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縣甘蔗田裡的「致富快車」

2020-12-24 大叔帶你看影視

老鄉富不富,產業是支柱。

產業是貧困群眾的脫貧支柱,

那麼怎樣發展這些產業呢?

發展成效又如何?

帶著這些問題,

我們來到蘆洲鄉儒裡村,

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

儒裡村百畝甘蔗種植基地裡

香甜瀰漫,歡聲笑語

在這裡,

甘蔗不僅成為了貧困戶脫貧增收的重要渠道,

更成就了村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貧困戶靠著種甘蔗、熬紅糖

發展了甜蜜的「產業鏈」

近日,蘆洲鄉儒裡村200餘畝甘蔗種植基地裡的黑皮蔗、青皮蔗迎來豐收,一棵棵甘蔗節長粗壯、色澤鮮亮。這裡不僅種植甘蔗,還發展產業鏈,將甘蔗製成紅糖進行售賣,農戶們忙得不亦樂乎。

甘蔗田一望無際,二十餘名農戶正揮舞著鐮刀將一排排甘蔗砍倒,進行綑紮,抬上車。收購商歐陽鬥明一邊挑選著甘蔗,一邊說道:「這裡種出來的甘蔗爽口多汁、酥脆香甜,銷得特別快,買了的人嘗了以後都說甜得很,這是我第三次來這裡收購了。」

據了解,甘蔗基地是浙商許雪榮承包種植的。因為蘆洲鄉土地肥沃、陽光充足、冬夏溫差大,非常適宜種甘蔗,加上蘆洲鄉在政策上給予很多扶持,他才選擇在這裡種植甘蔗。

除此之外,甘蔗基地採取「基地+農戶+制紅糖」的模式,解決了儒裡村包括貧困戶在內的50餘名村民就業問題。在銷售甘蔗的同時,村民們還將部分甘蔗通過壓榨、熬煮製成手工紅糖進行售賣,精加工的產品不僅使得甘蔗提升了產品價值,也增加了農戶的收入。

「這些甘蔗畝產值一般在1萬元左右,效益好的能達到1.2萬元,總產值在200萬元左右,可為當地務工村民年人均增收5000元到1萬元。」許雪榮說道。

下一步,許雪榮想通過「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集中連片、完善設施,穩步推進」的發展思路,在現有甘蔗產業基礎上,通過優化種植區域布局、引進良種提高產量、改善蔗區生產道路等措施,將甘蔗規模逐步擴大,在自身壯大的同時,也讓群眾搭上致富的快車。

