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的兒子是10年後,從小喜歡聽歌。剛開始車載音樂循環播放樸樹的《平凡之路》,兒子很喜歡聽,經常跟著唱「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
後來有了華晨宇慢節奏的版本,兒子就喜歡上了這個的版本,每次到了樸樹的版本,他強烈要求跳過。跟他解釋說這首歌本來就是樸樹寫的,聽完他的再聽華晨宇的吧,就是不幹,真是明顯的年齡代溝。
我問他為什麼喜歡華晨宇唱的,他也說不出來為什麼,只說特別喜歡後段的「啊…」。
樸樹和華晨宇的《平凡之路》,是兩種不同的風格
樸樹為人低調,歌如他本人的性格和生活境遇,他的《平凡之路》透著滄桑人生的感悟,屬於療傷型,無論成功或失敗,終將歸於平凡。
華晨宇的《平凡之路》,充滿青春朝氣,屬於激勵型,代表了少年內心的堅定和對未來的嚮往。
那段充滿力量的高音「啊」,是年輕人吶喊,是對宿命的宣戰和向世界宣誓,平凡人追求不平凡,從此刻開始。
8歲的孩子雖然不能完全理解歌詞的含義,也理解不到中年人的滄桑人生,但卻能感受到歌中萌生的青春意境,接收華晨宇傳達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