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杭州的塔:關白娘子的雷峰塔、鎮鯉魚精的三潭石塔竟暗藏秘密

2021-01-11 網易

  城市秘密:為你用解密的方式讀懂城市

  

  杭州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塔,在孤山上,永福寺(廣化寺)的闢支佛骨塔,是南朝560年,印度僧人建的,用來供奉佛舍利。

  現存杭州最古老的塔類建築是龍興寺經幢,唐代遺存,身在鬧市,幾經滄桑。

  杭州造塔造得最多的時代是吳越王時期,錢王們在杭州建成的塔有38座之多。

  杭州最有名的塔自然是雷峰、保俶和六和,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六和如將軍」的比喻。這些原來充滿佛教意義或者地標指引意義的塔到現在已經成為山水的輝映物。

  很多塔坍塌了,比如南高峰塔,據說要被重建。很多塔被流傳,故事不竭。

  塔是一種守護,是一個希冀,是對國泰民安、保家護國的祈禱,它們也是過去城市的天際線。

  今天「城秘」為大家獻上「杭州的塔」特輯,是對城市標誌物的一次巡禮,可以看作是為杭州打造的一個說明書。

  

  ▲杭州的塔(部分)分布圖。插畫@青徵魚

  

  01

  龍興寺經幢

  龍興寺經幢建於唐開成二年(837),是浙江省現存最早的石刻經幢,也是杭州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物。

  

  ▲龍興寺地處杭州北山(寶石山、霍山、彌陀山、虎林山)餘脈末梢,現延安路燈芯巷口,曾名發心寺、祥符寺等,歷經多次重修。原有二經幢,今存其一。現僅存經幢被保護起來,經常有信眾在經幢邊繞圈念經。 攝影@朱頁川

  

  

  ▲經幢石質,高4.20米。由二層須彌座、幢身、腰簷、短柱、上簷、幢頂相疊而成,刻「陀羅尼經」,短柱上四面刻佛龕,每龕一佛二菩薩。民國時期,龍興寺已經衰敗多淪為民居。寺廟主建築於1958年拆毀,建杭州市外貿局,但保存經幢。後來經幢差點被大錘「破四舊」敲碎掃除,幸被當地群眾制止,但幢身已被砸裂三處,幸石刻尚清晰可認。 攝影@子夷、章勝賢

  

  ▲刻有經文的幢身 攝影@朱頁川

  關於龍興寺的小秘密

  龍興寺的寺廟裡曾經藏有小學。據《追述古剎——龍興寺》一文記載:「龍興寺解放初尚在,內設龍興路小學,作者常去該校聯繫工作,見學校門前沿河有照壁,照壁下有路通西大街,進門為金剛殿,殿北有甬道,進而為大雄寶殿,已無佛像,殿作學校禮堂用,甬道兩旁為廂房,作學校教室,殿東即經幢,有亭檻護之。」

  

  02

  保俶塔

  保俶塔建於五代十國時期(948年-960年),歷代曾多次修建,現在的實心塔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按照古塔原樣修葺的,33年修葺時沒有更換明代的塔剎。

  

  ▲保俶塔現照,眾生皆草木,唯你是青山。 城秘曾寫過「有眼不識寶石山」,可點擊藍字閱讀寶石山的秘密故事。攝影@龍捲風

  

  ▲1917年時的保俶塔,當時山頂已被廣濟醫院院長梅藤更租用,在塔的東西兩面分別建造了肺病療養院和康復所兩座建築。老照片由美國傳教士甘博所攝。

  

  ▲1982年6月拍攝的寶石山,由兩張膠片拼接而成。那時一眼望去還能看到遠處的錢塘江。仔細看,7路公交車正經過白堤呢。 攝影@阮曉

  

  ▲細看現在的塔身 攝影@田正

  

  ▲春夏秋冬,朝朝暮暮。

  

  ▲寶石山僅高78米,可以說是杭州最好爬的山之一。 攝影 @Yummy zhu

  

  ▲2019年秋色中的保俶塔,你看,保俶塔正在修繕哦。 攝影@hexiang

  

  ▲2019年10月,保俶塔被全封閉施工維修,對被風箏線扯彎的鑄鐵塔剎進行修復。這個鑄鐵塔剎是1997年4月對保俶塔進行維修時更換上去的,而破損的明代塔剎則被拆下來放在了塔邊作為遺存。攝影@hexiang

