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漢服發展不如和服?於丹:時代在進步,高曉松:裙子當帆使

2021-01-12 老向沐浴國風

你好,我是老向,很高興遇見你!今天我想跟您聊聊的,還是漢服哦!

這兩天因為和服的關係,漢服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有些人恍然大悟:是啊,日本有和服,我們有漢服啊!也有人茫然:可是,漢服跟和服如何區分呢?的確,了解漢服的本來就少,能明確區分與和服的差別的就更少了。

慶幸的是,漢服在慢慢復興。網絡裡就能經常會被漢服刷屏,現實中在某些城市也能偶爾看到美麗的漢服小姐姐。只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有漢服的地方總會有各種爭議?有的會對漢服挑毛病,有的會對穿漢服的人吹毛求疵,還有的會把漢服當成和服。

為什麼漢服的發展會不如和服呢?日本人穿和服就跟他們說日語一樣理所當然,可是我們穿漢服為什麼就不能像說漢語那樣正常呢?由於丹、高曉松主持的《漢字英雄》裡有個十分熱愛漢服的初中女生,我覺得她的事情就很能說明一些問題。

這個女生叫做商妤墨,是河南某中學的學生,她非常喜歡漢服以及其他的漢文化,比如專研漢字。幾年前的漢服環境沒現在這麼好,穿著漢服很容易被當成奇裝異服的外國人,可她說:對某個事物的熱愛到一定程度後,就不懼別人的誤解和異樣的眼光了!

可是,當她一上臺就讓主持人馬東感慨:您手中拿著平板對我們深施一禮的時候,真的是恍如隔世啊!的確,漢服畢竟時古老的服飾,穿著它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穿越了」。然後妤墨還用文言文給自己做了自我介紹:

「各位老師好,小女姓商名妤墨,無字。中原人也,自幼居於汴都。領雄才之大略,汲柔水之靈韻,度百花之芳菲,吮百草之清譽。自思雖無李王之才,然仍有長久執著之事。」

這段文雅的文字也深得幾位老師的喜愛,直言:「何其太雅」,於丹老師也稱讚道:「真是從汴京來的呀!」馬東老師也調侃:「您是從哪個朝代穿越來的?」然後問了一個很多人都想問的問題:學校允許穿漢服嗎?

商:有時允許有時不允許。

馬:那不允許的時候你穿什麼呢?

商:我穿漢元素。

說到此於丹老師表示很贊同:我很贊同你穿漢元素的服裝,但是時代是進步的,如果你一定要穿漢服的話,你早上梳頭插簪子得花多長時間啊?

商:平常的話簡單梳理一下就行了,不會這麼複雜。

於丹老師表示認同:對,那就是改良嘛!

然後馬東老師問:妤墨,你騎自行車嗎?

妤墨:騎。

馬:不方便吧?

妤墨正要回答,高曉松老師就忍不住開玩笑:「方便,有風的時候方便,當帆使了!」

說完便是哄堂大笑,妤墨趕緊解釋:其實漢服也有可以運動的,比如短打。如果是曲裾這種寬大的袖子,也有系帶可以把它束在後面。

最後,於丹老師也對妤墨對漢文化之深情給予肯定,表示值得鼓勵。

在上面於丹老師的對話中,可能很多人都是持贊同的態度。因為漢服給人的印象是寬袍大袖很不方便,還要化妝、梳髮髻、插上簪釵相當麻煩。如果真的喜歡漢服,可以穿漢元素、改良漢服。

可是,也有人表示強烈反對。因為有些人是很對漢服改良的,他們強調漢服的正統性和原汁原味,如果改了,是堅決不能稱之為漢服的。現在很多人喜歡穿改良的,但是穿出來就很容易被批判。比如徐嬌,因為她的漢服很多都是改良版的,因此一直都是詬病的對象。

尤其是於丹老師這句「但是時代在進步」,讓有些人心裡很難受,因為這就好像在說:漢服是過時的、應該淘汰的東西。這對於喜歡漢服的人來說,自然是難以接受的。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時代的變遷是個很重要的因素,要今天的人去接受古代的服飾的確有隔閡。而且現在是快節奏的社會,漢服在便捷性這方面比不上現代服飾這是事實,所以很多人才呼籲漢服改良。那麼,為什麼和服現在還在傳承呢?因為和服一直在傳承,而漢服已中斷了300餘年。

也正因如此,很多人對漢服已經沒有傳承的概念了,只是把它當成古老的服飾——然後,只要你穿了漢服就得跟古人一樣,否則就是不倫不類,就是褻瀆!

老向覺得,在漢服復興的過程中,有些人缺少包容。比如有人說:「她寫的字那麼差,真的是喜歡漢文化嗎?」「她連影樓裝和正版漢服都分不清,這就叫痴迷漢服文化?她穿的漢服跟窗簾一樣!」「女生在漢代可不是這麼行禮的姑娘,這就是熱愛?連古代禮儀都不了解,何來熱愛?」於是就有人斷言:「她不是喜歡漢服文化,只是喜歡漂亮衣服而已。」

為什麼漢服的發展不如和服呢?歷史已經無法改變,只說現在:一方面是時過境遷漢服在現代社會多少有些不適,一方面是人們缺少漢服復興過程中需要的包容。所以,漢服復興任重而道遠。好了,謝謝閱讀!

