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老向,很高興遇見你!今天我想跟您聊聊的,還是漢服哦!
這兩天因為和服的關係,漢服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有些人恍然大悟:是啊,日本有和服,我們有漢服啊!也有人茫然:可是,漢服跟和服如何區分呢?的確,了解漢服的本來就少,能明確區分與和服的差別的就更少了。
慶幸的是,漢服在慢慢復興。網絡裡就能經常會被漢服刷屏,現實中在某些城市也能偶爾看到美麗的漢服小姐姐。只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有漢服的地方總會有各種爭議?有的會對漢服挑毛病,有的會對穿漢服的人吹毛求疵,還有的會把漢服當成和服。
為什麼漢服的發展會不如和服呢?日本人穿和服就跟他們說日語一樣理所當然,可是我們穿漢服為什麼就不能像說漢語那樣正常呢?由於丹、高曉松主持的《漢字英雄》裡有個十分熱愛漢服的初中女生,我覺得她的事情就很能說明一些問題。
這個女生叫做商妤墨,是河南某中學的學生,她非常喜歡漢服以及其他的漢文化,比如專研漢字。幾年前的漢服環境沒現在這麼好,穿著漢服很容易被當成奇裝異服的外國人,可她說:對某個事物的熱愛到一定程度後,就不懼別人的誤解和異樣的眼光了!
可是,當她一上臺就讓主持人馬東感慨:您手中拿著平板對我們深施一禮的時候,真的是恍如隔世啊!的確,漢服畢竟時古老的服飾,穿著它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穿越了」。然後妤墨還用文言文給自己做了自我介紹:
「各位老師好,小女姓商名妤墨,無字。中原人也,自幼居於汴都。領雄才之大略,汲柔水之靈韻,度百花之芳菲,吮百草之清譽。自思雖無李王之才,然仍有長久執著之事。」
這段文雅的文字也深得幾位老師的喜愛,直言:「何其太雅」,於丹老師也稱讚道:「真是從汴京來的呀!」馬東老師也調侃:「您是從哪個朝代穿越來的?」然後問了一個很多人都想問的問題:學校允許穿漢服嗎?
商:有時允許有時不允許。
馬:那不允許的時候你穿什麼呢?
商:我穿漢元素。
說到此於丹老師表示很贊同:我很贊同你穿漢元素的服裝,但是時代是進步的,如果你一定要穿漢服的話,你早上梳頭插簪子得花多長時間啊?
商:平常的話簡單梳理一下就行了,不會這麼複雜。
於丹老師表示認同:對,那就是改良嘛!
然後馬東老師問:妤墨,你騎自行車嗎?
妤墨:騎。
馬:不方便吧?
妤墨正要回答,高曉松老師就忍不住開玩笑:「方便,有風的時候方便,當帆使了!」
說完便是哄堂大笑,妤墨趕緊解釋:其實漢服也有可以運動的,比如短打。如果是曲裾這種寬大的袖子,也有系帶可以把它束在後面。
最後,於丹老師也對妤墨對漢文化之深情給予肯定,表示值得鼓勵。
在上面於丹老師的對話中,可能很多人都是持贊同的態度。因為漢服給人的印象是寬袍大袖很不方便,還要化妝、梳髮髻、插上簪釵相當麻煩。如果真的喜歡漢服,可以穿漢元素、改良漢服。
可是,也有人表示強烈反對。因為有些人是很對漢服改良的,他們強調漢服的正統性和原汁原味,如果改了,是堅決不能稱之為漢服的。現在很多人喜歡穿改良的,但是穿出來就很容易被批判。比如徐嬌,因為她的漢服很多都是改良版的,因此一直都是詬病的對象。
尤其是於丹老師這句「但是時代在進步」,讓有些人心裡很難受,因為這就好像在說:漢服是過時的、應該淘汰的東西。這對於喜歡漢服的人來說,自然是難以接受的。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時代的變遷是個很重要的因素,要今天的人去接受古代的服飾的確有隔閡。而且現在是快節奏的社會,漢服在便捷性這方面比不上現代服飾這是事實,所以很多人才呼籲漢服改良。那麼,為什麼和服現在還在傳承呢?因為和服一直在傳承,而漢服已中斷了300餘年。
也正因如此,很多人對漢服已經沒有傳承的概念了,只是把它當成古老的服飾——然後,只要你穿了漢服就得跟古人一樣,否則就是不倫不類,就是褻瀆!
老向覺得,在漢服復興的過程中,有些人缺少包容。比如有人說:「她寫的字那麼差,真的是喜歡漢文化嗎?」「她連影樓裝和正版漢服都分不清,這就叫痴迷漢服文化?她穿的漢服跟窗簾一樣!」「女生在漢代可不是這麼行禮的姑娘,這就是熱愛?連古代禮儀都不了解,何來熱愛?」於是就有人斷言:「她不是喜歡漢服文化,只是喜歡漂亮衣服而已。」
為什麼漢服的發展不如和服呢?歷史已經無法改變,只說現在:一方面是時過境遷漢服在現代社會多少有些不適,一方面是人們缺少漢服復興過程中需要的包容。所以,漢服復興任重而道遠。好了,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