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謝風流滿晉書:《上陽賦》背後的家族原型,令人嗟嘆!

2021-02-13 詩詞中國2012

懷想古人的風流,似乎是千百年來未曾忘卻的習慣。在過去,人們「懷古」的方式是寫詩、寫小說,而現在,又多了一個「懷古」的手段——看古裝劇。就像歷史有「正史」和「野史」的區別,古裝劇也有「真實」和「架空」兩種,「架空」的古裝劇,不存在於我們所經歷過的歷史長河中的任何一瞬間,但總歸會有一個原型。「五龍如虎鬥方酣,勝負兵家已共參」,戰亂頻仍、豪傑輩出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備受古裝劇編劇青睞的。

比如說,當下熱播的架空古裝劇《上陽賦》背後的歷史架構,正是取材於這一時期。

劇中女主角王儇出身顯赫,身負皇室血脈,被封為上陽郡主,王儇的父親王藺作為大成丞相,權傾朝野,連皇帝也十分忌憚。

《上陽賦》中的王氏一門煊赫如此,和王儇、王藺出身的琅琊王氏不無關係。那麼,歷史上東晉南朝時的琅琊王氏是否如片中一般權勢滔天,士族門閥和皇權又是如何達到平衡?

東晉時,民間流傳著一句話:「王與馬,共天下」——「馬」指的是東晉皇族司馬氏,而「王」自然就是滿門公卿的琅琊王氏了。琅琊王氏發跡於兩漢三國,崛起於兩晉之交,在魏晉南北朝時,琅琊王氏子弟紛紛嶄露頭角,王衍、王導、王羲之等一個個響亮的名字留名史簡,家族的聲望也在此到達頂峰。

而琅琊王氏之所以能在東晉時期的眾多世家中脫穎而出,成為東晉的第一門閥,要從八王之亂講起。

西晉經歷八王之亂的內耗後,面對各地風起雲湧的叛軍,西晉政府已經無力平叛,朝廷隱隱有了敗亡的跡象。此時的琅琊王氏的門戶代表人,時任太尉的王衍在紛繁多變的局勢中,為了給家族謀求一個退路,上演了一出西晉版的「狡兔三窟」。王衍對東海王的司馬越說,中原現在已經大亂,應當依靠各地駐守的官員,因此應該選擇文武兼備的人任命,處理地方事務。乍一看,王衍似在為國家大局考慮,其實,他所支持的,多是自己的親族,王衍舉薦了弟弟王澄為荊州刺史,族弟王敦為青州刺史,讓琅琊王氏控制了當時天下尚未被戰火波及的膏腴之地。在這之後,王衍毫不避諱地對王澄、王敦說:「荊州有江漢之固,青州有負海之險,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足以為三窟矣」。王氏族人佔據了荊州和青州,有了地利之固作為依託,琅琊王氏的崛起基礎已經奠定。雖然之後王衍的布局發生了很大改變,但琅琊王氏卻始終維持著時而此支顯貴,時而彼支榮達的傳統,王衍「狡兔三窟」,布局王氏子弟於四方;王導則是「奇貨可居」,在琅琊王司馬睿下注,進行了一筆政治投資。

王衍的判斷沒有出錯,西晉軍隊面對匈奴後裔的漢軍連戰連敗,局勢走向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漢軍在劉淵之子劉聰率領下,攻入了西晉的首都洛陽,並俘虜了以晉懷帝為首的一幹王室宗親,史稱「永嘉之亂」。禍事之後,琅琊王氏中的王導扶持琅琊王司馬睿開始主政東南,王導也始終作為機樞,輔佐司馬睿。