相關焦點

  • 甘蔗田裡接連出現5具女屍,農民懸賞萬元緝拿兇手
    一家農戶的甘蔗田半年時間裡連續出現5具女屍,震驚附近幾個村莊,搞得人心惶惶,無奈之下這家農戶只能懸賞5萬元緝拿真兇。 據南非新聞8月13日報導,這個農戶名叫西亞邦賈-加薩,他的農場位於姆特瓦盧姆,當地接連出現5具女屍橫屍甘蔗田中,全都是在他家的甘蔗田裡發現的。
  • 甘蔗種出村民甜蜜致富路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陳川、吳璐)全國不少地方迎來甘蔗豐收季節。在浙江平陽縣海西鎮鬥南村,這裡依靠優良的資源條件發展起來的甘蔗產業,又迎來大豐收。走在鬥南村,不時能聞到空氣中散發著陣陣甜味兒。這是一個以甘蔗種植為特色的村子。
  • 一根甘蔗賣20隻零售不批發,賣了上百萬,四川蔗農免費傳經驗!
    甘蔗一根20多嚴哥在四川什邡、遂寧等有多個甘蔗種植基地,已有6年多的種植經驗,園區裡邊有青甘蔗、綠甘蔗和紅甘蔗等,嚴哥告訴我四川的甘蔗相比其他南方甘蔗,有脆、甜、易啃等特點。在跟嚴哥交談過程中,來了兩個年輕人想取經學習種甘蔗。
  • 甘蔗田裡話豐收
    同時,甘蔗銷售搭上了電商快車道,近年來的直播帶貨讓陶山甘蔗收穫眾多「粉絲」,蔗農們有望增產又增收。 日前,在陶山鎮騰鬥村,田野間一排排的甘蔗挺拔,長勢喜人,甘蔗種植大戶翁學標正和家人在田裡忙碌,採收一捆捆甘蔗,運送甘蔗的大卡車候在田頭。「今年颱風少,晴好天氣多,所以甘蔗甜度高,還讓採收時間比去年提前了20來天。」
  • 江西上高縣舉辦「新威杯」崗位練兵和技能競賽
    中工網訊 近日,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新威杯」崗位練兵和技能競賽在江西新威動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舉行。競賽由縣總工會、縣人社局、縣財政局主辦,縣工業園承辦,江西新威動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協辦。 競賽分為鑄焊工序、包片工序、加酸工序三部分。
  • 童心寫童詩 幫助蔗農推銷甘蔗
    ■孩子們收割完甘蔗後,就在田間地頭即興創作兒童詩「來,看我示範,先砍根部,再去掉葉子……」12月5日上午,位於中堂鎮鳳衝村的一大片甘蔗林迎來了一群「小詩人」,甘蔗林主人「甜心大叔」陳沛祥正手把手教孩子們砍甘蔗。
  • 貴州榕江甘蔗豐收蔗農賠本吆喝:每斤最低2角5分
    在這個小山村,幾乎家家都種植甘蔗,總種植面積上千畝。  但今年,對於大多數農戶來說,甘蔗的豐收並沒有帶來增收——每斤2角5分錢至7角5分錢的價格,只能賠本賺吆喝。  在村裡的一條柏油路旁,至少有20個攤點擺著成捆的紫皮甘蔗,這些攤點後面就是成片的甘蔗地。  甘蔗價格遇冷,姚元江本來一直持觀望態度,但他的田裡還有4萬斤左右的甘蔗待售。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興和縣:農家樂裡的「致富經」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論述的一脈相承,隨著鄉村生態休閒旅遊的不斷升溫,在興和縣一些依託生態種植和養殖辦起來的農家樂也悄然興起。
  • 電影《我的上高》,他們這樣評
    在南昌淪陷的沉重氣氛中,主人翁黃清谷「官升三級」,來到隨時可能成為前線的上高擔任縣長。他很清楚自己的選擇,一縣之長的職守是與城共存亡,而讀書人的操守是義不受辱,他履新的腳步格外悲壯。      到任以後,民不聊生的上高讓他無暇拜見駐軍司令羅卓英將軍,但是,駐軍屢犯百姓,為了保護子民,他上門與羅將軍理論。第一次,羅長官給了他3分鐘。
  • 中聯重科農機廣西蔗田大顯身手 搶收甘蔗,備戰春耕春種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25日訊(記者 黃利飛)連日來,在柳州市柳江區的大片甘蔗田裡,中聯重科的甘蔗收穫機、拖拉機等農業機械智能化裝備齊上陣,「幹勁十足」地助力甘蔗搶收和春耕春種作業。在廣西甘蔗砍、運、榨、種的這個關鍵時期,中聯重科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有力地幫助了廣西一手抓抗「疫」、一手抓農時,降低疫情影響的同時,推動甘蔗產業生產趕進程、保豐收。
  • 5名少年外出放風箏遲遲沒回家,被發現全部死在甘蔗田裡
    結果讓人悲痛的是,眾人在放風箏地點附近的一個甘蔗田周圍,陸續發現了5名少年的屍體。其中4人屍體被遺棄在甘蔗田內,還有一具屍體則在甘蔗田附近的學校裡。
  • 江西特產:宜春上高紫皮大蒜的傳說
    江西宜春市上高紫皮大蒜,早在康熙年間就有記載。其鱗莖扁圓紫紅色,濃香清甜,有特殊的辛辣味的特點,又有強烈的殺菌功能,是美味佳餚中極好的調味品。相傳上高紫皮大蒜是玉皇大帝恩準御賜為上高百姓治瘟疫、驅瘴氣的藥果。
  • 讓農民日子「倒吃甘蔗」節節甜
