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華為人都想考公!35歲前「上岸」,才是90後眼中的福報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金融八卦女

「年薪30W,相當於普通人工作10年的薪資水平。」2020年4月,考上深圳基層街道某緊缺專業公務員,餘飛在某社區平臺上報喜。

這是餘飛人生的高光時刻。他半年前還愁找不到工作,自嘲學歷一般,專業就業面窄,如今分享報考公務員(以下簡稱考公)經驗,網友們異口同聲恭喜他,有人開玩笑說要把他當成考公錦鯉供起來,保佑自己早日「上岸」。

「上岸」這個詞,對應的是30年前的「下海」——據《現代漢語詞典》,「下海」是在中國剛開放時的用詞,改革開放之初,市場經濟開始繁榮;一個新的自由空間正在出現,一些人,主要是政府機關人員、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等,放棄在傳統體制內的位置,轉而到這一新的空間裡謀求發展,這樣的行為被稱作「下海」。

數據顯示,光是1992年辭官下海的人就超過12萬,停薪留職、兼職投身商海的人數超過1000萬。

時至今日,情況調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視市場為畏途,傾心於 「上岸」——回到體制卵翼之下。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2020年國考計劃招錄2.57萬人,共有157.6萬人報名,平均競爭比達到61:1,不少崗位甚至是千裡挑一。

有湖南考生跟直面派訴苦,自己過去一年花了近10萬用在考公培訓上,國考省考都沒能上岸。即使如此,如今失業在家的他,卻還想再考一年。

不是正在考公,就是在考公的路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這條人生軌跡。

即使是網際網路大廠裡的天之驕子,也有人心心念念於考公。騰訊微信事業群某程式設計師,從國內Top2大學碩士畢業,年薪50W,從入職開始就擔心10年後35歲失業,想要進體制尋找安全感。「打算在30歲準備考公,用5年時間完成上岸目標。」

特別是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企業招聘收窄,應屆大學生、研究生卻有增無減。根據2020年年初獵聘大數據研究院公布的《2020應屆畢業生春招求職報告》顯示,38.73%的應屆畢業生的就業選擇是考公務員。

直面派在《畢業半年即失業,只是這個湖北碼農倒黴的開始》裡就提到過,疫情期間,程式設計師向陽放棄回北京,選擇在家鄉宜昌考公務員。這半年來,他一直在家裡準備,前不久試水了一次事業編面試,反而堅定了考公信念。「事業編工資低,只有2000多塊,還要加班,遠不如公務員。」他打算參加2021年國考,目標是考上市級公務員。

從考公者的角度看,2020年機不可失。疫情之下,國家兜底,各地基層公務員擴招,根據9月28日教育部新聞發布會提供的數據,截至9月1日,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等單位的政策性崗位吸納280多萬畢業生就業,比2019年同期增加70多萬,無形中提高了上岸機率。

一名考上長沙選調生的準公務員告訴直面派,現階段適合考公,既因為有疫情擴招紅利,也在於隨著60年代出生公務員逐漸到退休年齡,一大批空出崗位能給各級公務員上升的盼頭。

公務員比外企更舒服

餘飛(1995年生)

我決定考公是在2019年9月。當時從外企離開,焦慮又迷茫,找了一個多月工作,過程相當不順利,每天都在懷疑自己。

那段時間,唯一接收的正面信息是同學分享在朋友圈的深圳公務員招考通知,多方衡量之後發現,深圳公務員福利好待遇高,就打算試一試。

當時距離考試只剩1個多月,時間已很緊迫。而且深圳的公務員崗位一直競爭激烈,我身邊一位同學,筆試136分就能進中央環境部門面試,但另一個考深圳稅務系統的人,150分在筆試環節就被淘汰。

我的要求不高,選基層街道崗位,競爭壓力相對小。準備了差不多200小時,參加的兩場考試都只考行測,事業單位是筆試第三,緊缺專業是筆試第一。因為面試時間衝突,只去了緊缺專業公務員面試,成績第一,順利上岸。

我是在上岸之後才發現自己幸運。2020年年初各大企業頻繁爆出裁員新聞,我是剛好抱上鐵飯碗,6月進入崗位之後,工作也輕鬆,相當於在居委會工作,主要是給政府項目做前期,跑跑審批手續,偶爾去施工現場,日常就是坐辦公室開會,做會議記錄,對接業務部門等,比之前在外企要舒服得多。

