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價放開,百億甘蔗市場迎來新機會!

2020-12-24 騰訊網

除了瘋狂的柑橘外,廣西另外一種最主要的經濟作物是甘蔗。

走進廣西境內,隨處可見茂密的蔗林,峰叢窪地、峰林平原間,既有人們熟悉的「果蔗」,更多則是用來榨糖的「糖料蔗」。

作為全國最大的甘蔗主產區,廣西甘蔗種植面積常年維持在 1300萬畝以上,佔據著全國甘蔗種植的半壁江山。縱使這幾年種植面積出現了下降,種植面積也佔全國 60% 左右。

以每畝甘蔗 800 元的農資投入計算,廣西蔗區農資需求量高達近百億元。

但由於廣西對蔗區進行劃區管理,將糖廠和蔗農雙方捆綁在一起,糖廠不僅負責所在區域的甘蔗包銷,還提供蔗農所需的絕大部分農資產品,廣西甘蔗百億規模的農資市場被糖廠分去了一大半市場。

2019 年,廣西蔗區改革,蔗價放開,蔗農可以將糖蔗賣給任意糖廠,收購價由雙方協商確定。這對甘蔗生產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提高甘蔗產量和質量,才能在市場上擁有更大的發言權。

如何提高甘蔗的產量和質量?這就需要更高效更新型的農資產品,需要更專業的種植管理技術,需要更專業的農業服務,農資廠商因此迎來更多發展機遇,農資市場迎來了新生機。

不斷進階的廣西甘蔗

「老境於吾漸不佳,一生拗性舊秋崖。笑人煮積何時熟,生啖青青竹一排。」蘇軾的這首《甘蔗》道出了甘蔗在我國悠久的種植歷史。

蔗喜陽,對水源有較高要求,最適宜的種植地帶集中在南北緯 23.5度附近,海拔一般在 1000 米以下的地區。在我國,種植最集中、產量最高的就是廣西。

但事實上,廣西一開始並不是最大的蔗糖省區。

宋代王灼的名著《糖霜譜》所記載的「甘蔗所在皆植,獨福唐、四明、番禺、廣漢、遂寧有糖冰,而遂寧為冠,四郡所產甚微」表明,在宋朝,甘蔗種植、加工的龍頭老大不是廣西,而是四川。

就是在當代,中國糖產業的重心,一開始也不是廣西,而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從臺灣向西轉移至廣東,再向西轉移到廣西。到 1993 年,廣西甘蔗種植形成規模,種蔗由零星分散發展到適度連片集中開發、規模經營的格局。廣西全區 14 個地、市所屬 88 個縣 (市 )有 66 個縣 (市 ) 盛產糖蔗,有 55 個縣 (市 ) 建有機糖廠99間,日榨蔗能力 16.775 萬噸。

從 1993 年至今,廣西甘蔗種植和產糖量始終穩居全國第一。

2019 年廣西甘蔗種植面積達到 1335 萬畝,全區除桂北的桂林市和桂東的賀州、梧州三個地區幾乎沒有種植甘蔗外(也有甘蔗種植,只是面積較小,忽略不計),其他區域均有甘蔗種植。

其中,崇左甘蔗種植最多,種植面積超過 400萬畝,是廣西乃至全國最大的甘蔗種植、蔗糖生產基地;南寧、來賓、柳州緊隨其後,種植面積分別為 208.5 萬畝、178萬畝、120萬畝,這四大蔗區是廣西最核心的甘蔗產區,產糖量佔廣西總產量的七成多,佔全國產糖量的四成。

今年 3 年,廣西出臺良種補貼政策,對 2020 年使用脫毒、健康種苗(含自留種)種植糖料蔗(包括翻蔸重種及改擴種蔗)的種植主體,將給予 350 元 / 畝的種植補貼。結合區政府補貼,糖企還針對替代作物改種給予額外獎勵,替代耕種新植蔗平均每畝補貼高達1250 元。受此政策影響,部分主產區甘蔗種植面積有所增長。

