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過去,為什麼我們依然愛看《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2020-08-28 中國新聞周刊

影院復工後

在影院剛剛復工,《八佰》還未橫空出世之際,復映片和小體量新片撐起了院線的半壁江山。

在這組影片中,表現最為亮眼的,當屬《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8月14日重映首日,該片就拿下了3168萬票房,位居當日第一。一周後,該片票房已然接近1.4億。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海報截圖)


若在以往,這個數字並不算亮眼,但考慮到受疫情影響,影院還受著30%-50%的上座率限制,達到如此成績實屬不易。

而相比同檔期其它競爭對手的情況,更是尤顯難得。

根據中國新聞周刊梳理,自從7月20日,影院逐步復工後,除了《第一次的離別》《抵達之謎》《多力特的奇幻冒險》《喋血戰士》《妙先生》《1917》等少數新片外。其餘的都是復映片。

這個時段上映的新片體量都不算大,成績也都談不上好。《第一次的離別》屬於文藝片,觀眾接受度不足,總票房只有400餘萬;《妙先生》屬於動畫片,票房天花板亦明顯,累計1300餘萬;《抵達之謎》有李現坐鎮,粉絲熱情高漲,預售火熱。但因影片本身口碑不佳,豆瓣評分僅有4.9,開畫後票房直線下墜,如今定格在了2500萬出頭。

《1917》《喋血戰士》《多力特的奇幻冒險》都屬於海外引進的新片,票房介於4000萬到1.4億之間,考慮到成本收益比,成績只能算一般。

復映片中,除《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之外,成績最好的是《誤殺》和《星際穿越》,重映票房數據雙雙破億。但考慮到《誤殺》去年年底才上映,雖然數度延長了密鑰期,但仍有相當觀眾未能被及時觸達。《星際穿越》由諾蘭執導,2014年於中國大陸公映的一線科幻大片,即便多年過去也自帶號召力,重映票房走高亦不足為奇。

而在這一眾競爭對手中,《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顯得頗為特殊:其在中國大陸第一次公映是在2002年初,上映時間距今最長,達到了18年之久。如今網絡流媒體發達,18年的時間,該觸達的觀眾基本都觸達完畢了,基本不會有遺漏,昔日的觀眾也早已長大。

那麼,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其仍具有如此號召票房的魔力?

陪伴成長

《哈利·波特》系列有一個稀有的特點:其從零開始,構建起了一套包括魔法、語言、歷史在內的龐大世界和相配套的運轉規則。

回顧影史,雖然系列片多如牛毛,奇幻片也為數不少,但真正完全滿足上述條件的電影其實並不多。時至今日,也只有《指環王》《星球大戰》以及《復仇者聯盟》等寥寥幾個系列完整做到過。

而且相比上述系列片,《哈利·波特》系列又有一個特點:成長。

《哈利·波特》原著小說(不計入支線及外傳)共七部,出版時間在1997在2007年之間。十年七本,平均每本書的寫作時間都在一年左右。書中故事也是按照時間順序嚴格層層遞進的:主角哈利在霍格沃茨每成長一歲,都會有一本小說來闡釋其到了一個新年級後的生活與經歷。

圖書的出版時間,和書中人物的成長時間,兩條線正好合上了。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幾個主要角色關於愛情、責任、家庭的思考也在逐步完善,並同步對讀者造成影響。這是少有的角色伴隨讀者同頻成長的系列小說。

到了電影改編的層面,演員也從未更換。丹尼爾·雷德克裡夫、魯伯特·格林特、艾瑪·沃特森三名主演從十歲出頭加入劇組,一直拍攝到成年。觀眾們親眼見證了三人在銀幕上從童年轉變為青年的完整過程,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劇照)

這就意味著,無論是從人物上,還是從故事本身上,還是從時間排布上,《哈利·波特》系列電影都整整陪伴了80,90後相當一部分人的成長。

18年前,也就是2002年,中國的小說讀者們主力年齡都在8-15歲左右。這部分人因為未成年,並沒有自主消費能力,且彼時中國大陸無論是銀幕還是影院數量都相當有限,許多觀眾是通過電視臺才最初得以觀看到這部電影。而該系列的最後一部《死亡聖器·下》在大陸上映是2011年,即九年前,也沒能趕上影院爆發式發展的年頭。許多觀眾都只能在電腦前找資源,通過小屏幕彌補童年的回憶。

