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第一次見漢服的時候會說:「呀~這個好像韓服(和服)哦」。給我印象極為深刻的就是剛到學校參觀時,玉璣穿著齊胸襦裙卻被講解員誤認為是韓服,走在街上更被人們說是「日本服」。
其實,追本溯源,韓國的韓服和日本的和服都是由我國的漢服演變而來,經過多年的變化,已經具備了其本土特色,但是,在一些方面仍保留著漢服的一些特點。
漢服與和服
1、總體線條
漢服的線條是曲線,有些款式展開鋪平了是方形,但穿在身上都是流暢的曲線,顯得婀娜飄逸,很顯身材。
和服的線條是直線,展開鋪平了都是直線直角,像幾個大方塊組成的,穿在身上也都是直線,你只要記住,和服就像幾個大方塊豆腐做的衣服。
因此二者風格不同,漢服飄逸,和服拘謹。
2、領口
漢服的領子是緊貼頸子的,這個很重要,可以幫助你分辨漢服,和服的區別。
3、下擺
漢服的下擺寬大,基本上是呈正「八」字,從上往下顯得較為寬鬆,可以行走自如,活動不受限制,可以大步流星地走,所以穿漢服並不會阻礙活動。
和服的下擺基本上都是緊貼著大腿的曲線往下收,呈倒「八」字。顯得很窄小,走路只能邁小碎步,活動受限制,這個也很重要,穿上和服,腿就像被捆住,不怎麼好活動了,很拘束下擺是直的,不寬大,走起路來步子無法邁大,跑起來則更困難,袖子也是方方直直的,漢服不僅袖子是圓形,整個線條,尤其是衣服的擺,還有襖,裳(也就是說所有漢服的下擺處)都是上窄下寬線條(漢服的長袍子由於下擺寬大,相對和服來說,走起路來步子就可以邁的大一些,跑起來也要比和服方便的多,這也是為什麼說和服沒有漢服大氣的主要原由)。
4、布料
和服的布料講究平直,顯得厚重,一般用倭緞,比較厚硬,而且布幅很窄,所以不能做長袖子和寬大的下擺 。
5、衣緣
漢服的衣服領口有衣緣,袖口也有。
和服只有領口有衣緣,袖口沒有。
這太重要了,是分辨兩個的最主要的依據,所有的漢服袖口都有有衣緣,如果沒有,說明是假冒的。
6、腰帶
漢服的腰帶較之和服細,用來束腰,多餘部分自然下垂。和服腰帶又大又寬,後面還有個小包(腰帶的打結,看起來像個小枕頭)。
7、袖子
漢服的袖子下邊是弧形,長度能蓋住手,彎臂時不露手腕。和服的袖子是個方形,長度不及手腕,顯得侷促,袖口縫合,後面卻開口,好像是把漢服的袖子倒過來縫上去的一樣。
好了,說了這麼多區別,其實最簡單的辨別方法也就是看腰帶,後面有無小包。
漢服和韓服的區別
1、交領
韓服繼承了漢服系統的右衽和襈(衣緣),特別是仿照明朝襖裙的白色半襟和紟(系帶)。最初的上襦長及腰部,直接來源於漢服襦裙上襦的影響。而明亡後,韓服逐漸變化:女上襦越來越短,僅夠遮住胸部;女裙腰線越來越高,並且上衣的交領在胸前,呈現出近於V型而非漢服明顯的y型了。
2、系帶
韓服發展成高腰定型後,則與漢服的齊胸襦裙(高腰襦裙)相似了,以致誤認。
因此韓服與襖裙的區別在於上衣的長短,系帶的位置。韓服上衣短小至胸,胸前系長帶,而漢服上衣至腰,於右側腋下系帶。
3、上襦位置
韓服與齊胸襦裙的區別是:韓服上襦在外,蓋住裙頭;y領近乎V型;下裙膨大。齊胸襦裙上襦在內,裙子系在上襦上;對襟領;裙子自然下垂,沒有韓服蓬鬆。
和服、韓服(朝鮮服)和漢服一樣,其實都是分很多種款式的,上面的比較只是將它們中常見的一些女裝款式中最易混淆的款式進行比較,不能當做學術進行嚴謹推敲,僅作為新人入門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