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紅遍大街小巷的膠片巨頭柯達,是如何玩進數碼網紅圈的

2020-12-26 麻辣兔頭愛搞機

說起膠捲,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想起柯達把。作為世界頂級膠捲業霸主,柯達曾創造了膠捲行業的多個第一:它發明了膠捲,讓攝影由高貴轉為民間;它發明了手提照相機,讓固定笨拙的相機變為輕巧便捷的無處不在;它創下了照相機銷量的世界最高紀錄,曾讓攝影愛好者言必稱「柯達」而炫耀……不過隨著數碼時代的到來,膠片相機被漸漸的遺忘,柯達的膠片時代也落下帷幕。

但令人驚訝的是,近幾年來「老派」的柯達走起了網紅路線,並且成功地玩進了數碼網紅圈子。

比如時下比較流行的真無線藍牙耳機、便攜藍牙小音箱、藍牙運動耳機、無線充電器等,還有個無線、有線可同時使用的兩用充電器也是非常新奇,這確實是令人挺驚喜的,老牌柯達居然小數碼也做得挺潮。而且每款產品都帶著明顯的柯達風格,在復古風大行其道的今天確實惹人愛。

除了潮流之外,柯達又頭然走起了文藝路線,將法國藝術家林琦的畫作印在了一臺藍牙音箱之上,這樣的跨界混搭不僅新潮,還藝術感十足。

可以看得出來,雖然柯達的膠片時代已經逐漸沉寂,但這個有」韌性「的品牌仍在不斷深挖著品牌價值,不斷地往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柯達品牌自帶的文藝復古風「勾搭」上小數碼的時尚科技感,使得這個品牌在數碼時代裡創造出了自己的全新魅力,很是令人驚喜

