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他們終於考公上岸

2021-01-09 騰訊網

越來越多的國內名校學子和海歸也「卷」進了這場考公大戰。對於大齡考生來說,這些卷進來的優質競爭者和越來越少的崗位只是一方面,隨著年歲漸長,他們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在備考、工作和家庭之間撕扯,大齡考公者的生活易燃易爆炸。

十年來,王大偉幾乎把自己能參加的公職人員考試都試了一遍,有當地稅務局,也有隔壁市監委,但結局慘澹,每次都差30分左右。分數沒有漲,年齡卻一直在漲,每一次落敗都在重啟考公倒計時的按鈕。

分水嶺在2019年,一位在上考公補習班的同學對他說:「想要改天換命,最好還是考公務員。」聽了這話,他發覺不能再這麼「有一搭沒一搭地考著了」,他報名了粉筆教育陝西分校的課程,終於在今年上岸當地政府的法律部門。

粉筆教育陝西分校線下培訓班裡的公考學員 圖/受訪者供圖

大偉很冷靜地分析上岸原因:自己也許是沾了疫情年擴招的光;也可能是掌握了方法技巧,「今年申論和行測的好多題都曾在粉筆課程上講過」,熟悉感消弭了緊張,而在此之前,王大偉自認基礎薄弱,技巧陌生。

他執著於此,不缺耐心,「如果考不上,明年還會再參加。」

其實,考公的人群中有很多王大偉——或者說,很多人考著考著,就成了「王大偉」。

上岸了

「幾乎所有人最後都會轉變成自己要考,不然堅持不下來。」

一次考公就能上岸的人極少,更多人是考著考著就上岸了。

「單靠運氣考上的情況幾乎不存在。那些說沒準備就考上的人,基本都是在吹牛。」有著近十年考公輔導經驗的老師從不相信「運氣」。

人們常把高考和考研當做改變命運的兩次機會,而考公,對於那些大齡且想要改變現狀的人來說,或許是第三次。相比其他考試,考公限制性較小,非應屆生的年齡要求放寬到35歲,且面向全社會招錄。

不久前,我國2021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正式開考,數據顯示,今年通過資格審查的報名人數達157.6萬人,創下了歷史第二高的紀錄。

2020年11月29日,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1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共科目筆試在全國各考區統一舉行 圖/新華社

在這浩蕩的考公大軍中,存在一個特殊群體——大齡考公者。比起應屆生,他們的考公動機更為多元,「父母逼著考公務員?這種情況在大齡考生中比例很低。幾乎所有人最後都會(從父母催著你去考)轉變成自己要考,不然堅持不下來。他自己想要穩定,想上岸。」多位受訪老師給出了相似的判斷。

王大偉今年35歲,微信頭像上有幾行大字:世界紛紛擾擾與我無關,我的心裡只有看書做題。

「看書和做題」的狀態在王大偉的三本大學裡很難實現,「整個宿舍都太愛打遊戲了,沒有學習的環境」。2004年,他在報紙上看到了這所大學的招錄通知,學費相對低廉。那時正值IT產業蓬勃發展,他的第一志願填了電子信息,但未被錄取,最終念了法學專業。

2008年本科畢業後,王大偉的工作一直沒有著落,經人介紹到北京昌平當起了搬運工,幾個月後,家鄉——西部某縣城的一家事業單位招聘律師助理,與大偉專業對口,他便趁此機會回到家鄉。

在家鄉的就業崗位上,王大偉自嘲「做雜活」,幫人列印文件打了三四年,最有專業含量的工作內容是為群眾寫訴訟書,晉升是輪不到他的。即便如此,王大偉的父母也從未逼著他考公務員——他倒是希望父母這麼做。

務農的父母見識受限,在兒子報考大學時也沒什麼主意,更不用提考公務員了。大學畢業後,父母對兒子失望極了,覺得他念了一肚子書也沒什麼出息,家庭關係一度降到冰點。

王大偉第一次聽說「考公」是在大四,但沒放在心上,因為「馬上要畢業了,只要回家有個事幹就行」。沒成想自己基礎太差,社會認可度低,工作異常難找,再想考公時發現自己錯過了很多時間。