建興五年(公元317年),雖然琅琊王氏曾經的代表王衍已經身死,但王導、王敦繼承了王衍的政治遺產,在王導、王衍等一幹士族子弟的支持下,琅琊王司馬睿承制改元,即晉王位(尚未稱帝),改元建武,歷史上的東晉正式建立。王衍、王導的努力沒有白費,政治投資的回報相當豐富。此時的琅琊王氏,內有王導仕於朝堂平步青雲,外有王敦接替王澄接管荊州統領一方,琅琊王氏的權力觸手,自廟堂以下,開始不斷的擴展蔓延。東晉的立國太多依靠了像琅琊王氏這樣的士族勢力,無論政權核心還是地方勢力,都不斷對士族門閥妥協。此時的琅琊王氏勢力過於熾盛,雖然晉元帝司馬睿有意打壓,但在地方上,王敦的勢力深厚非輕易可以撼動,不斷試探下,王敦最終在荊州宣布起兵,雖然兵敗,但琅琊王氏面對「族誅」的大罪歷來沒受到什麼懲罰,甚至琅琊王氏的根本利益並沒有被撼動。王敦兵敗以後,被王敦任命為荊州刺史的堂弟王舒因為對王含有父子「使人沉之於江」並沒有受到東晉朝廷的懲罰,只是不痛不癢的將王舒和陶侃對調,陶侃移任為荊州刺史,王舒則移任為廣州刺史,不過失去了荊州一地的治權。至於王導,也未被此事所累,王敦謀反這件事也被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此事就此揭過。東晉對於士族門閥的無力和縱容使得琅琊王氏為首的各大世族更加肆無忌憚,甚至出現了極為罕見的世襲領州的情況,士族門閥紛紛爭利,朝廷對此也只能居中調解。在王敦起兵失敗後,南遷而來的北方士族潁川庾氏開始摩拳擦掌,撐著琅琊王氏新受削弱,出手爭奪荊州的治權。

東晉朝廷對琅琊王氏無力,對於其他士族的各種出格行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此時的東晉,堪稱士族門閥的黃金時代。

當時潁川庾氏的代表人物庾亮首先安排與庾氏關係密切的溫嶠出守江州,繼而奪得了荊州的統治權。王導同樣不甘示弱,以王舒之子王允之為「宣城內史,監揚州江西四郡事,建武將軍,鎮於湖。」後又從庾氏手中搶到江州,改由王允之出任。王、庾雙方局面劍拔弩張,甚至一度演變到庾氏向王氏投毒的情況。東晉一代,士族門閥對於地方治權的搶奪從未停止,在王、庾兩家不斷爭奪時,謝氏、桓氏也加入其中,荊州的地方政局混亂不堪。但除了荊州,其他地區也不能倖免,在徐州、兗州,高平郗氏的治理雖然偶有中斷,但對徐州、兗州也形成了實際上的世襲,東晉朝廷的土地宛如世家大族的私產,不斷的被爭奪分贓。在東晉之前的漢末三國時期,士族的權利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到了東晉時,琅琊王司馬睿是因為自身特殊的際遇才得以登基,論法統屬於遠支,論實力、功勞等又乏善可陳,只能依靠世家的力量登臨皇位,東晉的皇權自然比西晉衰落,士族門閥的勢力也在此時不斷攀升。《上陽賦》中,士族門閥勢力固然龐大,但也有新生力量與之抗衡,劇中的男主角蕭綦便是寒門出身,憑藉戰功一步步登上高位,被封豫章王,一步步走上了帝王之路。

在歷史上,有一個人的經歷與蕭綦十分相似,北滅南燕、西平後秦,「氣吞萬裡如虎」的劉宋武帝劉裕就是蕭綦的原型。

真要論及出身,劉裕的祖上並不寒微,劉裕是漢高祖劉邦之弟、楚元王劉交的二十二世孫,但自永嘉南渡以來,家族逐漸中落,淪為次等士族,在當時也被稱作「寒門」,劉裕又是以戰功勳業起家,門第出身向來為高門士族所鄙視,因此,劉裕與朝中高門士族的關係也向來不睦。

東晉晚期的高門士族不僅看不起劉裕等一幹寒門武夫,與皇權的關係也十分緊張,桓玄篡晉的發生就與此密切相關,桓玄之亂陰差陽錯成就了劉裕的崛起,士族門閥的勢力在此後再也不復當年。

在晉孝武帝司馬曜繼位前後,東晉的皇權正處與極度虛弱的狀態。孝武帝的父親簡文帝司馬昱便是權臣桓溫扶持的傀儡,簡文帝對於桓溫的種種跋扈之舉也只能聽之任之,甚至說出了「政由桓氏,祭由寡人」這樣的話,對於東晉皇統能否延續十分無奈。

