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溫太醫表白甄嬛「一片冰心在玉壺」什麼意思?

2020-12-27 蕉櫻說

重溫《甄嬛傳》無數遍,每一集的精彩故事,不同角色的對話,頻頻穿插的詩詞歌賦,更是如數家珍。

《甄嬛傳》名副其實的才女是甄嬛,但是第一位吟誦詩詞之人不是她。

聽聞甄嬛即將參加選秀,溫太醫急忙趕到香火繚繞的寺院,等待等甄嬛祈禱一結束,就迎面攔截對方,真情告白。

玉壺是溫家的祖傳之寶,也是溫太醫傳情達意的道具。溫家未來媳婦是玉壺的主人。溫太醫的表白極具殺傷力,手捧玉壺發誓:永遠事事以你為重,並且加上詩句「一片冰心在玉壺」。

「一片冰心在玉壺」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芙蓉樓送辛漸二首》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明文學家王士貞總結:七言絕句,少伯與太白爭勝毫釐,俱是神品。

清詩文學家潘德輿稱讚:七絕第一,其王龍標乎?右丞以淡而至濃,龍標以濃而至淡,皆聖手也。

少伯是王昌齡。太白是李白。王龍標也是王昌齡。右丞是王維。

論七絕創作水準,世稱王昌齡「七絕聖手」,和詩仙李白、詩佛王維各有千秋。

王昌齡是山西太原人。他的人生閱歷非常豐富。

二十三歲前後,在嵩山學道,做過道人。二十七歲左右,親往邊塞,寫出許多著名的邊塞詩。

二十九歲,隱居於京兆府藍田縣石門谷,期間寫出了《同從弟銷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冉冉幾盈虛,澄澄變今古。」像極了孟浩然和王維的隱居佳作。

30歲進士及第之後,王昌齡仕途不順。

官職無法相稱才華。王昌齡越發孤傲不羈,往往遭到同僚的非議和排擠。被貶的苦楚滋味,他不止一次品嘗。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就是王昌齡被貶江寧丞時期的作品。

這組詩約作於公元742年(天寶元年)王昌齡為江寧(今南京市)丞時。開元二十七年王昌齡遠謫嶺南;次年北歸,自歲末起任江寧丞,仍屬謫宦。

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今江蘇鎮江),在鎮江的芙蓉樓分手,作下這組詩。

第二首寫前一天夜晚,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第一首寫第二天早晨,在江邊與辛漸的離別。

《甄嬛傳》中溫太醫引用了第一首的詩句。

「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心比喻純潔的心。玉壺是道教概念妙真道教義,專指自然無為虛無之心。 

寫《芙蓉樓送辛漸二首》是秋冬之際,王昌齡正遭遇毀謗和非議,又碰上離別好友,辛漸要返回王昌齡曾經生活和工作過的洛陽,憶往事,思今朝,王昌齡的悽切之情可想而知。

冰心玉壺是王昌齡對自己高潔品質,沒有同流合汙的表達。

他沒必要自證。理解他的朋友,自然會更加相信他。他只希望這樣的朋友不要誤解自己,相信自己。

對於懷疑他的人,他不阿諛奉承,更不請求對方明白。因為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宮鬥劇《甄嬛傳》中,溫太醫正是用王昌齡純粹而強烈的玉壺冰心,表達他對甄嬛的愛。

事實證明,溫太醫言出必行。

甄嬛擔心捲入宮鬥漩渦,朝不保夕,溫太醫為她開了纏綿病榻,無法侍寢的方子;甄嬛渴望改變碎玉軒的不被待見,溫太醫又為她開出,循序漸進,可以侍寢的方子;

沈眉莊被華妃陷害,染病垂危,溫太醫應甄嬛懇求,研究出治療方子,挽救了沈眉莊,並且給了沈眉莊活下去的希望;