多年後,這部分觀眾長大,有了更高消費能力,產生「補回一張電影票」的想法,也是順其自然。

此外,屬於兒童奇幻作品受眾群的00後、05後乃至10後也逐漸成長了起來。影片選擇此時重製上映,也有吸引新的觀眾群,保持年齡覆蓋之意。

在剛剛過去不久的第二十三屆上海電影節,《哈利·波特》系列全八部電影經過重製後,以IMAX格式集體上映。根據中新網報導,全系列開票秒售罄,《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兩張票甚至被黃牛炒到了1500元。如此「盛況」,也能看出該系列在人們心中的重要地位。

商業邏輯

事實上,除了受疫情引發的上座率限制影響,導致新片大多不敢在這個時段冒險外,老片重映,本身也是一種商業策略。其成功並非偶然,高回報率的背後,是對大眾心理的精準把握與思考。

目前,關於懷舊公認的定義,來自新牛津英文詞典:「懷舊是對過去的飽含情感的一種渴望感」。而人類懷舊的本質,就是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意識到死亡的不可避免,因此傾向於為有限的生命賦予意義的本能。

研究表明,懷舊傾向高的人,其對待死亡的焦慮感更低。而大多數人在回憶過去的時候,感受到的是積極的事物,即便懷念起一些挫折、悲傷之事,也會懷有一種「我克服了它們」的積極深邃的情感。

商家也會利用這種情緒,通過在市場營銷中投放一些經典老包裝來提高銷量,甚至於直接利用人們的懷舊心理來進行品牌復興。如老冰棍、百雀羚化妝品、上海牌手錶等,都沿襲了這種營銷思路。

而相比快消品,影視更是一門研究大眾心理的藝術。

( 《鐵達尼號》劇照)

目前,中國大陸的重映片中,成績最好的是2012年的3D版《鐵達尼號》,當年取得了將近10億人民幣的票房,超過了同期絕大多數新片;此後數年間,總都有數部經典港片重新上市,以「欠XX一張電影票」作為營銷噱頭分一杯羹。2017年上半年發行的重映影片《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更是取得了1.89億的成績,一度刷新了華語電影重映最高票房紀錄。

拋開收益,僅從成本角度來觀察,老片重映也是相當划算的生意:在影片製作+宣發成本動輒過億的今天,大部分老片的版權採購,乃至修復及轉製成本往往只在數百萬左右。而且,一部經典影片早已具備粉絲基本盤,那麼宣發重點就僅僅在於如何喚醒這群人去消費一張新的電影票——相對於將一個全新的概念植入觀眾的腦海,這種回憶喚起的方式顯然要簡單得多,因此宣發費用也相對好控制。

除了直接賺取票房收益之外,這種」懷舊」心理還被進一步挖掘,用到了電影營銷之中。一些「老片新拍」的電影,甚至會採取重映原片的方式,使得新舊電影之間形成聯動,促使觀眾對新片進行消費。

以2017的11月24日上映的《追捕》為例。這部電影由吳宇森執導,沿襲了1976年高倉健主演同名電影的故事架構,但場景全部移到了現在。兩個月後的2018年1月18日,丁晟導演的《英雄本色2018》上映。不難看出,兩部電影均旨在試圖複製香港電影「黃金時期」槍戰片的成功。

為了進行聯動營銷,先一步激發觀眾的懷舊情感,為新片造勢,就在《追捕》上映七天前,即2017年11月17日,1986版的《英雄本色》修復版上映。在影片的宣發物料中,周潤發用美鈔點菸的畫面數次出現;「我等這個機會等了三年,不是為了證明我比別人強,只是要告訴大家,我失去的東西,我一定要奪回來」這句經典臺詞,更是激起了無數觀眾的回憶與共鳴。

(《英雄本色》劇照)

最終,修復版《英雄本色》的總票房達到了3262.4萬。三十餘年過去,修復版《英雄本色》依然交出了一張不錯的答卷。

雖然僅從票房結果上來看,《追捕》和《英雄本色2018》的成績都不佳,前者勉強破億,後者票房僅有區區六千來萬。但這更多是影片內容本身的原因——豆瓣評分均不超過5分。而從更大的維度上來考量,這一波聯動營銷策劃依然給了後來的從業者相當的啟發。

電影市場歷來是高風險的地方。一部大片的失敗,往往會導致數家公司破產。而資本又有天然厭惡風險的屬性,因此相比不確定性極強的大製作,選擇一部合適的老片,控制好成本,力求保底,恐怕是更加理性的選擇。倘若操作得當,還有一定機率如2012年《鐵達尼號3D》一般撬動大盤。最不濟,至少也能一定程度上拉動IP周邊產品的銷售。

