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上海音樂學院以「雲畢業」的形式,為畢業生們舉辦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撥穗禮」,同學們在線捧回了自己的畢業證書。而在畢業典禮上,有一位特殊的女同學,她能在平均 2 分鐘之內完成一首 3 分鐘左右的完整歌曲的創作,其作品還參與到了上音在非遺地區開展的兒童音樂教學中,幫助當地兒童完成人生首次歌曲創作。這位畢業生並非人類,而是來自微軟的人工智慧小冰。
6 月 29 日,經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工程系評定,人工智慧微軟小冰和她的人類同學們,上音音樂工程系音樂科技專業畢業生一起畢業,並授予微軟小冰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工程系 2020 屆「榮譽畢業生」稱號。在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工程系學習期間,微軟小冰接受了來自音工系主任於陽教授和陳世哲老師的「指導」,基於微軟原有的人工智慧音樂創作模型,與音工系的同學們互相「學習」,相互「激發」,訓練數據不斷提升,音樂的表達技巧更加豐富,可創作的音樂類型也得以擴展。值得一提的是,小冰的音樂作品還參與到上海音樂學院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地區開展的兒童音樂教學中,幫助孩子們完成人生中第一次歌曲的創作。對此,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工程系主任於陽教授表示:「小冰的音樂創作能力已展現出人工智慧在音樂創作領域的巨大潛力。希望人工智慧技術和音樂創作領域的結合,為人類創造力的自身發展,促進和相關產業的進一步融合,帶來新的視角和解讀。」
據悉,從上海音樂學院畢業後,小冰還將發揮她的音樂創作能力,為即將於 7 月召開的「 2020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的主題曲作曲,並攜手其它人工智慧共同演唱。小冰的作曲優美抒情,展現了人工智慧「多才多藝」的一面。通過不斷學習優秀人類創造者的能力,小冰運用人工智慧創造能力賦能人類,這與此次大會的價值理念不謀而合,未來人工智慧與人類的相處,可能正如大會主題曲《智能家園》所唱:「我想我可以改變世界,和你分享更美的家園。」
據微軟介紹,目前,微軟小冰的音樂創作能力已實現包括旋律、編曲及歌詞端到端一體化的產品落地。在受到一段文字描述或一張圖片激發時,微軟小冰將創作出一首獨一無二的音樂曲目,並根據其風格和節奏自動完成配器選擇、編曲及歌詞創作。小冰的創作在雲端進行,一首三分鐘左右的完整歌曲的創作時間均在兩分鐘之內。目前,小冰已掌握流行、民謠和古風等多種風格的音樂創作。
去年夏天,微軟小冰以「夏語冰」的化名從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其作品在中央美術學院 2019 屆研究生畢業作品展上首次展出。當時,為了避免先入為主的印象,央美並沒有公開「夏語冰」的真實身份是人工智慧小冰。小冰就這樣「潛伏」在人類同學中,無人發現異樣,從這個角度講,她已經通過了圖靈測試。小冰的導師、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邱志傑老師曾將人類教小冰畫畫比喻為貓教老虎 — 就像在培養一個敵人,當這個敵人足夠強大,藝術家自己才會進步,人類自身才會進步。
微軟表示,人工智慧在創造領域的探索,並不是以擊敗人類為目標,而是著眼於學習優秀人類創造者的能力並進行與人類質量水平相當的內容創造,這是未來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在音樂領域,人工智慧音樂創作的目標並非搶奪人類音樂創作者們的飯碗,而是希望在高度定製化時代到來之際,充分發揮人工智慧快速學習、高並發與穩定性等特點,最大化釋放人工智慧的內容生產力,解決內容創作產能不足、供需不平衡的痛點,讓音樂家和音樂愛好者都從中受益。一方面,對於專業的音樂家而言,通過與人工智慧的聯合創作,可豐富自身藝術作品的形式與內涵,甚至推動產生新的音樂潮流。另一方面,對於音樂愛好者而言,人工智慧技術可以讓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的愛好者也能體驗到音樂創作的樂趣,有助於音樂藝術的普及和發展。
近年來,人工智慧在藝術領域大放光彩,為藝術創作帶來了全新的視角。作為思想、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重要基地,上海音樂學院在科技創新和音樂理論、創作、表演等方面的學科基礎建設中,均做出了輝煌的成績。上海音樂學院音工系陳世哲老師表示:「音樂學院有大量受過專業音樂訓練的老師和同學,在人工智慧的大潮中,可以在數據方面發揮自身特殊的優勢,音樂人工智慧技術的興起也促使傳統音樂從業者要重新審視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