但在桓溫、謝安等士族門閥相繼離世以後,各個世家因為長期的腐化,人才方面青黃不接,又因為門閥政治不可能允許一家獨大的先天不足,孝武帝和司馬道子趁機從士族門閥手裡奪回喪失已久的皇權,試圖振興皇室。

這一系列政策嚴重侵害了世家門閥的政治利益,各大門閥的莊園經濟利益也開始受到皇室勢力的威脅,皇室和士族門閥走向了對立面。

在桓玄滅殷仲堪取得長江中遊的江漢地區開始,各家門閥出於對自家利益的保護對桓玄的態度一直曖昧不清,直到桓玄勢大進入建康、統領朝政以後,以琅琊王氏為首的各大門閥也紛紛向桓氏遞上投名狀。

此時的各大門閥士族並非是支持桓玄此人,更多的是希望桓玄執政後能夠回到曾經桓溫、謝安執政時期,桓玄作為士族門閥的代言人,重新主導利益的瓜分。

桓玄入主建康代晉建楚,但桓玄和當時的士族門閥已經腐化墮落的問題卻無法得到解決。桓玄的軍隊打的贏皇室勢力,卻不是劉裕麾下新興寒門武人集團的對手。

桓玄登基後不久,劉裕藉口打獵,聚集北府兵殘餘兵將一千七百餘人,以劉穆之、劉毅、檀道濟等寒門(次等士族)為核心重建軍隊,並擊潰了桓玄,攻入了建康,並肅清了江漢地區的桓氏勢力,迎晉安帝復位。

平滅桓玄,劉裕居功甚偉,從此扶搖直上,進入東晉統治集團的核心,而先前和桓玄眉來眼去的一批「附逆」士族的日子可就沒那麼好過了。

首先,劉裕剷除了曾經親近桓氏的士族勢力。

出身太原王氏的王愉、王綏父子,曾參與桓玄的篡立,在劉裕得勢後「有自疑之志」,惶惶不可終日,因而暗中聯絡其他反對劉裕的高門士族,劉裕誣其謀反將王愉、王綏父子誅殺,並牽連子孫十餘人,以致王愉一門在江東幾乎滅絕。

此後,劉裕又出手清洗了北府軍內部與士族勾結的勢力,收攏了權力。

在北府軍執掌朝政的義熙年間,高門士族在執政地位上被寒門士族壓倒,難以振作,士族門閥中,陳郡謝氏的代表謝混、高平郗氏的代表郗僧施等暗中勾結素來有取劉裕代之的北府軍中二號人物劉毅,投效於劉毅麾下,希望造成北府軍的分化和衝突,為門閥士族重回權力中心創造機會。

挑撥離間的行為自然也為劉裕所不容,在徵討劉毅時,謝混、郗僧施和他們所勾連的勢力也被劉裕消滅,而隨著劉裕多年來內平叛亂、外滅敵國立下的赫赫戰功,劉裕取代司馬氏已成必然,寒門武人主政的時代到來。

在劉裕上位的過程中,部分高門子弟心灰意冷黯然遠離朝政,但也有不少的高門子弟表現出合作的態度,也因此,士族門閥再難有東晉初年的榮光,但也迎來了最後的迴光返照。劉裕出自寒微,晚年時憑藉戰功全面掌握朝政,但在劉裕不斷高升和努力尋求建立新朝的過程中,對高門士族並不盲目打壓,劉裕仍然需要謀求和世家大族的合作,穩固自身的統治根基並掌握輿論導向。掃清桓氏勢力後,劉裕首先重用的,就是琅琊王氏中的王謐。早在劉裕尚未發跡時,王謐就已經發現了劉裕的不凡,「獨奇貴之」,認為劉裕「當為一代英雄」。劉裕發跡後,雖然王謐曾經因為出身門第為桓玄所用,但因其未參與謀奪篡立之事以揚州刺史,錄尚書事的官職對王謐的知遇之恩進行了報答。除了王謐之外,同為琅琊王氏出身的王誕、王弘等人也頗得劉裕的重用,在劉裕代晉的關鍵階段紛紛出力,積極參與改朝換代,王弘更是在一次宴會上因為以他的妙語連連而延續了家族的輝煌。在那次宴會上,為了試探世家的態度,面對坐下滿目僚屬,劉裕說:「我布衣,始望不至此。」而王弘不緊不慢,對劉裕道:「此所謂天命,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