可以預見,這種商業模式依然有相當大的空間等待挖掘,未來不久,我們很可能接連看到《哈利·波特》全系列8部電影接連走向大銀幕。

相關焦點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將重映,時隔18年發新海報,後幾部安排嗎
    提起哈利波特想必很多人記憶猶新,對不少影迷來說,甚至也是自己第一次走進影院和看這樣的大電影,當然也是首部魔法電影,實在是滿足了太多人的幻想和希望。而根據消息,目前華納宣布,哈利波特的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將在中國內地重新上映,而這也是哈利·波特系列電影首次在中國內地的重新上映,很多人也發現,其實《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首次上映距離現在已經18年時間,難怪有網友說,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自己還沒出生。
  • 從2002到2020,我們終於看懂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距離哈利·波特收到霍格沃茨入學通知書,已經過去了整整19年。重新在電影院大銀幕看到《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已不再是少年。有幸收到@圈哥觀影團 邀請,和一群深度哈利波特迷一起觀看高清4K修復版《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是一種溫馨又隆重的體驗。與2002年觀看影片時的懵懵懂懂不同,如今再看哈利·波特的故事,多了一份關於世事艱難的感嘆。
  • 從2002到2020,我們終於看懂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距離哈利·波特收到霍格沃茨入學通知書,已經過去了整整19年。重新在電影院大銀幕看到《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已不再是少年。有幸收到@圈哥觀影團 邀請,和一群深度哈利波特迷一起觀看高清4K修復版《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是一種溫馨又隆重的體驗。
  • 20年了,你為什麼還愛哈利·波特?
    後合上書本的惆悵;2011年最後一部電影《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部落下帷幕,「哈利·波特」與我們暫時告別。然而,J.K羅琳在曼徹斯特開往倫敦國王十字車站的路途中所創造的魔法世界卻並未消失,此後的舞臺劇《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神奇動物在哪裡」電影系列,都在延續哈迷們的夢。而今,《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重映,明年,環球度假區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將落地北京。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重映 | 時隔18年,霍格沃茨又要開學了
    小編記得自己是在2001年的暑假(古早的年代)機緣巧合看到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這本書,然後便被書中天馬行空的魔法世界震撼了,因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地看完了這個系列的前四本(當時這個系列只出了四本)。2002年初,這部電影在內地首映,那個時候的小編還是個只知道租碟看盜版的少女。雖然碟片的畫質奇差,但我仍然看得津津有味。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曝「神奇咒語」版片段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推出全新4K修復3D版,現正在全國熱映。《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劇照經典引爆二刷三刷模式  「我們終將長大但魔法永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4K修復3D版迄今為止上映已超過一周,但影迷們的觀影熱情絲毫沒有消退,即使在有新片開映的第二個周末,電影依然在市場上牢牢佔據一席之地,而哈迷們則紛紛呼朋喚友,開啟二刷三刷模式,致敬這部魔法世界經典之作。
  • 20年後再上映:哈利·波特為什麼讓我們著迷?
    當我們心系所愛之人,他們就永遠不會距我們很遙遠。羅恩教會我們,如果你相信自己,你就可以克服你的自卑。還有,真正的朋友會一直站在我們身旁。赫敏教會我們,」書本!還有智慧!但還有更重要的東西!友誼和勇氣。」她讓我們明白人為什麼要有智慧,這種智慧無關學歷。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票房矚目 哈迷點燃暑期檔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上映當天票房即突破3200萬,創下影院復工以來單片單日票房最高紀錄;8月15日,影片再收3330萬,上映兩天累計票房已達6521萬元,超越本片2002年於中國首輪公映時5600萬元的累計票房!這部長久以來被無數粉絲追捧的「哈利·波特」系列首部電影,點燃了影迷極大的觀影熱情,更有許多哈迷翻出家中收藏的魔杖、披上長袍、戴上巫師帽,前往影院熱情支持這部心目中的經典。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票房勢頭強勁,網友:還青春一張電影票
    緊接著,2002年1月26日,影片《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內地上映,瞬間點燃了魔法風暴。可以說我們是看著哈利·波特長大的,而電影也見證了我們的成長與青春。18年的時間,《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軟萌可愛的小演員們現在也都長大成人。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重映,懷念那些永遠離開我們的「哈利·波特」演員們
    2020年夏天,我們等來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內地的重映。曾經年輕的我們,首次見證了這段魔法傳奇的序幕。夢想中的霍格沃茲城堡、奇幻的咒語,曾經有那麼一瞬間,我們是否相信神奇的魔法在現實世界中可能真的存在。轉眼間,故事已經講了18年。