  關於保俶塔的小秘密

  秘密一:保俶塔頂的塔剎,1933年維修時沒有更換,還是用了明代的塔剎。只是在水泥澆築塔頂時,放入了一隻紀念箱,內置徵集來的與杭州市歷史有關的文件器具,以示「藏之名山,傳至千古」之意。其中有佛教信徒撰繪的佛經和佛像、古銅鏡、古錢幣、錢氏家譜、《聽雨樓詩鈔》、《時事新報新浙江建設號特刊》、《修建保俶塔工程說明和圖樣》和《淞滬御日血戰畫史》等。1997年文保單位在更換破損的明代塔剎時,發現當年水泥澆築的塔頂還是堅固完好,就沒有打開。(來自城秘網友@麥克魯漢)

  秘密二:當時保俶塔頂柱子兩旁叮叮噹噹掛著很多東西,偶然會看到有人徒手攀爬到保俶塔的七八米高處,然後順著上面一檔檔嵌在塔身裡的U字形的鐵構件爬到塔頂,挑戰極限,觀望者大氣都不敢出。(來自城秘網友@信、@眉飛)

  

  03

  靈隱寺兩石塔

  靈隱寺大雄寶殿前露臺東西兩側各有一座石塔,被稱為兩石塔,兩石塔始建於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為吳越王錢弘俶重建靈隱寺時而立。

  

  ▲民國時期的靈隱寺及大雄寶殿前的石塔之一

  

  ▲80、90年代的雙石塔 攝影@章勝賢

  

  ▲雙石塔現照。兩座石塔距今已逾千年,是北宋留存至今最古石塔之一,也是靈隱寺歷史最久的遺物。 攝影@朱頁川

  

  ▲在靈隱上空俯瞰,佛語樓閣間矗立著的兩石塔。 攝影@東東東

  

  ▲靈隱寺兩石塔之西塔 攝影@仲元

  

  ▲精緻的塔身雕像。古塔為八面九層實心石塔,每層均包括平坐,塔身和塔簷,並逐層收分。可惜目前兩塔塔剎部分皆不存,剩餘塔高11.49米。 攝影@許志偉

  

  04

  靈隱寺兩經幢

  靈隱寺天王殿外東西兩側分別有兩幢陀羅尼石經幢。據經幢所鐫《建幢記》記載,石經幢由吳越國王錢弘俶建造於北宋開寶二年(969年),原立於錢氏家廟奉先寺。後吳越國納土歸宋,奉先寺廢。景佑二年(1035年),靈隱寺住持延珊法師遷建雙經幢於今址。

  

  ▲1939年左右的靈隱寺西經幢(左圖)與東經幢(右圖)。老照片自《支那文化史跡•第四卷》1939年出版

  

  ▲2018年所攝靈隱寺西經幢,現高約11.89米。 攝影@張良

  

  ▲靈隱寺東經幢,現高約8.05米。 攝影@朱頁川

  

  05

  靈隱寺理公之塔

  理公塔,又名靈鷲塔、唐塔,在靈隱飛來峰龍泓洞口,為靈隱寺開山師祖慧理瘞骨處。始建年代無考。北宋開寶八年(975)重建,後被洪水毀壞。現在的理公之塔建造於明代萬曆十八年(1590)。

  

  ▲民國時期的理公塔老照片。塔為磚石實心結構,高8米,七層六面。二層刻有正楷紅字「理公之塔」塔銘,三層刻《金剛經》等,四層以上皆刻佛像,最高處是葫蘆狀的塔剎。老照片自《支那文化史跡•第四卷》1939年出版

  

  ▲理公塔與旁邊的佛龕。塔旁有兩尊元代石刻。一尊大腹便便,似笑非笑,是西藏喇嘛教中的財神,全稱「寶藏神大夜叉王」,傳說他掌管天下財富。另一尊為金剛手菩薩像,在西藏地區,他是相當重要的雨神。 攝影@仲元

  

  ▲理公塔與前來朝拜的僧尼 攝影@朱頁川

  

  ▲塔身有浮雕佛、菩薩造像,鐫刻佛教經咒及《塔銘》。 攝影@仲元

  