王弘的「天命」一說,不僅博得了劉裕的歡喜,更是表達了琅琊王氏對於劉裕代晉一事的支持。也因此,琅琊王氏在進入劉宋後,王弘和他的弟弟王柳、王曇首官運亨通,琅琊王氏多個族中子弟繼續出仕任職,家族延續了曾經繁盛。

頂峰之側,即是懸崖,到了南朝時期,士族門閥已然走向沒落,逐漸淪為附庸。隨著隋唐時代科舉選官以取代九品中正、鄉裡附屬關係和莊園經濟逐步支解,士族門閥失去了孕育的土壤。士族門閥終究被掃入故紙堆,中原大地進入了布衣卿相的時代。

參考文獻:

田餘慶:《論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大學學報,1987年02期;

祝總斌:《晉恭帝之死和劉裕的顧命大臣》,北京大學學報 ,1986年第2期;

王永平:《劉裕誅戮士族豪族與晉宋社會變革》 ,江海學刊

汪 清:《東晉士族世襲領州制初探》,史學月刊,2010年第2期

王永平:《劉裕、劉毅之爭與晉宋變革》,江海學刊

李磊 :《晉宋之際的政局與高門士族的動向》,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39期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本文由「詩詞中國2012」(shicizg)編輯

文章授權轉自「國家人文歷史」

圖片來源電視劇《上陽賦》

如有爭議請聯繫刪除

長按下方二維碼

關注「詩詞中國2012」

每天5分鐘,把日子過成詩

相關焦點

  • 上陽賦電視劇王藺結局怎麼樣死了沒 上陽賦王藺有歷史原型人物嗎
    在《上陽賦》劇情中的王藺是王儇的父親,而王藺這個人物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讓人難以捉摸,他明明非常疼愛自己的女兒,得知自己的女兒差點被太子輕薄,甚至敢直接給太子一巴掌,太子還得求饒,可見他是真的很心疼自己的女兒,但是既然如此,卻又要為了家族利益將女兒嫁給蕭綦,那王藺這個人物到底是好是壞,王藺有沒有歷史原型呢?
  • 上陽賦謝貴妃是好人還是壞人 謝貴妃結局是什麼揭秘
    《上陽賦》開播啦!這是章子怡的第一部電視劇作品,真的讓人很期待!那麼,上陽賦謝貴妃是好人嗎?上陽賦謝貴妃結局是什麼?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上陽賦謝貴妃是好人嗎?上陽賦謝貴妃結局是什麼?  《上陽賦》中謝貴妃雖然是不顯眼的配角,但是一出場就演技滿滿,而且老感覺她飾演的世家大族謝家女兒,成為貴妃生下三皇子;還那麼地淡泊名利,溫柔賢淑,總覺得是編劇提前埋下的伏筆。  但看似風光無限的謝貴妃,實則很無奈的被架在火架上烤,鮮花著錦處,烈火烹油地。
  • 《上陽賦》蕭綦的綦該怎麼讀?此人的原型有多猛?一堆古人崇拜他
    筆者在追《上陽賦》時,看到了這樣一種觀點:該劇是架空歷史的,所以劇中人物沒有歷史原型。事實真的如此嗎?非也!為何這麼說?且不說王謝兩家的關係,王家的背景分明就和六朝望族琅琊王氏一樣,而謝家則暗合了陳郡謝氏。
  • 王謝風流滿晉書|那麼王謝活躍的兩晉南朝,他們是如何衰落的?
    到兩晉初,晉武帝司馬炎又在「九品中正制」的基礎上實行了佔田制,使得門閥不光政治地位提高的同時,經濟也有了一定的主導權。及永嘉南渡,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導、王墩兄弟幫助晉元帝司馬睿重建了東晉,門閥士族進入全盛時代,史稱「王與馬,共天下」。