王大偉有一段不太圓滿的感情經歷,女孩子家是開火鍋店的,他覺得兩個人差得不算太多,可對方之後去了大城市生活,王大偉總尋找機會去異地見她,後來單位領導說不行,不能天天往外面跑,這份心動便無疾而終。

王大偉於是相信,如果考上了公務員,這一切就會是另一個結局。

「一些認為自己不夠優秀的人會通過考公來彌補。」高照是粉筆教育的行測數量關係與資料分析主講,8年間培訓過數百萬考公人群,他分析大齡考生的報考動機時說,「考公會成為他們改變不完美學歷、不完美專業、不完美工作的捷徑。」

王大偉歷時十年考公,不上岸不休止,最終於2020年上岸,目前正在入職準備中。

劉朵朵和李琳也是這樣的大齡考公者。

33歲的劉朵朵來自陝北,有兩個孩子,她的考公經歷跨越十年時間。今年除了參加省考,還報考了當地事業單位,最後通過後者成功上岸。為了成功,她今年第一次狠心報了粉筆教育的線下強化和衝刺課程,整整大半年沒怎麼管孩子。

如果今年還是考不上呢?「只要有一口氣在,就會一直考,直到考上為止。」劉朵朵答得很快。

李琳在27歲那年開始報考公務員,在全脫產的狀態下連續考了4年,前後花費超過10萬元。她是東北人,生於1989年,大學就讀於某警官學院。畢業後,她在政策激勵下做了三年半的村官,之後又南下經商,結果發現都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想做什麼呢?李琳也說不上來——那就考公務員吧。

當村官的時候,李琳時常感到不適應,例如去村民家做客,她其實接受不了他們的飲食方式,但為了不辜負人家的熱情,她還是跟大家一起吃喝。或是要解決一場鄰裡糾紛,李琳習慣直接跟當事人溝通,但村莊的人際關係不同於城市,可能人與人之間都沾親帶故,縣城的領導告訴她,遇到這種情況,最智慧的方法就是找村子裡最德高望重的老人出面解決。

不同於王大偉和劉朵朵,李琳考公這幾年過得要更煎熬,因為在無工作的情況下全心備考,這種看不見未來的恐懼經常支配著她,她這樣形容自己的生活狀態:除了考試之外,就是跟朋友聚聚,還會看佛經來紓解鬱悶,她最愛的一本是《不著急,弘一法師的人生慧悟》。「如果今年再考不上,也許就會去國企這樣的地方工作了。」

今年疫情期間,李琳報了粉筆教育的線上筆試基礎課程和衝刺班,以筆試第一名的成績進入面試,隨後又在粉筆教育吉林分校報名線下面試輔導,順利拿下面試第一。

年逾三十,多年考公,乘風破浪的他們,都在今年成功上岸。

2021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期間,粉筆教育山東分校為跨區考試學員準備班車 圖/受訪者供圖

人到中年

「本以為你是蘇明玉,沒想到你是窩囊廢。」

劉朵朵也說不上來自己這輩子最想幹什麼,她只覺得,如果能成為蘇明玉那樣的人就好了。

蘇明玉是什麼樣的人?劉朵朵答:有知識、有魄力、幹練、精明。

考公對於劉朵朵來說,更像是證明自己不遜於蘇明玉的一條道路,她自嘲是村裡的做題家、是廢柴、是方仲永。劉朵朵有個「高開低走」的人生,「小學時,家裡根本不需要買掛曆。」劉朵朵頓了頓,等著別人問為什麼,然後告訴對方,「我的各種獎狀把牆都貼滿了!」

但自從初中時考了個全縣第一後,成績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儘管劉朵朵如此形容,但她的成績並不差,始終是個好學生,只是不再拔尖的成績讓母親失望了,劉朵朵深受母親影響,也對自己極不滿意,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初中畢業的劉母是擁有一張「望女成鳳」面孔的農村婦女。和那個時代大多數的女人一樣,她生兒育女,操持家務,把自己的遺憾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比如讀書,比如出人頭地。

劉朵朵考上山西某一本大學後,再一次成為了母親的驕傲。劉母覺得她就是精英、是高材生、是她家的蘇明玉。

但等她大學畢業回家鄉工作後,一切又變了。

2010年,劉朵朵帶著漢語言和經濟學雙學位畢業。當時班裡100多位同學,有80多人都是貧困生。大學畢業後,同學大多都進了國企、報社、政府機構等單位,她也回到陝北老家,進入一家國企工作,每月拿著兩千塊錢的工資——這讓劉母很不滿意。

當時的劉朵朵想:除了考公,還能有什麼辦法改變這一切?