2020-2021榨季,崇左市甘蔗種植面積較上一榨季增加約 10萬畝;河池市受良種補貼政策刺激,種植面積小幅增長約 4萬畝;柳州市對蔗區扶持力度較大,種植面積增加約 5 萬畝;來賓市種植面積基本與上一榨季持平;綜合全區種植情況來看,2020 年廣西全區甘蔗種植面積小幅增長 5—10萬畝。

規模第一,依舊難掩種植難題

甘蔗作為廣西的戰略支柱產業,一直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從雙高基地建設、蔗區改革到良種補貼,廣西區政府一直在鼓勵甘蔗的種植。但是,甘蔗種植依舊存在諸多問題。

種植積極性減弱

甘蔗是一種甜蜜的作物,種植甘蔗卻不是什麼甜蜜的事情。

農戶對於甘蔗的態度也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沒有什麼其他原因,就是因為種甘蔗太苦,也很難掙到錢。

2019 年廣西遭遇了持續乾旱,甘蔗單產大幅下降,平均畝產僅為 4 噸(上一榨季為 4.75 噸),在普通甘蔗收購價維持 490/ 噸、良種 520 元 / 噸的水平下,蔗農每畝收益僅 1900—2100 元,而每畝甘蔗的種植成本在 1400—1600 元,以此推算,農民每畝種植收益僅為300—700 元,較往年同期減少 300—500 元 / 畝。

對比廣西本地的一些高收益農產品經濟作物,甘蔗的種植收益可謂極低。即使今年廣西出臺了良種補貼政策,甘蔗每畝種植利潤也較難突破千元大關。

相較於廣西其他經濟作物,甘蔗的收益確實不高,農民種蔗積極性不斷受挫。有條件的農民或是種植公司都會選擇種香蕉、柑橘、百香果等經濟作物,縱使資金和技術不到位,也會選擇西瓜、蔬菜等短季節作物種植。就是在糖都——崇左,也在慢慢發展西瓜、火龍果等高經濟附加值作物。

從廣西各地情況來看,種蔗相對其它經濟作物的比較收益已無明顯優勢,縱使有政府的補貼和鼓勵,補貼帶動下的擴種被新進入的替代種植所抵減,甘蔗面積增長有限。種植利潤低成為長期制約廣西甘蔗種植面積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栽種管理技術落後

在廣西,種植甘蔗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

2-3月種了甘蔗,大概到清明節前後,打打除草劑,追追肥,就可以出去打工了。到了第二年的春節前後,再回到村子裡砍甘蔗就行了,基本上不用怎麼管理,以前很多地方還剝葉子,現在連葉子也不剝了,5月份之後就不會再管著這個甘蔗長勢怎麼樣了,旱也好,澇也好,病也好,蟲也好,都不怎麼管了。

這種粗放的種植管理方式,帶來的就是產量的無法提高,種植效益無法增加。

而對於農戶而言,越是效益得不到保證,越是不會想法進行精細化種植和管理,更不用提什麼相關知識及技術的學習和培訓了。

勞動力短缺

勞動力短缺,人工成本高是限制廣西甘蔗種植的重要因素。

想要種植出高產高糖的甘蔗收割、種植、護理環節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然而因為甘蔗種植利潤太低,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多選擇外出打工,蔗農老齡化較為嚴重,榨季僱人砍甘蔗已成為普遍現象。據了解到,在崇左片區僱傭越南民工砍收甘蔗的比例超出70%。

不僅是崇左,整個廣西蔗區都面臨著勞動力缺乏的情況,特別是在用工最多的採收期。據廣西農業廳提供的數據,收割環節的成本佔整個甘蔗原料生產成本的 40%以上,已成為制約廣西甘蔗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導致勞動力短缺、用工成本高的原因之一就是機械化程度太低。因為廣西甘蔗大多種在坡地上,不適合機械化收割;另一方面,我國的甘蔗機械收割技術及設備還不完善,無論是糖廠還是蔗農都不願意選擇機收。

機收甘蔗,一是泥沙、雜質太多,糖廠不願意機收。二是機收成本高於人工砍蔗成本,蔗農也不願意選擇機收。據了解,機收成本 100-110 元 / 噸,畝產4-5 噸 / 畝,機收會損耗 1.5 噸 / 畝,折算後的機收成本較高,相對於人工砍蔗 120-125元 / 噸的價格依然不佔優勢。

