飄,迴風舞雪荷衣欲動,環佩鏗鏘似乎掉進了詩詞話本裡美得不願醒來……」近幾年漢服文化飛速進入大眾視野,常常能在地鐵、商場、公園等地方看到穿著漢服的小哥哥小姐姐們,各大社交平臺上的美圖和創意短視頻更是沒少刷。漢服文化從一個小眾愛好,到成為一種新的流行,是復古,也是文化的復興。
  • 結緣漢服
    顧愷之《女史箴圖》局部(宋摹本) 故宮博物院藏  ▌劉睿健  近些年,或許你也有過這樣的經歷:無論是坐地鐵、乘公交,還是遊覽名勝古蹟,甚至是漫步在繁華的商業街區,總會遇見一些身穿漢服者,或獨步安詳,或結伴成雙,或三五成群,仿佛將時光拉回到漢唐盛世……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
  • 漢服,韓服?傻傻分不清楚?那就對了,韓服本來就是漢服
    現代韓服特指的是李氏朝鮮時代定型的民族衣裝,同時在20世紀因為實用原因進行了一些較大的改動,並沒有完全依照李氏朝鮮時期韓服的真實版型。漢服韓服是受漢服和蒙古服飾的影響從古代演變到現代的傳統服裝。韓服的線條兼具曲線與直線之美,尤其是女士韓服的短上衣和長裙上薄下厚,端莊閒雅。
  • 反映中國高鐵發展 陝西出品電視劇《飛速時代》獻禮建黨一百周年
    8月28日下午,由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宣傳部、百悅星光(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雲南金彩視界影業股份有限公司、金色豔陽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陝西西鹹新區秦漢新城影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金色年輪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怡光國際經濟文化集團有限公司、西安紅樹林影業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的電視連續劇《飛速時代》,在北京舉行項目啟動新聞發布會
  • 漢服如何成為新的發展趨勢
    前段時間我看到一些關於漢服的討論話題,漢服是服裝嗎?漢服可以流行發展嗎?漢服是什麼?漢服穿出去真的好看嗎?它真的可以成為流行的大趨勢嗎?針對這些網友展開了深入的討論,有的贊同,有的反對,贊同的都是漢服的忠實粉,認為漢服很好看,穿上的感覺不一樣,反對的覺的是奇裝異服,認為看著不自然,覺著很奇怪,穿上沒感覺,這就是兩方不同的觀點接下來,那就說說我的觀點,這僅僅是我的個人觀點,我認為漢服是可以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因為漢服畢竟是傳統服飾,是從古代的服裝漸漸的改制過來的,但是它的本質是沒有改變的,它是經過從黃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