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以「冰心玉壺」入詩的詩人很多,為什麼你只知道王昌齡?

2020-12-27 騰訊網

「七絕聖手」王昌齡,不但在邊塞詩上難逢對手,而且在送別詩、宮怨詩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一首《芙蓉樓送辛漸》,千古流傳,一個千古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壺」,人人稱頌。但是,你真的讀懂這個千古名句了嗎?下面,我們就來解讀「一片冰心在玉壺」這一流傳千古、人人稱頌的千古名句。

芙蓉樓送辛漸

唐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寒雨連江夜入吳

王昌齡在開元十五年,應進士試時一舉登第,被授予秘書省校書郎。之後於開元二十二年再應博學宏詞科的考試,並再次登第。然而,二次登第後官職卻未見升遷,僅被授予祀水尉。科場頗為得意,仕途卻明顯失意,而且在他做了五年祀水尉後,又被遠貶荒僻的嶺南,任江寧丞。這首詩就是他在赴江寧丞任前寫的。

平明每幸長生殿

這首送別詩從昨夜秋雨寫起,為送別設置了悽清的氣氛。接下來點明送客的時間,同時用「楚山孤」寫出了友人的去向,暗寓了好友離去之後自己孤獨的境況。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因為辛漸是詩人的同鄉,辛漸返鄉,親友一定要問到詩人的情況,所以詩人送別辛漸時特別囑託他:「家鄉的親友如果問到我現在的情況,你就說,我的為人就像那晶瑩剔透的一塊冰,裝在潔白的玉壺之中。」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這一句之所以能夠成為千古名句,首先在於這是一個絕妙的比喻,說自己的一顆心就像冰一樣,乾淨、純潔,冰清玉潔。自己的胸腔就像玉壺一樣,清澈、透明,潔白無瑕。這樣一顆毫無塵埃、乾淨純潔的冰一樣的心,放在一個毫無雜質、清澈透明的玉壺一般的胸腔中,一覽無餘,光明磊落。詩人為官清廉之心,對洛陽親友的一片真情,天地可表,日月可鑑。比喻生動貼切,優美自然。

一片冰心在玉壺

其次借這樣一個比喻,表明自己不為遭貶而改變玉潔冰清的節操。構思新穎,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再次,這一句與前面三句構成一個整體,音調諧美,詩風沉鬱,又採用問答形式,別開生面。第四,詩人從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以告慰友人,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

玉壺

當然,以冰心、玉壺比喻品德美好,人格高尚,並非王昌齡的原創。古代以「冰心玉壺」入詩的詩人不在少數。「玉壺冰」最早的出處應是鮑照的《代白頭吟》,詩中有「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分明是氣節風骨之象徵。後來,玉壺冰便成為了詩詞中常見的一個意象,每每為詩人所吟詠。唐玄宗開元七年(719年),京兆尹府詩題目,就是「清如玉壺冰」,當時很多詩人以此為題進行創作,其中王維的作品《賦得清如玉壺冰》,令人眼前一亮。

王維

賦得清如玉壺冰

唐 王維

玉壺何用好,偏許素冰居。

未共銷丹日,還同照綺疏。

抱明中不隱,含淨外疑虛。

氣似庭霜積,光言砌月餘。

曉凌飛鵲鏡,宵映聚螢書。

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這首詩從不同角度對玉壺之冰作了描摹。但最成功之處,還在於詩中以玉壺盛冰作比,玉和冰,一個高貴,一個純潔,兩者相融,便構成了千古難出其右的高潔品質。末句自然生發出對素冰清高堅貞氣節的傾慕。流露出詩人對早已令人絕望的世間真情的急切呼喚。詩人從冰之性情轉入人之品格。旨在用冰壺自勵,推崇磊落澄澈的品格。