1300 萬畝甘蔗撐起百億農資市場

1300萬畝的種植面積,不管是從農藥還是肥料來看,甘蔗都應該是一個大市場。

事實上,甘蔗的用肥用藥量也確實不少。

本刊記者採訪梁善穎(右)

崇左是廣西最大的甘蔗主產區,也是廣西甘蔗種植最為成熟的地區。據江洲區馱盧鎮綠凱農資梁善穎介紹,當地主要種植甘蔗,甘蔗每畝投入肥料500 元左右,農藥主要是除草劑,今年鑽心蟲相比去年多,個別還要用一些鑽心蟲的藥劑。

在來賓,一畝甘蔗的農資投入差不多在 600 元左右。「我們這邊一畝甘蔗的肥料投入在 500塊錢以內,除草劑差不多要 20 元,殺蟲劑在 50-60 元。」廣西益晟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少獻告訴記者。

在北海合浦,一畝地甘蔗至少要施肥兩次:底肥一次,主要施用尿素、鉀肥和藥肥;拔苗期施肥一次,主要用尿素;後期,還會有 20%-30% 的農戶再施第三次肥,再加上農藥的投入,一畝地的農資投入也在 600 多元。

本刊記者採訪李冠青(左二)

防城港上思縣,是甘蔗的主要產區之一,這裡有著近四十萬畝的甘蔗種植面積。據當地經銷商李冠青介紹,這裡每畝甘蔗用肥400-600斤,以大化肥、藥肥為主;農藥除了除草劑外,其他農藥使用較少,每畝成本在 800-1000元左右。每畝甘蔗可以有七八噸的產量,每噸有 500 元左右的收入,收益還是可以的。

據廣西厚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川瀚介紹,在廣西,甘蔗種植已成為一種比較省事省力的農活,農戶把甘蔗種上之後,施兩次肥(少部分農戶會多施肥一次),打兩次除草劑,就可以出去打工了。農戶種植甘蔗的用肥、用藥方式比較固定,用藥也習慣比較好,這是甘蔗田除草劑的優勢所在。再加上廣西地區的甘蔗有保護價,收購價格都是政府定的,經濟效益有保證,一般一畝地一年地能賺兩三千左右。

只算化肥、農藥,在廣西一畝甘蔗的農資投入量在 600-1000元左右。按照平均值每畝 800元的農資投入量計算,廣西蔗區的農資市場規模高達百億元。

據黃川瀚介紹,在甘蔗的病蟲草害中,雜草對於甘蔗的產量影響最大;蟲害對於甘蔗的影響也有,但因為有藥肥的提前預防,蟲害基本能控制住。

農資的主要投入就是肥料,施肥多以複合肥和尿素為主,蔗農對於新型肥料、功能肥料的使用不是特別在意。農藥的主要投入在除草劑上,殺蟲劑除少部分是防治鑽心蟲外,主要是和肥料混合,當做藥肥使用。

所以,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甘蔗市場還存在不小的機會。

從忽視到重視,

農資企業以藥肥突圍蔗區市場

蔗區是一個大市場不假,但對於整個農資行業,特別是肥料企業而言,蔗區市場並不是一個好市場。

因為有糖廠的存在。在廣西蔗區,糖廠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幾十年來,廣西糖料甘蔗實行嚴格的區劃管理,工業反哺農業,每年製糖企業都要投入大量資金用於蔗區道路、橋梁的建設和維護,調運良種、發放肥料、貼息貸款,購買地膜和農藥,支持發展甘蔗生產。

在傳統的甘蔗農資供應鏈條中,糖廠自己生產BB 肥料,向種植戶提供蔗種和肥料。蔗農使用糖廠的肥料,可以賒欠,等到收穫將甘蔗賣給糖廠之後,再抵消肥料的費用。在部分蔗區,蔗農使用的肥料 80% 來自糖廠,其他肥料產品則普遍「進不去」,對於農資渠道的衝擊非常大。

