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自駕回湖北老家,路過武漢時,我淚如雨下……

2020-12-24 新民晚報

來源:新華社

1月中旬 ,我在武漢一家醫院工作的弟弟收到提示,要求上班期間每位護理人員必須強制性佩戴外科口罩;護理人員不能串病房;有不適症狀,必須上報給片區老總備案。

當時我聽弟弟說起時,心裡咯噔一下。2019年12月31日,武漢市衛健委發布首個關於該市肺炎疫情的情況通報。可以說,從那一天起,我對此類信息就格外關注。但當時通報信息說病例為病毒性肺炎,可防可控。隨後幾天也沒有新的通報信息,我並沒有因此改變春節的行程。

除夕夜本來是我和弟弟團聚的日子

我老家在湖北一個四線城市,距離武漢300多公裡。我2005年就到上海工作了,目前在一家外企工作。孩子一放寒假,父母就帶孩子先行回到老家。我和老公打算放假後開車回。我和弟弟好幾年沒有在一起過年了,我們打算開到武漢,接弟弟一起回老家過年。我和弟弟從小一起長大,感情很好,他在醫院的腫瘤科從事護理工作,長期跟癌症病人打交道,工作很累,我也很心疼他。這次過年我們打算好好聚一下。

情況迅速發生變化。弟弟從醫院傳來的信息越來越不樂觀,但我們還是認為,可能有誇大其詞的成分,應該沒那麼嚴重。我開始頻頻刷各種網站、微博,在朋友圈與朋友一起討論。焦慮的情緒開始籠罩我。慢慢的,我不太敢在朋友圈裡說話了,只敢跟最好的朋友訴說一下心情。

1月20日,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視連線時明確表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肯定存在人傳人的現象。武漢已有14名醫護人員被感染。聽到這個信息時,我真的快崩潰了。

我馬上打電話給弟弟,讓他立刻回老家。但弟弟一口回絕,說醫院走不開。他的工作依然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並沒有受到太多影響。

女兒問為什么舅舅沒有回來吃年夜飯

朋友圈、微信群的討論也開始發生變化,湖北人的身份好像也突然變得敏感。很多人的心態開始出現問題,我不敢在任何一個群發言。

1月23號,武漢封城。我焦慮到整晚睡不著。我的弟弟就在這個生了病的城市,他會不會被感染?他在醫院工作,萬一哪個病人攜帶病菌,那中招的概率太大了。他孤身一人,身邊連個照顧的都沒有,萬一被感染誰來照顧他?這些問題想得我腦袋都要爆炸了。

除夕當天,也是我放假第一天,早晨7點,我和老公開車出發了。我媽有冠心病,弟弟困在武漢,還在醫院工作,我怕她身體吃不消。從來沒有哪一次回家的路途這麼揪心。以往,車裡都是塞滿了年貨;這次,除了口罩和消毒用品,我什麼都沒帶。在服務區,我全程都沒有脫口罩,一點胃口都沒有,幾乎是空著肚子回去的。

進了湖北境內,窗外不時會飄來小雨,天色漸晚,路過武漢時,我們格外緊張,因為一個路口錯過,就有可能開進武漢城區。我老公開玩笑說,這時候開錯了,扣十二分也要倒出來……一路上幾乎沒有車,窗外的雲黑壓壓的,直壓到人心裡,我跟老公說,我們早點就回來吧……老公看了我一眼,嗯了一聲。

路過收費口「柏泉」時,眼淚開始止不住往下流,根本控制不住。因為我本來跟我弟弟約好,就在這個收費口附近碰頭,我下高速去接他。老公說,又不是生離死別,哭什麼。可是,那一刻,對我來說,真的有生離死別的感覺。不敢給弟弟打電話,不敢知道他在幹什麼,那是一種伴隨著恐懼、不舍、無措等交織在一起的情緒。

晚上7點,我們終於到家了。年夜飯吃得毫無滋味,一家人都沒怎麼說話,只有7歲的女兒嘰嘰喳喳叫個不停,一直問我,舅舅為什麼沒回來。

回上海第一時間我通知了居委會

除夕夜裡11點,正在刷手機的老公突然說,措施會越來越嚴,是不是提前回去。我迅速盤算了一下,我們沒有武漢接觸史,全家也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一旦老家也封城,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上海的家,女兒要讀書,我們還要上班,公公婆婆在上海身體不好也需要照料。我決定,馬上出發。