  • 20年後再重映,為什麼人人都愛《哈利·波特》?
    自1997年開始,《哈利·波特》系列共計推出了7本小說,8部電影,總票房近78億美元,在過去的20多年裡更是被反覆搬上銀幕與舞臺。一部故事簡單的兒童文學,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喜歡?二十年前的電影,為何如今依然魅力不減?《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改編自英國作者J.K羅琳的同名小說,故事的靈感來自羅琳在火車上遇見的小男孩。1997年時,《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部小說《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以下簡稱:《魔法石》)正式出版,原本作者並沒有對讀者的年齡設限,但發行商在出版時還是將目標受眾定位在了9到15歲的青少年群體。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兩天票房超首輪累計 哈迷「集體返校」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上映當天票房即突破3200萬,創下影院復工以來單片單日票房最高紀錄;昨天影片再收3330萬,上映兩天累計票房已達6521萬元,超越本片2002年於中國首輪公映時5600萬元的累計票房!這部長久以來被無數粉絲追捧的「哈利·波特」系列首部電影,點燃了影迷極大的觀影熱情,更有許多哈迷翻出家中收藏的魔杖、披上長袍、戴上巫師帽,前往影院熱情支持這部心目中的經典。
  • 20年後再次上映:哈利·波特為什麼讓我們如此著迷?
    這讓她腦海中突然產生了一股創作靈感,一個身披鬥篷的魔法男孩出現了:哈利·波特。1997年6月,也就是23年前的那個夏天,《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倫敦出版後一鳴驚人,書中呈現出的神奇魔法、跌宕的劇情以及巧妙的人物設定,讓無數孩子為之著迷。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神奇咒語」片段 魔法賜予人們勇氣信念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神奇咒語」片段 魔法賜予人們勇氣信念 時間:2020.08.25 來源:鳳凰網娛樂 分享到: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重映成績喜人,果然童年經典就是不同凡響
    (PS:一切還是得看全國影院開放速度。)《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哈利·波特系列第一部作品。那為什麼這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重映版能獲得如此高的票房和口碑呢?《魔法石》到2011年最後一部《死亡聖器》,整整10年時間築成了一個全球孩子共有的魔法世界。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昨起重映,票房領跑,霍格沃茲魅力不減
    8月14日起,經典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國內院線重映,截至昨夜9點半首日票房超過3000萬,是疫後影院復工單片單日最高紀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20年前在中國出版,18年前系列首部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 點燃暑期檔,《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累計票房高達1.48億
    到今天19:30,重映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內地累計票房已達1.48億元(包含18年前5600萬的首映票房),重映三天票房近1億。記者發現,該片的粉絲粘性極強,對於很多哈迷來說,哈利·波特、赫敏和羅恩三人是自己成長路上的小夥伴,《哈利·波特》系列展現的魔法世界也特別神奇瑰麗,所以大量哈迷第一時間趕往影院重溫該片。
  • 18年後二刷《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這些彩蛋不要錯過(上)
    儘管《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是被評為所有哈利·波特電影中最忠實於原著的,但也只拍出了原著的冰山一角。 近日,《哈利·波特與魔法石》4K修復3D版重新登陸院線與大家見面,電影是足夠經典,也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但泊御覺得二刷不僅僅為了看4K修復和3D,了解一下原著的內容,再看電影就不一樣了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曝「神奇咒語」版片段 魔法永恆始終賜予...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為慶祝「哈利·波特」系列圖書引進中國20周年,根據J.K.羅琳暢銷小說「哈利·波特」系列第一部改編的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推出全新4K修復3D版,現正在全國熱映截至目前,該片此次上映票房突破1.6億,累計票房突破2.2億,同時成為第二部全球破10億美元的「哈利·波特」系列電影。電影今日曝光「神奇咒語」版片段,初入霍格沃茨的一年級新生們,驚喜開啟他們人生中第一堂魔咒課,如今回看依舊趣味無限,回憶滿滿。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豪奪周末票房冠軍
    有《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重映以及《八佰》超前點映等精彩影片,截至8月17日,影院復工後第一個月票房累計1.85億。並且上周末日均票房都達到5000萬以上。周末票房冠軍《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三日票房9527萬,上映第二天就超過18年前放映的5600萬票房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