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腳尖的方法
寶寶一小步,人生一大步!看到寶寶搖搖擺擺地踏上了學步的旅程,眼看自己很快要解放雙手了,老母親那個激動啊……
可是,寶寶走路的樣子怎麼怪怪的?老是喜歡踮著腳,是發育不正常嗎……看到這種情況,很多媽媽可能已經腦補了一萬種壞的可能。
用腳尖走路,在醫學上稱為「足尖步態」,簡稱「尖足」,在國外稱為「被叫做Toe Walking」,這種情況多出現在剛學步的寶寶身上。
原因是,學步初期,寶寶的足跟肌腱還沒有發育好,身體協調能力欠缺,往往會採用「踮腳」這種小心翼翼的方式來試探平衡。
這種情況通常不會持續太久,少則幾天,多則1-2個月,隨著寶寶足跟肌腱的發育,和學步技能的熟練掌握,慢慢會消失。
另外,有些寶寶還會因為以下兩個原因出現踮腳走路的情況——
1、貪玩
在某個不經意的moment,寶寶瞟到動畫片上的某個卡通角色,是踮著腳走路的,好像很有趣的樣子……於是在走路時也踮著腳走。
遇到這種情況,媽媽大可不必擔心,一般寶寶玩膩了,就會回歸正常的。畢竟說實話,踮著腳走蠻累的。
2、接觸了不同地面材質
寶寶的足底神經非常敏感,如果觸碰到ta不熟悉的地面材質,也可能會出現踮腳走的情況。比如,有的寶寶習慣了在光滑的瓷磚或木板地面走路,當ta踩在磨砂材質的地板上,就有可能會踮腳走。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媽媽發現寶寶踮腳走的情況持續2-3個月以上,經過引導也難以糾正,那就要引起重視了!最好讓醫生來診斷背後的原因。
1、不要給寶寶使用傳統學步車
傳統的學步車,把寶寶「圈」在裡面。由於坐墊往往較高,寶寶經常需要踮腳才能夠得著地板,長期以往,會造成踮腳走路。
2、過早給寶寶穿鞋
為了讓寶寶的足部更加靈敏,加強大腦對足部運動的控制能力,建議媽媽不要過早給寶寶穿鞋子。一般來說,夏天學步的寶寶,不需要穿著鞋子,光著腳才是最佳的方式。秋冬季節學步的寶寶,可以給ta穿上柔軟防滑的學步襪,這樣能更好地鍛鍊寶寶的足部靈敏性。
等寶寶能走穩了,能在戶外運動了,這時才需要給ta穿鞋子。
踮腳尖的方法與好處
對男人來說經常左邊腳尖的這個簡單的活動,是比較好的一種健康養生的方法,經常墊腳尖,首先對腎臟非常有好處,在預防腎病,促進腎功能方面的作用都是很好的,同時墊腳尖還具有促進下肢血液循環的作用,在預防水腫,預防下肢靜脈血栓,都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對心血管健康也是有益的。
踮腳跟在古代就早已被運用,原稱「敦踵法」,新出土的西漢初期的《引書》中就有「敦踵以利胸中」和「敦踵,一敦左,一敦右,三百而已」的記載。具有800年悠久歷史的導引養生術八段錦,其最後一勢動作名為「背後七顛百病消」,這個動作也正是通過顛腳跟的方式,刺激腎經系統,誘發全身震蕩,柔和地按摩五臟六腑,從而起到消除百病的神奇功效。
1、男士踮腳尖可補腎強精
踮腳尖是藏在你腳下的神奇療法,腳跟與人體的腎經關係密切,而顛腳跟實際上是刺激了腎經穴位。足少陰腎經起於足小趾下,斜行於足心湧泉穴,沿足跟部上行,最終屬腎絡膀胱。男人過了30歲,腎氣變得虛弱,腎陽也不再充足,往往有怕冷畏寒、足跟冷痛、下肢浮腫等症狀,顛腳跟就可以補助腎氣,以促進腎氣的通陽氣化作用。在平日裡,經常顛顛腳跟,就是非常好的扶陽大法。所以說,踮腳尖對男士補腎是有一定好處的。
2、踮腳尖有助瘦腿
因為當我們踮起腳尖時,小腿後部的肌肉每次收縮時擠壓出的血液量能夠促使和加快下面小腿部的血液循環,十分有利於腿部,尤其是小腿的健美。所以說踮腳尖的確可以起到不錯的瘦小腿效果。
3、有助於心血管健康
踮腳尖雖然看似不費力氣,其實它是很好的有氧運動,能讓人的心率保持在150次每分鐘左右,血液供給心肌後,才能保證血管健康,心臟也才能健康。
4、改善血液循環
在踮腳尖過程中,能有效促進下半身的血液循環,從而緩解疲勞,防止下肢疾病的出現。
5、有益心肺健康
踮腳尖能讓心率保持在每分鐘150次左右,能給心肌足夠的氧氣,有益心臟、血管健康。同時,還能防止小腿靜脈曲張,增強關節穩定性。如果你每天都有鍛鍊的習慣,熱身運動也可以選擇它。
6、通經絡
踮腳尖走路,能鍛鍊到小腿後側肌肉,有利於通暢足三陰經。這樣不僅能鍛鍊肌肉,更能打通經絡,祛病強身。但是老人小孩要注意,不要摔倒了。同時有骨質疏鬆疾病的人不太適合這個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