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心是什麼?玉壺又是什麼?

2020-12-25 隨手談詩

說起王昌齡,可是唐朝非常了不起的詩人,他有許多頭銜,有人稱之為「詩家夫子」,夫子是對年長而有學問的人的尊稱,相當於老師,就是說他的詩寫得非常好,稱得上所有詩人的老師,自然有誇張成分,但也能證明王昌齡在詩歌方面的造詣之高;又因擅長作七絕,被人稱為「七絕聖手」,有唐一朝,七絕詩執牛耳者;他也是盛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和高適、岑參、王之渙齊名,合稱「四大邊塞詩人」,一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塞》),讓他成名,流傳千古。

在官場上,他也頗有名聲,自開元十五年,30歲的王昌齡進士及第,他正式踏上仕途,因有文才,他的官運雖不亨通,倒也十分順遂,因做過江寧丞,世稱「王江寧」。可順遂的官路並不長遠,開元二十六年,41歲的王昌齡因事獲罪,被貶嶺南,自此開始了他的被貶生涯,直到安史之亂爆發,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除了前面提到那首《出塞》,王昌齡還有一首詩也非常有名,其中「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一句,以冰心和玉壺作比,訴說著自己高潔純淨之的情懷,一千多年來,被人反覆吟詠,餘味無窮。但每次讀這首詩,我們都不免要問,冰心和玉壺,到底是指的什麼?

離別之情

《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原名西北樓,在今江蘇鎮江,唐朝時登臨此樓,可以鳥瞰長江,遙望江北,風光無限美。辛漸,史料並無詳細記載,只知他是王昌齡的好友。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據劉永濟先生《唐人絕句精華》所註:

「此王昌齡自龍標貶所歸吳,次晨於芙蓉樓餞別辛漸之作」。

《芙蓉樓送辛漸》是組詩,共2首,第二首是寫離別前夕,王昌齡在芙蓉樓擺下離別宴,為好友送行,這一首則是第二天清晨,兩人在江邊離別的情景。

詩意很簡單,首句「寒雨連江夜入吳」,一夜寒雨,增添了蕭瑟之意,煙雨悽迷,籠罩著天地,仿佛織成了一張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無邊際的愁網,與離別的黯然氣氛非常相襯。一個「連」字,寫出了雨勢之大,這場雨帶來的寒意,也浸透了兩個離別之人的內心。

而這「寒雨連江夜入吳」帶來的大片煙雨,使得水天相連,在芙蓉樓上眺望長江,好一幅茫茫的長江煙雨圖,襯託出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開闊,但畢竟與好友告別,從此自己一個人孤零零的,詩人內心的惆悵和孤獨,恰巧被「孤」字體現出來了。明寫楚山孤,實寫人的內心孤獨,不得不說王昌齡實在高明!

將離未離之際,王昌齡對辛漸說出了這句千古名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你此次回到洛陽,如果遇到親友打聽我的情況,請告訴他們:從清澈無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瑩純潔的冰心——就像我的心一樣,從未受到世俗的玷汙

冰心和玉壺

王昌齡為什麼在送給洛陽親友的口信中,特意提到冰心和玉壺?因為,這不是一句單純的平安家信,而是要向世人表明,自己內心堅守的信念。據《唐才子傳》記載,王昌齡被貶生涯的開端,是因為不拘小節,得罪了朝廷權貴,因而受到誹謗,他先被貶到嶺南,歸來後任江寧丞,不久後再次被貶到更偏遠的龍標,接連被貶,而且一次比一次偏遠,雖然沒有明確記載細節,但也可以想像王昌齡當時,一定處於漩渦的中心。

「奈何晚途不矜小節,謗議騰沸,兩竄遐荒,使知音者喟然長嘆,至歸全之道,不亦痛哉。」——《唐才子傳》

處於這樣的環境中,以王昌齡個人的微弱力量,根本沒有任何辦法做出改變,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堅持內心的正道,保持自己冰清玉潔的情懷,保持不向權貴低頭的人格,蔑視那些奸小對自己誹謗,因此,在離別之際,他用煙雨和孤山,烘託出離別的孤寂,又用冰心和玉壺,來表明自己的高潔不屈。

所謂冰心,很好理解,就是指像潔白的冰一樣純潔的內心。玉壺則有典故,本是道家教義,指虛無之心。你看,一個人的心,既純潔,又無欲無求,這樣一個人,又何須在意他人的惡意誹謗呢?

