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的意義:《清水裡的刀子》觀後

2021-02-15 回學館


昨晚夢見很藍很藍的海水和天空。夢中覺得很久沒有看到這樣的顏色,心中非常輕鬆和安慰的感覺。醒來一直在想為何會有這樣的夢,一望無際的藍色的水和天。

沒想到今天下午去電影院看到《清水裡的刀子》,竟契合了夜夢。雖然電影的色彩完全剝奪了人的感官刺激,僅僅只剩下了灰色黑色和白色,但是那種完全的乾淨,和我心中未曾謀面的那種藍,是一回事。

電影改編自小說,我並未看過,電影的題材是伊斯蘭教,也並未喚起我的民族情感,因為這部電影實在是簡潔到了接近於一篇寓言,已經可以脫離具體的時代,地理,民族,文化等坐標,影片裡宗教氛圍很濃,但也只是那宗教二字,即便換做是基督教,背景改作愛爾蘭或北歐地區凱爾特風格的大片幽暗山林,時間提前到耶穌時代,也完全無損它的內核。它只是為了說明一種狀態,在人還未被物質汙染到精神的那個時候,人是如何地希冀用死亡來換取新生。

當下這個故事還是發生在西海固地區的荒涼背景下。物質已貧瘠到僅剩下洋芋和瘦牛,老伴已死,故事的主角馬子善在兒子的提議下,考慮要把家裡的牛在四十天後紀念老伴的日子上宰殺。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幾乎沒有情節,整個電影沉浸在黑暗微明的色調之中,似乎一直都處在黎明破曉前的狀態,因此黑暗越發顯得黑暗,而亮光也越發幽微,而人物就一直在這樣的幽暗中進行走動、對話、沉思,這種黑暗中的探索,在灰暗和壓抑的基調之中對光亮的無意識的嚮往,還有大自然的荒蕪寒冷,讓人首先想起基督降臨之前的黑暗時代,而人和自然的對峙,人在生死面前的隔離和內省,這更加像是西方人常常處理的命題,因此我說這部電影的情感是西方式的。

電影也沒有任何音樂,唯一可算作音樂的是在出生和死亡之時念的幾段古蘭經。電影裡亦幾乎沒有重要的女性角色,可以說完全剔除了感官和感性的體驗,乾淨到只剩下天,地,人。男人們的頭上一直戴著小白帽,在灰暗的背景中很醒目。不僅是伊斯蘭教,許多宗教都要求人要戴帽,戴上以後人似乎就把寺廟的頂子戴在了頭上,成為了精神化的,宗教化的,願意從頭頂接受神性之光。我觀察過一些西北的穆斯林,在外地不戴白帽和頭巾,回到家鄉就戴,因為他們在西北就是全面精神化的。電影裡的男人一直戴帽,帶有著濃重的精神思考的意味。而白色,是哀悼的顏色,觀眾亦始終感覺到一種難言的失落,但又不知到底失落的是什麼,留下了思考的空間。因此,從某個角度來說,這部電影不但是西方的,還是完全男性式的理性和探索。

電影裡,生是艱難的,生活貧瘠,無米下鍋,鄰人的孩子在凌晨艱難出生,又是一條生命來到世間,說是真主賜福,但是沒有人臉上真有喜色。死亦不易。家裡唯一的老牛已經瘦成骨架,也不得不宰來紀念亡人。牛是大牲畜,自古用來犁地種莊稼的,實際上可以看做是物質的象徵。在西海固的環境中,物質極端貧乏,環境極寒極旱,人在這樣的自然的艱苦中,會更加追尋精神的解脫,內在會有放棄物質甚至生命,用死亡來獲得靈魂升華的衝動。這是一種潛意識的衝動,人是意識不到的,而這部電影恰巧用非常美的方法無形地揭示了這一點。歷史上,西海固地區的信眾又被俗稱「血脖子教」,也反映出那裡的風土正是催生了人心中的這種潛意識:在低端困難的環境下,通過鮮血和犧牲來取得生命品級的提升。犧牲牛,就是犧牲物質的自己。

老牛意識到要被宰掉以後就開始不吃不喝,因此電影開始了一種不動聲色的緊張。它的不吃不喝並不是對抗,而是要潔淨自己,裡外乾淨地去見真主。電影中有一個鏡頭,是在清水中同時出現老頭兒牽著老牛的倒影,一人一牛,同時出現在清澈的水裡。人看見了牛,牛也看見了人,人看見了自己的性命,牛看見了自己的命運。人看著牛準備死,也就開始為自己準備死。老頭兒已經要放棄自己的生命了。他的兒子不是,他的兒子還要出去打工,還要「把房子修得漂漂亮亮的」,還要給孩子賺學費,他還有很多欲望,有很多不能放棄的藉口。而他的父親看到了老牛絕食以後,就已經決心放棄物質性的一切,要開始走一條純粹精神性的道路了。這是一條邁向死亡的路程,所以老頭兒會去問一個村幹部批墳地的事。這種死亡亦不是肉身之死,有很多精神的因素在,電影中出現了好幾次老頭兒清洗自己的鏡頭,洗澡、洗小淨,這和老牛一樣,是希望自己在見真主以前裡外清潔。