其實之前在外企,我的工作壓力就不大。在國內,外企的工作環境比起國內大多數私企制度更完善,遵守勞動法,不要求員工996,正常上班時間就是一周40個小時。現在到了街道,加上我心態好,基本沒什麼壓力,一周工作時間只有35小時,至今沒見過同事加班,我也沒加過班。

平時吃得也不錯,不用將就難吃又貴的外賣,每天吃單位食堂,一天3頓5塊錢,有葷有素有湯有水果。

據我打聽的數據,我的年薪大概是30W,差不多是普通人工作10年,35歲左右的工資待遇水平。剛好在這個年齡段,大多數職場人很難往上提薪,還可能遭遇失業。公務員的好處就是,沒有犯大錯,我們不會失業。隨著資歷上升,年薪福利都會增高。

我可以在知乎回答工資斷崖式下跌是什麼感覺了。

劉旭(1993年生)

我在北京漂了2年,之前在中國網庫集團做程式設計師,中國網庫成立21年,業務和阿里巴巴差不多,都是B2B起家,但阿里成了網際網路巨頭,中國網庫的知名度就小多了,沒有入職之前,我都沒聽說過這家公司。

去北京前,我就做好了吃苦的打算。我比較能折騰,從小到大沒離開過湖南,大學期間當了2年兵,2018年大學畢業時就決定,要去就去最好的城市工作,幾乎沒有猶豫就選擇了北京。當時我就抱定了一個想法:只要我在北京能過得不錯,以後在任何地方都不會擔心自己的生存能力。

那2年時間,我住在通州梨園,距離中國網庫的辦公地址——北三環環球貿易中心直線距離32公裡,坐地鐵要換乘3趟,八通線轉1號線再轉5號線,每天在通勤上的時間至少3小時。好在公司比較大方,入職薪水15K,能保證我在北京衣食不愁。

我從始至終沒打算這麼快結束北漂,2019年8月從中國網庫辭職之後,我和戰友在西安一所高校開了一家飯店,把一切準備工作做好後,我就回北京繼續找工作去了。

年前離開北京之後,家當都沒帶走。過年期間看到北京管控嚴格,為了省錢,我跟房東商量暫時不回北京,出租房裡的家當全都送給隔壁鄰居,當時的想法是,等疫情結束之後再回來。

之所以會在家考公,只是聽父母念叨多了,反正在家休息沒什麼事情做,就滿足爸媽的要求考一次試試,到5月才開始準備,報班學習2個多月,沒想到就順利上了岸。

2020年市場經濟行情差,北京的疫情管控一直嚴格,我回去要自費隔離,14天,按每天住宿費300塊算,再加上飲食和交通費,去一趟北京就得花1萬,還得找房子,找工作,想想就覺得麻煩。

在家待久了,回想起北京的日子,最大的感觸就是累。通勤時間長,住宿條件差,周末沒地方玩,想去打籃球都找不到地方。在家鄉就舒服多了,去同學、親戚家裡都能隨便去,周末能約釣魚和農家樂。去哪兒都不堵車。停車還方便,沒有停車費。

趕上2020年考公成為大趨勢,基層擴招,慶幸自己趁早上了岸,雖然偶爾會有不甘心,收入從15K斷崖式跌到3000塊,以後要緊巴巴過日子,學了4年的編程技術基本「金盆洗手」……

影視行業吃的是青春飯,考公是最好的退路

李常(1991年生)

我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成為公務員。如果不是因為2020年年初這場疫情,我的工作根本停不下來。

我做的是影視美術設計,負責劇組拍攝場景、道具籌備,還包括和政府溝通項目,陪領導吃飯,全國各地到處堪景。

和大多數影視工作者不一樣,我的事業重心不在北京,而是西安,按照影視圈的圈子劃分,我屬於西北圈,「帶頭大哥」是張藝謀、賈樟柯。

西安的影視行業發展一直很好,我比較幸運,畢業入圈就有貴人提攜,認識的前輩都比較靠譜,這麼多年工作沒斷過,就算2018年稅務危機導致大批工作室倒閉,我的工作節奏也沒變,每年能參與3部劇拍攝,基本全年無休,近2年播出的作品就有《月嫂先生》,《善始善終》,《龍虎山張天師》……