晶瑩透明

王維之前之後都有詩人以「清如玉壺冰」為題創作,像李嶠、潘炎、盧綸等,雖然都取得了成功,但都不及王昌齡的「一片冰心在玉壺」來的自然、和諧,內涵深刻,意義豐富。所以,我們今天說到「冰心玉壺」,人們首先想起的是王昌齡的「一片冰心在玉壺」,而不是其他詩人的詩句。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古代以「冰心玉壺」入詩的詩人很多,為什麼只有王昌齡流傳千古?
    「七絕聖手」王昌齡,不但在邊塞詩上難逢對手,而且在送別詩、宮怨詩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一首《芙蓉樓送辛漸》,千古流傳,一個千古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壺」,人人稱頌。但是,你真的讀懂這個千古名句了嗎?下面,我們就來解讀「一片冰心在玉壺」這一流傳千古、人人稱頌的千古名句。
  • 「一片冰心在玉壺」中冰心和玉壺是什麼?讀懂後打心底佩服王昌齡
    唐代詩壇高手如雲,王昌齡是不容忽視的一位。我昌哥寫詩,論空靈的意境,比詩佛王維差點;論深沉穩重,比詩聖杜甫差點;論浪漫飄逸,比詩仙李白差點;論通俗易懂,比詩魔白居易差點。但你不可否定,他是唐代一線詩人,因為人家的七絕寫得牛!昌哥平生存詩不多,一共181首,其中七絕共有74首。這種七絕數量是個什麼概念呢?
  • 「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的壺中日月長,楚山似冰心
    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有兩首,其中比較出名的是第一首: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個人不拘小節,引人謗議,仕途是不暢的,一直是在貶謫之中。那麼這種親友相問,可能就會帶有了關切的責備:「你現在可改了些?」改是不會改的,一輩子都不會改的,我心光明,不在乎流言是非。所以王昌齡第幾句自答,表明心跡:「一片冰心在玉壺。」南北朝時期的鮑照曾作《代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
  • 唐詩七絕高手,「一片冰心在玉壺」的王昌齡
    王昌齡是唐代著名詩人,他和李白、高適、王之渙等人都是好朋友,他擅長寫七絕,被譽為「七絕聖手」。後代有很多學者認為他寫七絕的成就可以和李白平分秋色。王昌齡特別喜歡寫邊塞詩,他和高適、岑參同為駕馭這種題材的頂尖高手。
  • 「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心」指什麼?「玉壺」又該如何理解?
    這首精彩的小詩,我們應該都十分熟悉。這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邊塞詩《出塞》,本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詩人在詩裡熔鑄了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這首詩可以算得上是王昌齡的經典佳作,但他還有一首詩更加的出名,你知道嗎?
  • 王昌齡的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壺」,應該如何理解?
    要深刻理解王昌齡的這首《芙蓉樓送辛漸》——尤其是最後兩句,必須首先要知道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明白了這一點,便不難理解這兩句詩了。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人囑咐辛漸,你到洛陽之後,如果親友們問起我的情況,就說我的心是澄澈透明、乾乾淨淨、表裡如一的!冰心玉壺,是比喻,也是用典。
  • 千古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心是什麼?玉壺又是什麼?
    說起王昌齡,可是唐朝非常了不起的詩人,他有許多頭銜,有人稱之為「詩家夫子」,夫子是對年長而有學問的人的尊稱,相當於老師,就是說他的詩寫得非常好,稱得上所有詩人的老師,自然有誇張成分,但也能證明王昌齡在詩歌方面的造詣之高;又因擅長作七絕,被人稱為「七絕聖手」,有唐一朝,七絕詩執牛耳者;他也是盛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
  • 共賞唐詩之美,王昌齡之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中提到的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次計劃從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而王昌齡應該就是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後在此分手。這首詩就是兩人在江邊離別時王昌齡所寫,即是一首送別詩。這首詩反映了詩人遭受打擊的怨憤和孤寂心情。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表達了作者對朋友的深厚友情和對故鄉、親人的思念,以及自己光明磊落、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情懷。
  • 《甄嬛傳》溫太醫表白甄嬛「一片冰心在玉壺」什麼意思?
    玉壺是溫家的祖傳之寶,也是溫太醫傳情達意的道具。溫家未來媳婦是玉壺的主人。溫太醫的表白極具殺傷力,手捧玉壺發誓:永遠事事以你為重,並且加上詩句「一片冰心在玉壺」。「一片冰心在玉壺」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 一片冰心在玉壺,巧用比喻,表明心志,七絕聖手王昌齡的送別佳作