也就是我在老家待了不到4個小時,我們就開始往回趕。從來沒有哪一次的高速路,有這麼空曠和寂寥。我和老公輪換著開。說實話,人非常非常疲憊,但我們不敢住酒店,怕給別人帶來麻煩,當時只要聽說是湖北來的,大家都會分外小心。我很理解這種情緒。

一路上心情都特別沉重。當時的感覺,用兩個字形容最貼切,就是「逃難」。正月初一晚上6點,我們返回了上海的家中。進門後,我癱倒在沙發,半天沒有動彈。

正月初二我做了三件事。打電話給單位,告訴人事部門,我回上海了;打電話給居委會,報備了我的行程。居委會馬上有工作人員給我們全家量了體溫;人事部門讓我好好休息,居家隔離14天後再考慮復工。第三件事,用家裡庫存的消毒用品,對全家做了大掃除。

正月初三,上海疾控部門的工作人員再次來家中了解情況、量體溫。我加入了居委會工作群,每天上午9點、下午3點自動上報體溫。

居家隔離的日子內心越來越安定

我弟弟依然在一線工作。封城前兩天,有點混亂,超市經常東西就賣空了,還好爸媽此前給他寄了不少東西,生活沒什麼問題。主要還是精神緊張。但我弟弟總說,想想那些在照顧感染者的醫護人員,他就沒什麼好怕的了。這兩天他告訴我,秩序陸續恢復了,讓我們放心。雖然病例一直在增加,但看了很多宣傳,我沒有剛開始那麼慌了。

此前,我爸媽是每天要去菜場買菜的。回來後,我跟全家強調,我們從湖北回來,要主動隔離,14天裡哪裡都不要去,乖乖呆在家裡。父母一開始挺不理解,沒有武漢接觸史,又沒有任何症狀,為什麼要這麼小題大做,但看了各種宣傳,我女兒也反覆跟他們講,老人家也心定了。

這幾天,我們全家一直窩在家裡,網上」刷「菜,定時匯報體溫,一起看看綜藝節目。上海的各項防控措施都做得很到位,大家也對我們很友善,沒有網上說的那些負面情緒。我相信我們一定會度過難關,我也期待著儘快和弟弟團聚。

