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通報,8月20日以來,壽縣保義鎮居民493人陸續出現發熱嘔吐、腹痛腹瀉症狀,縣醫院、縣中醫院收治289人,據省市縣聯合調查組初步調查,判定為志賀氏菌感染所引起。8月24日,壽縣縣醫院一位兒科醫生告訴記者,目前此類病人入院人數正在減少,不少病人陸續出院。該醫生提醒,應注意加強手部衛生、食物消毒。
8月24日上午,壽縣縣醫院一位兒科醫生告訴記者,自8月18日以來,該院陸續接收到有發熱、嘔吐、腹瀉等症狀的病人,「20日開始越來越多,21日那天最多,接了58例,22日也是50多例。」不過,該醫生表示,目前每天接診的病例數正在減少,昨天(8月23日)下降到30多例,而今天只有10多例。 該醫生介紹,這批病人裡既有大人也有小孩兒,但以孩子居多,「成年人吃點口服藥很快能夠控制,小孩子抵抗能力差一點,好多都需要輸液。」有幾個孩子病情比較嚴重,「來了以後抽筋,但是很快也都控制住了。」 公開資料顯示,志賀氏菌通稱痢疾桿菌,是人類細菌性痢疾最為常見的病原菌。上述醫生介紹,此類病菌對抗菌素較為敏感,因此「用藥效果很好」,通過治療病情很快就能穩定。「現在沒有特別嚴重的了,陸陸續續都在準備出院。」「這些天已經出院了20多個,今天還準備出院將近20個。」 這位醫生提醒,志賀氏菌可通過消化道傳染,但只要注意手部衛生、食物消毒,人與人接觸後勤洗手,是可以控制的。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編輯 何濤
見習編輯 周睿
編審 王璐瑤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