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家庭倫理劇《都挺好》引發了全民熱議。劇中的家庭,親情,愛情裡的一地雞毛,撕破了中國式家庭表面上和和睦睦而內裡糾纏彷徨的假象。都挺好的這塊遮羞布,把生活的真相袒露無遺,引起了諸多的共鳴。
電視劇以生活的苟且開場,我認為這樣的安排不錯,就像現實中我們不可能天天都歡喜一樣。不如意和憂傷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真實,我想這也是這部劇大熱的原因之一。然後我們接著往下走,趙美蘭賣明玉的房間只為供老大出國留學,在電視劇以明玉為主線為表達對象的氛圍下,我們當然是義憤填膺。然而就在我們生活的周邊或者就在我們自己的大家庭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只是我們已經習慣了那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為了兒子不讓女兒讀書的或者為了兒子讓女兒去打工的父母。劇組以影像揭露上個世紀中國家庭中頻繁出現的這種弊端的這種魄力,可謂是難能可貴。當下娛樂真的很少有影視劇會去觸碰人們的底線。因為那個讓大眾都不堪回首的過往,再者這種要過審也很難吧。那我們說就沒有良心劇作了嗎?有啊,前有姜文姜武演繹的各種抨擊社會現實的電影,後有《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從某個角度反映社會真相的影像。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不只是迎合大眾,娛樂大眾。
要知道作為一名市場經濟環境下掙扎的普羅大眾,我們要的也不是無關痛癢、無病呻吟的神劇爛片。我們需要的是能對我們的生活有所啟發,引起共鳴的東西。那種一笑而過的視頻,我們轉眼即忘。而這種刻在我們骨子裡的關於原生家庭的記憶卻是會伴隨我們一生的命題。我不想說是宿命,因為那是樊勝美,一個深陷原宿泥淖中的女人。為自己命題的是像蘇明玉那樣的人,誰也不依靠,因為誰也靠不住。命運給她織了張大網,想網住她,而她轉念在想,我為什麼不能做把命運攥緊在手裡的人。這樣的大網還能為我帶來別的收穫。比如與石天冬的愛情,以及愛情對她原生家庭痛點的療愈,還有親情的回歸。所以把明玉作為劇中家庭的主線,當之無愧。不信,我們來做個對比。
蘇明玉VS蘇家三父子
明玉獨立自主,遇事冷靜果斷,代表的就是名譽的象徵。明成夫婦懟明玉不關心她爸,明玉提出讓她爸上她家住,看帳本以明確各方責任義務。我想反手給她點個讚,真的幹得漂亮。還有被蘇明成黑的那一幕,明玉反手就是報警,想到起訴他,最後讓他念悔過書羞辱他。這樣幹得漂亮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反觀蘇家三父子則是普遍依賴性強,遇事前怕狼後怕虎,拖拖拉拉。狂野父親蘇大強早年由於被悍妻趙美蘭壓制,優柔寡斷。後來壓制者因一發麻將死了,表面上雖比之前狂野了些,但一遇到事兒還是唯唯諾諾,毫無章法。
愚孝男孩蘇明哲就是典型的高分低能型人才,一個斯坦福畢業的高材生居然會遭受一連串的解僱、回國找不到工作、待業烏龍等等。
而二子蘇明成一直以來是個隱藏的媽寶男,由於獨得媽媽的恩寵,都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把個啃老都說的那麼理直氣壯,清新脫俗。他就像我們身邊某些恃寵而驕的兒女,仗著父母對自己的疼愛,連正常的邏輯都顛倒了。
但請放心,每個主角都有一次權利反轉<洗白>的機會,
而蘇明成的洗白全賴他有一個好妻子Juli。註冊會計師出身的朱麗集美麗聰慧於一身,愛憎分明,孝敬父母。所以她跟蘇明玉還有點像,她是翻版的蘇明成。為什麼這麼說呢?她也是父疼母愛父母的掌中寶,還是獨生女。按道理說,她才有可能成為蘇明成一般的嬌嬌公主。大概是身為區教委的父親養女有方,並沒有讓她失去自立自強的意識,而是經常鼓勵她自己拿主意。這也是我要說的一個方面,誰說普通人就沒有不錯的家庭背景,你看朱麗的原生家庭就沒什麼毛病。一個成熟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兒女可以少走一些彎路,少碰一些釘子,少一些親情的磕碰糾纏。
而如果你出身於並不那麼完美的家庭,明玉的饒恕和放下,或許是我們這一整代人要面對的功課。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絕對不是像哪吒一樣割肉還血。最好的辦法是自己試著去找回來缺失的那一部分,比如丟掉了獨立,那就狠下心讓自己獨立起來。劇中的蘇明成最後獨自申請去了非洲,就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如果一味選擇追究和糾纏,傷痛加上怪罪,自己心理的陰影面積會更大。雖然故事的大團圓結局我心裡不太認可,但明玉的饒恕和放下卻是毋庸置疑的。這也在提醒普遍的國人不要囿於自己父母輩的過往喜惡,而應該往前看。他們已經老去,沒有他們的幫忙我們不是也過得很好。我們又何必去撕裂開自己陳年已久的傷疤呢?套用一下2019年的開年宣言:往事清零,愛恨隨意。
初乍執筆,工作尚無著落。筆觸若顯稚嫩,還望編輯指正一二,給個上榜的機會。日後一定多多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