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看電影,學心理學。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義大利影片《美麗人生》。該片由義大利國寶級人物羅伯託·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並獲得第71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外語片等多項大獎,影片以二戰為背景,以樂觀的態度講述了一個悲慘的故事。
善良而樂觀的猶太青年圭多在一個義大利小鎮上準備以開書店為生,在那裡,他遇見了美麗的姑娘朵拉,經過一系列充滿了智慧、滑稽、陰錯陽差、浪漫的輕鬆片段,他們終成眷屬,然而,幸福生活卻那麼短暫,圭多的猶太身份讓他和他的兒子約書亞被納粹分子強行送往猶太集中營,妻子朵拉不是猶太人,本可以不用去集中營,但為了和丈夫、兒子在一起,毅然選擇同行。為了讓兒子幼小的心靈不受傷害,圭多用謊言為兒子編織了一個美麗人生,他告訴兒子,這是一場遊戲,遵守遊戲規則的人最終積分1000就能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回家。他用盡全力,在集中營的悲慘世界裡,為兒子營造了一幕美好的場景,在生命的最後一晚,他將兒子安頓在一個鐵箱子裡,當他被捕路過那個鐵箱子時,他知道兒子正注視著他,於是,他裝出一副滑稽的模樣,惹得兒子笑出聲,他仍然堅持著使兒子相信這一切都只是一個遊戲,千萬不要害怕,要微笑而樂觀地去面對。
片名美麗人生,主人公有一個美麗而幸福的家庭,圭多為他的家庭做出巨大的貢獻,他的一生是美麗的;兒子約書亞有一個美好的童年,有一個風趣的父親,父親帶給他的快樂使他的人生有了一個美好的開端;妻子朵拉有一個愛她的丈夫和一個可愛的兒子,她的人生也因此而美麗。我想,美麗人生更強調的是人生的意義,人生因意義而美麗。
美麗的遊戲背後是殘酷的人生,更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就算在最艱難最黑暗的日子裡,就算了無希望,死亡近在眼前,圭多依然深愛著並用生命與智慧保護著他的妻子與兒子,他的勇氣與智慧,即使在戰爭的硝煙瀰漫中,即使在集中營的暗無天日中,即使在最後槍聲響起,死亡來臨的那一刻,依然閃現著耀眼奪目的光芒。
而他的兒子與妻子終於獲得解放,當他們在陽光下抱在一起時,兒子約書亞大聲喊著,我們贏了!確實,在這一場浩劫當中,他們贏了,槍炮、炸藥、毒氣、死亡、飢餓,這些東西看似強大,最後的勝利者,卻只能是人和生活。真正的光芒,就像圭多朝他兒子眨眼的那一剎那,意思是,無論怎樣,只要我們不害怕,堅強、快樂,人生終究美麗。
同樣是戰爭題材影片,羅伯託·貝尼尼卻讓它來得更為輕鬆、更為感人,只要有愛和希望,生活最終就是美好的!在反映歷史的同時,讓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們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更加懂得應該怎樣生活,它告訴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告訴我們當面對一切不幸而又無法拒絕時,就把它當成一場遊戲吧,是遊戲就一定會有終結。
該影片也是對積極心理學的最好詮釋,積極心理學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提出並倡導,它關注人的優秀品質和美好心靈,關注人的智慧、創造性、愛的能力等積極人格特質,關注人的主觀幸福感、樂觀主義等積極主觀體驗,關注人的社會性,作為公民的美德、利他行為,社會責任感等等。在這場殘酷而血腥的戰爭中,主人公圭多從未放棄他的樂觀和笑容,從未因此而退縮,一個美麗的謊言帶給了兒子美好的期望,並且溫暖著他的親人和身邊的每一個人,這就是愛的力量。
各位朋友,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我們的生活,如何去迎合我們所處的世界,如何去享受我們的美好人生呢,看完這部影片,也許你會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