大學畢業後頭三年,她連續參加了三年省考,均未成功。她把原因歸結為投入程度「很淺」,以及「沒有考公務員的命」。2014年,又一次的省考失敗後,她終於上岸當地的鄉鎮事業單位,在基層工作的6年間,劉朵朵結婚生子,日子過得簡單而乏味。

當初成績差不多的閨蜜通過學習改變命運,去了大城市,「人家起碼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她自己,卻擠在鄉角旮旯、泥土窪窪裡,有段時間她回娘家後根本不敢出門,見到街坊鄰裡的劉朵朵就像過街老鼠般恨不得躲進洞裡,「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句話像句咒語每天在詛咒她、折磨她。

坐月子的那一次——她記得很清楚,母親跟她說:「本以為你是蘇明玉,沒想到你是窩囊廢。」

劉朵朵沒有回嘴,也沒有爭辯。「沒能給父母帶來榮耀,也就不要讓他們傷心了吧。」她想通了。

愛人並不支持劉朵朵考公,幾次讓她放棄,希望她能多花點時間在老大的幼小銜接上,而不是徒勞的考公上面。在她的每日規劃中,只有早晨的3小時用於備考複習——她看她的書,女兒看女兒的書,母女倆還能有機會黏在一起,其餘時間都淹沒在瑣碎的生活日常裡。

越來越多的國內名校學子和海歸也「卷」進了這場考公大戰。對於大齡考生來說,這些卷進來的優質競爭者和越來越少的崗位只是一方面,隨著年歲漸長,他們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在備考、工作和家庭之間撕扯,大齡考公者的生活易燃易爆炸。

2020年11月29日,「國考」開考,考生們正在進入考場 圖/新華社

2020年,工作和生活的矛盾集中爆發,深深刺激了劉朵朵:提拔無望,基層天花板低帶來的絕望感;坐公交、倒火車、步行、再蹭車上班的旅途艱辛感;和老公溝通不暢,電話拉黑、微信互刪帶來的痛感;經濟拮据,畢業十年仍窮困潦倒的恥辱感,百味雜陳,一下子讓她對現實「透心涼」。樹挪死,人挪活。一定要動一動了。

一邊是老大無人輔導的焦慮,一邊是本職工作的打擊和丈夫的不理解,劉朵朵決定背水一戰,她害怕別人笑話自己這麼大年紀還在考公務員,於是等下班後偷偷摸摸備考。

在粉筆教育的線下衝刺班,劉朵朵和一名95後學員同桌,對方做判斷推理題的速度很快,寫完後看著劉朵朵說,「阿姨,你不適合考試了,你看我早算完了,你這麼長時間還沒算完。」

劉朵朵崩潰了。

高照老師理解這種無形的心理壓力,大齡考生儘管社會經驗豐富,但在備考過程中會有許多幼態的心理和舉動,相比應屆生來說,他們的心理負擔不單單是考不上,也包括自己作為中年人對失敗的恐懼——「考上了不會怎麼樣,但考不上就會很幻滅,覺得自己很沒用。」

高照曾輔導過一名35歲的大齡考生,那年考公是該生最後的機會。以往每天複習3、4個小時,最後一年,他把工作中能請的假都請了,每天學習時間長達14個小時,「真的拼了」。

高照有次在樓道裡聽見該學員與電話那頭的下屬發生爭吵,「聲音很大,他用極其嚴厲的語氣質問對方,我在請假前就把這個事情安排好了,你為什麼沒完成?」

除了工作,家庭也需要平衡。據高照回憶,這位「爸爸考生」每天下課後總是第一個衝出教室去接孩子放學,送回家後,他又回到教室複習,每天最後一個離開。「最後,他的筆試成績排名第三,但因為社會閱歷豐富,面試時絕地翻盤,一下高了別人7分。在最後一年考公上岸。」高照既開心又唏噓。

