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每個人過的都很辛苦。
熱鬧的春節後,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我們的生活節奏,繁華都市變得寂靜荒涼,家家戶戶大門緊鎖,人人臉上擋了一層口罩。
而此時,一群「逆行者」是灰色的時期中,壯美的彩色。
《最美逆行者》講述的就是這群人的故事。
這是很多獨立單元串聯在一起的故事。
一共有14集,根據真人真事改編,還原抗疫前線最美逆行者的艱難與辛苦,也讓觀眾看到了在疫情面前那些「逆行者」,是怎麼用平凡的肉體,在非常時期撐起一片天空的。
它的出現可謂是萬眾矚目,它讓觀眾回憶起那段全民抗疫、眾志成城的時光。
在《最美逆行者》第一單元《逆行》中,演員在拍攝過程中幾乎都穿著防護服,裡三層外三層,劇情通過敘述請戰上前線的女軍醫、有病在身卻堅守崗位的院長、留在武漢接送醫護人員的公交車女司機、加班加點的建築工人等各行各業的逆行者在疫情當中的付出來體現平民英雄的性格魅力。
第二個故事《別來,無恙》中,演員楊志剛和姜妍扮演的一對醫生夫妻。
楊志剛扮演的嶽魯冰為了首當其衝,先妻子一步支援武漢。而姜妍扮演的女護士即使在領導不允許的情況下,依然堅持援鄂,並且沒有告訴自己的丈夫。兩個人在生死面前表現毫不畏懼和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讓人感動。
《婆媳戰疫》中體現的是疫情當中千千萬萬個小家的縮影,婆媳之間從矛盾激化到因為疫情和解,讓人體會到了生命的可貴,展現的是一種大愛。
《幸福社區》中社區居民孕婦許萌、小夥子蔡丁和母親、沒趕上火車回家的鄒溪,他們在疫情當中行為以及所表現出來慌張與不安都是現實當中普通人面對疫情的真實寫照。
編劇在劇情方面沒有多加修飾,只是將疫情當中的所見所感稍加改寫,故事基本上是平鋪直敘,用樸素的話語講述樸素的故事。
演員陳數談到拍攝體驗時,她說:「我戴了一層又一層的口罩,一個小時左右摘下來時,臉上已經有了自然的勒痕。」
飾演院長的王志飛表明自己很榮幸參演,並且在劇中堅持不脫下防護服,讓劇情顯得更逼真。
演員們為了演好這部萬眾期待的抗疫劇,也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其實這類電視劇正應如此,不需要刻意的煽情,要靠紀實性和真實性打動人心。
編劇在劇情方面沒有刻意的煽情,劇中的人物和事件在現實當中也有原型。
劇中,陳數飾演的女軍醫肖寧,原本她已經準備和家人一起過年了,但是收到學院緊急通知後,她立刻申請取消假期,請求隨部隊支援武漢。而她現實生活中的原型就是宋彩萍。劇中肖寧紅著眼眶讀請戰書時,「我是來請戰的」,「若上戰場,不取得全面勝利,誓死不退。」等話語,也讓觀眾感覺非常熟悉。
王志飛飾演的患上漸凍症卻一直堅守在前線的華院長就是家喻戶曉的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劇中他與患病的妻子在病房見面的那場戲,兩個人先是平靜地對視,淡定地說著一些家長裡短,然後畢院長緊緊握住妻子的手,相顧無言,而最後他只能一個人躲在車裡痛哭的場面讓人無聲落淚。
編劇沒有刻意煽情,真實地還原了疫情當中的事件。
就連觀眾都感嘆:「好多情節都感同身受的,就是發生在周圍的事,拍的很不錯。」「故事真的很打動,很有人情味。」
一個足夠讓觀眾感同身受的題材、眾多戲骨用心詮釋角色、根據身邊事改編的故事,《最美逆行者》拿了所有的王炸牌,可偏偏正把自己往「死」裡打。
它弱化了女性「逆行者」的功與苦。
而開播以後,劇中的某些「歧視女性」的劇情也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僅僅幾天的時間,豆瓣的評分就下降到了2.4分(註:目前已撤銷評分和評論)。
劇中有這樣一個場景,武漢公交公司領導開會選人運輸物資和醫護人員,一群男司機踴躍報名,而女司機卻無動於衷,一名女司機在被領導點名以後還在推卸,表示自己要回家過年。這時主動站出來的唯一的女司機還被旁邊的人勸阻,讓她不要湊熱鬧。
這是編劇對女性的一個刻板印象,認為女性面對事情會瞻前顧後,猶豫不前。
可現實中衝上來的真的只有男性嗎?
真實數據顯示,在4.26萬醫護人員支援湖北的隊伍中,女性佔到了三分之二。
而劇中的女司機是一個已經離異的中年女性,可離婚的原因居然是因為婆婆覺得媳婦是從鄉下來的,配不上自己的兒子,然後兒子也真的聽從母命離婚了。這樣的劇情安排顯得有些莫名其妙,不得不說,在這方面編劇的視野還是太狹隘了。
最後女司機通過參與抗疫、照顧生病的婆婆,讓婆婆對她改觀並同意復婚了。由此看來,復婚似乎成為了對抗疫女司機的獎勵,這也是觀眾憤怒的地方。
還有就是陳數扮演的醫生想要幫忙時,男醫生說「你一女同志,在旁邊配合就好了」的場景,顯而易見導演是直男癌無疑了。
在疫情面前,不分男女,有的只是戰士。
更有觀眾發現《最美逆行者》的導演和編劇,也是之前引發爭議的電視劇《娘道》(豆瓣評分2.9分)的導演編劇——郭靖宇和巨興茂。
有網友批評,抗疫劇出現這樣的橋段,不僅與事實不符,而且歧視醜化女性,非常不尊重抗疫中做出貢獻的女性。女性在疫情當中的付出應當被看見、被承認、被紀錄。
這部劇也即將在海外多個國家播出,對於這樣的文化輸出不少網友擔憂,這不是主動提供槽點嗎?
總的來說,《最美逆行者》我們看到了小人物在災難面前的捨生取義的大愛,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不足,抗疫劇不應該夾帶私貨,輸出導演自己的價值觀,這讓知情者憤怒讓親歷者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