甄遠道被安陵容陷害,得了鼠疫,通過沈眉莊傳話,也是溫太醫搭救甄遠道的性命。

甄嬛被皇后陷害,出宮前往甘露寺,三年病痛之際,都是溫太醫醫治。甄嬛欲重返紫禁城,又是溫太醫向皇帝確認胎兒的月份,以及為保胎兒,甄嬛不能侍寢皇帝的意見。

回宮後,甄嬛扳倒安陵容和皇后,溫太醫和他徒弟的醫學知識,是甄嬛一舉成功的關鍵。甄嬛氣死皇帝,溫太醫徒弟的起到很大作用。

溫太醫對甄嬛的付出,是甄嬛保全性命和登上太后寶座的關鍵,也正是因為第一集他對甄嬛承諾的「一片冰心在玉壺」。

潔白無暇的心,裝在透徹綠玉製成的壺,是真誠而長久的愛,支撐著溫太醫。

可見,溫太醫當初「一片冰心在玉壺」的深意。

當然,王昌齡的作品也不僅限於邊塞詩和離別詩,更有宮怨詩。

既是站在懷才不遇的角度,寫自己官場的失意,也是站在女性角度,寫女人不被寵信的悽涼。

明學者、詩人和詩歌評論家胡應麟說:李寫景入神,王言情造極。

古裝劇《甄嬛傳》中,也有甄嬛借王昌齡的宮怨詩,感慨自己失去皇帝寵幸的悲哀。以後的章節中,我會講到。

相關焦點

  • 重溫《甄嬛傳》才懂:溫太醫根本不愛甄嬛,只是相互利用罷了!
    導語:《甄嬛傳》已經播出九年了,每次觀看都會有不同的觀點,畢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之前我一直認為溫太醫對甄嬛一片深情,曾多次向甄嬛表白心跡,但甄嬛卻一直拒絕他,這不免讓人感到惋惜,但重溫《甄嬛傳》我才懂,其實溫太醫根本不愛甄嬛,他們不過是相互利用罷了
  • 《甄嬛傳》細節分析:溫太醫表白遭拒,嬛嬛教你如何拒絕備胎?
    這麼多年,後宮劇拍了不少,但還沒有哪一部能夠超越《甄嬛傳》。在豆瓣它得到了9分以上的高評分。它之所以能夠得到這麼高的評價,就在於它的細節,裡面的每一句臺詞,每一個表情,每看一遍時都會有新的解讀。就拿開始兩集的選秀情節來說,有這麼一段劇情:溫太醫作為甄嬛的青梅竹馬,一直暗念著嬛嬛。聽說她要參加選秀了,就顧不了那麼多,急著來表白。言語也是特別的懇切:「嬛妹妹,我雖是一介御醫,俸祿微薄,可是我保證會一生一世對你好,疼愛你,保護你,永遠事事以你為重。」甄嬛作為本劇最大的女主,聰慧過人,當然是看不上實初哥哥的。那她是如何拒絕的呢?
  • 「一片冰心在玉壺」
    冰心原名謝婉瑩,她的筆名取自唐人王昌齡的詩句:「一片冰心在玉壺。」這是詩人向朋友證明自己操守正直、玉潔冰清的表白。縱觀冰心一生,從不曾違背過這個名字的原意。66號樓前有一棵丁香樹,至今仍在,有一年丁香花開,吳文藻從書房出來,冰心問他,這是什麼樹,吳文藻說不知道,冰心就告訴他:「這叫香丁。」吳文藻信以為真,口中念叨著「香丁」,別人聽了,笑得一塌糊塗。
  • 「一片冰心在玉壺」中冰心和玉壺是什麼?讀懂後打心底佩服王昌齡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首七絕,年年入選課本,有多少人因為這「一片冰心玉壺」7個字愛上昌哥,但很多人卻並不懂句中冰心和玉壺分別是什麼?當年上學時,以我們的閱歷也確實很難理解清楚。所以本期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首詩,來找找昌哥到底有什麼值得一幫兄弟都力挺他?
  • 《甄嬛傳》:沈眉莊為何會出軌溫太醫?真相戳中了多少女人的痛楚
    ,是《甄嬛傳》裡面最有意思的一個插曲。後來,沈眉莊得了時疫,甄嬛派溫太醫去救治。這種雪中送炭的情義,對當時落魄不堪的沈眉莊來說,是難得的溫情。那顆種子,也開始發芽。沈眉莊明知道溫太醫鍾情甄嬛,但她還是義無反顧的愛了。沈眉莊愛溫太醫什麼?愛的是溫太醫對甄嬛深情的模樣。