水在電影裡出現了幾次。水在故事裡,可以用來清洗亡人的,也可以用來潔淨自己,當老頭兒久久跪在亡妻墳前的時候,天上也下起了細密的雨。在下雨下雪的時候,通常人會感覺空間有微妙的變化,似乎自己和自然起了一種親暱的私密的聯結。而在電影中,從天而降的雨水帶有神啟的意味。家裡的水窖幹了,打不上水來,突然天降大雨,水窖又蓄滿了水,人拿出一切能盛水的器皿來盛水,孩子們興高採烈。這是人的靈性又得到了充滿。在類似西海固這樣的地方,乾燥,貧窮,靠天吃飯,但是人性和神性卻依舊緊密地連接著,並沒有像其他社會一樣被過度開發的科技和物慾所阻斷。天下雨,為人類把水窖充滿,就是把人心再次充滿敬畏。為何是「清水裡」的刀子?皆因在清水中可以明心見性。

老頭兒把牛最後一次餵飽,趕到外面放一放。電影裡出現了無言的長鏡頭,緩緩地,掠過無人的大山和薄雪覆蓋的荒原,牛在鏡頭外叫了長長的一聲。這像是牛眼在看,也像是人眼在看,也可能是天上的眼睛在看。看這個西海固的群山圍成的小空間,亦有這樣的生老病死在上演。人在人間,卻想躍過肉身界限,活得更響烈。

最後的一幕,滿山大雪,雪地裡幾個人把老牛牽過來,阿訇舉起了清水裡磨好的刀子。老頭兒卻早早離家了。刀子落下,於是電影裡唯一的一次太陽出來了,金光照在雪地上,老頭在遠處眼含熱淚。他的牛替他死了,血流在了雪地上,完成了這一肉身的獻祭。觀眾也感覺到輕鬆,原來死亡是會帶給人輕鬆的。電影就這樣無聲地結束了。

或許故事最初的原型是來自《聖經》和《古蘭經》都記載的「亞布拉罕(或易卜拉欣)殺子」,神為了測驗自己僕人的忠心,要他親手殺掉自己的兒子作為獻祭,父子對此都毫無異議,在刀子伸向愛子喉嚨的時候,他的刀刃突然變成了捲曲的,天上有聲音阻止了他,並降下一隻羊,讓他以羊替子。《清水裡的刀子》是以牛替人,亦完成了這精神的升華。

我喜愛看這片子,因為這在清明節看真是合適不過,西海固的窮,人的虔誠,牛的尊貴,都不是最大的亮點,這個片子好就好在有一種淨化的意義在裡面,乾淨到了近似苦行僧的地步。我也喜愛導演的天才,對於明和暗的感覺那樣好,而且那種宗教氛圍,和在歐洲教堂裡和博物館裡看到的宗教題材的油畫一樣。這種簡潔的理性的哲思,讓人想起歐洲中世紀時的禁慾和清肅。有一個畫面,老頭兒在煤油燈下讀古蘭經,燈在完全的黑暗中亮著,人在讀經,這也是典型的宗教情思。讓我想起羅浮宮牆壁上的某一幅來,有耶穌,有抹大拉的瑪利亞,有油燈,似乎還有一個頭蓋骨的,但是已經記不清楚名字了。

