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自古都是人傑地靈的福地,春秋時期的齊魯大地更稱得上中華文明的中心之一,這裡不僅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而且還誕生了司馬穰苴和孫武這兩位兵家鼻祖。春秋戰國時代,由於沒有建立強大、統一的強有力政權,而各諸侯國之間競爭激烈,因此在用人方面非常開放,人才可以在各國之間自由流動。當時的頂級人才,大多數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孫武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孫武生於齊國,成年後四處漂泊,後來輾轉來到了吳國,當時的吳國的國王是闔閭。吳王闔閭也是春秋時期的著名諸侯,這裡不能不介紹一下。
吳王闔閭在沒有當吳王之前被稱為公子光,他是吳王壽夢的孫子,他的父親是吳王壽夢的長子諸樊。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老大諸樊、老二餘祭、老三餘眛、老四季札。這四兄弟裡面老四季札聲望最高,他不僅品學兼優,而且深受吳王壽夢喜愛。吳王壽夢生前就曾經要把老四季札立為吳國的太子,並作為吳王接班人來培養。季札是一位謙虛淡泊的君子,而且非常罕見的是,這位季札從內心深處非常不喜歡當吳王,於是他堅決反對父親廢長立幼,硬生生地把許多人夢想的王位推了出去。更加罕見的是諸樊、餘祭、餘眛、季札兄弟四人非常和睦友愛,屬於中國歷史上極其罕見的模範帝王家庭,其他三位哥哥不僅沒有因此嫉妒弟弟,而且更加堅定了要把王位傳給弟弟的想法。
後來吳王壽夢去世,老大諸樊被立為吳王,這位大哥並沒有忘記父親生前要立四弟當吳王的遺願,於是再次要讓位給老四季札。季札原則性非常強,再次堅定地推辭,為了表明自己的決心,季札甚至離開王宮跑到鄉下去種田,寧願當農民也不願當國王。後來大哥諸樊為了實現父親的遺願,就想了一個辦法。他跟其他兄弟三人約定,自己去世後由二弟餘祭繼位,二弟餘祭之後由三弟餘眛接任吳王,而餘眛之後就要傳位給四弟季札。這樣,經過三位哥哥的傳遞,最終吳王的王冠就會戴到四弟季札的頭上,這樣也就算是實現了父王壽夢的遺志,兄弟四人也就盡到了孝道。客觀地說,老大諸樊設計的這個類似4×100米接力賽式的王位權力交接路線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為如果四兄弟的死亡次序稍有顛倒,這個接力就失去了可操作性。
更危險的是其中只要有一位兄弟存有私心,就可能倚仗權勢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縱觀中國歷史,在帝位或者王位面前,帝王及其潛在接班人心存私心是最容易讓人理解的普遍規律。但是,更加令人驚奇的是,三位哥哥不僅先於季札依次死去,而且還非常守信地遵守了當初的約定。先是諸樊死後傳位給餘祭,餘祭又先於二位弟弟去世,於是按照約定老三餘眛繼承了王位。餘眛當上吳王剛兩年也去世了,按順序終於輪到老四季札了。
沒想到費盡周折的王位接力終於眾望所歸地傳到季札的時候,這位清高的王位繼承人仍然沒有改變初衷,他說:「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於是逃離了吳國,永遠放棄了吳國的王位繼承權。大臣們於是只好擁立前任吳王、老三餘眛的兒子僚繼承了王位,這似乎也是非常合理合法的解決辦法。三哥餘眛已經遵守約定傳位給了弟弟季札,弟弟季札不僅不接受,而且還離家出走了,那麼大臣們也只好擁立哥哥餘眛的兒子了,否則吳國將陷入非常危險的王位空白期。
讓所有的人沒想到的是,當年發揚風格一心要把王位讓給弟弟季札的大哥諸樊卻生了一個野心勃勃的兒子公子光。這位公子光變「要我當吳王」為「我要當吳王」,他最大的人生夢想就是當上吳王。為了順利實現「我要當吳王」的夢想,公子光為自己創造了一套理論:「吾父兄弟四人,當傳至季子,季子即不受國,光父先立,即不傳季子,光當立。」按照公子光的理論,父輩的王位接力既然因為四叔季札的棄權退賽而不能繼續,就應該在下一代繼續這個遊戲才公平,作為長子長孫,公子光認為自己才最有資格接過上一輩的王位接力棒,而不是由三叔的兒子僚加塞插隊直接登上王位。(點評:公子光的理論也有一定的道理,按照長子優先繼承的秩序,公子光是有資格當吳王的,不過僚也有僚的道理。誰的道理更有道理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倆都想當吳王。)
後來,這位公子光找了一個機會宴請自己的堂兄弟吳王僚。席間一位廚子上了一道菜,這道菜是一條烹製鮮美的大魚。吳王僚還沒來得及下筷子,只見廚子像變魔術一樣從魚肚子裡掏出來一把鋒利的匕首,然後就插到了吳王僚的肚子上。廚子眼露兇光,吳王僚當場斃命。這位廚子就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刺客專諸。由於策劃和實施了如此具有創意的經典暗殺,專諸成為與曹沫、豫讓、聶政和荊軻齊名的春秋戰國五大刺客之一,並被司馬遷列入了《史記.刺客列傳》(參見《歷史的個性:江湖》),而公子光也因為這次經典的暗殺行動而成功轉型,成為吳王闔閭。
就這樣,吳王家族禮讓友愛的優良傳統,隨著公子光陰謀篡位的成功而徹底斷送。可見在帝王之家,兄弟之間禮讓王位屬於偶然性突發事件,王位接力傳遞路線也就成了一種不可複製的模式而永遠地留在了史書裡。從吳王闔閭上位的過程來看,這位老闆野心勃勃而且心機很深。當上吳王以後,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成為一代霸主。在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登上始皇帝寶座之前,稱霸幾乎是那個年代所有傑出諸侯的主流價值觀和人生終極目標。一心稱霸的吳王闔閭需要的就是能徵慣戰的將軍,這時孫武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