古人作詩詞文章,常用玉壺(或冰壺)自喻,來表達自身的光明磊落,劉宋詩人鮑照作《代白頭吟》,有「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就是此意,但玉壺真正成為一個常被文人引用、比喻清廉高潔的典故,則是自開元宰相姚崇開始的,姚崇作《冰壺誡》,開篇就解釋了冰壺的含義:

冰壺者,清潔之至也,君子對之,示不忘乎清也。夫洞澈無瑕,澄空見底,當官明白者,有類是乎?故內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

古人對晚輩進行教育的時候,常以「誡」來表達勸告、警示之意,如諸葛亮的《誡子書》。這篇《冰壺誡》,就是姚崇用來告誡後代,做人的內心,要像冰壺一樣,清潔之至,內有冰清、外有玉潤,冰清玉潔,是君子應有的德操,當官更因如此。

姚崇,本就是唐朝的著名宰相,他一生秉持著「冰壺」品德,在他的主持下,唐帝國推行了一系列新政,興利除弊,為盛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武周亂唐之後,也多虧了姚崇的出謀劃策,才成功把江山奪回李氏手中,因此他又被稱為「救時宰相」,同時也和房玄齡、杜如晦、宋璟並稱「唐朝四大賢相」,這樣一個人,無論在執政還是人格方面,都是備受推崇的,因此他一篇《冰壺誡》,把冰壺的高潔比作君子的德行,自然也就受到後人的爭相效仿。

如王維《清如玉壺冰》云:「玉壺何用好,偏許素冰居」;又如李白《贈範金卿二首》云:「為邦默自化,日覺冰壺清」,都是受了姚崇的影響,後世也有許多人用「冰壺」的典故,用冰壺(玉壺)來表達光明磊落、表裡如一的品德,但都不如王昌齡這一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相關焦點

