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古稱眉州,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介於岷峨之間,因峨眉山而得名。眉山建置於南齊建武三年(496年),歷史上曾為郡、州、專區治所。1997年5月30日,由樂山市劃出眉山縣、仁壽縣、彭山縣、洪雅縣、丹稜縣、青神縣,建立眉山地區。2000年6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眉山地區,設立地級眉山市。是國家級天府新區、成都經濟區和大峨眉國際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眉山,自然人文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東坡文化、長壽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竹文化、水文化等源遠流長。眉山市傳統美食特產、工藝品眾多,東坡肘子、東坡魚、東坡松花蛋、芝麻糕、青神的工藝竹編和仁壽的火鳳凰陶瓷工藝品等享譽巴蜀,名揚海外。當然眉山市自古至今也是人才輩出,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其中較為知名的六位,也歡迎各位朋友補充,讓我們銘記那些在歷史上作出貢獻的名人。
第一位:王閏之
王閏之(1048—1093),女,北宋眉州青神(今四川眉山市青神縣)人。她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的第二任妻子。蘇軾的第一任妻子是王弗,她則是王弗的堂妹。王閏之出嫁之前,家中稱其「二十七娘」。性格溫和,知足惜福。王閏之與蘇軾共同生活的時間, 從熙寧元年(1068年)到元祐八年(1093年),共計25年共同生活經歷。其時蘇軾的年齡為33~58歲,王閏之的年齡為21—46歲。這是蘇軾人生起伏最大的時期。王閏之陪伴蘇軾從家鄉眉山來到京城開封, 爾後輾轉於杭州一密州一徐州一湖州一 黃州一汝州一常州一登州一開封一杭州一開封一穎州一揚州一開封 , 「身行萬裡半天下」, 默默無 聞地陪伴蘇軾度過人生最重要的階段,歷經坎坷與繁華。王閏之伴隨蘇軾的時間最長,而且是蘇軾生活最為動蕩時期的家庭主婦。雖然生活時間的長短不能作為評判感情是否深厚的唯一依據,但至少是值得重視的一個依據。
第二位:黃汲清
黃汲清(1904.3.30-1995.3.22),四川眉山仁壽人,構造地質學、地層古生物學和石油地質學家 。192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1935年獲瑞士濃霞臺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8年當選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黃汲清系統劃分中國主要構造單元和大地構造旋迴,進一步開拓了中國地質圖製圖事業,創建多旋迴構造運動說,進而將多旋迴說與板塊構造相結合,建立板塊多旋迴開合手風琴式運動模式,開拓大地構造研究新途徑。提出陸相生油論,具體部署、指導中國石油天然氣地質普查勘探。
第三位:蘇轍
蘇轍(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蘇轍登進士第,初授試秘書省校書郎、商州軍事推官。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留守推官。此後隨張方平、文彥博等人歷職地方。宋哲宗即位後,入朝歷官右司諫、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等職,位列執政。哲宗親政後,因上書諫事而被貶知汝州,連謫數處。宰相蔡京掌權時,再降朝請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築室於許州。政和二年(1112年),蘇轍去世,年七十四,追復端明殿學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時累贈太師、魏國公,宋孝宗時追諡「文定」。
第四位:石魯
石魯(1919年12月13日—1982年8月25日),原名馮亞珩,四川省眉山仁壽縣人,當代中國畫家。1959年創作《轉戰陝北》,名聲日隆。後與趙望雲創立長安畫派。擅長人物、山水、花鳥。早期畫風偏於寫實,用筆堅實謹嚴,多畫革命題材;後期畫風奇崛勁健,常以華山、荷花為題,筆力縱恣雄豪。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陝西省美術家協會主席、陝西省書法家協會主席、陝西省國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畫研究院院委等職。著有《石魯學畫錄》、電影劇本《暴風中的雄鷹》等。
第五位:黃小雪
黃小雪,四川眉山人,2009年從四川大學建築與環境學院獲取博士學位,畢業後報考了廣西選調生,現任桂林市灌陽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從剛開始工作時的摸索,到如今的獨當一面,黃小雪學姐逐漸學會了扛住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阻礙朝既定工作目標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央環保督察組曾到灌陽縣重點督辦千家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違法違規水電站,要求立即關停取締、限期拆除,組織將這個任務交給了剛到灌陽縣掛職的黃小雪學姐。為了科學的保護與發展,她頂住內心的壓力,組織了一次「專家行」活動,邀請了包括四川大學知名學者在內的多位國家級專家實地踏勘評估,最終通過科學論證妥善處置了千家洞水電站的歷史遺留問題,提出的「逐步退出模式」還得到了中央環保督察組及自治區的認可和推廣。
第六位:李俊賢
李俊賢,男,漢族, 1928年3月10日生於四川省眉山市,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化工合成專家,化工部黎明化工研究院原院長。1950年,李俊賢畢業於四川樂山國立中央技藝專科學校(現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化學工程科,同年8月參加工作;1950年—1956年,在東北化工局瀋陽化工研究所擔任中試車間副主任;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1957年,被調到國家化工部俄文訓練班學習;1959年—1960年,受組織派遣,到蘇聯中央化學委員會有機化學研究所做研究實習工作;1960年—1966年,擔任化工部北京化工研究院研究室主任;1970年—1992年,在化工部黎明化工研究院先後擔任院長兼總工、院總工程師;1992年—2000年,擔任化工部黎明化工研究院技術委員會主任;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