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上面 免費訂閱!
海巖,原名佀海巖。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從事小說、散文以及劇本創作。代表作有:長篇小說《便衣警察》《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你的生命如此多情》《玉觀音》,中篇小說集《死於青春》,並出版《海巖文集》(一至五卷)及電視劇本近百集。2006年以38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2006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16位,引發廣泛關注;此後連續兩年榮登中國作家富豪榜,足見其作品深受讀者喜愛。
黃花梨家具剛好凸顯出海巖亦商亦文的氣質
在北京崑崙飯店一層的巖酒廊綠松廳,透過落地玻璃可見廳外一株高大的法國梧桐樹,陽光斜穿茂密的法國梧桐葉間隙,灑落一地斑駁。海巖是這個美好廳堂的主人,北京崑崙飯店董事長,他同時是作家,也是京城有名的黃花梨家具收藏家。
海巖說他開始不太理解張伯駒為了一幅畫,就把自己的宅子賣了,他老婆不給他錢,還躺地上不起來。他覺得這就是一個故事。現在,他儼然成了另一個張伯駒。對於明式黃花梨木家具的收藏愛好,讓這位高產作家、酒店高管總是被缺錢困擾。
海巖的黃花梨藝術館「櫚園」
「家裡有一個人痴迷於收藏之後,這個家就會變得窮困潦倒。」海巖說。他下身穿的那條米色卡其褲子是他現在最好的一條褲子,但褲腿邊已經磨損。現在穿的鞋子,也是又開又粘,補過很多次。去飯館吃一頓飯都要算來算去,想著怎麼省錢買黃花梨家具。即便如此,他還是沉浸在自己的黃花梨家具世界裡,樂此不疲。
中國的家具有著3000多年歷史,但明清時期是中國家具發展的最高峰。現在人們所說的中國古典家具就是指以黃花梨為代表的明式家具和以紫檀為代表的清式家具。明式家具很早以前就給西方留下過深刻印象,它在中國備受推崇的歷史不過區區400多年,在西方的歷史竟也有160多年了。
海巖的黃花梨藝術館「櫚園」
海巖第一次購置黃花梨家具要追溯到十多年前。當時只是為了在自家的西式客廳裡擺上一兩件中式家具,結果在好友馬未都的慫恿下,花20萬元購置了第一件黃花梨木家具——「明式黃花梨獨板平頭案」。「四條腿,上面一塊板,特別簡約,連束腰、線條都沒有。」明式家具那種不事雕琢的造型與線條,對西方現代家具的極簡風格具有啟蒙價值,成了西方現代家具的鼻祖。
「黃花梨不溫不燥,不卑不亢,不寡不喧,特別適合打造簡潔凝練的素身家具,所以但凡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的人,都會對明式黃花梨家具產生共鳴,黃花梨家具也被稱為文人家具。」雖然海巖說自己的作家身份跟收藏家之間沒有必然聯繫,但是骨子裡的文人情懷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是他痴迷於黃花梨家具的主要根源。
海巖的黃花梨藝術館「櫚園」
十餘年的收藏經歷,讓海巖匯集了一屋子總計三四百件黃花梨家具,椅凳類、桌案類、床榻類、櫃架類、雜項等一應俱全。黃花梨木的價格也從他剛入行的100塊錢一市斤,暴漲到現在的1萬到2萬塊錢一市斤。
每件藏品的到手都經歷過非常曲折的過程。為了將自己中意的藏品弄到手,海巖不得不低下自己高傲的頭顱,時常跟人「耍耍賴」,或「軟磨硬泡」一番。比如,遇上別的藏家不願意轉讓的,他就給人家發信息,或找他周圍的人去嘮叨,說自己很喜歡,能不能轉讓;遇上喜歡的家具又拿不出錢的,就先交點定金,過很長時間才能付剩下的錢,這個過程中,家具都漲了好幾倍了,弄得賣家相當不快活;等實在缺錢的時候,他還拿東西跟別人交換過,他會拿十件家具組合在一起換別人一件家具。
海巖的黃花梨藝術館「櫚園」
雖然從文從商都很成功,但是海巖身上的人文氣質明顯蓋過了他的商人氣質。而黃花梨家具則剛好凸顯了他的氣質。他說對黃花梨家具的鑑賞實則是跟古人在中國傳統文化上的一種溝通。明以後的中國文人、匠人在製作家具時往往會寄託自己對天理人慾、禪理佛道的一些感悟,然後通過家具的款型、工藝、材質表達。今天,無論是用老的家具還是用老的理念製作出來的家具,都在跟中國傳統文化對話。
因而,傳承也顯得尤為重要。「我希望這種藝術品所承載的審美、價值和文化信息一代一代往下傳。」為達成這個心願,他傾其所有,籌建黃花梨博物館,建成後,將向社會公開展現他之所藏。他說他難以理解那種要將藏品帶進墳墓的心態。將來,他會以某種合適的方式將藏品留給社會,不傳子孫。
海巖的黃花梨藝術館「櫚園」
作為作家,他的小說為人所熟知,但在收藏領域鮮有著述。「很多人勸我寫一篇以黃花梨為主題的小說或劇本。憑藉黃花梨的歷史、傳承以及它的藝術感和傳奇性都有可能會令其成為一部好的文學作品。」他還想就自己藏品的來龍去脈、藝術特徵為角度寫一些關於黃花梨研究方面的文章和書籍。不過他現在每天忙得像個不停歇的陀螺,暫時抽不出時間。
在黃花梨家具的收藏之路上,他既揀漏也打眼還買過贗品。即便「修煉」了十餘年,還是要不斷學習、觀摩、參加各種學術會議,跟藏家,家具製造者、匠人等各色人等交流,在喜愛與收藏實力的巨大差距間矛盾痛苦著。但收藏就是這麼一個江湖,叫人傾其所有還欲罷不能。
海巖的黃花梨藝術館「櫚園」
Q&A
收藏十問
Q: 你最喜歡的藏品是什麼?
A: 只要自己收藏的都喜歡。
Q: 你記憶中最早的藏品是什麼?
A: 明式黃花梨獨板平頭案。
Q: 你怎麼走上收藏之路?
A: 受人蠱惑。
Q: 你的「收藏之道」是什麼?
A: 以喜愛開始,以傳承結束。
Q: 你的藏品主要通過什麼渠道購買?
A: 拍賣會、藏家手裡轉讓、店裡收購。
Q: 知道自己有多少藏品嗎?
A: 三四百件。
Q: 你覺得自己是收藏家嗎?
A: 不覺得,是收藏愛好者。
Q: 有一天你能放棄你的藏品或捐出嗎?
A: 將來會用某種最合適的方式留給社會,不傳子孫。
Q: 你覺得收藏帶給你的最大樂趣是什麼?
A: 在文化的交流、傳承與共鳴的整體過程中獲得的滿足感。
Q: 收藏中遇到過贗品或挫折嗎?
A: 買過贗品,提醒自己以後要慎重。
來源:東方早報
編輯:百木匯 來源:網際網路 侵權請告知。
▼點擊〔閱讀原文〕聯繫小編:百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