大齡考生的崩潰和釋放都只在一瞬間。那瞬間,他們不像個中年人,而是哭得像個孩子。

對有經驗的輔導老師而言,他很容易從學員的眼神、搶答內容等課堂表現中判斷他是否為大齡考生 圖/粉筆教育吉林分校供圖

劉朵朵今年參加當地城市的事業單位面試時,猶如考神附身。當她看到有兩位考官在微微點頭時,心裡一下有譜了,自信短暫歸位。等拿到86分的成績時,也不管外人在場,眼淚冒個不停,她大哭著走出考試樓——這大半年的辛苦終於有了回報。

王小多是粉筆教育的考公老師,擁有8年面試培訓經驗,在模擬面試時,無措到眼圈發紅的考生並不鮮見,甚至有人緊張到嘔吐。

有一位大齡考生在正式面試時,「渾身顫抖,大把大把出汗」,等到考完後,腦袋一片空白。考生虛脫到根本站不起來,最後是兩位助理考官把他扶了出去。

「我不會告訴學員『別緊張』。不緊張?這是不可能的。」王小多老師進一步解釋說,別緊張意味著緊張即有錯——但凡他有一點緊張,就會覺得我錯了,這會讓事態更複雜。

「我會讓他們學會與緊張共存。緊張是正常的,我們要做到的是控制好緊張的程度,不能讓它影響自己的思路和表達,這是需要學生掌握的一項技能。」王小多說,這項技能會在面試班課程的後半程教授,前半段是講解如何進行面試答題。

異常平靜

「不是改天換命,只是改頭換面。」

高照說,公務員考試更像是一場自助餐——不是你要得多少分,而是你能吃進去多少分。所以你要做你喜歡做的題。但學習的時候不能挑食,「學習更像是在黑屋子裡洗衣服,你不知道哪個地方髒了,你只能拼命去搓,拼命去洗。當陽光真正照進來的時候,你可以自信地對自己說我洗的衣服就是最乾淨的。」

在高照的B站課堂中,講完大量的知識點後,他有時會給學生熬「一小碗雞湯」——通常都是簡短的勵志話語,他認為心理疏導也是教學的一部分。

不同於王大偉和劉朵朵,李琳的父母都是公務員,她這兩年常想:如果當年畢業時,和周圍人一樣從警官學院畢業後直接進入公安系統工作,就不必再有後面十年的蹉跎。2019年是她最消極的時候,一度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李琳父母雖不喜歡女兒乘風破浪,但也沒有逼著她去考公務員。是李琳在經歷過試錯之後,自己想通了,繞了一個大圈,又回到了「原點」。

正如劉朵朵所說,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想要幹什麼,隨波逐流。這是她與閨蜜命運大相逕庭的根本原因。高照認為這樣的學員很常見,很多年輕人剛畢業時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被社會、輿論、家庭推著往前走。「他看到所有人都在考公務員,於是自己也去考了。並沒有那麼多考生在追隨自己的內心。」

高照希望學員能夠對自己真誠,因為公務員考試對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了,應打起十二分精神應對。王小多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考公的難度逐年攀升,筆試測的是硬性成績,但面試不確定性因素很大,有的考官喜歡自信的,有的考官喜歡邏輯思維能力好的,「但大部分考官都視全程背答案為硬傷」。

2020年11月29日,考生在考點門前查看考場分布表 圖/新華社

公務員考試說到底是要選拔合適崗位的人,筆試與面試結果各佔一半。有些考生因為不重視面試而功虧一簣,李琳第一次考公時,筆試成績很高,但輕視了面試,覺得自己工作經驗豐富,十拿九穩,不料在面試成績下來反被別人以0.1分反超。

相比應屆生,大齡考生難在缺乏學習氛圍與備考環境。剛畢業的劉朵朵沒錢報培訓班,今年,她終於狠下心花6800塊錢報了粉筆公考的線下班,20天強化+10天衝刺課程,歷經整整一個月的封閉式生活,白天學習,晚上回宿舍睡覺。30多歲的人,過上了高考生般的生活。

相比一些便宜卻又鬆散的課程,這種集訓式教育的提升效果明顯。上岸後的劉朵朵終於與自己和解了——曾經自認是天之驕子、是精英,後來又覺得自己是loser(失敗者),再也沒有過自我滿意的時刻。