  • 「一片冰心在玉壺」中冰心和玉壺是什麼?讀懂後打心底佩服王昌齡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首七絕,年年入選課本,有多少人因為這「一片冰心玉壺」7個字愛上昌哥,但很多人卻並不懂句中冰心和玉壺分別是什麼?當年上學時,以我們的閱歷也確實很難理解清楚。所以本期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首詩,來找找昌哥到底有什麼值得一幫兄弟都力挺他?
  • 古代以「冰心玉壺」入詩的詩人很多,為什麼只有王昌齡流傳千古?
    一首《芙蓉樓送辛漸》,千古流傳,一個千古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壺」,人人稱頌。但是,你真的讀懂這個千古名句了嗎?下面,我們就來解讀「一片冰心在玉壺」這一流傳千古、人人稱頌的千古名句。芙蓉樓送辛漸唐 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 「一片冰心在玉壺」
    冰心原名謝婉瑩,她的筆名取自唐人王昌齡的詩句:「一片冰心在玉壺。」這是詩人向朋友證明自己操守正直、玉潔冰清的表白。縱觀冰心一生,從不曾違背過這個名字的原意。1929年,吳文藻與冰心在燕京大學臨湖軒結婚吳文藻教授是個書呆子,他搬進燕南園66號之後,只幹了一件事兒,就是在一樓書房的北牆,弄了一個通天大書架,別的什麼都不幹,家務全是冰心的事兒。
  • 古代以「冰心玉壺」入詩的詩人很多,為什麼你只知道王昌齡?
    一首《芙蓉樓送辛漸》,千古流傳,一個千古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壺」,人人稱頌。但是,你真的讀懂這個千古名句了嗎?下面,我們就來解讀「一片冰心在玉壺」這一流傳千古、人人稱頌的千古名句。 芙蓉樓送辛漸 唐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 「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心」指什麼?「玉壺」又該如何理解?
    這首詩就是《芙蓉樓送辛漸》,其中有一句流傳千年的經典詩句想必大家都聽過:「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如果洛陽的親友問起我的近況,就說我依然像玉壺一樣清潔。自古以來的送別詩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但為什麼王昌齡的這首這麼經典呢?原因正在於最後兩句話的解釋。作為一首送別詩,王昌齡在最後說自己的心像玉壺中的冰一樣純潔,感覺很奇怪,讓人摸不到頭腦。為何好端端的送別還要宣揚一下自己的高尚品格呢?
  • 「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的壺中日月長,楚山似冰心
    第三句按照絕句文法,轉開一筆,不再寫景,用假設的口氣做出詩意轉換:「洛陽親友如相問」,親友肯定是會問的,問什麼呢?近況如何?王昌齡個人不拘小節,引人謗議,仕途是不暢的,一直是在貶謫之中。那麼這種親友相問,可能就會帶有了關切的責備:「你現在可改了些?」
  • 《甄嬛傳》溫太醫表白甄嬛「一片冰心在玉壺」什麼意思?
    玉壺是溫家的祖傳之寶,也是溫太醫傳情達意的道具。溫家未來媳婦是玉壺的主人。溫太醫的表白極具殺傷力,手捧玉壺發誓:永遠事事以你為重,並且加上詩句「一片冰心在玉壺」。「一片冰心在玉壺」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 王昌齡的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壺」,應該如何理解?
    當時,由於詩人狂放不羈、不拘小格的性格,導致他的遭遇非常不好,《河嶽英靈集》中便有「奈何晚節不矜細行,謗議沸騰,再歷遐荒,使知音者嘆息」之句,由此可見,詩人並沒有什麼大錯,這次被貶江寧,大概也是因為別人對他的無端攻擊。誹謗者以細枝末節攻擊作者,但是也起到了同樣惡毒的效果,由此足見,作者心裡是非常苦悶的。
  • 玉壺冰心,至臻至美!
    唐王昌齡的喻己之詩——「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心玉壺,均是高潔之物,冰在玉壺,兩廂映襯,愈顯純淨潔白。不但如此,古人對壺,還有一種神秘的崇慕感。因為這個故事,玉壺也時常被後世的文人墨客用來指代仙境。以至於天上明月,也時常被文人墨客們以「玉壺」代稱之。宋 辛棄疾 《青玉案•元夕》詞: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其中的玉壺,所指的,就是明月。
  • 「一片冰心在玉壺,一生只為你一人」冰心和吳文藻先生的愛情故事
    張愛玲圖片「一片冰心在玉壺」,就是冰心之名的出處,出自唐代意思是:請告訴他們我依然是冰心一片,裝在潔白的玉壺中。由此來比喻人的清廉正直,而我們認識的文學大家冰心就是這樣一個女子。冰心和吳文藻當時冰心心中一震,當時吳文藻可是這樣對冰心說話第一人,當時冰心心中不悅但是轉念一想,古人云:忠言逆耳啊。冰心就在此刻暗暗下定決心,這個朋友交定了!
