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新聞網訊 (通訊員 張林)日前,2020年懷化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競賽在懷化市實驗小學落下帷幕,該校思政教師李嘉徵獲得第一名,並代表懷化市參加全省中小學思政課教師「立德樹人」教學風採競賽。這是市實驗小學自2019年底獨立辦學來,首次參加省級賽課,更是學校思政教學改革的成果體現。
市實驗小學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鑄魂育人的使命擔當,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不斷創新思政課教育教學,推動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思政課教學有聲有色,營造了學校晴朗向上良好育人環境,在全市辦出思政課特色品牌。2019年底,該校率先被認定為懷化市思政課教學改革示範學校。
加強組織領導,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該校成立了思政課教學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黨總支書記、教學副校長、德育副校長任副組長,成員包括教研室、德育處、教導處主任及各思政教研組組長、全體思政課教師。
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思政課建設的長期規劃,通過學校行政協調解決教學中的重要問題,根據相關要求制定了學校思政課建設實施方案、思政教師隊伍建設方案,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保障。並定期召開會議聽取思政課建設情況匯報,落實課程評估體系,對教學實施進行指導,對教學效果進行調研。
在此基礎上,校領導帶頭走進課堂,帶頭推動思政課建設,帶頭聯繫思政課教師,形成以學科教師為主導,以思政教師為重點,以班主任隊伍為主體,少先隊中隊輔導員為支撐的全校師生協同配合的思政工作格局。
注重評價,完善體系。該校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等文件精神,建立了思政課授課制度,完善了課堂評價體系,把師德師風、思政課考評納入績效考核、職稱評定,努力培養廣大教師的責任擔當、集體作為等意識,引導廣大教師堅持職業操守、恪守誠信規範,傾力打造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
強化師資建設,發揮教師立德樹人向心力
「加強思政教育教學,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思政課教師要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市實驗小學校長陳淼表示。
為此,該校以建設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為目標,按照德才兼備的原則,選拔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黨員教師作為教研室專職教研員,並成立思政教研組加強思政教研組建設。
為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該校建立和完善了思政課教師隊伍培訓體系,採取課程進修、自主學習、集中培訓、教研活動等措施,加大培訓力度,積極培養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利用教研活動進行集體備課,研究教材教法,掌握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法和手段。
思政課教師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學校通過實施青藍工程,紮實開展思政課骨幹教師「一科一名師」「一師一優課」示範課、青年教師過關課、匯報課等活動;實施青年教師成長計劃,學校領導問診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指導和幫助教師及時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定期召開師生座談會、學生座談會,了解學生思想狀況及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充分彰顯思政教育的影響力。
全員參與,全程育人。全體教師自覺地在各學科教學工作中將適合學生特點的思政教育內容有機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堅守「既教書又育人」的信念,在課堂教學中切實貫徹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目標和學科核心素養要求,推進以思政課為主,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共同育人的新格局。不定期開展教情學情調研,學校領導參加思政課集體備課研討活動、進課堂觀評課活動。
2020年11月,懷化市小學教師思政教育能力提升培訓項目在該校舉行。學校充分利用好這次承辦思政教師培訓的機會,積極做好各方面準備。
此次培訓以中小學教師思政教育能力提升為主題內容,採取專家授課與分組研修相結合的混合培訓模式,從而提升思政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融合學科知識,引入最新事實、熱點進行教學,培養合作和適應因材施教的多變教學環境等能力。
深化教研教改, 探索思政課內涵發展新路徑
「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在「思政」。沒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課程教學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
該校重點加強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內容及理論體系和教學策略的初步研究。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巧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進行課堂教學,教師講授與學生討論、活動相結合,講授法與案例分析法相結合等形式,讓課堂努力實現互動式、啟發式教學。
立足課堂,創新教學。該校以「把思政課上成學生喜歡的課程」為基礎目標,實施學校思政課創優行動,打造思政精品課。紮實開展每學期至少2次的專題思政課教學研討活動,通過開足開好思政課,用好思政課統編版教材,精選教學案例,創新教學方式,凸顯學科的綜合性、實踐性、活動性、開放性。開展「微課堂」 「體驗課」等教學實踐活動及學科教研、集體備課、相互聽課、課題研究等教研活動,使思政課課堂質量顯著提高,以教學效果為核心的思政課教學評價體系不現斷完善。
聯盟互助,資源共享。通過開展「班主任經驗交流」「班隊會觀摩課」「德育沙龍」、送教到校、名師交流等活動,從德育教育、校園文化建設、思政課模式等方面進行學習和交流,形成了區域內優勢互補、教研互動的新局面,促進了學校思政課建設的進一步發展。
挖掘資源,同向同力。充分挖掘學校各類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課堂作為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陣地,發揮每門課程、每個教室,每個課堂的育人職責,把思想引導和價值觀塑造融入每一門課程的教學之中,形成以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力,思想政治和知識教育有機統一的教育教學體系。
豐富主題活動,為學生成長打好「底色」
學習「小學生守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課堂、「國旗下講話」「我和我的祖國」「爭做新時代好隊員」「崇尚英雄」「祖國在我心中」「紅領巾心向黨」……在市實驗小學,一系列主題教育等活動特色鮮明、豐富多彩,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激發對黨、對祖國、對民族、對家鄉、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築牢精神底色。
樹立榜樣,擴大影響。通過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師德教育培訓、專題講座和 「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優秀黨員」評選等,促使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熱愛學生的品德成為全體教師的共同追求。通過評選「行為規範達標班級」「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優秀少先隊員」、各類「星級學生」等優秀集體和個人,使學生學有榜樣,做有標杆,促使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
精細管理,培養習慣。立足立德樹人,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愛國誠信、樂學合作為主要內容,形成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利用養正教育月、學生文明督查組的檢查督導、問題清單剖析和反饋等形式,及時矯正了學生不良行為。多種形式的宣講討論、每月的教職工大會、「做懂規矩,守紀律的合格實小學子」等專題講座和主題班會,促進了全校師生規矩意識的提升和良好行為習慣形成。
精品社團,豐富德育。學校現有各類社團十餘個,國旗班、蘆笙團、陽戲班、鼓號隊、朗誦團、合唱隊等已成為精品社團。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激發了學生追求更高夢想的動力,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愛國情懷。教職工朗誦團、書法團、舞蹈團等業餘團隊堅持練習,豐富了教職員工的業餘生活,提升了教師綜合素養,促進了教師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師生朗誦團先後有《厲害了我的國》《詩韻四季》《我們不會忘記》《家風禮讚》等節目獲得省、市級獎項。合唱隊多次參加市級以上比賽獲一等獎。
創新方式,網絡助力。利用校園公眾號、黨建群、班主任工作群、各班級群等開展網上德育主題教育,使微信群、QQ群等成為宣傳黨的政策、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傳播社會正能量的新陣地。
如今,市實驗小學思政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思政課」與各門課程之間「同向同行、協同育人」,學校的思政課改革經驗、德育管理經驗在市縣兩級班主任、骨幹教師等培訓中得到推廣。
牢記教育使命,培育時代新人。下一步,該校將以嶄新的精神風貌、工作狀態,深入推動新時代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