  06

  梵天寺經幢

  北宋乾德三年(965)六月,吳越王錢俶重建南塔寺,並在殿宇前建刻有《陀羅尼經》石經幢一對。後南塔寺改名為梵天寺,經幢也由此得名,並沿用至今。

  

  ▲民國時期梵天寺與經幢舊照。梵天寺,曾是「西湖東南三大佛寺」之一,位於杭州鳳凰山東南麓,這裡背靠西湖,面對錢塘江,是五代時期吳越國王錢鏐始建的皇宮所在地。後梵天寺屢遭劫難,直至清朝末年,梵天寺徹底損毀,只遺存了一對國寶級的經幢文物。老照片自《支那文化史跡•第四卷》1939年出版

  

  ▲80年代左右的梵天寺經幢,周圍都是田坂和民居。 攝影@章勝賢

  

  ▲經幢為左右一對,左右兩幢的形式、結構基本相同,高近15米。通體用太湖石雕刻而成。 攝影@ 子夷

  

  ▲幢身有八面,每面都有精緻的佛龕、經文。 攝影@ hellohutao

  

  

  ▲梵天寺經幢局部照。中層有16個小佛龕,每個佛龕內雕刻一尊戴寶冠的菩薩像,上層的佛龕裡,雕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佛端坐於蓮花座上。 攝影@ 子夷

  

  ▲兩座經幢的幢身上都鐫刻著行書體的佛經。 攝影@hellohutao

  

  07

  六和塔

  六和塔,原為開化寺塔,位於錢塘江畔的月輪山上,始建於北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建塔原為鎮壓江潮。

  

  

  ▲六和塔與錢江大橋的舊照與現照。老照片@《亞東印畫集》1939年1月出版、攝影@seven

  

  ▲塔身自下而上,塔簷逐級縮小,外觀有13層,而內部只有7層。所有的雙數層都是暗層,做裝飾作用,所以也被稱為「七明六暗」。塔簷翹角上掛了 104 只鐵鈴。清朝乾隆皇帝曾為六和塔每層題字。 攝影@東東東、老照片出自《支那文化史跡•第四卷》

  

  ▲舊時冬日下的六和塔。從六和塔遠眺,可以看到錢塘江及壯觀的大橋,所以有月輪山上六和聽濤的佳話。六和塔的樣子也曾經出現在各種家居用品上,比如手帕。它是火車抵達杭州的一個標誌。 攝影@ 章勝賢

  

  ▲秋日俯瞰六合塔頂,像不像一把撐開的傘?

  

  ▲六和塔與錢塘江大橋。據傳,《水滸傳》中的花和尚魯智深與行者武松最後在六和塔出家為僧,圓寂於此。 攝影@hexiang

  關於六和塔的小秘密

  1974年3月28日,杭州有多個小學去六和塔春遊,那時候不需要門票,人太多而六和塔的樓梯又窄又陡,當時照明用的是普通的白熾燈,據說當時三樓突然有人拉滅燈,大叫鬼來了,嚇得小學生們紛紛從樓上湧下來,造成重大踩踏傷亡事故。

  

  08

  雷峰塔

  雷峰塔是由吳越國王錢俶於公元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佛塔。1924年9月25日,年久失修的雷峰塔磚塔身終於轟然坍塌,部分塔磚中秘藏的經卷面世。

  

  ▲20世紀20年代左右的雷峰塔,曾因入侵東南沿海的倭寇圍困杭州城,縱火焚燒雷峰塔,災後古塔僅剩磚砌塔身,通體赤紅,一派蒼涼風貌。老照片自美國傳教士甘博

  

  ▲2002年10月25日,新雷峰塔重建竣工,正式落成。 攝影 @許志偉

  

  ▲新建的雷峰塔,是「歷史上第一座彩色銅雕寶塔」,銅的總用量達280噸,全塔共有近兩萬片銅瓦,面積2370平方米,是古今中外採用銅件最多、銅飾面積最大的銅塔。 攝影@ 矢量化學

  

  ▲雷峰塔藏經《寶篋印陀羅尼經》雷峰塔局部圖 /浙江省博物館藏

  

  ▲雪中雷峰塔 攝影@ck陸

  