  • 唐詩七絕高手,「一片冰心在玉壺」的王昌齡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首詩歷來被認為是送別詩的範本,尤其是最後一句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表達出朋友之間的不舍之情與對遠方故人的牽掛惦念。縱然時光流逝千年,詩句依然縈繞在人們心頭。這就是作品的魅力,能夠跨越時空,永留人間。王昌齡青年得志,中年落寞,晚年被貶嶺南,他一生的經歷很像戲文中的才子。
  • 冰心玉壺——竺娜亞的青瓷天地
    玉壺冰心,正是這樣的單微輕靈的代表,青瓷為玉,汁水為冰,一壺一天地,有匠心,有天巧。        竺娜亞,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1996年跟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朝興從事青瓷藝術創作。當然,竺娜亞作為一名女性藝術家,女性工藝美術師,也固然會將一種源自於生命本有的清新與純真灌注在其青瓷作品中。早在藝術人類學中就有關於陶瓷是女性的藝術的說法。
  • "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冰心"指什麼?中獎網友公布
    《[贈書]"一片冰心在玉壺"裡的"冰心"指的是什麼?》今天,北京又雙叒叕下雪了!朋友圈一片雪景。下雪天適合做什麼?在古代,人們喜歡雪天圍爐飲酒:「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什麼來了?」「猴子。」我放眼四方,恣意細看,除了一隻在極高極遠處盤旋繞圈子的鷹隼之外,什麼活物都沒有——一切就仍然浸泡在先前那突如其來、沉沒到底的靜謐之中。五叔仍舊悄聲說:「剛才那一陣兒太吵,所有的車一下都走了,猴子們也發現了,這個時候它們特別放心了,就出來了。」「出來幹嗎呢?」「上咱園子裡開飯啦!」
  • 湖南懷化:每日一景,玉壺冰心芙蓉樓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故芙蓉樓名揚天下,蜚聲古今。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黔陽辛丑狀元龍啟瑞將「一片冰心在玉壺」七個合篆成一「壺」狀字鐫刻於碑並立於亭中。
  • 共賞唐詩之美,王昌齡之一片冰心在玉壺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昨晚,我從洛陽來到吳地,只見滿江寒雨,動人心魂。天才破曉,我又得在芙蓉樓送別好友辛漸。他一走,令人感到此地的楚山也孤獨起來。他將到洛陽去,如果那兒的親友問起我的消息,麻煩請告訴他們,我此刻的心境就如一塊素冰放在玉壺中,清瑩明潔。
  • 學詩計劃|《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君授業】熱烈掌聲有請我們今天的詩君—蒺藜。三四兩句則直抒胸臆,表達自己的冰雪操行:如果洛陽的親友詢問起我的近況,請您一定轉告他們,我的心就像晶瑩剔透的冰,貯藏在無瑕的玉壺中一般。詩中那籠罩著整個江天的蒼茫秋雨,渲染出詩人送別時惆悵蕭索的心境,而孤峙於江天風雨中的楚山又和冰心、玉壺等意象相互生發,使人聯想到詩人那玉潔冰清的高尚情懷。精巧的構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中,使得全詩渾然天成,餘韻無窮。
  •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什麼意思?很多人都不知道
    那麼盛唐時期最流行的唐詩形式是什麼呢?七言絕句。七言絕句之所以流行,和盛唐時期對外文化交流頻繁,深受外來文化影響有關。當時的長安城裡面,有大量的胡人,他們來自於西域,最遠的來自于波斯,甚至是拜佔庭帝國。當時當量的西域音樂傳入中國,需要新的歌詞入樂,詩人們普遍選擇了七言絕句,因此七言絕句風靡全國。
  •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在遼闊的江面上,進入詩人視野的當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蕩的江水本來是最易引起別情似水的聯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勝數。 然而王昌齡沒有將別愁寄予隨友人遠去的江水,卻將離情凝注在矗立於蒼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為友人回到洛陽,即可與親友相聚,而留在吳地的詩人,卻只能像這孤零零的楚山一樣,佇立在江畔空望著流水逝去。
  • 春風化雨育人才 玉壺冰心鑄師魂
    春風化雨育人才 玉壺冰心鑄師魂2020-12-15 09:37 中華泰山網 責任編輯:高睿為充分發揮骨幹教師引領、示範作用,通過優秀教師的傳、幫、帶,促使新教師在較短時間內適應崗位要求,近日,角峪鎮中心小學啟動了新教師拜師結對子活動。
  • 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心的溫柔來源——永遠淡雅的女作家
    冰心這首小詩也可說是這位與世紀同齡的女作家自己的寫照。她的筆如同春風「溫柔了」幾代人。傳記畫冊《冰心》(浙江攝影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可使讀者沿著歷史的足跡,讀遍這位跋涉了大半世紀的女作家的風韻。畫冊幾乎匯集了冰心一生中最重要的圖片資料,再現了眾多鮮為人知的家庭生活片段和女作家的情愛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