    東糖公司充分發揮自身產業優勢,完善了「公司+基地+蔗農」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實行「訂單農業」,以甘蔗價格與糖價聯動掛鈎的方式,與蔗農戶籤訂合同,實行保價收購蔗農甘蔗,解決了農民種蔗後顧之憂,提高了農民種蔗積極性。 加大扶持力度,促進農民增收。
  • 寧遠:古法紅糖熬出致富新路子
    寧遠縣天堂鎮大陽洞村歷來有種植甘蔗熬製紅糖的習俗,冬日裡正是農民壓榨甘蔗熬製紅糖的季節,走進寧遠縣天堂鎮大陽洞村沙子山,遠遠的就會聞到一股甘甜而清香的味道。嗅著香味,就可以找到正在用傳統手工藝熬製紅糖的村民張明鋼家的糖坊。
  • 江西上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凸顯金融力量
    近年來,人行江西上高縣支行在脫貧攻堅中認真貫徹落實「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實現高質量、確保可持續」的工作方針,做到有為有位,尤其是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金融助力脫貧攻堅帶來的不利影響,迎難而上,精心部署,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夯實了堅實的基礎。
  • 十幾分鐘落淚二十餘次,上高蘆洲一位走投無路母親的訴求!
    母親的命運非常的坎坷,她的前夫在一次車禍事故中不幸去世,留下一個兒子由她一人一手養大,後來生活好些了,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還有了兩人的小女兒,有兒有女,用我們上高人的話來說,真的很有福氣,可即便如此,命運,對於這個母親還是太過苛刻,剛出生小女兒在一歲的時候發高燒,由於治療不當,這個症狀一直持續到她一歲多,後期經上高縣中醫院診斷為慢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到如今8歲,從去年10月份開始
  • 察布查爾縣:西梅果變「致富果」綠了田野富了村民
    為了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培育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近年來,察布查爾縣依託豐富的水土光熱資源,大力發展特色林果業,堅持把發展特色林果業作為調整優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致富的引擎。為了緩解採摘期間務工短缺的問題,察布查爾縣積極組織勞動力幫助合作社採收西梅。由於早已和內地的客商籤訂了供銷合同,果實採收後立即被運往廣州、浙江、北京等地。來自廣東江南市場水果經銷商關慧旋說:「今年來新疆採購西梅,覺得法蘭西西梅品質好,口感也特別好,今天我們準備採85噸左右西梅。」
  • 「追雲」行動助力甘蔗生長——廣西崇左氣象部門積極應對夏旱
    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寧明縣寨安鄉安陽村村民吳志環終於鬆了一口氣:「如果沒有最近這幾場雨,我家29畝甘蔗今年可能沒有1根進廠,連明年的蔗種都沒有。」8月4日雨一停,大家就往坡上跑,「渴」了兩個多月大面積枯黃的甘蔗地,終於返了青。寧明縣多山地、丘陵,甘蔗是當地的支柱產業,全縣種植面積68.04萬畝。吳志環所在的安陽村種植甘蔗6200畝,因旱情減產接近三分之二。
  • 麻陽苗鄉:6000畝甘蔗下種忙,小紅糖「熬」成致富新產業
    紅網時刻懷化3月18日訊湖南省麻陽苗鄉千百年手藝傳承下來的古法紅糖,是麻陽苗族自治縣舒家村、錦和等5個鄉鎮傳統產業,也是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導產業之一,春耕時節,麻陽群眾正忙著下種甘蔗育苗。3月17日,在麻陽苗族自治縣舒家村鄉麻陽鑫茂糖果業公司的甘蔗種植基地裡,一派忙碌春耕景象,該公司多位員工分工合作,或把截成小斷的甘蔗放成一行行,或在一旁蓋上厚厚的有機質,精心培育著甘蔗幼苗。「3月初,我們公司從廣西那邊引進了30噸一新品種甘蔗,替代麻陽的甘蔗老品種,我們公司每天有20多個人在務工,其中60%是貧困戶。」麻陽鑫茂糖果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滕海輝說。
  • 記者來到上高暗訪...
    記者來到上高暗訪...一起來看記者的暗訪情況▼10月14日記者在宜春上高縣暗訪發現機關食堂光碟理念已深入人心但部分飯店還存在浪費飯菜的現象當日中午12時許記者來到上高縣錦江鎮政府食堂只見該鎮10餘名工作人員有的圍坐在桌邊吃飯有的正排隊打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