在劉朵朵孩子的印象裡,媽媽好像一直在準備考試。朵朵問孩子:「你知道媽媽今年幹什麼嗎?」,孩子說:「媽媽在考試,你考這麼久了還在考試。」

孩子並不知道「考公」意味著什麼,而劉朵朵也直到今年才真正知道了答案:她不再心心念念「成為蘇明玉」這回事了,她知道,自己只是個普通人,「開心的普通人」,她一連說了十幾遍:「對,我就是個開心的普通人,我不再是loser了。」最後,她很滿意自己記住了這個結論。更讓劉朵朵滿意的是「(自己考公)給娃娃提升了臺階,哪怕我上岸了還是普通幹部,接觸的人肯定比鄉鎮要優秀。」

取得階段性的勝利之後,路又該如何走呢?王大偉、李琳、劉朵朵三個人並沒有明確的規劃。思量的背後是大齡公務員面臨的諸多困境。

三十多歲的年齡尷尬,公務員系統裡的同齡人大多比他們經驗豐富,領導有可能比自己年齡還小,如果不是高學歷引進的人才,受到提拔的機會相對也不多,這是要給大齡考生提前打的預防針。高照表示,考公的智慧還包括「不必抱著太大的期望」,但有兩樣東西不能丟,一個是良心,一個是夢想,要善待這份工作,善待所接觸到的人,「你想想,假如是我們的父母去辦業務,你希望公務員會怎麼接待他們。」這是高照給學員上的最後一課。

他是個很純粹的老師,生活裡除了教學幾乎沒有其他了。

他的手機上除了微信和工作,沒有其他任何軟體——不打遊戲、不購物、不看小視頻。如果沒事,就刷題;和愛人出門旅遊時,也會打很多張題帶在路上做,做完題目,他會傻樂。

從2019年開始,他每天在微博@粉筆公考高照 的帳號上發幾十道題供大家訓練,目前已堅持400多天。有時候備完課已到凌晨2點,但高照想到有學員早起等著他的訓練題,還是咬牙把事做完了再休息。他的微博私信裡,學員上岸的好消息不斷,關鍵詞基本是兩個:喜悅、感謝。

但李琳在得知結果的那一天很平靜。

因為「考得次數太多了,太疲了」,她平靜地開車回家,和男朋友吃了個飯,通知了父母。以前她的性格像男孩子,然而兩年經商再加四年考公已經把她的稜角磨沒了。年輕時的性格是「勁勁兒」的,走在路上,如果有人不小心踩到她的腳,一定會懟回去,現在不會了。

這兩天,王大偉回想起當時同學對他說的「考公也許就是你改天換命的機會」,他覺得似乎有點過了,應該是「改頭換面」才對。

目前,王大偉剛經歷了一輪崗位培訓,即將在12月底前上崗,接下來該怎麼過日子就怎麼過日子,該相親就去相親。劉朵朵和李琳也在等待新階段的到來。

中年人的生活因為上岸,變得有些不同,又沒太大不同。

(應受訪者要求,王大偉、劉朵朵、李琳均為化名)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南方人物周刊

