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抗疫題材劇《最美逆行者》,剛一上線,就因為涉嫌醜化女性遭到網友抵制,豆瓣和知乎都被刷了低分,很多沒有看過這部劇的網友,看到網絡流傳的視頻片段或截圖,都忍不住憤怒:不愧是拍《娘道》的導演。
《最美逆行者》是一部總共只有14集的單元劇,每2集為一個單元,講述一個故事,總編劇是《娘道》的總導演及編劇郭靖宇,他同時也和白一驄共同擔任藝術總監,第一個單元劇《逆行》,是由長期與郭靖宇合作、《娘道》的另一位導演巨興茂執導的。
在這部劇的演職員表上,可以看到非常多的郭靖宇的「痕跡」,比如執行出品人,是他的老婆,也是《娘道》的女主角,嶽麗娜,比如第二個單元《別來,無恙》,男主角是他的弟弟,也是他十幾年來力捧的對象,楊志剛,另外還有於毅、張少華、巍子等郭靖宇班底的熟面孔。
我也是萬萬沒想到,他居然突然拍起抗疫劇來了。
他的拿手戲,不是拍大爺大媽們最愛的封建餘毒嗎?
要說最噁心郭靖宇的人,那絕對是我了,因為前段時間剛被他拍的《大俠霍元甲》狠狠噁心了一把。
原本是衝著霍元甲、衝著主演趙文卓和釋小龍去看劇的,沒想到整部劇硬生生被拍成了一部霍元甲的「黑歷史」,好好的大英雄霍元甲、陳真,全都被黑得體無完膚,而霍元甲的老婆王雲影,則是又一位忍辱負重的「娘道」女主角,不過好在,除了甘願為霍元甲當「女奴」之外,大事情上的三觀,比「娘道」的女主角還是要正一點。
奈何,這部劇的收視非常高,如今對《最美逆行者》喊打喊殺的論壇,當初大部分都是對郭靖宇的「扛劇」能力交口稱讚的,而且這部劇在我看來想打負分的劇,在豆瓣一開始高達7分,儘管後面回落,但也依然及格了。
就算代表作是日常被嘲諷、豆瓣評分只有2.4的《娘道》,平時也有很多人對郭靖宇極盡追捧,因為是「收視率保證」,怎麼才過了幾天,就一邊倒全是罵了?
其實以往郭靖宇執導的題材,大部分是年輕的論壇網友不怎麼感興趣的,受眾主要是不太上網、思想可能還停留在上世紀的老一輩,而這一次,抗疫題材特殊,再加上,某一個單元的演員表中,有已經被某些網友抵制了大半年的肖戰,於是吸引了不少年輕網友的注意。
我認認真真把這部劇的前8集,也就是前4個單元看完了,感覺確實略有不適的,是第一個單元《逆行》中關於女司機的那一段,也正是目前網絡上廣為流傳的涉嫌「醜化女性」的片段:抗疫前線需要公交車司機,報名的都是男司機,領導要求出一個女同志,結果被點到名的大姐說要照顧家庭,一位離異女司機主動站了起來。
其實這一個單元,以及後面的《婆媳戰役》《幸福社區》單元,都是以女性角色為主的。
在這三個故事中,她們有的一開始就是覺悟很高的奮戰在一線的軍人、醫護人員、司機,有的是面臨突如其來的疫情、思想上不能及時拐過彎來的「反派」,但是明顯,在這樣一部劇中,除了大家共同的敵人「新冠肺炎」之外,是沒有真正的「反派」的,因為所有人都是普通人,面對疫情有恐懼乃至恐慌,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總要有一個轉變的過程,這樣才是最真實的。
而這種「反派」劇情到底要怎麼設置,才能既真實催淚又不過分煽情,確實很考驗導演功力。
《婆媳戰役》這一個單元,也一度被網友詬病,因為薩日娜演的婆婆,過於不可理喻,要兒媳婦指定日期剖腹產,甚至因為孫子的名字裡帶了兒媳婦的姓而覺得不爽要求改名,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惡婆婆」都很少見。
但是這樣的設置,真的是因為歧視女性醜化女性嗎?
顯然不是。
這位婆婆,代表的就是那一類非常非常頑固的老人,疫情初期任家人怎麼勸說就是不當一回事,不戴口罩不隔離。
但是漸漸的,她意識了自己的問題,就像現實一樣,疫情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近了,這位頑固的老人,學會了檢討自己的錯誤,甚至在幫兒媳婦打電話向醫院求助時,直接說是自己的女兒疑似感染了,經歷了疫情之後,婆媳之間已經親如母女。
很多觀眾至今都不明白,影視劇中角色的三觀,並不代表作品的三觀,寫「惡人」並不代表三觀不正,只要編劇對「惡人」的態度是批判的就沒問題。
再回到《逆行》這個單元。
客觀上,女司機那一段確實會讓許多女性觀眾感到不適,但是,我倒不覺得是導演主觀上要故意要在這樣一部劇裡硬加這麼一段插曲來噁心誰,而是,長久以來深入骨髓的直男癌思維,讓他在拍攝女性視角的作品時,也無法真正設身處地站在女性觀眾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
前四個單元,單純從藝術作品的角度出發,我認為拍得比較好的是《婆媳戰役》《幸福社區》,切入角度很接地氣,構思也很有戲劇性。
巨興茂拍的兩個單元《逆行》《別來,無恙》,都是非常僵硬的命題作文,尤其是《逆行》,風格混亂,說是故事片,沒有戲劇張力;說是紀錄片,又並不真實。
可以想見,《逆行》的導演編劇,也是其中水平最差的一個組合,所以他們能想到的來彰顯主角有多高大上的唯一方式,就是借著其他人的嘴,來反覆強調「這是個女的,但她和其他女的不一樣,她很厲害」,而不是用既簡單又平等的方式來表達「她是一位很厲害的女性」。
用藝術總監白一驄的回應來說,要在一部作品中找到攻擊和談論的點、或者和自身價值相悖的地方是非常容易的,問題是,該從純粹的文藝作品的角度去解讀,還是要上升到三觀。
《逆行》的設置,放在以往,可能沒人覺得有問題,大家都習慣了麻木了,但是最近兩年,「女性題材」興起,女性網友的發聲越來越響亮,哪怕導演再怎麼努力地想拍一部正常作品,也還是難免讓人聞到其中腐朽的「娘道」味道。
僅就《逆行》這個單元來說,我覺得細節處理有瑕疵,但作品主體三觀沒問題,更傾向於是導演在慣性思維作祟下無意惹了眾怒,所以最急需扳過來的,是導演的三觀;為此反感郭靖宇和巨興茂,也無可厚非。
但是,把爭議片段上升到整個單元的三觀,進而上升到整部劇,覺得作為首部抗疫劇的《最美逆行者》除了抹黑之外一無是處,真的就是正義的嗎?
這頂帽子扣得太大了。
而且,一個單元不能代表整部劇,其他幾個單元的主創何其無辜。
根本不知道這部劇到底講了什麼、看了個截圖就認為整部劇都不懷好意的人,又與默認女性都不夠優秀的直男癌導演有什麼差別呢?
本質上都是一葉障目、扳不正腦子裡那根極端思維的弦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