  • 千古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心是什麼?玉壺又是什麼?
    除了前面提到那首《出塞》,王昌齡還有一首詩也非常有名,其中「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一句,以冰心和玉壺作比,訴說著自己高潔純淨之的情懷,一千多年來,被人反覆吟詠,餘味無窮。但每次讀這首詩,我們都不免要問,冰心和玉壺,到底是指的什麼?
  • 「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的壺中日月長,楚山似冰心
    第三句按照絕句文法,轉開一筆,不再寫景,用假設的口氣做出詩意轉換:「洛陽親友如相問」,親友肯定是會問的,問什麼呢?近況如何?王昌齡個人不拘小節,引人謗議,仕途是不暢的,一直是在貶謫之中。那麼這種親友相問,可能就會帶有了關切的責備:「你現在可改了些?」
  • 「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心」指什麼?「玉壺」又該如何理解?
    這首詩就是《芙蓉樓送辛漸》,其中有一句流傳千年的經典詩句想必大家都聽過:「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如果洛陽的親友問起我的近況,就說我依然像玉壺一樣清潔。自古以來的送別詩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但為什麼王昌齡的這首這麼經典呢?原因正在於最後兩句話的解釋。作為一首送別詩,王昌齡在最後說自己的心像玉壺中的冰一樣純潔,感覺很奇怪,讓人摸不到頭腦。為何好端端的送別還要宣揚一下自己的高尚品格呢?
  • 甄嬛傳:溫太醫「苦盡甘來」
    劇中甄嬛離宮,眉莊沒有了可以交心的姐妹,胳膊的燒傷又未痊癒,自然要請她們姐妹信任的溫太醫幫她診治,眉莊本就被皇帝傷透了心,這一來而去的她愛上溫實初了。為了和溫太醫長久的相處她倒掉了溫實初給她開的藥,這樣胳膊的傷口就會好得慢,溫實初就能夠見天的來。因眉莊是一直陪伴太后的,所以太后十分希望眉莊能夠對皇帝回心轉意,。這天太后找機會讓皇帝去了眉莊的碎玉軒還讓孫姑姑給碎玉軒送了一壺暖情酒。眉莊卻把皇帝趕走了,暖情酒倒是給被身邊宮女叫過來的溫太醫喝了。
  • 《甄嬛傳》溫太醫自宮後,為什麼衛臨馬上成為甄嬛心腹?
    《甄嬛傳》中,甄嬛入宮以來,因容貌與純元相似,備受皇帝寵愛。溫實初,與甄嬛一起長大,在甄嬛入宮以後,方方面面都幫助到甄嬛,可讓她避免其他嬪妃的下藥暗害如果說,沈眉莊是甄嬛最為貼心,最好的朋友,那麼溫實初就是她最為得力的守護神。
  • 《甄嬛傳》:溫太醫為什麼願意當備胎?
    都說經典的電視劇值得回味,最近重溫了《甄嬛傳》,重頭戲自然是女人之間的爾虞我詐,但這次我重點關注了戲份不少但存在感不強的溫太醫。畢竟在古代皇權社會,進了宮的女人一輩子都是皇帝的人,尤其是甄嬛這般被雍正看中並納入宮的嬪妃,溫太醫還心存綺念,念念不忘,若是露出一點蛛絲馬跡被別人發覺,估計不僅會丟了鐵飯碗,還可能禍及身家性命,他的膽子是不是太肥了點?但看完劇後,我不禁有些理解溫實初的執著,旁觀者看他,也許會覺得他痴傻可笑,但只有溫實初明白,愛上甄嬛,是他這一輩子的劫,但甘之如飴。
  • 《甄嬛傳》:溫婉大氣又驕傲的沈眉莊,為何選擇了出軌溫太醫?
    《甄嬛傳》是大家看過感覺非常經典的一部影視作品,雖然其中的細節,讓一些人吐槽可能跟真正的歷史有點出入,但是作為一個電視劇,無疑他是非常成功的,而且每一個角色的選角都恰到好處,細細琢磨,又覺得很多的小細節很到位。
  • 緣聚《甄嬛傳》!溫太醫和祺貴人同天生日,戲外曹貴人愛上溫太醫