但2020年年初的新冠疫情,對行業是致命一擊。影視行業是資本玩具,創作風向根據資金來源變化,近十年,投資人從煤老闆到房地產老闆再到網際網路公司,隨著網際網路市場行情走低,資本對影視投資越來越謹慎。疫情爆發之後,網際網路公司裁員消息不斷,影視行業則是從創作到發行、播放全面停擺。我的工作一停就是幾個月,看不著前路,只能逼著自己去思考下一步。

影視行業是典型的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掙了錢的人就想出去。大多數影視從業者,身體都不好。行業超負荷工作是常態,雖然從整體看收入高於很多行業,但是熬夜多,強度大,說白了吃的就是青春飯。

之前工作忙,我顧不上這麼多,突然沉下來去思考,才覺得未來危機重重,我馬上快30歲,在西安不能安家,身體素質拼不過年輕人,再加上女兒出生,我不敢再跟之前一樣,不要命的工作。

思來想去之後決定回鄉,在一個18線小城考公,離父母近,也能陪孩子長大。我也想通了,城市再大再好,也要有時間去享受,與其在一線城市996,還不如在小城市享受生活。

選專業時腦子進了水,只能靠考公挽救

雷磊(1994年生)

2019年從雲南某高校碩士畢業後,我一心待在家裡考公。不為別的,我的專業是天坑。

當年憑興趣填報生物專業的志願,大學快畢業的時候就懵了。每次大數據評選最難就業的專業,生化環材都榜上有名。

我學的生物是純科研技術型工種,輔助製藥,做藥物動物實驗,包括餵養、給藥、解剖、樣本檢測,整理數據的一條龍服務,或者養細胞做細胞藥理實驗,收入不高,碩士畢業生在北京入職,起薪也就7K左右。待遇低,工作無聊沒有升值空間。所以流動性很大,崗位常年缺人。

剛好我是在山東讀的大學,在環境的影響下,我不可避免加入了考公大軍,但我要更麻煩一點,屬於曲線考公,生物專業不僅就業面窄,而且和很多公務員招聘崗位不對路,我要先考研究生,來提升考公的機率。

所以當年因為填志願時腦子進了水,我至少要花13年來還帳。

2019年碩士畢業後,我一直在家準備公務員考試,省考、國考、事業編都試了一遍,事業編是最後一名,國考沒進面試,只能退而求一次考縣鎮公務員,因為省考報縣鎮公務員競爭壓力小。

但縣鎮公務員要付出的代價不小。每個人要籤訂協議,至少在鄉鎮服務5年才能調職。我的家鄉是湖南南部的一個小縣城,經濟本就不發達,縣鎮情況只會更糟,老同學都勸我,說我進鄉鎮是大材小用,應該往市裡面考,否則未來可能一輩子就扎在鄉裡面。

沒辦法,我目前只考得起鄉鎮。我其實沒有多大的目標,爸媽就我一個兒子。考鄉鎮公務員就是為了離家近,方便照顧父母。雖然基層公務員錢少事情不一定少,但家鄉的消費也低,2000多塊的工資能養活自己。

我也沒有想到,還會有人羨慕我這樣汲汲於考公的樣子。

前段時間跟一位在華為工作的老同學聊天,他是華為的研發工程師,工作一年年薪已經30多萬,輕而易舉達到了我這個專業難以企及的薪資。

但據他說,很多華為人都想考公,因為在華為工作太累,工作強度遠超996,一周只有周日下班能休息,沒時間戀愛,交友,拼盡青春賺錢也沒辦法在深圳買房安家,還不如老家一份3000塊的工作,至少能擁有生活。

(餘飛、劉旭、李常、雷磊系化名)