  • 《上陽賦》深度解析:章子怡怒摔鳳冠的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陰謀
    電視劇《上陽賦》中結婚典禮上,章子怡飾演的女主王儇在大婚典禮上被新郎蕭綦放了鴿子。這場盛況空前的婚禮上,新郎家沒有用買不到內衣這種藉口逃婚,而是用了邊關告急這種朝廷大事為依據。春宵一刻值千金,雖然章子怡已經過了年輕時的巔峰期,新郎也不至於連入個洞房的時間都不敢耽誤急匆匆跑掉。
  • 章子怡可美可颯,《上陽賦》,卻是真的很尷尬
    並且在《上陽賦》中有一種很尷尬的做法,為了配合章子怡的年齡,不讓她在鏡頭上比劇中同齡人看起來老氣,她的朋友、哥哥們找的也全是上了年紀的人來演,劇中王儇一輩的人年齡應該都在20歲左右,可實際上飾演三個皇子的演員年齡分別是37歲、36歲、39歲,親哥哥王夙、好朋友謝宛如都已經44歲了,看到這種滿臉褶子或臉部僵硬的青少年,讓人十分不適啊。
  • 《上陽賦》王儇是誰?王儇有歷史原型嗎?
    《上陽賦》是章子怡首次出演電視劇,搭配的又都是一眾非常優秀的演員,例如周一圍、惠英紅、趙雅芝等,所以令觀眾們倍感期待。那章子怡是飾演女主王儇,她生於貴族,但經歷坎坷,被捲入了朝野政權之中。王儇此後雖然憑藉自己的力量穩固了朝中局勢,但這一路上她失去了很多珍貴的東西。不少網友好奇王儇在歷史是否有原型人物,接下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 上陽賦長公主結局是什麼 上陽賦是哪個朝代的故事
    《上陽賦》長公主結局是什麼原著結局中長公主是帶髮修行了。晉敏長公主是女主阿嫵的母親,亭亭玉立,宛若觀音降臨紅塵,她是世家貴族女人,執著於情字,她要送阿嫵和子澹浪跡天涯,丞相卻漁翁得利,一句話點醒女兒:等了一晚上了,他來了嗎?女兒傷心欲絕扔掉髮簪,爹爹馬上上前安慰。母親是疼女兒這個人,但父親疼她的前途。
  • 《帝王業》為何改名《上陽賦》?上陽賦是什麼意思?
    《上陽賦》這部劇是改編自小說《帝王業》,聽名字也能知道這是一部權謀歷史劇。很多觀眾對於這種題材的劇也是非常喜歡的,那為什麼《帝王業》這部劇要改名為《上陽賦》呢?《上陽賦》這個名字的來歷是什麼,這個名字又是什麼意思?在劇情方面相比原著又有沒有哪些改動呢?
  • 帝王業為何改名上陽賦 上陽賦是什麼意思
    很多觀眾對於這種題材的劇也是非常喜歡的,那為什麼《帝王業》這部劇要改名為《上陽賦》呢?《上陽賦》這個名字的來歷是什麼,這個名字又是什麼意思?在劇情方面相比原著又有沒有哪些改動呢?今天就讓吾愛詩經網的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上陽賦》長公主結局是什麼 上陽賦屬於哪個朝代
    《上陽賦》長公主結局是什麼原著結局中長公主是帶髮修行了。晉敏長公主是女主阿嫵的母親,亭亭玉立,宛若觀音降臨紅塵,她是世家貴族女人,執著於情字,她要送阿嫵和子澹浪跡天涯,丞相卻漁翁得利,一句話點醒女兒:等了一晚上了,他來了嗎?女兒傷心欲絕扔掉髮簪,爹爹馬上上前安慰。
  • 《上陽賦》最大的亮點就是表現了士族門閥制度,但真實的士族更牛氣
    摘要:《上陽賦》雖然是部架空歷史劇,劇情編得更是爛,但最大的亮點的就是表現了一下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士族門閥制度,劇中的士族大家,也是有原型的
  • 《上陽賦》追劇日曆 《上陽賦》每周更新幾集