《清水裡的刀子》這名字也好,刀子是決心,也是志向。而刀子見了血,落在水裡,也就完成了它的天命。


相關焦點

  • 獲獎影片:《清水裡的刀子》
    >《清水裡的刀子》電影海報馬子善老人又想起槽裡的那盆淨無纖塵的清水,那水在他眼前晃悠著,似乎要把他的眼睛和心靈淘洗個清清淨淨。那是一盆怎樣的水啊。在那樣清澈的水裡,果真有一把銀光幽幽的刀子嗎?記得老人們都講過的,說牛這樣的生命是大牲,如果舉念端正,把牛能用到好路上,那麼,這頭牛在獻出自己的生命之前,會在飲它的清水裡看到與自己有關的那把刀子,自此就不吃不喝了。
  • 電影資源丨《清水裡的刀子》
    這是一對父子和一頭牛的故事,片中大多呈現灰青色調,看起來讓人覺得很壓抑,電影是《清水裡的刀子》,我覺得名字起得很有寓意,讓人一看這個名字,就知道這是一部有故事的電影
  • 《清水裡的刀子》:一部迷人的「民族志」電影
    由青年導演王學博執導,知名導演爾冬陞、張猛、萬瑪才旦共同監製的國產文藝佳作《清水裡的刀子》將於4月4日全國公映。
  • 《清水裡的刀子》
    ▲「西海固三部曲」之 短片《清水裡的刀子》作者| 柚由首發| 網易娛樂由新晉導演王學博執導的《清水裡的刀子》作為第21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競賽單元的參賽片,亮相海雲臺電影宮,舉行了世界首映。這部《清水裡的刀子》作為長片處女作, 王學博導演從2010年劇本籌備到2016年製作完成,整整跨越了六年時間。
  • 《清水裡的刀子》:蒼涼、悲壯、神秘、肅殺的西海固
    《清水裡的刀子》講了一個回族老人和一頭牛的故事,進而探討了生命死亡的宏大命題。影片聚焦的是西海固地區的一個普通回族家庭,家裡的老母親死了,為了送亡人一程,兒子準備殺了家裡的牛作為獻祭。當老人把清水送到牛的跟前時,清水裡突然出現了一把刀子,牛自然明白了這意味著什麼,它躁動不安,哀嚎著……老人自然也明白這哀嚎意味著什麼……西海固地區是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溝壑相連而又縱深,又由於地處內陸,降雨量少卻蒸發量大,所以吃水問題一直是這裡最嚴峻的生存問題。
  • 《清水裡的刀子》:最耐咀嚼的還是日常生活
    因為,它已經看到了「清水裡的刀子」(「牛這樣的生命是大牲,如果舉念端正,把牛能用到好路上,那麼,這頭牛在獻出自己的生命之前,會在飲它的清水裡看到與自己有關的那把刀子,自此就不吃不喝了」),知道了自己的使命。在人們看來,它是要以一個清潔的內裡,來迎接自己生命的終結,完成獻祭。
  • 電影展《清水裡的刀子》釜山首映,講述老牛故事
    2016年10月7日下午,由亞洲新晉導演王學博執導,第21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單元競賽電影《清水裡的刀子》,在釜山海雲臺電影宮1號影廳舉行了世界首映。王學博,1984年出生,獨立導演、編劇、製片人,曾以製片人的身份參與了多部獲獎影片。代表作品有《塔洛》、《錘子鐮刀都休息》、《輕鬆+愉快》等。
  • 描寫西海固生活的電影《清水裡的刀子》在韓國釜山電影節斬獲大獎
    由爾冬陞、張猛、萬瑪才旦共同監製的《清水裡的刀子》改編自寧夏海原回族作家石舒清的同名小說,原作曾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10月15日晚,第21屆釜山國際電影節落幕,中國青年導演王學博憑藉其處女作《清水裡的刀子》,獲得釜山電影節新浪潮大獎,一同獲獎的還有中國導演臧啟武執導的作品《捐贈者》。新浪潮單元是釜山電影節唯一競賽單元,入圍作品必須是導演的處女作或第二部作品。
  • 寧夏本土題材電影《清水裡的刀子》獲韓國釜山電影節最高獎!
    《清水裡的刀子》導演王學博(中)獲獎後與兩位主演合影, 左為演員(老)楊生倉,右為演員(小)楊生倉。(圖片來源於新華網 片方提供)影片結尾的場景讓觀眾屏住呼吸,進入老人內心的象徵世界,如明鏡般映射出貧瘠、白雪皚皚的外在環境,不禁讓觀眾探尋老人的心到底是平靜如水,還是喪失一切後的麻木和冰封三尺。」電影《清水裡的刀子》由攝影師王維華掌鏡,楊威擔任美術指導,臺灣著名剪輯師廖慶松和青年剪輯師郭曉東共同操刀剪輯,聲音設計則由富康指導。
  • 電影《清水裡的刀子》今首映 哈爾濱回族人包場看
    穆新網4月5日訊(白錫治)春季的哈爾濱乍暖還寒,電影《清水裡的刀子》今天在全國清潔上映
  • 觀影雅集 |民族電影《清水裡的刀子》成都點映觀影報名入口
