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看新電影
公眾號:dy8943
性與毒品,是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繞不開的話題。
課長上周就推薦過HBO出品的《墮落街傳奇》,它聚焦的是美國70年代性產業。
今天,再來看看哥倫比亞的毒品帝國。
Netflix出品的《毒梟》第三季強勢回歸,讓你見識什麼是世上最兇狠的男人——
毒梟 第三季
Narcos Season 3這部神劇前兩季均是9分+的高分評價——
剛剛回歸的第三季開篇9.4,現在9.5,口碑高居不下,打破以往高分劇第三季跌下神壇的魔咒。
擔心一周一集追劇辛苦?
Netflix依然任性,一次性放出10集,同時還續訂了第四季,所以下一季我們可以看到墨西哥大毒梟。
豆瓣網友@聖地牙哥-北島 的評價,特適合形容這劇的觀感——
「這劇講的是嗑藥,看這劇也是嗑藥,根本停不下來。」
害怕第三季看不懂?別急,課長給你梳理和回顧前兩季——
《毒梟》前兩季講的是,上世紀80年代哥倫比亞大毒梟巴勃羅·埃斯科巴的真實故事。
基於現實案件,半真半假地還原巴勃羅·埃斯科巴從一貧如洗的窮小子,如何發家、崛起、建立強大的販毒帝國,甚至準備競選總統,再從榮華頂端跌落,最後命喪黃泉的傳奇故事。
巴勃羅·埃斯科巴發家時,一星期生產10噸貨,售賣5萬一公斤,每年有50億的收入。
甚至為了運毒販毒,專門開闢一條毒品運輸航線,你說牛不牛?
到80年代初,他已擁有300億美元的資產,曾被《財富》雜誌評選為全球7大富豪之一。
巴勃羅的錢多到什麼程度呢?
按照他長兄出獄後的說法,最鼎盛時期,他們每周要花 2000 美元買橡皮筋,用來綑紮賺來的現鈔。
以至於錢多到沒有地方放,還在全國到處挖坑,深埋地下,弄了一張藏寶圖。用富可敵國來形容,毫不誇張。
因為錢太多,巴勃羅乾脆把錢拿出來分給窮人。
在貧民窟的人眼裡,巴勃羅活脫脫是救世主;因此籠絡了不少人心,被百姓讚譽為「哥倫比亞羅賓漢」。
但誰膽敢跟他作對,立馬突突掉,絕不心慈手軟,冷血無情。
之所以如此囂張,是因為他手下這些毒販們即使被抓了也無大礙,在牢房裡照樣吃喝享樂,監獄整的跟夜總會一樣。
監獄對於巴勃羅來說,算是他的一個後方堡壘。
有富可敵國的財富和民心支持,巴勃羅的野心越來越大,企圖進入政界,甚至參與總統競選。
毒梟競選總統?是的,你沒聽錯,也只有在哥倫比亞這麼魔幻的國度才可能發生吧。
後來,巴勃羅成功進入議會,結果被司法部長萊拉當眾羞辱,還趕了出來。
一代毒梟何時受過這般屈辱,因此,他惱恨之下直接暗殺萊拉。之後,更是炸了一架飛機,只為弄死總統。
別看巴勃羅如此兇狠,他最大的軟肋就是家人,在自己創建的麥德林毒品王國瀕臨瓦解時,他惦記的是如何將家人平安送走。
因此隨著第二季劇情展開,「巴勃羅受害者反抗組織」的不斷暗殺打擊。
毒品界老大巴勃羅終於日漸式微,開始退縮,露出獨裁者的一面,炸了波哥大鬧市區的購物中心為自己造勢。
這也徹底得罪曾經擁戴他的人民,讓他徹底跟恐怖主義者劃上等號,最後慘澹收場。
得益於跌宕起伏的劇情設計跟華格納·馬拉的精湛演出,複雜多變的大毒梟巴勃羅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堪稱一代梟雄的完美代言人。
因此,追完第二季看到巴勃羅死掉,無數觀眾發出棄劇的吶喊,只因第三季不會再有巴勃羅。
但《毒梟》並不是簡單講述一代毒梟的崛起史,這個系列是以古柯鹼的運輸經營為主線來組織劇情,劇中穿插的史料更可見製作方的野心。
當《毒梟》被宣布續籤第三第四季時,製作人Eric Newman表示:
「販毒世界中的焦點發生了轉換,我們會探索這個過程。從最初把劇命名為《毒梟》而不是《巴勃羅埃斯科瓦爾》的時候,我就一直想著要講述古柯鹼故事中的連續和承接。」
所以,追完這一季哥倫比亞篇,下一季墨西哥相聚了老鐵們!