「蔗區是一個大市場不假,但大部分肥料都是由糖廠統一採購,統一供貨,我們的複合肥產品很難進去,除非有藥肥產品切入市場,我們又沒有藥肥產品,在甘蔗市場份額並不大。」某肥企負責人表示, 糖廠吃掉了當地經銷商大塊的市場份額,很多大化肥企業在蔗區做得並不是很好。

因為利潤太低,農藥企業對於甘蔗市場的積極本刊記者採訪梁善穎(右) 性也不是很高,新成分的使用也不是很多。

農資行業對於甘蔗市場的不重視,是因為相對於其他經濟作物而言,甘蔗市場對於農資行業的增量貢獻較少。

當然,這個「增量有限」是相對於廣西其他經濟作物而言的,相對於北方大田作物而言,廣西甘蔗的農資市場並不小,只是農資企業苦於無路入蔗。

藥肥的出現是一個突破口。

近年來,隨著藥肥在蔗區的關注度是越來越高,蔗農的使用率也在不斷提高,而糖廠則無法獲得農藥資質,給了農資企業進入甘蔗區的機會。

「在柳城縣,農戶種植甘蔗普遍使用藥肥,一畝地用肥差不多是 2包藥肥 +1包尿素,一次施肥,不再追肥,一畝地的投入在 500 元左右。」柳城縣廣潤農資有限公司代西芸告訴記者,因為這兩年大批果園轉種甘蔗,當地目前的主要作物就是甘蔗,肥料市場空間因此被嚴重壓縮,很多肥料品牌在柳城的銷量劇降,但當地的藥肥銷量卻在增長。

為了搶佔市場份額,過去在柳城農資市場佔據主流的肥料企業紛紛涉足「藥肥」產品,金正大、史丹利、新洋豐、心連心、拉多美相繼推出自己的藥肥產品。

再加上像廣西田園、多得樂、廣東中訊、成都科利隆、河南好年景、四川年年豐等傳統藥肥品牌的布局,廣西蔗區藥肥市場競爭激烈。據不完全統計,2019 年廣西甘蔗藥肥品牌就有 200 多家,市場上的藥肥產品 1000多個。

縱觀近三年在甘蔗上登記的農藥產品來看,藥肥產品的登記數量最多。據統計,2018 年,我國用於甘蔗上的農藥登記數量有 58 個,其中殺蟲劑產品 35 個,有 32個登記劑型為顆粒劑。2019年用於甘蔗上的農藥登記數量僅為 6 個,其中 5 個為顆粒劑(藥肥產品),1個為水分散粒劑。2020 年(截止 2020 年 6月底),我國用於甘蔗上的農藥登記數量共計 9 個,其中 8 個為殺蟲藥肥產品。

藥肥已成為農資企業突圍甘蔗市場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抓手,越來越多的農藥企業、肥料企業開始涉足藥肥產品。

經銷商如何制勝?

2019 年,廣西蔗區改革,蔗價放開。政府不再統一定價,而是鼓勵糖料蔗收購按質論價。

這意味著,未來甘蔗種植主體只有通過集約化生產,推廣機械化應用,創新種植,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甘蔗產量和質量,才能夠和糖廠在籤訂訂單時有更大的發言權。

甘蔗的主要用途是榨糖,所謂高品質就是指產量高、含糖量高。

從 2014 年開始,廣西就啟動了高產高糖糖料蔗基地(以下稱「雙高」基地)建設試點,確保廣西蔗糖產業的「第一車間」——甘蔗種植正式向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2019 年,為繼續提升糖料蔗的生產能力,廣西提出:到 2022 年,基本建成 1150萬畝「雙高」糖料蔗生產保護區。糖料蔗平均畝產達 5 噸以上、蔗糖分達 14%以上,其中 500萬畝糖料蔗基地平均畝產 6 噸以上。糖料蔗生產能力 6000萬噸以上,產糖能力 700萬噸左右。

畝產五噸以上,蔗糖分達 14%以上,這就需要甘蔗生產必須進行精細化管理。但是,廣西蔗區多年來重複耕種,部分土地貧瘠,水土肥流失嚴重,蔗地培肥困難,加上農戶施肥習慣和種植技術比較落後,對於新興肥料以及農藥的新型化合物接受度比較低,使得蔗產量與質量難以保證。