相關焦點

  • 人到中年,他們終於考公上岸
    他執著於此,不缺耐心,「如果考不上,明年還會再參加。」 其實,考公的人群中有很多王大偉——或者說,很多人考著考著,就成了「王大偉」。 上岸了 「幾乎所有人最後都會轉變成自己要考,不然堅持不下來。」
  • 考公上岸難嗎?高考選擇這些考公搖籃院校,畢業後「躺贏」公務員
    職位競爭比平均11:1,還有3個職位競爭比達到3000:1,上岸異常困難,那麼競爭如此激烈,考生還能實現「躺贏」嗎?可以在高考的時候選擇這些高校,畢業後就能躺贏進入公務員的行列。考公上岸難嗎?高考選擇這些院校,畢業後「躺贏」公務員高考願填報時,很多考生都比較盲目,因為大學和專業種類繁多,不知道挑選哪一個更合適,中低分考生不妨選擇這幾所高校,錄取分不高,重點他們都是培養「公務員的搖籃」高校。
  • 什麼時候考「公務員」比較好?抓住這幾個「時機」,上岸會更容易
    而然隨著「考公」人數的激增,上岸也並非易事,那麼什麼時候考公才更容易上岸?一定要抓住這幾個「時機」,不然很容易在考公的道路上成為「炮灰」,只有抓住以下機會上岸才會更快!
  • 為啥25歲以下人偏向考研,25歲以上偏向考公?二者哪個更有前途?
    有網友提出疑問,4次考研都沒通過,證明不是考研這塊料,為什麼不轉變思維考公務員或者事業編呢?非要執著於考研?其實不光鄭州這位大學生執著考研,相對於考研和考公,25歲以下的年輕人都更偏向於考研,而25歲以上的人才會偏向於考公。
  • 8.2K星標「程式設計師考公指南」登頂GitHub,創建者坦言:告別996,真香
    「過勞猝死」、「35歲程式設計師被勸退」等事件被頻頻曝出後,不少程式設計師開始尋找新的出路。阿特就是其中一個。對他來說,「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公務員是一項最好的選擇。最近他在GitHub創建了這份「程式設計師考公指南」,分享了成功上岸一線城市公務員的經驗。阿特來自某一線網際網路大廠,與他共同備考並成功上岸的還有兩位同事:負責後端開發的阿強和前段開發的阿珍。
  • 公務員上岸是怎樣一種體驗?過來人與你分享7年考公艱辛路
    真的,這一點不誇張,我上岸的時候,33歲高齡,3歲孩子的寶媽。本人985小碩,在珠三角高中同齡人中讀書算是比較多的一個,但畢業剛好遇上當時的最難就業季,由於專業的問題,多數同學都是考公或留高校,只有自己可能性格和不善言辭的原因,遲遲找不到工作。
  • 洛洛公考之路,2020國考一次上岸,筆面雙一。親身經驗分享
    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各行各業都面臨著空前的壓力。得益於國家黨中央的帶領我們全面復工復產。但是失業人數驟增,就業壓力空前巨大,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考公成了大多人的選擇。我可以簡單說一下我的考公經歷,我是應屆本科,坐標河北。2019年11月24日參加了國考,筆試141,面試86,雙一綜合第一上岸。2019年12月8日考的北京市選調生,筆試140.5,面試89,雙一綜合第一,棄權上岸。2020年山東省省考筆試146,順利進面,面試棄權。我參加的這三場公考其實用的都是準備國考過程中打下的牢固根基。
  • 考公務員需要付出多少才能上岸?網友:你恐怕難以想像
    每天下班之後迅速吃飯,至少學習三小時,十二點前沒有睡過覺;早上起床背一下相關知識,到單位了閒暇時間偷偷刷題。 第二入面,繼續在孕吐中度過面試備考期,全場第一逆襲上岸。 平時都是風輕雲淡說運氣好而已,畢竟不想讓原單位人知道自己的打算,各中心酸,大家都懂。
  • 如何邁過職場「35歲門檻」:回家考編成許多人的選擇
    許瑤說,她的父母都曾在大國企工作,從小她習慣了企業大院裡的生活,「那種生活一眼能看到頭,20多歲的時候,覺得出來看世面真好,老家連星巴克都沒有,但到了35歲,就無比期待穩定的工作。」許瑤的父母一直勸她在35歲之前回家考編,因為許多用人單位招聘考試都限制在「35歲以下」。
  • 「考研」和「考公」,哪一個難度係數更大,考哪一個更有前途?
    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在進入大學後就早早地定下了自己的奮鬥目標,有的學生希望讀完本科後繼續進修讀研究生,有些則想畢業後出來當公務員。那麼「考研」和「考公」,哪一個難度係數更大,考哪一個更有前途?
  • 考了四年的我這次能上岸麼?
    近些日子很多綜藝節目陸續開播,對於綜藝《說唱新世代》開播,剛上線幾天就吸引了一波「自來水」網友的安利。「生存遊戲」式的賽制設定和幾個抓住大眾心理的歌曲作品,給廣大觀眾朋友們帶來興趣。從2017年至今,說唱類節目已經走到了第四個年頭,今年更是有三檔節目同時PK,你更傾向於哪個呢?回歸正題接受現實吧,考了四年公務員的我,今年能成功上岸麼?其實想成功上岸實力選擇運氣缺一不可。