相關焦點

  • 考公上岸難嗎?高考選擇這些考公搖籃院校,畢業後「躺贏」公務員
    職位競爭比平均11:1,還有3個職位競爭比達到3000:1,上岸異常困難,那麼競爭如此激烈,考生還能實現「躺贏」嗎?可以在高考的時候選擇這些高校,畢業後就能躺贏進入公務員的行列。考公上岸難嗎?高考選擇這些院校,畢業後「躺贏」公務員高考願填報時,很多考生都比較盲目,因為大學和專業種類繁多,不知道挑選哪一個更合適,中低分考生不妨選擇這幾所高校,錄取分不高,重點他們都是培養「公務員的搖籃」高校。
  • 很多華為人都想考公!35歲前「上岸」,才是90後眼中的福報
    「上岸」這個詞,對應的是30年前的「下海」——據《現代漢語詞典》,「下海」是在中國剛開放時的用詞,改革開放之初,市場經濟開始繁榮;一個新的自由空間正在出現,一些人,主要是政府機關人員、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等,放棄在傳統體制內的位置,轉而到這一新的空間裡謀求發展,這樣的行為被稱作「下海」。
  • 公務員上岸是怎樣一種體驗?過來人與你分享7年考公艱辛路
    考上公務員的一刻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終於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家人,對得起列祖列宗了。真的,這一點不誇張,我上岸的時候,33歲高齡,3歲孩子的寶媽。本人985小碩,在珠三角高中同齡人中讀書算是比較多的一個,但畢業剛好遇上當時的最難就業季,由於專業的問題,多數同學都是考公或留高校,只有自己可能性格和不善言辭的原因,遲遲找不到工作。
  • 洛洛公考之路,2020國考一次上岸,筆面雙一。親身經驗分享
    而考公成了大多人的選擇。我可以簡單說一下我的考公經歷,我是應屆本科,坐標河北。2019年11月24日參加了國考,筆試141,面試86,雙一綜合第一上岸。2019年12月8日考的北京市選調生,筆試140.5,面試89,雙一綜合第一,棄權上岸。2020年山東省省考筆試146,順利進面,面試棄權。
  • 什麼時候考「公務員」比較好?抓住這幾個「時機」,上岸會更容易
    而然隨著「考公」人數的激增,上岸也並非易事,那麼什麼時候考公才更容易上岸?一定要抓住這幾個「時機」,不然很容易在考公的道路上成為「炮灰」,只有抓住以下機會上岸才會更快!
  • 考公務員需要付出多少才能上岸?網友:你恐怕難以想像
    每天下班之後迅速吃飯,至少學習三小時,十二點前沒有睡過覺;早上起床背一下相關知識,到單位了閒暇時間偷偷刷題。 第二入面,繼續在孕吐中度過面試備考期,全場第一逆襲上岸。 平時都是風輕雲淡說運氣好而已,畢竟不想讓原單位人知道自己的打算,各中心酸,大家都懂。
  • 「考研」和「考公」,哪一個難度係數更大,考哪一個更有前途?
    那麼「考研」和「考公」,哪一個難度係數更大,考哪一個更有前途? 除了國考,還有省考,省考的時間相對不是那麼固定,大家還是要多多留意官網。一般來說省公務員招錄聯考的筆試在同一天,試題各省不同,筆試一般定在4月中旬。 總的來說,「考研」和「考公」的時間差不多,複習時間也相對充足,從考試時間上看,很難評判難度係數。
  • 為啥25歲以下人偏向考研,25歲以上偏向考公?二者哪個更有前途?
    文/跳跳媽媽談教育距離2021年考研倒計時還有3天的時間,大多數考生都在緊張備考中,想著考出考一個好成績一舉上岸,但是天空不作美,進入寒冬疫情開始反覆,一些地區出現病例,在考研來臨的節骨眼上,讓很多考上感到害怕,會不會影響到考研的進度,一年的努力會不會付之東流呢?
  • 從新聞理想到考公:那個走出小城的人最後怎麼樣了?
    原創 炘珏 人間故事鋪 收錄於話題#職業故事60#一個人生活68#記者2#考公1「現在的時間卡在秋招和春招之間,工作也難找,九月份考公倒是剛剛好。我之前出國去過紐西蘭,也曾在上海生活工作超過了半年,我還是覺得,即使是在咱家鄉這樣一個三線城市,經濟上雖然並不發達,但生活質量還是比較高啊,在這裡生活和工作還是一件比較舒服的事情。」「所以,我攤牌了。」「我要去考公。」
  • 考了四年的我這次能上岸麼?