  ▲杭州,一半掩映在山川中,一半倒映在西湖里。恰好雷峰塔、170米高的浙江環球中心、半山望宸閣連成一線,串聯起了杭州高樓天際線。 攝影@朱頁川

  

  

  ▲夕陽下的三潭印月與遠處的雷峰塔,有遙遙呼應之感。 攝影@ 孫權

  

  ▲月圓之夜,塔尖頂月。

  關於雷峰塔的小秘密

  雷峰塔倒塌時的場面相當驚心動魄,倒塌之後前往參觀的人數以萬計。有一位目擊者在日記中記下了那一剎的情景:「午後一時三十分,塔欲倒未倒之際,遙見塔腳微起黃煙,疑是野火方起,既而忽如黃霧迷天,殷雷震地,久之煙消霧淡,但見黃土一堆。而敦龐大塔,不知何處去矣。前往觀者,日益萬計。」(源自杭州市園林文物局編《西湖志》引《杭州湖山》)

  另據陳從周《梓室餘墨·杭州雷峰塔》一文所述,雷峰塔倒塌的時候,正值軍閥孫傳芳出任五省聯軍總司令,大兵壓境,專車抵達杭州城站之際。孫大帥的到來,杭州市民人心惶惶,雷峰塔不失時機地倒掉,及時給孫大帥送了一份見面禮。當時也傳為話柄,可算是有關雷峰塔倒塌的一段趣聞軼事了。

  

  09

  白塔

  閘口白塔位於白塔嶺上,梁思成認為它是吳越國的遺物,不過也有研究者認為它比梵天寺經幢早,建造時間上限是在晚唐。因塔身採用白色的太湖石建造,因此稱為白塔。白塔在錢塘江和城市相交的重要的交通和軍事要道上出現,既是一種指引也是一種守護。

  

  ▲白塔有九層八面,束腰部位及第二層各隅面上雕刻了豐富的陀羅尼真言。

  

  ▲從第一到第九層都鐫刻了各種佛像,從佛陀到天王夜叉,種類繁多又錯落有致。白塔最重要的佛像在第三層,主尊分別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及彌勒佛,象徵著十方三世諸佛的觀念,釋迦牟尼佛佔據著最重要的東南面。

  

  ▲櫻花叢中,白塔探出了小腦袋。 攝影@黑白之舞

  

  ▲塔邊原有白塔寺、白塔橋,白塔橋是進入皇城的必經之路,也是親友送行的地方,所以有人在這裡賣地經(導遊圖)。當時流傳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白塔橋邊賣地經,長亭短驛甚分明。如何只說臨安路,不數中原有幾程?」 攝影@吳貳

  關於白塔的小秘密

  100多年前,杭州鐵路史在閘口開端,它既是浙贛線的起點,也是滬杭鐵路的末端。而後,這裡又成為了知青上山下鄉的出發地。1968年3月9日清晨,錢塘江邊白塔嶺的鐵道旁,停著杭州市從此鐵路道口發往北大荒的知青火車。早春二月,寒風凜冽,雲層低徊,一千多名杭州知青從四面八方來到這裡,準備踏上遙遠而艱辛的徵程。

  1968年12月23日至1970年10月25日間,共發出了25趟北上的知青混編直達列車。白塔嶺下,一批又一批的知青懷著建設祖國的夢想,或在農村插隊落戶,或在兵團軍墾拓荒,或在農場植樹耕田,開始了人生一段刻苦銘心的徵程。

  

  10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杭州人熟悉到在二維碼掃一掃流行前,每次花錢時就能看到它。西湖上這三座石塔,相傳為蘇東坡在杭疏浚西湖時所創設。元朝時三塔被毀,現有石塔為明代重建。

  

  ▲民國時期的三潭印月 老照片@《亞東印畫集》1926年5月出版

  

  ▲現在的三潭印月和舊時的相差無幾

  

  ▲三潭印月島與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稱「湖中三島」,猶如我國古代傳說中的蓬萊三島,故又稱小瀛洲。

  

  

  ▲三潭印月的現代賞法就是從我心相印亭中觀看,洞中有塔,波光綽影。老照片@《亞東印畫集》1939年2月出版

  