相關焦點

  • 不懂漢服被鄙視,漢服、韓服以及和服有什麼區別
    前幾日看到一個新聞說一個人因為不認識漢服而誤認是韓國服裝而被漢服愛好者鄙視,那麼漢服、韓服以及和服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不論是韓國的韓服還是日本的和服都是從中國的漢服發展而成。
  • 教你如何分辨漢服、和服和韓服
    除了這些之外,中國文化一直在滲透著別的國家,用自己非常獨特的魅力在影響著其他國家的習慣和文化,比如說我們中國人其實非常善用筷子,用筷子來吃飯,又簡單又方便,成本也非常低,於是後來日本,中南半島,朝鮮半島的一些地區都開始用筷子吃飯,再後來我們中國的傳統服飾漢服出現了,在古代也同樣。影響了別的國家的穿著發展到了我們現在就有很多的人分不清什麼是漢服,什麼是和服,什麼是韓服了。
  • 漢服,韓服,和服的區別
    給我印象極為深刻的就是剛到學校參觀時,玉璣穿著齊胸襦裙卻被講解員誤認為是韓服,走在街上更被人們說是「日本服」。  其實,追本溯源,韓國的韓服和日本的和服都是由我國的漢服演變而來,經過多年的變化,已經具備了其本土特色,但是,在一些方面仍保留著漢服的一些特點。
  • 三張圖告訴你,漢服、韓服、和服究竟有何區別!
    再比如,中國的傳統服飾——漢服,在古代也同樣影響著周邊國家的穿著,甚至現在很多人根本分不清何謂漢服,何謂和服,何謂韓服了。「漢服」顧名思義,是指漢族傳統服飾的意思,而非狹義上的漢朝服飾。當漢服傳至朝鮮半島之後,與當地本土服飾發生融合,產生了於漢服略微不同的「韓服」。而「和服」的概念則更晚,出現在江戶時代後期,早期的和服源自我國三國時期吳國流傳過去的「吳織物」製作而成,並稱之為吳服。
  • 和服和漢服的區別 和服和漢服關係
    和服和漢服的區別 和服和漢服關係 2019-09-19 15:41:55 來源:全球紡織網 和服和漢服的區別,和服和漢服關係,漢服的風格比較靈動,上衣下裳,衣裾較大,領口是裁剪出來的
  • (漢服/韓服/和服)你不一定能分清的
    在日本的奈良時代,也即中國的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這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當時日本還模仿唐制頒布了《衣服令》、《養老令》,模仿唐朝朝服制度,用於即位禮、冠禮、婚禮等周禮儀式。
  • 漢服註定難流行?為何日本和服大行其道中國漢服卻始終難被接受?
    相比之下,與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和服卻始終可以大行其道,其與現代服飾並存的特點也成為日本社會的一道風景線。那麼,同樣是傳統服飾,為何漢服與和服的待遇就截然不同呢?漢服難以流行的最大阻力在於:什麼是真正的漢服?作為歷史源遠流長的古國,即便不算元朝和清朝這樣的少數民族,王朝我們也面臨著一個非常艱難的選擇,那就是:到底哪朝服飾可以代表漢服?
  • 日本的和服,為何會比漢服多一個枕頭呢?
    日本女人確實是有背一個枕頭的,但是,他們背的枕頭是在和服上的,也就是說他們只有穿和服的時候,才會背一個枕頭。那麼,日本女人是在什麼情況下才會穿和服呢?要知道平日裡日本人也是穿便裝的,只有在盛大節日或者重大晚會舉行的時候,日本女人才會穿上和服。關於日本人穿的和服,大家都是有所了解的。可以說他們的和服,就是在我們的漢服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若是說他們的和服比我們多了什麼,那麼,就是多了後面的一個枕頭。其它的方面的變化都是不大的。
  • 漢服、和服、韓服怎麼區分?幾個小細節教你識別
    才子曹植用短短幾句便勾勒出了漢服輕盈飄逸之美。在服飾界中中國的服飾有著很高的地位,比如女生的旗袍,還有男生的中山裝,這些衣服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行輩分特高。但漢服不一樣,漢服的品類繁多,對於漢服來說,我們熟知相似的有和服、韓服等,這些和漢服都是較為相似的,下面我們來對比一下看看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之處吧。
  • 漢服火出圈,還有人對漢服和服傻傻分不清楚?
    ▲清朝末期身著漢服的越南官員隨著漢服復興,在商業街、公園、校園裡……時常看到翠袖紅裙、青衫白褂的年輕人,但仍然有不少人錯把漢服當和服,其中最有名的烏龍事件莫屬當年春熙路「燒漢服」事件了↓↓↓▲漢服愛好者被圍攻要求脫掉「和服」由於錯把漢服當日本和服而引發的這起烏龍事件
  • 同是傳統服飾,為何日本穿和服很正常,在中國穿漢服卻被指指點點
    同是傳統服飾,為何日本穿和服很正常,在中國穿漢服卻被指指點點不得不說,作為我們鄰國的日本,在對待傳統文化方面,其包容性有時候是會比我們本國來得強。所以,除了這些奇裝異服,在日本的街頭看見女生穿和服,更是一件尋常的事。我們中國的漢服,只是漫漫服飾長河中的一段小分支。在此期間,有各式各樣的新服飾誕生,新舊服飾也在不斷更替當中。而在日本,和服的發展卻是一直都沒有間斷過的。