金海岸工作室

作者:張子琳(化名)口述 葉薇 整理

相關焦點

  • 申聲傳情,「蕭淑妃」于慧朗讀:路過武漢時我淚如雨下
    當姐姐的十分擔心,留在武漢的手足到底過得好不好……於是決定從上海自駕回湖北老家,一路上她究竟看到了什麼?經歷了怎樣的心情?   「申聲傳情」第五期,曾在劉曉慶版《武則天》裡扮演「蕭淑妃」的于慧,用聲音為你演繹這段「驚心動魄」的旅程。
  • 奉賢一位居家隔離者的自述:從湖北回上海 鄰居待我如故
    我們一家三口從1月22日回到湖北老家過年,直至今天,一直在「居家隔離」中度過。只不過前半段,隔離在湖北黃岡麻城農村的大院裡。後半段,從2月8日回滬起,隔離在上海奉賢貝港新村小區的高層樓裡。  1月20日,我幹完了年前在醫藥公司的收尾工作,收拾東西往家趕。在上海生活了10多年,每年春節回湖北老家,已經成為定式。今年,我和妻子計劃自駕回。那幾天我們忙著收拾回鄉的行李,渾然不知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  1月22日凌晨4點,我叫起了睡夢中的妻兒準備從上海的家出發,這時,距武漢封城僅一天,距我的老家黃岡封城,還有三天。
  • 誤入武漢的成都夫妻,終於順利自駕回川
    4月9日晚上11點,經過16個小時的長途自駕,成都大媽王超和老伴王安孝順利從湖北黃岡返回四川成都的家。因為疫情被困湖北,嘗試返川卻一度誤入武漢,返回黃岡卻遭遇四處設卡受限,只得棄車徒步,一路遭遇曲折……從大年初一到現在,直到武漢「解封」,滯留湖北黃岡整整76天的夫妻倆才終得回川。
  • 託起生命之舟:寫給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中的英雄人民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保衛武漢!  保衛湖北!  疫情突如其來,一場人民戰爭全面打響。  當前,沒有硝煙的戰鬥,已經發起全面總攻。  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  「我是黨員,我先上」;  「危險的活交給我」;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我自願報名,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如有不幸,捐獻我的遺體做研究攻克病毒」;  ……  一所所醫院,是一處處沒有硝煙的戰場;一封封讓人淚目的請戰書,是對祖國、對人民的誓言。
  • 疫情陰影下的異鄉湖北人:難回家鄉、住不進酒店
    然而,對一些因疫情滯留異地的武漢人、湖北人來說,可能就很難做到這麼淡定自若。隨著疫情防控升級,一些武漢、湖北返鄉人員的個人信息被大量洩漏,針對湖北人的歧視性言論也大量出現。不僅一些地方的酒店、賓館拒絕武漢人、湖北人入住,個別地方還對入境的湖北人員、車輛「一律勸返」。回不去的家鄉,住不進的酒店,成了疫情陰影籠罩下的武漢人、湖北人的真實遭際。
  • 張震少年離家,解放後回湖南探親,母親淪為乞丐,淚如雨下
    6歲時,父親根據家譜,為他更名張祖壽,送到隔壁的萬壽宮小學讀書。 有一天,吳命媛登上梯子看孩子們做操,張震恰巧也看到了母親。教師看他不專心,就拿小木棍在頭上打了一下。母親見狀,馬上從梯子上下來,跑到操場對老師說:我自己的兒子都捨不得打,你還打他,我們不上學了!說完,拉著小張震回了家,校長勸阻都不管用。
  • 高燒,胸悶,畏寒,有湖北逗留史,未過潛伏期——我成了「危險分子」
    我沒有回老家,而是去海南跟正在度假的家人匯合。在海南玩了一周後,1月10日準備返程。陽江-順德-長沙-武漢-鄭州-石家莊,這是我們最初規劃的自駕路線。邊走邊玩,大概5、6天後到家。(1月10日,海南)回程時,電視裡恰好正在播放關於武漢疫情的新聞,目前已有40餘例確診。
  • 萌翻武漢600天,熊貓姐妹花要回老家了
    武漢動物園的大熊貓館位於全園地勢最高處,模擬著熊貓的野外生存狀態。這兩日,武漢剛剛經歷一輪降溫下雨,春俏和胖妞這對熊貓姐妹花,在坡地團成個球,愉快地滾來滾去……2021年1月1日起,武漢動物園綜合改造,將暫時閉園2年,為避免施工噪音幹擾,將大熊貓送回老家是最好的選擇。不久之後,這對姐妹花,就要啟程回家了。
  • 今天,湖北和武漢的人們過得如何(1月25日)
    大家聚在家裡不敢出門,每天刷消息,但是生活還是有保障的,雖然我爸一月份的生意訂單已經被退完了,我媽的店也沒法兒開張,不過這種情況下我們都知道保命最重要謎底就在謎面兒上:本來計劃回老家過年,年前看著情況不好取消了行程安排,一人倆喵留在武漢。真是有點後怕,萬一真走了,封路回不來了,我家倆喵就慘了。
  • 武漢兩位當紅男星發了2條微博,湖北網友炸了鍋!
    網友們看完,也都加入zqsg點讚大武漢的隊伍中:@網友大衝哥吖:在上海上學的我,最想回到武漢,那裡才有家的味道[允悲]@網友這裡是一顆會發光的小星星:武漢每天不一樣!同樣很愛家鄉的,還有今年夏天爆紅的武漢籍男星朱一龍,他曾多次為湖北打call。(說沒聽過他?指路《武漢男星一夜爆紅,曾是武漢這所中學校草!火到粉絲差點擠癱上海、成都鬧市...》)他本月發的一條安利恩施的微博,點讚數達到了35萬,轉發更是達到了100多萬條!
  • 不止有武漢:湖北疫區17城實錄(下篇)
    文 |《財經》記者 房宮一柳 黎詩韻 管藝雯 宋瑋 高洪浩 餘洋洋 陳晶 實習生 張凡 馬可欣 1月24日,中國農曆除夕當天,湖北天門人程光從武漢自駕回天門市,他見證了「封城」的全過程:先是鐵路、高速路封閉,接著一些縣道乃至鄉道也開始封閉,很多人通過在農村小路上開車逃避警察檢查站來避開封鎖