比如,今年廣西大部分蔗區宿根蔗黃化苗現象較多,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施肥不合理,導致土壤偏酸性,缺乏鐵質和微量元素。

所以,引進包括中微量元素、微生物菌肥、液體肥、水溶肥等創新性農資產品並加強甘蔗配方肥施用技術,對於甘蔗的提質增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突出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推廣應用高產高糖良種、健康種苗、深耕深松、蔗區土壤改良、地膜覆蓋、病蟲害生物防治、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提高農藝農機結合水平,推廣應用適應機械化收割的種植模式。以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為主體,構建新型農業組織,推行規模生產、適度經營、精細化管理模式。

而這正是農資經銷商的機會所在。注重品質,讓種植戶用到產品質量可靠、效果顯著的產品;提升技術,切實幫助種植戶解決種植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正如經銷商所言,轉型服務商,提供好技術加好產品組合在一起的服務,甘蔗市場也存在不小的機會。

在這裡

挖掘行業深度

傳遞行業價值

相關焦點

  • 貴州榕江甘蔗豐收蔗農賠本吆喝:每斤最低2角5分
    榕江甘蔗豐收 蔗農賠本吆喝  記者 裴江文 通訊員 劉春媛 李曉蕾  1月23日上午10點多,貴州省榕江縣忠誠鎮忠誠村的氣溫升到了18攝氏度,陽光照得人暖洋洋的,但跌入冰點的甘蔗價格使當地農民的臉上失去了笑容。  忠誠村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這讓它擁有種植甘蔗得天獨厚的條件。
  • 風景「蔗」裡獨好,《食尚玩家》帶你探尋賀州芳林甘蔗
    大熊最喜歡黑皮蔗了青皮的太硬,嚼不動!!↓↓↓《食尚玩家》風景「蔗」裡獨好短片文章底部點擊」閱讀原文「觀看《食尚玩家》風景「蔗」裡在溫暖的冬日,置身甘蔗林中,感受那從蔗葉縫中漏下的日光,照在人的身上,依舊暖洋洋的,很是舒坦。去聽甘蔗撥節那種神奇的卡擦卡擦聲,去品嘗甘蔗那股沁人心脾的甘甜,如果你相信大自然會說話,那麼,這就是最安靜又最有神韻的聲音。
  • 中聯重科農機廣西蔗田大顯身手 搶收甘蔗,備戰春耕春種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25日訊(記者 黃利飛)連日來,在柳州市柳江區的大片甘蔗田裡,中聯重科的甘蔗收穫機、拖拉機等農業機械智能化裝備齊上陣,「幹勁十足」地助力甘蔗搶收和春耕春種作業。在廣西甘蔗砍、運、榨、種的這個關鍵時期,中聯重科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有力地幫助了廣西一手抓抗「疫」、一手抓農時,降低疫情影響的同時,推動甘蔗產業生產趕進程、保豐收。
  • 上高縣甘蔗田裡的「致富快車」
    >近日,蘆洲鄉儒裡村200餘畝甘蔗種植基地裡的黑皮蔗、青皮蔗迎來豐收,一棵棵甘蔗節長粗壯、色澤鮮亮。這裡不僅種植甘蔗,還發展產業鏈,將甘蔗製成紅糖進行售賣,農戶們忙得不亦樂乎。甘蔗田一望無際,二十餘名農戶正揮舞著鐮刀將一排排甘蔗砍倒,進行綑紮,抬上車。收購商歐陽鬥明一邊挑選著甘蔗,一邊說道:「這裡種出來的甘蔗爽口多汁、酥脆香甜,銷得特別快,買了的人嘗了以後都說甜得很,這是我第三次來這裡收購了。」
  • 甜美生活掂過碌蔗