  ▲我心相印,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與水鳥。石塔塔頂為青石雕成的葫蘆狀,塔下身呈球形,塔基為扁圓石座,整個塔高約2.5米。 攝影@ hexiang

  

  ▲三潭石塔塔腹中空,球面體上排列著五個等距離圓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紙,塔中點燃燈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現許多月亮,故得名「三潭印月」。

  關於三潭印月的小秘密

  清代時的三潭,塔裡是會點蠟燭的。這個傳統一直保持到了2002年。每年只點一夜,就是中秋之夜。工人們會提前買好蠟燭、桃花紙,再備條梯子,小船蕩過去,緊挨著石塔了,把船停住,梯子伸到石塔的扁圓塔基上,順著梯子爬過去,把蠟燭點好,拿漿糊把桃花紙貼到5個小圓洞上,然後小船劃開,搖櫓船就一條條划過來了,都是老杭州呼朋喚友一船去賞月的。2002年之後,蠟燭不點了,改用了燈片;桃花紙也不用了,換了絹布。

  2013年7月29日晚三潭印月其中的一座石塔被一艘遊船撞倒,塔體大部分落入水中,只剩兩塔,後經修復。(自都市快報)

  你知道中秋月明時,三潭印月最多能數出幾個月亮?

  33個

  

  11

  香積寺石塔

  香積寺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三年,曾有「運河第一香」的美稱。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香積寺內建了兩座約12米的八角九級寶塔。1968年,東塔被毀,僅存西塔。

  

  ▲現在的香積寺雙塔。2009年,杭州決定復建香積寺,在原香積寺舊址以西的位置,決定以西塔為原型,恢復香積寺「雙塔」。新塔建成後,舊時的西塔移位到了東塔的位置,新建的塔成了西塔。 攝影@ 無界

  

  ▲被毀之前,曾經在工廠大院內的香積寺東塔。 攝影@ 章勝賢

  

  ▲現香積寺廣場上的石塔。 攝影@宋馳

  

  12

  永福禪寺七佛塔

  永福寺位於靈隱之西約一華裡處的石筍峰下,據載,東晉鹹和元年(362年),西印度高僧慧理來杭駐錫築庵,接連興建了靈鷲,靈隱等十座道場,永福寺是其中之一。距今已經1600多年。

  

  

  ▲進入第二道山門「福田雨花」(匾額由乾隆親自提筆)時就可看到七佛塔,塔高2米,有說是舍利塔,具體建造、毀壞年代暫不可考。 攝影@lckch

  

  

  13-14

  舒公塔、安樂塔

  「我離君千米,君隔我苕溪」,餘杭有「雙塔聳秀」之說。舒公塔和安樂塔雙塔隔溪遙相對峙,放眼望雙塔,對影映苕溪。

  

  ▲餘杭雙塔之舒公塔舊照。 攝影@章勝賢

  

  ▲1985年餘杭雙塔之安樂塔

  

  ▲安樂塔,位於苕溪南之安樂山頂上,俗稱天寶塔,始建於五代吳越時期,據傳,吳越國王子在此山養病得痊癒,建此塔為紀念,取名安樂。現塔則重建於明代。 攝影@子夷

  

  

  ▲舒公塔,俗稱地寶塔、雄寶塔,在南苕溪北岸。舊照明萬曆年間縣令舒兆嘉為鎮苕溪水患而建,七層方塔,磚木結構。簷有菱牙疊式組成,塔內二至五層,原有樓板,可從木梯登塔,年久失修,梯亦不存。 攝影@子夷 @許劍鋒

  

  15

  西溪河渚塔

  河渚塔建於清鹹豐年間,當時文人學士敬佩先賢杭世駿的才學人品,於是集資在河渚厲杭二公祠內築石塔紀念,初稱「杭公塔」。

  

  ▲河渚塔現照 攝影@ck陸

  

  ▲河渚塔邊西溪洪園內還有一座步雲塔。登塔遠眺,西溪溼地的蘆蕩寺庵、水光山色盡收眼底。 攝影@肖奕叄

  

  16

  華嚴經塔

  孤山山頂平面正中有一石塔,也是西泠印社標誌性建築——華嚴經塔。經塔原為古四照閣舊址,1924年西泠印社同人遷四照閣於涼堂之上,於原址建華嚴經塔,又名西林塔或西泠印社石塔。

