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金梅!幫助貧困戶重見光明、重返校園…

2021-02-20 今日竹山

【特別報導】

  2月19日,央視《新春走基層》特別節目《決勝貧困——來自扶貧一線的報導》,選取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直播點,以記者在現場的方式,報導各地幹部群眾牢記總書記囑託,因地制宜,攻堅克難,打好脫貧攻堅戰。竹山縣柳林鄉是湖北省唯一一個入選的報導點,央視記者來到柳林鄉公祖村,探訪十堰駐村女幹部、漢江師範學院副教授金梅,報導了她5年來在精準扶貧中的擔當與作為。為進一步宣傳好金梅的扶貧事跡,縣新聞辦記者近期再次深入採訪,今日竹山報、網、微媒體平臺將持續宣傳金梅感人故事,以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在扶貧攻堅戰場上繼續勇於擔當、奉獻力量。敬請關注!

  

今天

我們來看看

金梅扶貧故事系列之二

貧困百姓的貼心人

  「金老師,稀客、稀客,快到屋裡坐。」「老輩子,您的孫兒喬雲去上學了吧,這500元是漢江師範學院給他的助學金,讓他好好學習啊。」3月4日,金梅來到三河片區入戶走訪,看望慰問貧困戶程用心的孫子喬雲。

  原來,19歲的喬雲去年身患結核病,在家休學半年。金梅在走訪過程中得知此事後,多次上門看望慰問,並鼓勵其好好學習。這是金梅駐村幫扶關心關愛貧困百姓的一個縮影。

  

  「陶衛紅,你眼睛現在沒啥問題了吧。」一到陶衛紅家,金梅就詢問其病情,得知陶衛紅左眼視力已經恢復到2.5了,非常高興。

  2013年,公祖村4組村民陶衛紅突然覺得左眼不舒服,看東西模模糊糊,在市東風總醫院檢查,被確診為左眼角膜脫落。由於沒有經濟能力治療,也無法儘快得到新的角膜移植,陶衛紅只得回家休養。2014年,陶衛紅因病致貧被納入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金梅駐村幫扶後,到陶衛紅家走訪了解情況,與漢江師範學院相關領導協商,並多次到東風總醫院對接,終於在去年為陶衛紅對接到適合他的眼角膜。「多虧金老師幫忙,我才能這麼快就能找到適配的角膜,並且在醫院做手術一分錢沒花。」陶衛紅滿臉笑容地說,「現在眼睛也恢復的差不多了,我準備種植12畝菸葉,爭取早日脫貧致富。」

  「好好保護眼睛,騎摩託車的時候更要小心,不然剛剛做完手術的眼睛會有影響。」走訪完後,金梅一直不放心,多次囑咐。「陶衛紅是這個家的頂梁柱,只有他能夠正常下地幹活,這個家才有希望,才能早日擺脫貧困。」金梅說。

  

  「那個山頭上住的就是王紅關家,是三河片區最偏遠的地方,海拔1430米。」金梅指著公祖村村民王紅關原先居住的地方說。這天恰逢天下大雪,王紅關家道路崎嶇,不能實地走訪,只能遠遠地向記者介紹。

  王紅關一家3口,妻子劉明香患有老年痴呆,兒子王青林也是單身漢。更不幸的是王紅關於2018年2月過世,享年64歲。現在,王青林與母親已搬遷入住到羅家河壩集中安置點居住,生活有了很大轉變。「以前,王紅關一家住在上頂山,道路不通、吃水不便,又加上一家3口智力低下,生活過得十分拮据。」金梅說。

  2016年冬天,我縣普降大雪,公祖村三河片區氣溫降至零下18攝氏度。由於王紅關家特殊,金梅顧不得路滑危險,從十堰驅車到村,準備與駐村的工作隊員一起拿著兩床被子,去王紅關家走訪看望,但是山陡路滑根本上去,這可讓金梅急的團團轉。「下暴雪這兩天是我過得最忐忑的兩天,生怕他家出問題。天氣剛剛好轉,我就抱著被子爬了上去,心急火燎的到他家發現,王紅關一家都沒有什麼問題,才放下懸著的心。」金梅說,「我還是小的時候被凍傷過,沒想到那年天那麼冷,臉都凍壞了。但是,只要老百姓沒有被凍傷凍壞,我的工作就算沒失職。」

  

  「我今天回十堰,有沒有什麼東西帶給你兒子熊飛,我幫你帶下去給他。」3月1日下午,金梅專程來到公祖村羅家河壩集中安置點的熊正萬家詢問。

  47歲的熊正萬早年頭顱受傷不能幹重活,妻子李進梅智力低,21歲的兒子熊飛在漢江師範學院上大一,5歲的小女兒熊吉婧寄宿在學校上幼兒園。由於家裡沒有勞動力,一家人生活過得很困難。去年3月,金梅到貧困戶熊正萬家走訪時,發現熊飛在家沒有到學校上學。「熊飛馬上就要高考了,怎麼還在家玩了?」金梅很疑惑。經過詢問得知,熊飛得了中耳炎,膿都把耳朵堵住了,上課聽不見老師講課,因此萌發了休學的念頭。金梅趕緊把熊飛帶到村裡的衛生所去檢查,並給他做思想工作,讓其好好學習。