  • 和服竟然與漢服有著這樣的關係!
    和服,在日本也被他們稱為「吳服」,其中的意思就是在古代時從中國的吳地傳來的,在日本的奈良時代時,那個時候的中國正在處於盛唐時期,所以當時的日本派出了非常多的遣唐使來我們國家,學習我們國家的文化藝術、以便於促進兩國的交流。當時他們還模仿了我們的各種文化制度,剛開始的服裝為漢服的翻版,之後的和服外套也被稱之為「唐衣」。
  • 為何在日本穿和服很正常,在中國穿漢服就會被圍觀?只因為一個字
    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在日本人們在大街上穿和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走在街上也不會被人圍觀,人們都覺得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為何在中國穿上漢服就會被人們圍觀,中國和日本的區別為啥這麼大呢?日本對文化的包容性很強,別說和服 在街頭你甚至能看到女僕裝,日本人對大街上穿著五花八門的人,早就習以為常了,但是我們國家不一樣,很少能看到街上會穿著另類的衣服。
  • 漢服、旗袍、和服、韓服、奧黛,美醉了
    如果說漢服表現天人合一的話,交領即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與正。而袖子,則是圓袂,即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天圓。這種天圓地方學在漢服上的表現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體現,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
  • 日本和服端莊,韓國韓服優雅,中國漢服集大成之美,尤勝幾分
    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飾,江戶時代以前稱吳服。和服可分為公家著物和武家著物。現今所謂和服都非源自吳服,而是源自本土的傳統服飾。和服在日本,出席冠禮即成人禮、婚葬禮、祭禮、劍道、弓道、棋道、茶道、花道、卒業式、宴會、雅樂、文藝演出及慶祝傳統節日時,日本人都會穿上端莊的和服去參加。
  • 從武大櫻花和服事件聊聊日本和服發展簡史
    明治時代前「和服」泛指所有服裝,而與這個詞相對的是洋服(ようふく),指來自西洋的衣飾。後來此詞的詞意逐漸單一化,通常單指具有日本特色的民族服裝。昔日吳服與和服兩種概念是不同的(因貴族所穿的和服樣式大多不是源自東吳而是源於唐朝,而該類服裝以前亦被稱為「唐服」),但今天這兩種概念已幾乎重疊。接下來,我們就來講講日本各個時期服裝發展的簡單歷史。
  • 都2020年了,該分清漢服,韓服,和服了
    或者,XXX,這件好像和服呀。等諸如此類的話。然而,當你問她是否知道什麼是漢服,什麼是和服,什麼是韓服時,她又什麼都不清楚。遇到這種情況,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高興。因此,為了讓大家能更好地區分這三者,而非僅憑在電視上看到的一點印象就來斷言,我們就來說說如何區分這三者吧。
  • 中國漢服有哪些特徵,對日本和服、韓國韓服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文·段宏剛漢服是對中國漢族人傳統服飾的統稱,又稱作漢裝、華服、漢衣冠。「漢服」一詞最早出現於《漢書》,曰:後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漢服帶一個「漢」字,會讓許多人誤以為漢服起源於漢朝,特指漢朝的服飾。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早在漢族的前身——華夏民族時期,也就是三皇五帝時代,就已經出現了漢服的雛形,再經過周秦漢唐的發展,漢服的形制和款式日漸豐富。
  • 時代在飛速發展,漢服不適合在現代出現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我國服裝的發展史:(網絡漢服素材)一、先秦時期:婦女不穿褲子穿裙子,衣裳指的是衣服和裙子,上為衣,下為裳。二、漢朝時期:最有名的是留仙裙,而且漢朝女人每層衣服的領子必須露出。層層疊疊可以超過3層,名曰三重衣。
  • 為何漢服不像和服一樣流行?看見漢服圈規矩後:怕了怕了
    漢服莊重而典雅,穿起來也仙氣十足,內含著獨特的東方審美。日本的和服、韓國的韓服,無一不在效仿著它。但問題是,為啥和服、韓服都一直被傳承,漢服卻始終流行不起來呢?這就不得不提到漢服圈了,漢服難以流行,和這個圈子裡的「規矩」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