    馬子善老人又想起槽裡的那盆淨無纖塵的清水,那水在他眼前晃悠著,似乎要把他的眼睛和心靈淘洗個清清淨淨。那是一盆怎樣的水啊,在那樣清澈的水裡,果真有一把銀光幽幽的刀子嗎?記得老人們都講過的,說牛這樣的生命是大牲,如果舉念端正,把牛能用到好路上,那麼,這頭牛在獻出自己的生命之前,會在飲它的清水裡看到與自己有關的那把刀子,自此就不吃不喝了。
  • 「粵海青年電影論壇第六期:從小說到電影——《清水裡的刀子》廣州點映暨主創見面會」成功舉行
    2018年3月29日,廣東省影協「粵海青年電影論壇」第六期「從小說到電影——《清水裡的刀子》廣州點映暨主創見面會」在中影南方WE影城舉辦。本次活動由廣東南方289創藝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鄭炤魁主持,《清水裡的刀子》導演王學博、省影協評論與交流委員會主任、廣州大學副教授周文萍為主講嘉賓,省影協專職副主席肖小青,暨南大學教授、博導姚新勇也出席了交流會。
  • 《清水裡的刀子》定檔4.4上映,微電影,權威評論,漫畫全覽,導演訪談透析死亡與生命的意義,值得收藏的影前首秀!
    《清水裡的刀子》在你上大學的時候拍出來過短片,為什麼現在又做成了長片,這麼堅持?拍短片的時候我才大三年級,短片出來的效果我覺得不成。而且這個小說的內涵,我認為是足以撐起一部電影的。其實有挺多導演想拍這個故事,因為它全是心理描寫,琢磨起來很有意思。我之前也跟我在學校的老師聊過,這個確實不太好拍,我花了很多年才把劇本搞出來。
  • 八佰裡的草莽英雄,賭場小哥刀子送電話線,犧牲一幕太扎心
    電影《八佰》正在火熱上映中,在全國上映不到一周的時間裡,影片就收穫了不凡的口碑與票房。在電影裡,每位演員都是主角,有抗戰殺敵的英雄士兵,有捐獻物資的普通民眾,也有這樣一位小流氓,僅為了一截電話線,就冒死衝上大橋。
  • 《八佰》「流氓」刀子和那個時代的青幫、袍哥義舉
    導演管虎說:「李九霄演的刀子並沒有具體原型,但咱們從浩渺如煙的史實當中是能找出這類事的,青幫、清水袍哥這類人都有善舉。」 「滬江堂,小輩,刀子請願!願意一試!」 刀削拇指,按了血手印就往橋上跑,這個南岸浪子,徹底被北岸的鮮血和犧牲喚醒。
  • 這樣的禮物,再給刀子來一打!
    還有幾位小夥伴也不知道是不是忘記了,沒有拍照發給小助理,所以刀子也沒有圖片。不過上面這些小夥伴們的反應,真的讓刀子很欣慰,只要大家喜歡,刀子給大家送禮物的目的就達到了。刀子是一個很平凡的網絡小說作家,也和大家一樣,是一個熱愛國家,熱愛民族的普通人。我的書可以給大家帶來一段時間的歡樂和熱血,而我們的國家是我們所有人最強大的保障和港灣。希望大家永遠記得歷史上的今天,記得我們國家的血和淚。
  • 《八佰》觀後有感
    而端午從開始的慫、想家想媽媽、一次一次的想要逃離,到被迫扛起槍克服心理恐懼殺敵,再到帶著仇恨與勇氣主動跑上戰場, 最終為了護旗英勇犧牲,這個心理轉變才是屬於「人」的成長,也符合他農民出身,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背景。與他一個陣營的「散兵遊勇」們,無不是 在被逼迫中開始逐漸變堅強,在一次次目睹同胞死亡後才知曉反抗的意義。
  • 《金剛川》影評:一切的犧牲都有意義,一切的犧牲都是為了勝利!
    但是金城反擊戰的最大意義,是這是一場徹徹底底的政治戰。這場仗也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打完這場仗美軍老老實實回到談判桌前。所以為什麼要拍這段,是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紀念抗美援朝最好的方式,就是紀念抗美援朝停火談判,要明白不要對美國這種玩意兒有任何幻想,打死為止,別廢話,沒有妥協餘地。這是電影的大背景,契合到當下的大環境下,意義太重要了。
  • 八佰演員李九霄的刀子太驚豔了 李九霄:他不是一個英雄
    這部電影很大的看點之一就是「眾星雲集」,這種強卡司的操作,在近些年的國產大片裡也見怪不怪了,不論內容如何,單憑這個陣容就能說服很多人買單。《八佰》中,很多優秀的演技派演員和老戲骨們都上馬,雖然不是每個人的戲份都那麼多,但是他們依然為觀眾獻上了精彩絕倫的人物群像戲。王千源、張譯、姜武等人的演技自然不需多說。
  • 在《八佰》中,被忽略的滬江堂小輩「刀子」,是全片的點睛之筆
    自從管虎導演的導的《八佰》這部以戰爭為題材的電影上映以來,票房的收益可謂是一波又一波,當然,前期投入的資金也不是一筆小的數目,跟演員的演技那也是有相當大的關係啊,要說到演員,小汛認為這部影片裡是沒有主角配角之分的,而且在這部影片當中涉及到的人物眾多,演員把每個人物的感情都表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