    是的,這部劇就是《甄嬛傳》,而今天的主角不是甄嬛孫莉皇上陳建斌。 而是溫太醫張曉龍、祺貴人唐藝昕,以及曹貴人陳思斯,下面就來說說關於他們的故事吧~~
  • 甄嬛傳:劇中的溫太醫和曹貴人,在現實中是這種關係?大家知道嗎?
    劇中大曹貴人扮演者是陳思斯,因為童年就出道的童星,雖然出道時間很早,但是23年都不活,2013年出演甄嬛傳曹貴人一角讓她被許多人知道,而劇中文質彬彬又對愛情忠貞的溫太醫,用現代話來說就是標準的暖男
  • 「一片冰心在玉壺,一生只為你一人」冰心和吳文藻先生的愛情故事
    張愛玲圖片「一片冰心在玉壺」,就是冰心之名的出處,出自唐代意思是:請告訴他們我依然是冰心一片,裝在潔白的玉壺中。由此來比喻人的清廉正直,而我們認識的文學大家冰心就是這樣一個女子。03表白心意,願意共度餘生再過分開後這位清華畢業的高材生就開始孜孜不倦的給冰心寄文學雜誌,後來在雜誌中附帶小紙條,再後來就直接寫信了,訴說自己的相思之情
  • 《甄嬛傳》沈眉莊出軌溫太醫是為何?其中的真相觸動了女人內心
    第一次看《甄嬛傳》的時候,想必也是絲毫想不到眉莊這樣的大家閨秀會出軌吧,當眉莊愛皇上的時候,也是不顧一切的愛了,但是皇帝後來的做法也是傷了眉莊的心,並且完全打破了她原來的價值體系,所以說之後的眉莊也是選擇要做自己也是不再做一個痴情的女人。
  • 《甄嬛傳》雍正、果郡王和甄嬛三人之間的糾葛
    電視劇《甄嬛傳》,曾風靡了全國大江南北,劇中人物的說話一度被尊為甄嬛體,可見這部劇對廣大觀眾來說是非常有深刻印象的。大結局時甄嬛那句「那年杏花微雨,你說你是果郡王,也許我們一開始就是錯的。」那年,甄嬛年僅17歲,帶著浣碧、流珠去寺廟裡上香,祈禱自己這次選秀能夠落選,但願終身能夠「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出門後又遇見溫實初對其表白「一片冰心在玉壺」,想把自己家傳的玉壺贈予甄嬛,甄嬛拒絕了溫實初。
  • 《甄嬛傳》中的溫太醫和她竟是初戀,斷聯十多年,因劇組再次相遇
    當年具有宮鬥色彩的清宮劇《甄嬛傳》火遍了大江南北,讓所有演員都跟著小火了一把。這部戲在觀眾的眼中評價及高,服裝道具精美,演員演技在線,成為近些年來宮鬥劇中難以超越的一部經典作品。要說與溫太醫有關的就是甄嬛與沈眉莊,尤其是溫太醫與沈眉莊的那一段愛戀看得觀眾是有些虐心的。但在現實生活中溫太醫的扮演者張曉龍與齊飛的扮演者張雅萌曾是彼此的初戀。他們同是吉林人,但相差兩歲的他們並不是同學。
  • 甄嬛最愛的男人是誰?溫太醫、果郡王還是雍正皇帝?
    溫太醫、果郡王、雍正皇帝,誰才是甄嬛心中最愛的男人?讓我們一起分析。一、溫太醫雖然痴情,卻沒能住在甄嬛的心上。甄嬛入宮前便與溫實初太醫相識,但甄嬛知道自己作為長女的使命是為了家族的榮耀和父親安康,入宮成為妃嬪是她逃脫不了的宿命。而溫太醫對甄嬛鍾情已久,在甄嬛入宮前急著表明心意,甄嬛還是拒絕了他的示愛。她對溫太醫的感覺,只有兄妹的情誼,沒有男女之情的愛戀。
  • 《甄嬛傳》溫實初自宮,甄嬛為何立馬重用衛臨?
    要說甄嬛之所以能夠在後宮逐步走到權力巔峰,就不得不提她背後的男人:溫實初。雖然這個角色在《甄嬛傳》後半部分基本沒有作用,可正是因為他的存在,甄嬛才有機會學會後宮的勾心鬥角。源自公眾號:每日心選 娛樂看過《甄嬛傳》的朋友肯定都明白,在後宮鬥法除了自己娘家厲害,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外援就是太醫,而甄嬛的命就很好,進宮前就有一個青梅竹馬的溫實初,這讓她在後來的「裝病避寵」、「歡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