  • 成功「上岸」之前,公務員考試二戰三戰是怎樣的體驗?
    目前,正是各省公務員省考衝刺的關鍵期,在此祝福廣大考生能夠一戰成功。在筆者前一篇《為了成功「上岸」,大學生在考公路上究竟能有多拼?》發布後很多朋友在評論裡對考公一戰的大學生表達了祝福,也有朋友真心覺得考一回就行了,畢竟有那麼多的選擇,不要「內卷」在一條路上。
  • 23歲的劉昊然考編成功!編制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想進?
    ,給不少準備考試的愛豆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也給很多備考事業單位的考生帶來了動力。看到自己的偶像明星考編,你是否也想和他們一樣成為編內人員呢!以往提起考編、考公,我們一般人的理解便是「鐵飯碗」「旱澇保收」,能夠以不變應萬變的穩定的工作。事實上,確實如此。
  • 從新聞理想到考公:那個走出小城的人最後怎麼樣了?
    在這座背地裡重男輕女、偷生泛濫的小城,由於父母的事業編職位,他榮幸地成為了為數不多的獨生90後。家庭給予了他足夠的陪伴、充實的童年。父母對他的培養不少,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報了英文新概念班,周六日我們都在海邊挖沙子蓋城堡,他就要背著比人還要大的書包去鎮子裡上課。在那時很少有家長會有如此先進的思想,以及充實的錢包,尤其是在這樣的小城。
  • 要麼轉崗要麼回家考編?職場「35歲門檻」如何邁過
    許瑤說,她的父母都曾在大國企工作,從小她習慣了企業大院裡的生活,「那種生活一眼能看到頭,20多歲的時候,覺得出來看世面真好,老家連星巴克都沒有,但到了35歲,就無比期待穩定的工作。」許瑤的父母一直勸她在35歲之前回家考編,因為許多用人單位招聘考試都限制在「35歲以下」。
  • 佐藤健想35歲前結婚,一句話透露出很多人現狀心聲,被get到了!
    對於結婚很多明星很快完成了人生大事,而有的明星藝人是先選擇事業在選擇戀愛,畢竟戀愛將會使得人氣其事業生涯受影響的。近日,佐藤健想35歲前結婚的話題引起了網民的不少議論,據悉佐藤健在採訪時表示想在4年內,也就是自己35歲前結婚,他還詢問粉絲35歲前結婚好不好。
  • 哪個比「考公」或「考研」更難?過來人說真相:這根本不是一個等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寒窗裡努力學習是為了名列前茅,被一所好大學錄取意味著你將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隨著高校的不斷擴展,本科生畢業似乎沒有任何優勢,我們畢業後都選擇考研或者公務員考試,也有人選擇直接就業。其實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哪一個更難考公務員和考研?
  • 畢業想考公務員?注意:有了這4個證書,上岸機率會更大
    ,畢業後想考公務員嗎?2.英語四六級證書很多大學只有拿到四六級證書才能拿到畢業證書,而且很多公務員的職位對這個證書也有明確的要求,現在正在進行就職活動,但是企業對學生的英語不怎麼要求,但是,公務員不同,明確要求某個職位必須超過4級或6級,我們應該有這樣的想法,即使公務員對英語沒有多大要求,也可以拿到四六級證書,畢業後想考公務員嗎?如果有這四個證書的話,登陸的概率會更高。
  • 在讀大學生想考公務員,專業不對口怎麼辦?3招供你選擇
    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這點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年輕人真的很棒,還沒畢業就有了自己的人生規劃和職業規劃。譬如,很多在校生,才大一、大二,就準備以後考公務員了。這點就讓很多公考老油條自慚形穢。前天就有在校生問我:我現在大二,想考公務員,但是發現專業不對口,怎麼辦?
  • 找工作公司普遍要求35歲以下,35歲以上的人都去幹啥了?
    知乎上有個問題特別火:找工作單位普遍要求35歲以下,那35歲以上的人幹啥去了?答案說什麼的都有,但是總結一點就是,35歲以上的人根本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狼狽。我看到了很多販賣焦慮的文章,說什麼,30多的就老了,沒人要了,快考公務員、教師,才有保障,甚至說,女生到了年紀就嫁了吧,跟一幫男的搶什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