  

  ▲雪中華嚴經塔 攝影@章勝賢

  

  ▲1979年時的華嚴經塔舊照 攝影@章勝賢

  

  ▲華嚴經塔現照 攝影@肖奕叄

  

  ▲經塔呈八角形,總共有11層,塔底層刻有《華嚴經》,9、10層刻有佛教經典《金剛經》。簷角懸掛鈴鐺,微風過處,似有鈴聲泠泠成韻,自然誦讀。 攝影@宋馳

  

  

  17

  金剛塔

  位於蕭山區蜀山街道石巖山巔的先照寺,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一1162),取「旭日之光先照此寺」之意,故名。幾經毀建,清光緒年間(1875—1908)僧福雲重修,1966年夷為平地。20世紀80年代末起,民間募資陸續重建擴建,後新建金剛寶塔,七層八角,高28.85米,去湘湖路上你經常會看到它。

  

  ▲航拍先照寺金剛塔 攝影@率行天

  

  ▲月中金剛塔 攝影@朱頁川

  

  18

  法華寺舍利塔

  位於老東嶽的法華寺舍利塔也名王驤陸上師舍利塔,原塔與寺均毀於1960年代文革時期。現塔全稱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寶塔暨王驤陸上師舍利塔,為2009年重修落成。

  

  

  ▲經幢現照 攝影@朱頁川

  有關這些塔的秘密,你還聽說過哪些?

  你還知道杭州其他的塔嗎?

