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何曾說話呢,但她那偉大潛隱的力量/已這般的/溫柔了世界了!
冰心這首小詩也可說是這位與世紀同齡的女作家自己的寫照。她的筆如同春風「溫柔了」幾代人。傳記畫冊《冰心》(浙江攝影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可使讀者沿著歷史的足跡,讀遍這位跋涉了大半世紀的女作家的風韻。畫冊幾乎匯集了冰心一生中最重要的圖片資料,再現了眾多鮮為人知的家庭生活片段和女作家的情愛世界。
冰心的幼年是在平靜和歡快中度過的,卻又伴隨著淡淡的寂寞和孤獨。從圖片中我們依稀可見冰心童年活動的舞臺:大海、旗臺、軍營、碼頭、海邊的山石、林木、炮臺等「從不更換的布置,我是這個舞臺上的 『獨腳』,有時在徘徊自白,有時在抱膝沉思」。這些童年的環境在冰心以後的創作中一再呈現,而且孕育了詩人的靈性。
1919年冰心就讀北京協和女子大學時的一幀圖片,那個端莊典雅、溫婉敦厚的女性神態,仿佛羞澀地隱藏在薄而低垂的帷幕後面,時而清晰,時而朦朧,閃露出東方知識女性的風採。《冰心》這本畫冊成功地將積存在人們想像中對東方女性的模糊心理對象化了,即使在美國學習期間,以及她日後與吳文藻的歐洲之行,冰心無不依然保持了高潔的氣質。1923年,23歲的冰心漂洋過海到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學院深造,她拍了一張照片寄給遠別的雙親。美國攝影師顯然很滿意這張杰作,便把它放大了擺在照相館櫥窗的中央,引得過往行人紛紛駐足觀賞。
從1929年6月冰心與吳文藻的結婚合影,到1977年6月的三代同堂全家樂,記錄了冰心一家整整半世紀的情感歷程。冰心與各國作家、婦女的友好交往的照片,幀幀都體現著她稱職的愛心和友誼。在將近100年的歷史滄桑中,冰心「為人間帶來海上風光,帶來春天,帶來微笑」。她所留下來的文學形象,始終是東方的和女性的,因而冰心也成為「現代中國女作家的第一人」。
她的詩歌清新淡雅,充滿了濃濃的治癒系風格,是民國時期文學作品中的一股清流,因此冰心有她不可替代的地方。
要追溯她作品裡那種溫柔,大概和她的人生經歷分不開,有別於張愛玲的刻薄,三毛等人的流浪感,冰心的人生相較而言沒有太多坎坷,雖然始終有一絲孤獨縈繞,但並未給她留下心靈的創傷。這一點和林徽因其實有一點像,但是冰心比林徽因多了一點內斂,林徽因的開朗與交際手腕是冰心不能及的。
一個作家的寫作風格和生長經歷密切相關,了解了冰心的生平,大概就會知道她作品裡的溫柔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