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過年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對於咱們這些「大朋友」來說,早已經完成了角色升級,由收壓歲錢的一方,變成了發放壓歲錢的一方。角色的轉變,也說明咱們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熱鬧的背後是被掏空的錢包
農曆春節是越來越近,一些出門在外的「打工人」已經在開始搶回家的車票了。無論在外面有多困難,回家了就好。
既然已經完成了角色升級,是一個成年人了,那麼春節期間一系列花銷那是免不了的。根據某機構監測的數據來看,春節期間咱們職場人的人均花銷超過了5000元。
人均5000元的花銷對於職場人來說,也許並不是一個小數子,目前全國範圍裡面,月收入在5000以上的也只有6000多萬人,過個年就要花掉你一個月的薪水。
對於剛入職的「職場新人」來說,過年更是一個頭疼的問題。年輕人剛入職賺的還不是很多,但每個月的花銷不小,有不少人在為過年期間的花銷發愁呢。
菜菜小的時候都在巴巴地望著春節,記得長輩問我,喜不喜歡過年啊?我的答案非常肯定,稚嫩的口音卻發出了希望天天都是過年的聲音。
過年對於小朋友來說就是壓歲錢、吃不完的零食與好看的煙花。對於咱們不少成年人來說,春節現在可是壓在身上的一座大山。
身上沒有存款的「職場人」不少,月薪過萬,但存款為零的事例不少見,因此為了過好這個春節,有不少人選擇透支信用卡、找朋友借錢的方式來填坑。
晚輩們的紅包、孝敬長輩的錢、親戚之間走動的禮金,以及正常的花銷(聚會、備年貨等等)等等都是咱們新時代職場人需要去做準備的。
或許是擔心面子上過不去,也或許是怕長輩擔心,選擇借錢過年的朋友,內心都有自己一本難念的經,步入了社會才知道現實的殘酷。
過年花銷多少錢才合理?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兩字,春節期間各項花銷跑不了,但借錢消費,這個行為在菜菜眼中看來,是不理智的。說難聽一點就是「打腫臉充胖子了」。
職場新人春節期間的花銷,超過一個月的工資就算多了。記得菜菜剛畢業的那年,在校園裡面是想的一畢業就走向人生巔峰,但入職以後,才發現自己活在最底層。
剛入職幾個月,我基本沒有攢下多少錢,以前計劃著給爸媽都換部好手機,給家裡面添置些什麼物品最終還是敗給了現實。
那個時候一個月三四千的收入,每個月面對房租水電以及生活開銷,再加上還是年輕人兜裡面幾乎不可能剩下來錢。
對於剛入職場的新人來說,過年期間的花銷最好不要超過你一個月的工資,不然可能會對你年後的生活造成比較大的影響。
當然,具體要花多少錢也因人而異,每個人的家庭狀況可能都不一樣,收入水平也有比較大的差別。
自己經濟能力允許,那麼多給小孩子一點壓歲錢,多孝敬一點給長輩那也是應該的。經濟上面有壓力,那麼就少給一點,借錢消費是不可取的。
任何時候,都要記得理性,可能過年面對的親戚太多,有些朋友覺得不展示一下實力可能有些「丟份」。於是可能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還是需要克制一點。
其實春節更講究的是一個團圓,家人團圓最重要,月薪過萬了,花了多少錢只是你有能力以後開始回饋家庭,不要將它看作是一個包袱。
總的來說,不管是春節也好還是日常生活也好,開支要與自己的收入相匹配,這樣才能保持你的財務狀況相對穩定,對抗風險的能力也更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