    回歸正題接受現實吧,考了四年公務員的我,今年能成功上岸麼?其實想成功上岸實力選擇運氣缺一不可。今天我們就說說我們成公教育的學員一次成公上岸的經歷。他說他一直覺得公務員考試行測與申論包括面試最重要的是後兩者,國家和單位在選拔公務員的時候 更多的是考慮到,能不能招進來有思想,會辦事解決問題的人才,像有個考友告訴我的,行測考試是證明你不是個傻子,申論和面試才是決定你能不能有思想,遇到問題能解決的關鍵,我想想也對,不過這不代表行測就不重要,只是說在同一個起跑線,大家行測其實真的差不太多,只要你認真複習你想考差不容易但是你想考好也不容易。
  • 8.2K星標「程式設計師考公指南」登頂GitHub,創建者坦言:告別996,真香
    這並不讓人感到意外。最近他在GitHub創建了這份「程式設計師考公指南」,分享了成功上岸一線城市公務員的經驗。阿特來自某一線網際網路大廠,與他共同備考並成功上岸的還有兩位同事:負責後端開發的阿強和前段開發的阿珍。他在項目中寫道:阿強考上了一線城市公務員,阿珍進了離家車程10分鐘的事業單位,我在回家省內高校當教師: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 成功「上岸」之前,公務員考試二戰三戰是怎樣的體驗?
    目前,正是各省公務員省考衝刺的關鍵期,在此祝福廣大考生能夠一戰成功。在筆者前一篇《為了成功「上岸」,大學生在考公路上究竟能有多拼?》發布後很多朋友在評論裡對考公一戰的大學生表達了祝福,也有朋友真心覺得考一回就行了,畢竟有那麼多的選擇,不要「內卷」在一條路上。
  • 8年努力終於上岸,公考的路遍布荊棘,堅持還是放棄?
    像這兩個人在老魚的教學生涯中見過很多類似的,與之相反的老魚也見過不少,以前老魚就有一個學生,從12年開始參加公務員考試,考到17年,年齡到了當時能夠參加考試的最大年齡,18年的時候把本科學歷的年齡上調到了35周歲,這位姐姐在19年的時候成功上岸了。
  • 劉昊然考編成功!你的愛豆都上岸了!你呢?
    中國煤礦文工團2020公開招聘擬聘用名單顯示,劉源(劉昊然本名)考編成功,成為中國煤礦文工團話劇演員!鐵飯碗get!一石激起千層浪#劉昊然考編成功這是承認自己考編成功,正式成為文工團的一員了吧!對於演員來說,演戲已經很麻煩了,全職備考多次落榜的大有人在,劉昊然在職考編,專業對口考入事業單位,也太上進了吧!
  • 人到中年,百廢待興
    並且承認了,人到了他這個年齡,靈感會枯竭。【無奈】其實,這是很多人面臨的現狀。隨著年齡的增長,感覺自己學習能力和精力都大不如前。雖然有經驗,但這經驗的積累和飛速向前的社會來比,又遠遠不足以應對當下的生存場景。於是,當今很大一部分中年人中,會瀰漫著一種莫名的焦慮。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在家事與公事之前日日撕扯,夜夜渾噩,直至身心疲憊。
  • 劉昊然考編成功,播音生也熱衷考編:誰不慕?太慕了
    相較於考研,林同學父母更傾心於他考編。因為在父母這輩吃國家糧的人眼中,考編入職才是正兒八經的安心之舉。「事業編制可以讓他們安心我在外工作。」林同學覺得,從明星劉昊然的考編入職,就可以看到這份體制內的待遇不僅僅是普通常人所豔羨,更加強烈傳遞「鐵飯碗真香!」
  • 高校包大巴為考研生送考:祝願順利上岸
    高校包大巴為考研生送考:祝願順利上岸 12月26日,河南信陽農林學院為考研學生助力,包下24輛大巴將學生送到考場。
  • 在讀大學生想考公務員,專業不對口怎麼辦?3招供你選擇
    譬如,很多在校生,才大一、大二,就準備以後考公務員了。這點就讓很多公考老油條自慚形穢。前天就有在校生問我:我現在大二,想考公務員,但是發現專業不對口,怎麼辦?專業不對口確實是公務員考試的一大攔路虎,很多人考了多次考不上,不是因為不夠努力,而是因為專業不對口,沒有對口職位,導致只能報考「三不限」職位。
  • 23歲的劉昊然考編成功!編制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想進?
    範偉、靳東老師(可以看得出,明星考編的大有人在啊)都在這裡工作,劉昊然可以跟他們學習,讓自己演技有更大的提升。看到自己的偶像明星考編,你是否也想和他們一樣成為編內人員呢!以往提起考編、考公,我們一般人的理解便是「鐵飯碗」「旱澇保收」,能夠以不變應萬變的穩定的工作。事實上,確實如此。
  • 荊門鍾祥陳氏思亮公考辨
    現依據各種史料及族譜對我祖思亮公進行全面謹慎地考證,以備後人詳查。同時也是告慰興海公派下思亮祖第十五代孫於朝公等先賢在天之靈,以繼承他們為尋祖而未竟的事業。現分以下幾方面進行考辨。 第一,陳思亮是何時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