相關焦點

  • 雷峰塔1000年秘密曝光!不敢置信
    以前小編還認為,這個塔是虛構的,沒想到在現實中還真的有這座塔,裡面還藏著一個巨大的秘密,還挖出了奇珍異寶.提到《白娘子傳奇》大家就會想起白娘子與許仙的悽美故事印象最深的就是法海將白娘子鎮於雷峰塔下後來更是有更多的人在塔內目擊白蛇的蹤影這使得民間議論紛紛都說是白娘子轉世
  • 雷峰塔千年秘密曝光、不止驚現白蛇、還挖出了奇珍異寶!
    雷峰塔千年秘密曝光、不止驚現白蛇、還挖出了奇珍異寶! 印象最深的 就是法海將白娘子 鎮於雷峰塔下
  • 雷峰塔坍塌77年後, 考古隊在塔下發掘一密室, 揭開白娘子的真相!
    曾經熱播的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至今仍是無數觀眾心中的經典。劇中趙雅芝飾演的白娘子與凡人許仙演繹了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讓無數觀眾感動落淚。白娘子的故事雖說只是民間百姓的傳說,但在這部劇中,鎮壓白娘子的雷峰塔卻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地方。上個世紀,雷峰塔坍塌77年後,考古隊在塔下發掘一密室,揭開了白娘子的真相!究竟雷峰塔下有沒有白娘子呢?帶著疑問,我們接著往下看。
  • 重建雷峰塔時,塔下驚現一個地宮,揭開了一個關於白娘子的大秘密
    說到雷峰塔(即皇妃塔),大家肯定會立即想到白素貞。而說到白素貞,大家也肯定會立即想到皇妃塔。因為相傳白素貞這條擁有千年道行的蛇妖,就被鎮壓在這座塔下。而這座塔也因為這樣一個傳說的存在而為世人所知。貴妃塔曾經重建過,人們在準備重建的時候,塔下出現了一座地下宮殿,揭露白娘子的大秘密——七十七年後,貴妃寶塔倒塌。專家們在塔下發現了一間密室,揭開了白娘子的真面目,原來她真的只是一個傳說。在給大家介紹貴妃樓的秘密之前,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它的存在歷史。貴妃塔始建於公元977年,相傳是吳越國乾帝下令建造的。因為吳越從開國皇帝起就信奉佛教。
  • 我們都被白娘子傳奇愛情忽悠了,法海並沒有把白娘子壓在雷峰塔下
    白素貞與許仙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們的故事都不知道已經被翻拍過幾個版本了,我所看的,我認為其中最經典的要數趙雅芝主演的《新白娘子傳奇》了。當然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白蛇傳白娘子傳奇的這個故事發生在杭州,西湖,斷橋,煙雨天。
  • 《新白娘子傳奇》的取景地竟見證了臺灣的繁榮到衰落
    請跟隨我的腳步,來一段落淚虐心的《新白娘子傳奇》外景地之旅。內地的大部分取景地都是在景點拍攝的,這些地方直到現在都是最熱門的景點。這些景點自古就是名勝古蹟,現今也依舊是旅遊觀光客所熱愛的熱門打卡地。比如西湖景區,以及鎮江的金山寺,還有「雷峰塔」實際是在南京的雞鳴寺取景拍攝的。劇中的白府前三集是在南京夫子廟的「金陵第一園」的瞻園。
  • 雷峰塔倒塌77年後,專家竟在塔下發現一密室,白娘子的真相揭開
    老一輩的人一定對《白娘子傳奇》這部影視劇印象深刻,修煉千年化作人形的白素貞,只因在西湖遇見了許仙,從此兩人便一見鍾情,私定了終身。但是白素貞是蛇妖所化,而許仙卻是人,人妖相愛為天所不容。高僧法海不顧兩人情真意切,將蛇妖白素貞鎮壓在了雷峰塔下,強行將他們分開了。
  • 雷峰塔下真有白蛇嗎?1924年雷峰塔倒塌,被埋之物曾轟動一時
    頂高元氣合,標出海雲長"說起雷峰塔這個名字,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一部《新白娘子傳奇》讓雷峰塔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法海將白娘子鎮壓在雷峰塔之下,親手毀掉了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很多人居然都站在了白娘子這邊,痛斥法海是個壞和尚!但其實歷史上的雷峰塔跟《白娘子傳奇》裡的雷峰塔並不是同一座,美好的愛情故事也只是人為杜撰,只是因為這座塔所在的山峰叫做雷峰,便以雷峰塔命名。
  • 傳說鎮壓白娘子的雷峰塔原來是這樣的
    對於80後的一代人來說,學生時代每年暑假電視播放頻率超高的《新白娘子傳奇》記憶太深刻了,可以說,很多人對民間故事《白蛇傳》的認識都起於少年時代的暑期電視劇。其中白娘子水漫金山、被法海鎮壓在雷峰塔下20年等情節更是無法抹去的回憶。
  • 么么雜談:與雷峰塔無關的法海
    也許好多蛋蛋後們會問這是啥歌,那么么就要大聲的告訴你們,這可是我們80後的經典金曲,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看過沒,就那個不老女神趙雅芝姐姐演白娘娘的那本,裡邊的主題曲就是這個歌!今天么么要和大家說說的可不是白娘娘和許仙的事,而是故事裡的另外一個主角——法海的事,還有鎮壓白娘娘的雷鋒塔的事!法海和尚用雷峰塔鎮壓白娘子的故事誰都知道。