相關焦點

  • 膠片巨頭柯達要轉行製藥,股票先「瘋」了
    「如果你在過去一小時內買了10萬美元的柯達股票,現在你的這些股票價值330萬美元。不可思議。」是的,你沒看錯,這裡說的柯達,就是曾經的膠片巨頭柯達。美國東部時間周二,柯達獲得了美國政府7.65億美元的國家貸款,以創立柯達製藥公司。
  • 昔日膠片巨頭柯達變身「藥神」
    富士膠片在生物製藥領域開創的成功先例,讓美國政府看重同為膠片巨頭的柯達。但柯達能否像富士膠片那樣通過「自我改造」再次掀起大浪,還未可知。文|高歡歡編輯|馬吉英頭圖來源|全景網一頓操作猛於虎。風馬牛不相及的做膠捲與製藥,在被「選中」的昔日膠片巨頭柯達身上無縫切換。
  • 數碼當道 為啥還用膠片拍照
    我真正玩膠片還是歪打誤撞的,在大學畢業買了顆美能達MC 135/2.8的膠片機手動鏡頭轉接我的索尼NEX-7,然後乾脆又買了臺美能達X700,從那會兒開始我便愛上了用膠片拍照,之後又相繼入了雙反機美能達AUTOCORD,尼康F5。
  • 膠捲巨頭柯達徹底轉型 為何選的是製藥業?
    膠捲巨頭柯達徹底轉型,為何選的是製藥業曾經的美國膠捲巨頭伊斯特曼柯達公司(簡稱「柯達」),正式宣布進軍製藥行業。當地時間7月29日,柯達美股盤中觸發了20次熔斷。 @央視財經 圖7月29日,在美股上市的柯達股價大漲,盤中觸發了20次熔斷。
  • 柯達「詐屍式」一夜暴漲逾500%昔日膠捲巨頭想做「藥神」
    柯達總部的地下,曾經是有個核反應堆的。1974年,柯達獲準裝載了一個核反應堆,用於中子射線照相技術的測試。直到2006年,911事件讓恐怖襲擊成為了美國的心理陰影,感到「好怕怕」的政府,這才拆除了柯達的反應堆。2000年前後,由於受到數碼的衝擊,膠捲的需求以每年10%的速度不斷下降。2003年,柯達影像部門的利潤從2000年的143億美元暴跌到42億美元。
  • 柯達一夜熔斷13次,曾經的膠捲大王能靠當藥神東山再起嗎?
    相信所有人都沒有意料到曾經的世界膠片之王柯達能夠再次回到風口浪尖,在大家印象中柯達已經破產了相當長的時間之後,誰也沒想到在7月29號科達竟然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趨勢,創下了連續13次熔斷的超級記錄,我們到底該怎麼看待柯達的這一次轉變?從曾經的膠捲大王到如今的藥神柯達能夠東山再起嗎?
  • 膠片兩巨頭再爭鋒富士膠片instax SQ10方形拍立得與柯達2款橫評
    而拍立得就是把拍攝和輸入二合一的相機,早在膠片時代就有眾多擁躉,在如今膠片時代回歸的風潮下,更是復古和潮流的代名詞。今天我們就對三款拍立得相機進行評測,十分有趣的是,測評室裡的這三款就是曾經膠片時代的兩大巨頭——富士膠片和柯達的拍立得產品,富士膠片instax SQUARE SQ10數模一次成像相機、柯達的printomatic和mini shot拍立得印表機。
  • 同樣做膠捲,柯達破產,這家日本公司憑什麼長盛不衰?
    上個月,日本富士膠片宣布與施樂公司達成最終協議,富士膠片將收購施樂公司在富士施樂擁有的25%股份,由此獲取富士施樂100%的所有權。眾所周知,膠捲的沒落直接擊垮了柯達,同樣靠膠捲起家的富士,不僅倖存下來,而且生機勃勃,實現了千億規模的營收。富士的長盛不衰,到底有何秘訣?雄霸一時的膠捲巨頭日本富士膠片公司,是一個時代的符號。
  • 美國的柯達死了,日本的富士把自己活成了又一巨頭,拯救萬千生命
    每一個品牌的誕生都是一部辛酸的創業史,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品牌是如何從創立到發展,從輝煌到衰退,從低谷到巔峰…在數位相機還沒誕生之前,美國的柯達與日本的富士膠捲是世界兩大膠捲生產商隨著數位相機、智慧型手機的連番衝擊,
  • 從膠片轉戰製藥業的柯達,股價一夜熔斷13次
    說起柯達,可能很多人都會想起那個有膠片的時代,每一張膠片留下的都是美好且珍貴的回憶。而擁有過百年歷史的膠片巨頭——柯達,自2012年1月19日正式宣布破產後,便逐漸退出人們的視線。時至今日,柯達以全新的身份重回人們的視線當中。
  • 柯達膠片那該死的魅力!
    1975年發明世界第一臺數位相機,比Sony早了整整6年,由於擔心影響自己的膠片市場,柯達把這一革命性的發明雪藏了。柯達工程師史蒂芬·沙森開發出世界上第一臺數位相機柯達的小聰明顯然無法阻擋歷史的車輪,一切正像它擔心的那樣,2000年數位相機已經席捲全球,柯達的膠片帝國已經處於倒塌的邊緣。
  • 一文讀懂膠捲巨頭柯達轉型:要做什麼藥?為什麼美國選擇了它?
    早已經破產的昔日膠捲巨頭柯達 (NYSE:KODK,簡稱柯達)這兩天「詐屍」了!周二(7月28日),柯達對外宣布已獲得了7.65億美元的美國政府貸款,用於仿製藥生產。繼富士之後,柯達也要向醫藥領域轉型了。這則消息令柯達股票隔夜放量上漲,股價飆升203%,盤後再漲66%,令投資者瞠目結舌。然而暴漲並沒有結束。
  • 破產後的柯達,成「網紅」了?
    有趣的是,在數碼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張子楓喜歡的不是數位相機,而是膠捲相機,只因她喜歡膠片——這是個早已被時代「淘汰」的產品,在暗房裡洗成照片時的那份驚喜。而提到膠捲,我們就不得不提柯達,這個誕生於1881年,輝煌了一百多年,卻被自家的數位相機打敗,已於2012年申請了破產的品牌。
  • Super 8攝像機能解救柯達、解救膠片市場麼?
    在CES 2016上柯達宣布復活Super 8格式膠片攝像機,並在一年後的CES 2017上展示樣機,不過從此再無新消息,直到今天柯達才放出了Super 8攝像機首部樣片。這部視頻採用柯達的Super 8膠片拍攝,記錄了滑雪、玩滑板、音樂會、節日派對多個零碎事件,雖然視頻解析度達到了1080P,但畫面充斥噪點、刮痕、失焦等缺陷,色彩平淡、反差低。
  • 昔日膠捲大王改行製藥 柯達這些年經歷了啥?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祖爽)昔日的膠片巨頭伊士曼柯達公司(以下簡稱柯達)開始轉行製藥了。近日,柯達與美國國際發展金融有限公司宣布,柯達獲得7.65億美元的貸款。1975年,柯達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數位相機,然而它在柯達內部並沒有受到重視,直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數位相機的強大競爭力開始顯現,市場對傳統膠捲的需求日益減少,柯達才開始向數碼產品轉型,但也由此錯過數位相機發展的黃金時代。2003年9月,柯達正式宣布放棄傳統的膠捲業務,重心向新興的數字產品轉移。
  • 短路三分鐘|Super 8攝像機能解救柯達、解救膠片市場麼?
    這部視頻採用柯達的Super 8膠片拍攝,記錄了滑雪、玩滑板、音樂會、節日派對多個零碎事件,雖然視頻解析度達到了1080P,但畫面充斥噪點、刮痕、失焦等缺陷,色彩平淡、反差低。即使是拍攝的是新近活動,仍充滿了濃厚歷史氣息,是文藝小清新最愛的膠片風。Super 8是一種出現在1965年的膠片格式,基於8mm膠片發展進來。
  • 影像巨頭的隕落,談談柯達公司的前世今生
    創辦柯達公司的喬治伊士曼是一位銀行職員,利用業餘時間,見自己的發明進行批量生產攝影幹版,為創辦柯達公司鋪路。之後喬治伊士曼的幹版生意上大獲成功,跟商人斯特朗合夥成立了伊士曼幹版公司,並從羅切斯特儲蓄銀行辭職,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膠片和便攜相機的研發上,最終在1883年,膠片的出現在攝影行業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
  • 膠片與數碼的對比:質感
    柯達E100VS反轉片愛克發公司的Ralph Schaetzing將畫質定義為三個組成部分:圖像的可客觀測量的物理特性,觀測者的主觀感知,與具體場景的性能需求。如此歸類,膠片的質感很難用儀器去觀測,更多的是觀測者的主觀感受。質感怎麼定義呢?
  • 曾經的「膠捲大王」柯達轉行做藥...
    每經編輯:王曉波作為曾經的「膠捲大王」柯達,在幾經沉浮之後,如今要華麗轉身做製藥買賣了!近日,柯達獲美政府7.65億美元貸款用於仿製藥生產,其中包括曾被川普吹噓能用於治療冠狀病毒的抗瘧疾藥「羥氯喹」。這一消息也直接點燃了柯達的股價。
  • 膠片時代之後的柯達,現在在做什麼?(上)
    編者按: 大眾對柯達(Kodak)的印象,大多還停留在膠片時代。這位曾經的膠片王者,和膠片產生了橫跨一個多世紀的情緣。可以說,柯達的歷史,就是膠片的歷史。 從1884年伊士曼幹版和膠片公司成立開始,柯達開啟了攝影歷史上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