  • 湖北武漢武昌在哪裡?武昌無所不在!
    武漢多年前的城區、商業區局限於漢口江漢、江岸、漢陽鍾家村、武昌中南、中華路一帶。但是現在洪山也有很多商圈,光谷、南湖都發展起來了,三環以內都可以叫做城區,甚至江夏都可以說武漢遠城區。武漢從大縣城到大都市,也就是這些年的事情,武漢發展很好很快,以至於我到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會有覺得不如武漢的感覺,這當然有湖北人說湖北地方好,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家鄉人的意味。
  • 三十而已:王漫妮辭職找工作碰壁,決定離開上海回老家
    當得知現在大環境不好,自己只能從月薪7、8千的初級銷售幹起時,王漫妮說到:我可能連房租都負擔不起。其實王漫妮這個時候完全可以向梁正賢求助,王漫妮已經對梁正賢完全死心。當她發現梁正賢不想對這段感情負責時,她就已經知道自己被騙了,甚至當眾脫下了梁正賢給她的所有奢侈品。
  • 有人抹黑上海支援湖北醫護人員,武漢同院醫生髮長文怒斥謠言
    上海的老師們也不圖武漢人民任何回報,完全是無私的付出!我還記得昨天中午,我提醒電腦前忙碌核查醫囑的上海老師,可以去物資處領取一些牛奶水果補充一下體力,但是那個老師只是笑了笑說:不用,她們有!我覺得很有必要為這群可親可敬的白衣天使們正名一下!醫生本沒有地域之分,懷著大愛互相扶持,共同救治患者!我們武漢人民很榮幸,得到上海專家團隊的指導!我們武漢人民感恩,他們一路逆行,只為守護您的生命!請大家懷著感恩的心面對這一切,感恩我們的上海親人!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上海-武漢-中國加油!!!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襲來,人心惶惶,同時,許多謠言也不脛而走。
  • 「中國之聲」習近平總書記赴湖北武漢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
    經過艱苦努力,湖北和武漢疫情防控形勢發生積極向好變化,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但疫情防控任務依然艱巨繁重。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和勉勵讓廣大醫務工作者備受鼓舞。在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東西湖醫院,副院長周靜和同事們已經在一線堅守近60天。周靜:聽到習總書記考察武漢時的重要講話,我感到非常激動。
  • 湖北在哪裡?武漢在哪裡?」湖北省委機關報為何連連...
    省委全會剛剛結束,馬不停蹄的湖北,正式啟動武漢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創建工作,以武漢東湖高新區為核心承載區。湖北是科教大省,但科教大省並不等於科教強省,創新資源並不等於創新優勢。創新中國的版圖上,湖北在哪裡?
  • 十日談|小文阿姨回湖北去了,她還會再來嗎?
    文阿姨是我兒子家請來的育兒嫂,帶我的孫子。我們叫她小文,其實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女兒在老家上高中,兒子小學,丈夫在老家工作並照顧孩子們。小文是2018年底來到我家的。她是高中畢業,來上海打工近10年了,先到公司做,後來學了家政,考出了證書,專帶寶寶。她說打算再幹一年就回家了,因為女兒要升高三,高考是家裡最大的事情,她必須回家照應。在小文之前兒子家試工了好幾位阿姨,漂亮的,摩登的,強勢的,當然也有特能幹的,但總覺得她們的心思不在孩子身上。小文不同,她個子不高,還胖胖的,相貌平實,素麵朝天,衣著十分簡樸,且話不多。
  • ...她在疫情中運送21趟物資……西藏無人區,分我水喝的武漢人你在哪?
    就在謝琳心急如焚、手足無措時,一個自駕前往阿里的摩託車隊路過。謝琳攔下求助,領隊拿出自己的保溫水壺,用蓋子給謝琳倒了一杯水,倒進她的熱水瓶,又用對講機通知後面的隊員。接著,每個隊員騎到她面前,都主動停下倒一杯水。「大概有五六個隊員,他們車上插著旗子,寫著『湖北武漢』」。謝琳說,那一刻,她的心裡太溫暖了。
  • 「我不想裝了,我想回老家」
    經歷了2020年的武漢,依然熱氣騰騰。早上第一件事,當然是去熟悉的店裡過早,吃熱乾麵、吃豆皮、喝蛋酒;坐輪渡,過武昌,站在甲板上,看「萬裡長江第一橋」;突然想起兒時愛吃的糯米雞和涼薯(武漢叫「地瓜」),又興衝衝地去大街小巷的攤攤兒上找。吃吃喝喝,熱熱鬧鬧,風景依舊,人群熙攘……如同每一個回老家過年的人一樣:儘量吃,儘量逛,儘量回想。
  • 有湖北健康碼就證明我沒被感染?我自己都不知道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林敬)「我在北京打卡30多天,持『未見異常碼』卻進不了宜昌長途汽車站,工作人員說必須有湖北省健康綠碼才行,而這個綠碼只用了5分鐘我便申請到了」,4月1日上午,一位滯留北京70多天的湖北籍讀者向記者分享了他回湖北老家的窘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