    三、拓展對於古詩文,背誦是重點,不用過度解讀,但對於求知慾強的你,我們完全可以進行拓展。★聊聊「送別詩」送別詩:抒發詩人離別之情的詩歌。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是一首七言絕句,這首送別詩是借託玉壺、冰心比擬詩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親友。
  •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什麼意思?很多人都不知道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詩歌興盛於唐朝,而詩人中最為人熟知的部分則是盛唐詩人。那麼盛唐時期最流行的唐詩形式是什麼呢?七言絕句。七言絕句之所以流行,和盛唐時期對外文化交流頻繁,深受外來文化影響有關。當時當量的西域音樂傳入中國,需要新的歌詞入樂,詩人們普遍選擇了七言絕句,因此七言絕句風靡全國。盛唐七言絕句之中,寫得最好的人當屬李白,能夠與李白並駕齊驅的則是有著「七絕聖手」之稱的王昌齡。
  • 湖南懷化:每日一景,玉壺冰心芙蓉樓
    樓後有一芙蓉池,池畔有一亭,似一彎新月故叫「半月亭」,相傳為王昌齡撫琴處。亭中柱聯「魚遊水底尋月,樹插石縫遮青天」,為近代政治家鳳凰熊希齡先生撰。唐代大詩人王昌齡曾在古代「芙蓉樓」寫下了著名的詩篇《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故芙蓉樓名揚天下,蜚聲古今。
  • 「一片冰心在玉壺」
    冰心原名謝婉瑩,她的筆名取自唐人王昌齡的詩句:「一片冰心在玉壺。」這是詩人向朋友證明自己操守正直、玉潔冰清的表白。縱觀冰心一生,從不曾違背過這個名字的原意。吳文藻是大社會學家,費孝通是他的學生,他在美國得到博士學位之後回國,本是去清華應聘,但清華只讓他做副教授,而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跟吳文藻說,你來燕大吧,我讓你當教授,而且你會是社會學系的創始人和系主任,我還給你分房。於是,吳文藻就來了燕京大學,住進了66號小樓。
  • 「一片冰心在玉壺,一生只為你一人」冰心和吳文藻先生的愛情故事
    張愛玲圖片「一片冰心在玉壺」,就是冰心之名的出處,出自唐代意思是:請告訴他們我依然是冰心一片,裝在潔白的玉壺中。由此來比喻人的清廉正直,而我們認識的文學大家冰心就是這樣一個女子。蘇青就說過:「從前看冰心的詩和文章,覺得很美麗,後來看到她的照片,原來非常難看,又想到她在作品中常賣弄她的女性美,就沒有興趣再讀她的文章了。」
  • 學詩計劃|《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今天我們學習的也是一首送別詩,是王昌齡送別友人辛漸所作,但這首詩不單單只是送別友人的傷感,還傳達了詩人堅持操守的信念。芙蓉樓送辛漸其一王昌齡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是一組送別詩,共有兩首。人們耳熟能詳的是第一首。詩的前兩句,敘述送客的時間、地點、環境,詩中著一「夜」字,可見詩人整宿難眠。
  • 李白寫給王昌齡的一首詩,情真意切,真摯感人!
    公元753年,王昌齡被貶龍標縣尉,當時李白人在揚州,聽說好友被貶後寫下的這首詩,表達了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同情之心,也寄託了自己對王昌齡的思念之情。《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代: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辛漸:詩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時節的冷雨。連江:雨水與江面連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吳:古代國名,這裡泛指江蘇南部、浙江北部一帶。江蘇鎮江一帶為三國時吳國所屬。 平明:天亮的時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漸。楚山:楚山:楚地的山。這裡的楚也指鎮江市一帶,因為古代吳、楚先後統治過這裡,所以吳、楚可以通稱。孤:獨自,孤單一人。
  •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寫平明送客,臨別託意。」寒雨連江夜入吳」,迷濛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江寧一帶,此地是三國孫吳故地),織成了一張無邊無際的愁網。夜雨增添了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離別的黯淡氣氛。那寒意不僅瀰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沁透在兩個離別友人的心頭上。」連」字和」入」字寫出雨勢的平穩連綿,江雨悄然而來的動態能為人分明地感知,則詩人因離情縈懷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見。
  • 玉壺冰心,至臻至美!
    唐王昌齡的喻己之詩——「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心玉壺,均是高潔之物,冰在玉壺,兩廂映襯,愈顯純淨潔白。不但如此,古人對壺,還有一種神秘的崇慕感。因為這個故事,玉壺也時常被後世的文人墨客用來指代仙境。時至今日,玉壺仍然為世人所鍾愛,而它的造型,也在這麼多年的變遷之中,變得愈發的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