    古裝大女主戲《上陽賦》今日上線播出了,這也是章子怡的第一部電視劇,大家都很期待,新出爐的追劇日曆送給大家,速速收藏追劇不迷路哦。下面八寶網小編帶來:《上陽賦》追劇日曆 《上陽賦》每周更新幾集。《上陽賦》追劇日曆《上陽賦》共68集。1月9日起優酷全網獨播,會員本周六日爽看10集,非會員轉免4集。
  • 同樣寫王謝兩家的鬥爭,《鄉村愛情》比《上陽賦》強一千倍
    同樣是寫王謝兩個豪門的鬥爭,《鄉村愛情》比《上陽賦》好1000倍。和說一個劇是爛劇一樣,我們說一個劇好,也要說出為什麼好來。大家別小看這個劇,這個劇是真正有權遊的感覺的。象牙山謝廣坤家兒子謝永強和王老七家女兒王小蒙,是這部戲的男女主角。
  • 深扒《上陽賦》中王儇、蕭綦的歷史原型?
    深扒《上陽賦》中王儇、蕭綦的歷史原型究竟是誰?《上陽賦》還在未開播前,就備受網友們的期待。《上陽賦》改編於著名作家寐語者的網絡小說《帝王業》。主要講述了出身於世家大族的琅琊王氏之女王儇和身世悲涼的蕭綦相知、相識、相愛並從此兩人一起走向帝王霸業的徵程,旌麾南指,馬踏天闕。
  • 上陽賦:謝宛如做太子妃,是從王儇那撿漏來的,為何她陷害王儇?
    由章子怡主演的《上陽賦》裡,她飾演的女主王儇有個閨蜜謝宛如,陰錯陽差之下嫁給了太子,榮登太子妃之位,也正是因為這層身份,謝宛如才得以在謝氏一族全都被貶成布衣平民之後,保住了自己榮耀的位置,依然能夠過光鮮亮麗的生活。
  • 《上陽賦》蕭綦的原型有多猛?從小兵到皇帝,辛棄疾視他為偶像
    章子怡得首部劇集《上陽賦》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除了演員本身有熱度,還有情節的精彩。被士族鄙視的寒門子弟蕭綦,因為一場戰功被封為異姓王,最終和王儇一起推翻舊朝,開啟新的王朝。聽起來,劇情就吸引人。而《上陽賦》之所以這樣精彩,是因為劇中的很多角色,以及情節,都有真實的歷史作為基礎。來源於生活的藝術,總是那麼引人入勝。
  • 帝王業為什麼改名上陽賦原因揭秘 上陽賦是什麼意思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上陽賦》這部劇是改編自小說《帝王業》,聽名字也能知道這是一部權謀歷史劇。很多觀眾對於這種題材的劇也是非常喜歡的,那為什麼《帝王業》這部劇要改名為《上陽賦》呢?《上陽賦》這個名字的來歷是什麼,這個名字又是什麼意思?在劇情方面相比原著又有沒有哪些改動呢?
  • 《上陽賦》今日開播 章子怡攜手周一圍于和偉共譜傳奇
    同時發布的終極預告,也對《上陽賦》的劇情亮點、元素等進行了全景展現。王儇與蕭綦的鶼鰈情深、朝堂之上的風雲多變、父女間的慘痛離別等等令無數人動容。該劇不局限於小情小愛,而是著眼於大時代眾生像,描繪了一出跌宕起伏、守護家國的大格局故事。此外,該劇主題曲《天涯盡處》也同步發布,歌曲由周深、胡夏聯袂獻唱,曲風深情婉轉、如泣如訴,獲得了不少觀眾的喜愛。
  • 入眼、入腦、入心,《上陽賦》教科書式打造電視劇的「高級感」
    文 | 李寧 中國傳媒大學教師毫無疑問,「高級感」是很多觀眾對《上陽賦》的期待。但觀眾想要的這種「不一樣的感覺」,僅僅用「電影質感」概括稍顯淺薄,準確來說,應該是獨特的審美、有內涵的表達和有靈魂的人物,化學反應之下所產生的影視劇的「高級感」。就已經播出的篇章而言,《上陽賦》做到了。開局穩定而不失驚豔,隱隱可見背後草蛇灰線,付脈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