第三季回歸,Netflix非常自信地在預告裡打上了字幕——
「一起見證,新王國崛起」。
「英雄」終有落幕時,巴勃羅死後,下一個毒梟的故事仍在繼續。
風水輪流轉,第三季輪到卡利集團(哥倫比亞第二販毒王朝)正式登場。
其實,卡利集團在前兩季已經出現過,號稱世界第二的販毒組織。
當巴勃羅落馬,他們毫無懸念登上第一的寶座。
相比巴勃羅的囂張獨裁,卡利集團的四位統治者更擅長隱藏自己,將販毒事業打理得如火如荼,卻又不失低調內斂。
當警方注意力都放在巴勃羅的麥德林集團身上時,他們已經不知不覺地壯大,每個月往美國輸入30噸古柯鹼。
老大Gilberto(吉爾伯託)、Pacho(巴丘)、Miguel(米格爾)、Chepe(齊皮)等四人,構成了卡利集團的領導核心。
話事人,當然是吉爾伯託。
前兩季中,巴勃羅跟政府打得不可開交時,為避免兩線作戰,便同卡利集團的巴丘進行和談。
然而和談失敗,巴丘召集卡利集團炸了巴勃羅藏身的摩納哥酒店,更是借用讓眾人不滿的「戰爭稅」來離間巴勃羅的左膀右臂,逼得巴勃羅不得不自毀江山。
飾演巴丘的演員阿爾維託·阿曼,可以說是第三季的顏值擔當。
一個巴丘就如此難纏,剩下三條毒蛇自然不是善茬。
卡利集團頭號人物吉爾伯託,將如何收買人心、把最大化利益做到極致。
在巴勃羅死後,遺孀塔塔聽從丈夫生前的意見來見吉爾伯託,只因為巴勃羅覺得同自己互相鬥爭這麼久的對手,在某些程度上能堅守「仁義」。
吉爾伯託果然沒辜負巴勃羅的期望,很大度地答應照顧對手的一家老小,只不過他要求接手整個麥德林集團,最大限度榨乾對方剩餘的所有財產。
集團的二號運營主管米格爾,主要掌控所有流入的錢和付出去的賄賂,為卡利集團掃除一切後顧之憂。
第三季中,新加入的角色齊皮,負責卡利集團在古柯鹼福地紐約的運營活動。
相較於從前的第一販毒集團,卡利集團顯得更為狡猾、機警、悶聲發大財。
在同麥德林集團競爭時,雙方協議約定邁阿密是巴勃羅的地盤,他們則「湊合著」使用東北邊更遠的紐約。
看起來距離更遠了,實際上當時邁阿密的人口180萬,紐約的人口則是700萬…
即便是同樣向美國運毒,以吉爾伯託為首的卡利集團,也比往床墊、孕婦身體塞古柯鹼的巴勃羅更為機靈:他們通過碳石來偷運可溶解的古柯鹼。
對於政府高官,他們可不像巴勃羅那樣野心勃勃企圖進入政界。
卡利集團耗費重金賄賂高層官員,在國會裡面安插眼線,層層滲透國家的方方面面,甚至是總統也接受他們的賄賂,成為他們的代言人。
這樣的販毒集團,洗白成世界五百強一樣的合法企業,跟政界精英企業高管談笑風生,被稱為是「卡利的紳士」。層層監控的卡利集團,掌控著國家的消息渠道——
「走進警察局,他們會知道。打計程車,他們也知道。打個電話,別提了。電話公司基本上就是他們家的。機線員被吩咐,要密切注意那些利益相關的地方。比方說,美國駐波哥大使館。接到他們的電話……他們就盯上你了。就像管控嚴密的蘇聯。甚至可以說是卡利的克格勃。」
一手遮天的盛況下,卡利集團同樣處事囂張。
顏值擔當巴丘,其實是同性戀。在那個恐同的年代,巴丘這樣在公共場合展現自己性向的簡直是異類。莫名有種同性戀平等先驅的意味(霧)?
酒吧裡他先送上一瓶白蘭地示好,然後要求酒吧為自己放起BGM,再進入舞池邀請男伴一起共舞。深情的妖嬈舞姿,扭動的腰肢圈了不少粉。
周圍人的反應都是震驚,卻不敢質疑說話。
而上一秒還一臉深情跳舞的巴丘,下一秒就能騎上摩託車碾壓叛徒,堪稱性感與狠辣為一體的男人。
別以為卡利集團比起麥德林集團「顯得」更慫,實際上他們同樣殺人不眨眼,只不過更加隱秘,將自己的後路藏得更好。
第三季第一集結尾,對卡利集團殺人的交代,相較於明刀明槍,這樣的細節表現更讓人不寒而慄。
「他們用細鐵絲網裹住你的屍體
把你丟進考卡河裡
當你的屍體泡漲變大的時候
細鐵絲網會把你切成碎塊…」
相比巴勃羅,這樣的手段自然顯得更加低調隱秘,也悄然無痕。
因此吉爾伯託放話:「我們不需要通過綁架、炸彈才能成功,我們秘密行事。」
只為「回頭等他們發現的時候,我們已經消失無蹤了。」
根據歷史資料,卡利集團最鼎盛時期,壟斷了全世界80%的古柯鹼市場,每年販運高達340公噸古柯鹼。
一年內賺進230億美元,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相當於平均30秒就有23萬美金入口袋,簡直一本萬利!
儘管大家根據歷史已經知曉這些毒梟的下場,但還是忍不住想看那些刺激的過程。一方面看著一個個毒梟集團壯大,另一方面又盼著正義的探長能將其捉拿。
《毒梟》的劇情很大程度上在墨菲(波伊德·霍布魯克飾)、潘那兩位探員的旁白中鋪展開來。
前兩季中擔任旁白的墨菲探員第三季沒有出鏡,而佩德羅·帕斯卡飾演的潘那特工接棒, 成為緝拿毒販的主力。
佩德羅·帕斯卡是《權力的遊戲》中「多恩第一帥哥」紅毒蛇的飾演者。
相較於《權力的遊戲》中被悲情爆頭的命運,以及《長城》中馬特·達蒙助手這樣的角色,《毒梟》顯然給了他更大的發揮空間,下一季的墨西哥緝毒中,自然少不了他。
看完第三季,課長想起一句話——
當你在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與魔鬼做鬥爭的時候,當心自己也成為了魔鬼。
這劇,講的其實是人性抉擇,罪惡的孵化與終結。
一口氣刷完十集,一點也不誇張。
至少在看這部劇的時候,我從來沒有快進的念頭。
想看的,戳閱讀原文有資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