  • 千年雷峰塔下究竟壓著什麼?沒有白素貞,而壓著一隻「蜈蚣」
    民間對《白娘子傳奇》的不同解說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通過電視劇了解白素貞和許仙的愛情故事的,不管哪個版本最後的結局都是完美的。有人說是白素貞和許仙的兒子許仕林在考取狀元後回鄉看望自己的母親,推翻了雷峰塔把白素貞救了出來,一家人才得以團圓。
  • 雷峰塔倒塌77年後,在塔底找到一間密室,白娘子的真相終於揭開!
    老一輩的人一定對《白娘子傳奇》這部影視劇印象深刻,修煉千年化作人形的白素貞,只因在西湖遇見了許仙,從此兩人便一見鍾情,私定了終身。
  • 塔裡的女人——白蛇故事怎麼牽扯上雷峰塔?鎮江金山寺的法海何以會...
    而在《西湖遊覽志》中,亦有類似說法:塔建七級後,以風水家言,止存五級。俗傳湖中有白蛇青魚兩怪,鎮壓塔下。而在洪妨思《書湖雜記》後中,也提到了傳說中杭州地區的「三怪」:杭州舊傳有三怪:金沙灘有三足蟾,流福溝有大鱉,西湖有白蛇。隆慶時,鱉已為魚家釣起,蟾已為方士捕得。惟白蛇尚存與否,不可得而知。
  • 雷峰塔倒塌77年後,專家在塔下發現一間密室,千年奧秘被揭開
    《白蛇傳》故事迷人,雷峰塔下是否真有白娘子 「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煙。」因此常說若到江南,必到杭州,而到杭州,則必到西湖。西湖十景,可謂是美不勝收,而西湖之美,不僅在於秀麗的山水,也在於它與《白蛇傳》這個傳說之間那千絲萬縷的關係。
  • 傳說雷峰塔是否真有白娘子嗎?可惜挖開後只發現了這些
    這首纏綿悱惻的詩是寫給白素貞和許仙的,多少人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啊,毫不例外,我也,希望如此,還曾記得《白蛇傳》剛剛上映的時候,還是個小孩子,總是目不轉睛的趴在電視機前看,現在回憶裡也總會湧現白素貞和許仙同撐一把油紙傘的畫面,不禁感到好奇,那衣袂飄飄的白娘子真的就被囚禁在雷峰塔底了嗎?許多年都是難忘的回憶裡的白素貞是真實存在的 還是虛構出來的神話故事呢?
  • 雷峰塔倒塌77年後,專家在塔底找到一間密室,隱藏千年秘密被揭開
    一說到「白素貞」,相信咱中國老百姓的第一反應就是「趙雅芝」女士,轉眼間,距離趙雅芝和葉童主演的《新白娘子傳奇》已經過去28年了,但因為她們精湛的演技
  • 萬沒想到,杭州西湖現在的雷峰塔竟是個地道的山寨貨
    雷峰塔(Leifeng Pagoda)又名皇妃塔、西關磚塔,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是由吳越忠懿王錢弘俶因黃妃得子建,初名「皇妃塔」,因地建於雷峰,後人改稱「雷峰塔」。正是這個自清代成熟盛行的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白蛇傳》(其餘三個為《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牛郎織女》)裡,代表封建腐朽,頑固不化力量的法海老師傅非得要用雷峰塔鎮壓許仙的娘子——白素貞,硬是拆散一對千年修成的好姻緣,竟還施咒說:「若要雷峰塔倒,除非西湖水幹。」你說說,封建思想坑不坑那純潔至尚的愛情?坑不坑西湖?坑不坑雷峰塔?怪不得,雷峰塔就真的倒掉了。
  • 《新白娘子傳奇》今晚收官 愛奇藝不忘初心經典「新」解
    白素貞塔前生子,文曲星許仕林降生化解臨安危機。白娘子因為犯錯,甘願被觀音大士懲罰,在雷峰塔內贖罪修行,許白夫婦自此分離20年。許白夫婦一家能否幸福團聚,成為網友們關注的焦點。 在大結局更新的劇情中,許白夫婦在經歷水漫金山,雷峰塔前分離二十年的高虐心劇情後,終於迎來夫妻重聚,一家團圓。高潮迭起,與眾不同的新版大結局引發無數網友的圍觀。大家紛紛吐槽「追新白還要笑淚交加」,「感動與眼淚齊飛」。#新白娘子傳奇結局不一樣#、#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分別登陸微博話題榜電視劇榜單TOP1、TOP2,截至目前主話題#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閱讀量已超過23億。
  • 《新白娘子傳奇》27年經典傳奇,獨家揭秘背後的故事
    1992年11月,趙雅芝在劇組過完38歲的生日,隨後攝影組殺青,次年3月電視劇在臺視首播,收視率高達30%,此後,她更是因為白娘子這個角色,紅遍了大江南北。《新白》中所有的打戲動作、法術都是鹿峰設計的,例如白娘子吐出三昧真火、小青和法海打鬥都是出自他手,「我們必須要設計一些動作讓觀眾印象深,每天我們就憑空來想該如何讓法術好看。」
  • 新白娘子傳奇 資料館
    由趙雅芝與葉童合作演出的《新白娘子傳奇》締造了高收視率,也獲得日本第二十屆電視美術標題展之國際類金牌獎。而將素貞鎮於雷峰塔下,告其曰:「二十年之後,待文曲星中狀元之日,就是你出塔之時…」。許仙傷心欲絕,將仕林交予姐姐撫養,獨自前往金山寺出家,以彌補罪過,為素貞贖罪早日出塔。二十年後,仕林已長大成人,蛟容和李公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