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市上高紫皮大蒜,早在康熙年間就有記載。其鱗莖扁圓紫紅色,濃香清甜,有特殊的辛辣味的特點,又有強烈的殺菌功能,是美味佳餚中極好的調味品。
相傳上高紫皮大蒜是玉皇大帝恩準御賜為上高百姓治瘟疫、驅瘴氣的藥果。
當地傳說距上高縣城東南二十裡的地方有一座山,名叫「天山」。山上瑤草奇花四時不謝,青松翠柏參天聳立,林中群獸戲逐.百鳥爭鳴。是一個風景如畫,幽雅清靜的神仙福地。一日,太乙仙人下界巡視,被天山風光吸引,遂起心願。於是託夢給山下百姓,要他們上山立廟塑菩薩,並年節朝拜,可保一方風調雨順。
山下有三個村莊:一個茶十村,二個天山村,三個莫坊村,共有二百多戶人家。他們遵照仙人旨意,真的立廟塑造菩薩,人人朝拜、香火興旺。果然是風調雨順、人壽年豐,一片昇平。但誰知樂極生悲。唐初某年,上高出現了從未有過的山巒瘴氣和瘟疫。中者,輕則頭暈目眩,上吐下瀉,精神萎靡,重則數日死亡。民間良醫束手無策。恰好太乙仙人巡視又路過天山,見此狀頓發慈悲,化成道士,為百姓開一藥方:要王母娘娘的藥果服用才能痊癒,要用觀音淨瓶中的水方能止住瘟疫流行,並指示百姓上山朝拜。
為除病祛災,百姓紛紛上山,虔誠禱告,叩求菩薩施恩,早賜藥果和淨瓶水。一日玉帝上朝,有太乙仙人出班啟奏,言天山百姓敬奉天地,其心虔誠。但目前天山百姓橫遭瘟疫,應下界拯救眾生,請旨恩賜王母之藥果和觀音之淨瓶水。玉帝準奏,令太乙仙人下界。太乙仙人取來藥果和淨瓶水,變做「算命大仙」,降臨天山,將淨瓶水灑遍天山,瘴氣全消。每人分給一個藥果、服後瘟疫痊癒。臨走又留下些藥果,百姓視若珍寶。共商,既是仙賜之物必能種植。於是植入土中,不久長出嫩芽,漸漸長成二尺高植株,葉扁,色翠,莖梗直立,馨香襲人。每年成熟一次,土內長有扁圓形藥果,狀似陀螺,皮呈紫色,能裂瓣分身,繁殖後代。當時播種正是九、十月間,於是當地百姓每年此時播種,一直延衍至今,種植面積也不斷擴大。為了紀念和感謝「大仙算命」之恩,就將此取名「大算」,經常吃用,以祛災疫,竟成了家常蔬類。諧其音把「算」字改為「蒜」字。這就是現在的「上高紫皮大蒜」。
上高紫皮大蒜生長快,個頭大,產量高,平均畝產近千斤。目前上高縣紫皮大蒜保護面積2000公頃,年產量9750噸,上高紫皮大蒜年產值8000萬元,其產品遠銷南昌、上海等大中城市。2013年4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上高紫皮大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