  為了讓熊飛早日康復回校上學,金梅隔幾天就打電話給他,叮囑他按時吃藥。在金梅的幫助和勸導下,熊飛在家休養一個星期就返校學習,並於當年考取漢江師範學院。在熊飛上大學時,金梅親自陪同其到學校報導,並為熊飛購置生活用品,篤定了熊飛上學的決心。「熊飛在漢江師範學院就讀,一方面可以繼續學習深造,另一面也方便我們更好地幫助引導他。」金梅說,「我也是農村窮苦出身,我深知只有讀書才有出路,熊飛就是熊正萬一家的希望,只要他好好學習,未來一定能過上更好地生活。」

  採訪手記:如果說讓整村貧困戶擺脫貧困是脫貧攻堅的「顯績」,那麼脫貧攻堅中錘鍊了愛農民、懂農村的幹部隊伍則可說是「潛績」。以什麼樣的心態看待駐村扶貧,以什麼樣的情懷去幫助貧困戶,決定著駐村幫扶幹部的工作姿態和狀態。金梅將駐村幫扶當成一次關心關愛貧困戶的機會,將貧困戶當親人、當孩子。正如她說,人生的道路很長,收穫總比付出多。

編輯:靜靜

作者:盧波

來源:今日竹山網


相關焦點

  • 公益角膜移植項目甘肅"傳遞愛":助25名患者重見光明
    中新網甘肅新聞12月22日電 (記者 崔琳)連日來,「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中國行—蘭州站項目正在進行,將從蘭州及周邊地區角膜盲症患者中篩選出25例符合條件的患者進行角膜移植手術,並對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殘疾人患者等提供5000元至30000元不等的手術費用援助。
  • 膜拜金梅!為了竹山這件事,5年行走十餘萬公裡…
    今日竹山報、網、微媒體平臺將持續深入對金梅進行採訪報導,讓更多讀者了解金梅扶貧中感人故事。這是黨的根本宗旨,也是漢江師範學院校駐柳林鄉公祖村精準扶貧駐村工作隊員金梅的駐村幫扶工作理念。  5年來,53歲的金梅一心一意紮根在離家300公裡外的公祖村,為貧困百姓服務,為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來到金梅的辦公點,看到她正在全神貫注的完善走訪入戶筆記。翻開金梅的駐村幫扶工作筆記,首先看到的就是「結窮親、幫窮戶、拔窮根」幾個字。
  • 光明扶貧!「貧困白內障重見光明計劃」公益活動在畢節陽明眼科醫院正式籤約啟動
    華廈眼科 ↑↑↑ 點這訂閱華廈眼科醫院集團,是國內知名眼科連鎖集團,已在國內建立了50餘家眼科醫療機構2月27日,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資助,河北進德公益基金會聯合華廈眼科醫院集團畢節陽明眼科醫院共同發起的「貧困白內障重見光明計劃
  • 南陽尖峰眼科集團出資50餘萬 讓百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龍騰南陽訊6月6日第25個全國愛眼日,南陽尖峰眼科醫院開展「百人白內障免費復明」大型公益活動,以期給我市眼疾患者帶來更多光明福音。全國百強名醫、白內障專家、尖峰眼科集團創始人劉保松博士和南陽尖峰眼科程正福院長親診主刀,為符合手術條件的100名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了白內障復明手術。
  • 蒲橋金梅飯店裡的粉條鴨
    那就跟隨我的鏡頭帶大家一睹金梅飯店裡粉條鴨的風採吧。據金梅阿姨說,當年金老太憑鴨粉條這一拿手好菜,打下了名氣和基礎,在1986年的時候開了金梅飯店,創下了如今的家業。隨著商業化的進程,弋江人不斷的走出去,口口相傳,將金梅飯店的粉條鴨傳到了各地,也成為了南陵一道特色美味。
  • 八旬教授為百歲阿婆做手術 助其重見光明 (2/7)
    一年多來,城南醫院為80歲以上老人實施眼科手術達1166人,其中90歲以上老人就有81人,3名百歲老人更是重見了光明。而在該院實施手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五保老人、低保戶人數達到了1103人。
  • 重返校園|胡靈茜:復學第一天
    我們的校園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我們,但是我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雖然大家可以重返校園,一起度過小學生涯的最後兩個月,可是疫情並未徹底結束,所以人與人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都說很久沒見的朋友重聚,千言萬語都不如一個擁抱,但當下別說擁抱了,連話都不能多說,我的心裡湧出一股淡淡的憂傷。
  • 失明貧困戶「巧手」推出「光明」路
    根據有關扶貧政策村裡給他們家庭辦理了低保救助,2014年,李文化被評定為低保貧困戶。為了讓李文化堅強起來,村幹部經常找他談心,「鼓勵他振作起來,一定要好好活下去,活出個人樣來」。在村支部書記陳勝堂的幫助下,他主動申請報名去駐馬店市殘聯去學習按摩技術。培訓期間,李文化努力學習,認真鑽研,將每一道工序熟記於心,掌握了一技之長,成了一名合格的盲人按摩師。