    過年貼張「掂過碌蔗」甘蔗味美寓意好甘蔗寓意美好甘蔗鮮飲甜得入心詩意花城工作室出品 更多生活信息請掃二維碼正是甘蔗豐收的季節,南沙、番禺的甘蔗成熟了,營養豐富的冬蔗,正是春節裡最甜蜜、最有幸福感的時令食品。
  • 清明甘蔗毒厲害超過蛇毒?紅心甘蔗萬萬不能食用!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香燭、燒豬、甘蔗可謂是並列「祭祖三件寶」,是家家戶戶在敬拜先祖時必不可少的物品。眼下也到了甘蔗上市的季節,街邊販賣甘蔗以及甘蔗水的攤販又開始多了起來。但在南方地區有句俗話說,「清明蔗毒過蛇」。
  • 甘蔗種植技術及方法
    (內容來源於葉縣天意種植專業合作社)出於實現甘蔗優質高產的目的,在甘蔗種植的過程中應注意做好田間管理,保證甘蔗能夠吸收到充足的養分和水分,同時避免受到病蟲害的侵害。要想使甘蔗田間管理充分發揮作用,應強化甘蔗田間管理主要技術的應用。基於此,立足於甘蔗田間管理,分別分析新植蔗和宿根蔗田間管理的關鍵。
  • 甘蔗田裡話豐收
    同時,甘蔗銷售搭上了電商快車道,近年來的直播帶貨讓陶山甘蔗收穫眾多「粉絲」,蔗農們有望增產又增收。 日前,在陶山鎮騰鬥村,田野間一排排的甘蔗挺拔,長勢喜人,甘蔗種植大戶翁學標正和家人在田裡忙碌,採收一捆捆甘蔗,運送甘蔗的大卡車候在田頭。「今年颱風少,晴好天氣多,所以甘蔗甜度高,還讓採收時間比去年提前了20來天。」
  • 劉以鬯:龍鬚糖與熱蔗
    五珠女是個賣熱蔗的,今年十七歲,圓圓的臉蛋,大大的眼睛,不大開口,也不大露笑容。六珠女的熱蔗檔是一架用雜木釘成的車子,擺在大廈門口,有青皮蔗,也有紅皮蔗。亞滔的龍鬚糖則裝在鋅鐵箱裡,簡簡單單,下面放一隻折凳,就可以做生意了。警察來時,只要右手提鐵箱,左手提折凳,拔腿飛奔,多數不會被抓入豬籠車。
  • 讓農民日子「倒吃甘蔗」節節甜
    實施產業扶貧助農脫貧致富 廣西來賓東糖集團有限公司於2003年10月成立,是一家集製糖、製漿、造紙、生物工程為主導產品的大型企業集團,為目前廣西來賓市最大的民營企業和全國規模最大的甘蔗製糖生產企業集團之一,系全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來賓東糖集團蔗區蔗農涉及5.75萬農戶,人口20多萬人,貧困人口佔相當比例。
  • 「百年蔗」清甜,「八大碗」飄香!松溪「味道」令人垂涎
    來源:臺海網臺海網12月10日訊 據閩北日報微信報導「開鐮啦……」12月9日,2020年百年蔗開園開鐮儀式在松谿縣鄭墩鎮萬前村百年蔗基地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蔣華良,九三學社中央服務部副部長陳克文,福建農林大學國家甘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甘蔗體系首席科學家陳如凱,福建省鄉村休閒發展協會會長柯少愚,省僑聯副主席翁小傑,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教授程建新,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傑青羅成,中科院上海生化和細胞所研究員、國家傑青胡榮貴,雲南大學研究員、國家優青肖偉烈等專家學者參加開鐮儀式
  • 一根甘蔗兩頭甜
    安康亞菲拉釀酒廠的車間裡,兩名工作人員將成熟的甘蔗進行榨汁處理。12月15日,安康市漢濱區五裡鎮張營村的一片田地裡,村民張永航正和其他村民一起,熱火朝天地收割剛剛成熟的甘蔗。甘蔗本是南方作物,自古以來便有「蔗不過江」的說法。張營村地勢平坦,土質多為沙壤土,水源充足,經過農技專家的考察後被認定:適宜種植甘蔗。「張營村引進的中國農科院甘蔗新品種『安蔗9號』含糖量高達18.5%,口感爽口多汁,試種成功後,為當地農民增收拓寬了渠道。」漢濱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韓宜介紹。
  • 廣西來賓:在蔗田裡套種油菜花,這才是詩和遠方的甜蜜……
    來賓有「中國糖都」之稱,甘蔗地隨處可見。如果要在甘蔗地裡套種油菜花,讓蔗田變成花海,你覺得這個主意怎麼樣?答案是可行的!目前蔗田套種油菜花的面積就有100多畝。
  • 鹽津甘蔗,甜過初戀!來「蔗」開啟一趟甜蜜旅行...
    為了增加收入來源,彭某與妻子租種了一片土地,專門用於甘蔗的種植,他們家算是村裡的甘蔗種植大戶,今年是他們大量種植甘蔗的第四年了。彭某說種甘蔗的投入成本較高,先不說要花多少人工,每年租地和買竹子為甘蔗搭架也要花不少錢,但一家人要生活,我們這個年紀又不可能去外地打工,即使種甘蔗很辛苦,我們也還是堅持著。
  • 這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甘蔗林,鑽心蟲你不許去驚擾它……
    2018年,在當地政府及農業、農技等部門的支持、帶動下,終於把在原本只能在南方生長的甘蔗成功引進到該鎮張營等村進行試種,並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從山東引進中國農科院培育的甘蔗新品種脆蜜蔗1號,建成了連片的甘蔗種植基地。經過近一兩年試種,甘蔗長勢喜人,尤其在今年擴大了種植面積之後,更是有望迎來良好收成。
  • 山歌之甘蔗甜甜是人個,妹我閒想也難求.
    望見甜蔗頸又想,望哥分妹潤潤喉。弟個甘蔗卯算好,也卯矮來也卯高。是妹有心扛條去,吃甜望妹再回頭。哥種甘蔗高又高,又粗又亮黑油油。只手抓來抓卯過,五寸一節從突頭。哥根甘蔗黑油油,妹我盡想吃頭留。眼見條蔗姜大文,給妹口水滴修修。想吃甘蔗你就講,白日到夜哥叩頭。滿園甘蔗任你選,那條中意要那兜。哥條甘蔗姜好吃,起吃越見爽心頭。
  • 在北方的農村如何種植甘蔗才能長得更好?
    甘蔗本是南方作物,自古以來便有「蔗不過江」的說法。但是科學在進步,技術在升級,」南種北引「也逐漸成為一種趨勢,通過物理手段讓南方作物如同生活在南方溫暖的環境一般,便可以達到跨區域種植的效果。那麼在北方種植甘蔗,需要通過哪些方面的管理和改良,才能讓甘蔗更好的生長?下面我就通過甘蔗自身的生長要求來進行解答。第一、生長習性。甘蔗為喜溫、喜光作物,年積溫需5500℃-8500℃,無霜期330天以上,年均空氣溼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時數在1195小時以上。
  • 童心寫童詩 幫助蔗農推銷甘蔗
    ■孩子們收割完甘蔗後,就在田間地頭即興創作兒童詩「來,看我示範,先砍根部,再去掉葉子……」12月5日上午,位於中堂鎮鳳衝村的一大片甘蔗林迎來了一群「小詩人」,甘蔗林主人「甜心大叔」陳沛祥正手把手教孩子們砍甘蔗。
  • 繼廣西李子後,當地的「甘蔗」火了,比樹還要粗,皮用手就能撕開
    從那以後,吃吃就非常愛吃甘蔗,就算啃到牙疼也捨不得放下,不過後來因為蛀牙越來越多,漸漸地就不敢吃了。但是最近,吃吃仿佛又看到了吃甘蔗的希望。在廣西貴港的同學知道吃吃愛吃甘蔗,於是告訴吃吃,在他們那裡有一個叫木格鎮的地方,一種白玉甘蔗非常有名。
  • 蔗田耕芳華 織就幸福夢——記黔江農場公司「最美奮鬥者」覃惠芬
    覃惠芬能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把承包地侍弄好,種好甘蔗。覃惠芬承包的第一塊地,是一塊地勢低洼、易被水泡的劣地,「之前老工人承包這塊地時,甘蔗畝產也就3.5噸左右,連年低於農場單產。」覃惠芬說,家裡多年缺乏勞動力,日子就很艱難,好不容易承租土地,卻還是塊劣地,這讓她很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