  • 亳州早產寶寶在合肥重見光明
    亳州早產寶寶在合肥重見光明4月25日,來自亳州的新生兒樂樂(化名)各項指標平穩,從安醫大四附院順利出院,樂樂父母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就在三天前,樂樂被診斷出患有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全家人陷入寶寶可能失明的擔憂中。
  • 重返校園|鄧銘洋:獨特的快樂
    走進校園,左邊就是籃球場,12個籃球架像等待檢閱的士兵一樣矗立在兩旁。新鮮的空氣撲面而來,綠樹在微風下搖搖擺擺,仿佛在向我招手。這樣的場景怎麼不令人興奮哩?我看到那個籃球框,仿佛自己就在打籃球,手上拍著球,一個過人一個轉身,再來一個變向,一個急停跳投,2分進入了球框。真是讓人熱血沸騰啊!想著想著,竟然忘了周圍的人。
  • 正法眼藏:見性即見自性光明
    頓教的修行就是「見性」,意思是照見自己的佛性。那麼究竟怎樣才是見性,這恐怕是大多數人迷惑的地方。其實在「達摩大師血脈論」裡,達摩大師對何謂 「見性」做了非常具體的開示,那就是,「見性」乃見「自性光明」。「達摩大師血脈論」(節選):「初發心人,神識總不定;若夢中頻見異境,輒不用疑,皆是自心起故,不從外來。
  • 「七彩火車」為一家三口帶來光明
    在基地醫院,探訪團一行人還專門慰問了本次「光明號」健康快車上年齡最小的患者小小羅。11歲的姐姐照顧弟弟妹妹們▲11月29日,小小羅和媽媽接受了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授主刀的手術,重新恢復了光明。她的弟弟不久後也會在醫生幫助下重見光明。
  • 【新聞故事】送光明的「火車醫院」
    截至12月4日,健康快車已實施手術577例,這是健康快車第五次赴廣西開展健康扶貧,累計幫助廣西5214名貧困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前期,中國石化「光明號」健康快車項目組仔細考察了全國疫情與患者需求,選定廣西賀州作為停靠站點。針對當地患者B肝攜帶率較高的情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採取了「雙重防護」的形式切實保障醫患雙方的安全。
  • 我市小學畢業年級學生重返校園
    我市小學畢業年級學生重返校園 發布日期:2020-05-26 09:29
  • 鳳山光明行: 南方科技大學醫院助力百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而和黃奶奶一樣,在廣西省鳳山縣重獲光明的,共有 100 名貧困白內障患者。2020 年 11 月 27 日至 30 日,應廣西省鳳山縣人民政府邀請,南方科技大學醫院作為醫療專家團隊聯合深圳獅子會防盲助盲委員會、廣東省第二扶貧工作組、龍城服務隊、鳳凰服務隊、貝殼服務隊開展了「鳳山光明行」活動。
  • 「東莞醫生是我們的光明使者」
    生長在魯甸縣水磨鎮鐵廠村一個貧困家庭的林子豪,患有先天性白內障,之前的11年都看不見光明,也從沒有上過學。    站在病床旁的支醫醫生、東莞光明眼科醫院劉永民博士欣慰地笑了,前一天,他剛為林子豪做了眼科手術。    同樣受益的還有昭通市巧家縣藥山鎮貧困戶尤富才、尤富敏兄妹,他倆都有先天性白內障,從小失明,年齡30歲左右,都沒上過學。
  • 蕭煌奇因失明創作出了你是我的眼,現如今有望治癒重見光明
    蕭煌奇已經失明了16年之久,大概他也已經習慣了,但是想必內心深處還是希望自己可以治癒的,在他失明的這麼長的時間中,並沒有想到過要去找一生,而在最近朋友的鼓舞下,他也鼓起勇氣去尋找醫生的幫助,沒想到還真的有了好消息。
  • 法律顧問助失學少年重返校園
    法律顧問助失學少年重返校園 2020-04-20 16: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江日報》5年14次跟蹤探訪並推出70多個整版報導
    這是《長江日報》第14次跟蹤探訪這10戶家庭。從2015年10月第一次進村入戶探訪,5年來,該報共推出70多個整版的特別主題報導,全程見證、記錄武漢「精準扶貧不落一人」攻堅戰的恢宏畫卷。  10餘部門成立特別報導組  故事要從2015年說起。
  • 村幹部勸說女孩重返校園!
    正是在長沙市婦聯和資福鎮鎮村幹部1個多月裡不厭其煩跑了十多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有厭學情緒的貧困女孩喻研終於答應重返校園。 通訊員供圖) 喻研是珊瑚村臘樹組人,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是珊瑚村未脫貧的4戶之一。十四五歲,對於大多數女孩來說,正是承歡父母膝下肆意撒嬌的年紀。而14歲的喻研,兩歲時父母離婚,母親離家後再未回來看過她一次,剛剛淺嘗母愛的滋味就已失去,是太奶奶把她帶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