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逆行影評,足以逆轉《信條》得口碑

2020-09-19 國學一方土

諾蘭的《信條》上映,影迷們充滿期待,始料不及的是太多人大呼看不懂,口碑大跌,導致2億的成本回本無望。

縱觀諾蘭的拍片記錄,記憶碎片是片段時間敘事,盜夢空間是夢境層次時間跨度不同,星際穿越是五維空間展示,敦刻爾克採用不同事件的時間線條敘事。諾蘭講的一手好故事,輔助敘事技巧和酷炫視聽打造了很多爆款。

一部電影打動觀眾需要與觀眾建立起感情共鳴,技法的理性與情感的感性達到平衡,觀眾自然會買帳,顯然《信條》的時空逆轉不是在影院看一遍就能消化的,從而妨礙了觀影時的情感投入,於是影院觀影失敗。

我們先不去分析大家最為頭疼的時空逆轉和鉗形攻勢,這些其實是最消耗觀眾感性的東西,試問在解了一道超難的數學題之後,筋疲力竭的觀眾哪還有心情感動,我們直接從故事著手,信條到底講了怎麼樣一個故事?

女主凱特和反派的破敗婚姻情節已司空見慣,最不為人知的其實是:男主的戰友尼爾是凱特的兒子。影片沒有展現未來時空的男主,展現的是當時的男主和未來回來的尼爾,以及當時還是兒童的尼爾。

完整的故事是:未來時空裡的男主與尼爾是過命的戰友,派尼爾回到過去啟迪自己,早點領悟鉗形攻勢的技術,使自己成為信條的領袖。尼爾回到現在的歌劇院救了男主,同一天在決戰的塔斯克陣地發現,自己得替男主擋子彈才能勝利,自己捨命救人,導致自己的生命徹底終結,男主含淚與尼爾訣別,同一天的越南船上,尼爾的媽媽殺死了自己的父親,童年的尼爾開始媽媽陪伴的生活,同時男主的使命變成保護尼爾和媽媽凱特,讓其順利長大在未來成為自己的戰友。故事完。

電影裡構造的時空逆轉、鉗形攻勢都是為了使這個故事順理成章。

那麼這是不是一個感人的故事,你是否會感動。這個故事追根溯源來自於古羅馬的悲情神話《農神吞噬其子》。電影中反覆提到了畫家戈雅:

男主去接近反派大BOSS薩特的妻子凱特,拿的是一幅戈雅的贗品畫作。

凱特欺騙丈夫薩特,讓他買了一幅贗品名畫,那幅畫的原作者也是戈雅。

兩百年前,戈雅在他的晚年創作了《黑色繪畫》系列,其中最著名的一幅叫《農神吞噬其子》

講的是羅馬神話故事,農神薩特(土星)閹割並殺了父親,但他被父親臨終前下了詛咒,他同樣會被自己的兒子殺死。為了阻止這個預言,薩特將自己的前五個孩子全都吞到了肚子裡,但最終他還是死在了第六個孩子朱庇特(木星)手裡。

故事的主角是薩特。

電影中還有有個無處不在的東西:SATOR方形。Sator作為碑文最早在義大利龐貝古城被發現,而《信條》中反派薩特、妻子凱特以及他們的兒子麥克斯也多次提到要去龐貝古城。

這塊碑文是一段回文,象徵著時間的倒流,它的字面意思是:農神薩特掌握著時間之輪的運轉。而這塊碑文中的每一行字在電影《信條》中都可以找到:

反派男主:SATOR

贗品畫家:AREPO

影片名字:TENET

歌劇院名字:OPERA

自由港倉庫公司:ROTAS。

大導演雷德利斯科特的普羅米修斯,立意於蘇美爾文明古巨人的傳說,但把太空騎士與人類的對話統統刪掉,用留白保留了神秘感。

信條沒有講明尼爾與薩特的關係,也沒有展示尼爾與男主未來的過命交情,也是一種留白。

在最終決戰勝利後,尼爾要逆行回去擋子彈,男主含淚道別,當下的尼爾,看到男主的淚水才明白,在未來時的戰友派自己回來時為什麼會哭,未來的男主在派尼爾回去時才記起來,過去的自己與未來的尼爾在過去做過了永別。

而尼爾只能處於迴環中,沒有未來。就像權遊裡的hodor,為了布蘭男主而存在,一將功成萬骨枯,hodor混沌半生,只為最後為布蘭抵擋殭屍赴死,只有死前那刻才清醒的知道自己的使命,並接受了命運。

最後附上幾個技術點說明:

尼爾逆行回去,逆行中的尼爾生命會加速逝去。

歌劇院、越南船上女主殺死反派,斯塔克陣地決戰都是同一天。

尼爾救了男主三次,最後訣別是要逆行回去,用逆行來替男主擋子彈,自己的生命徹底終結,所以男主才會含淚。對男主而言,他剛剛約會鉗形攻勢,會在未來組織全球各地的鬥爭。

末尾附上影迷們整理的主要人物完整故事線

相關焦點

  • 諾蘭新片《信條》影評口碑解禁,9月你會去影院支持嗎?
    這部片子主打「逆轉時間」的燒腦主題,由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齊、肯尼斯·布拉納等主演,一眾大牌真的非常有牌面呀!昨天,本片口碑正式揭曉 比如《Indiewire》就表示,這是一部宏大的影片,IMAX 大屏幕,回文式的標題與影片有著敘事關聯,故事燒腦。
  • 《信條》中不為人知的幾個細節彩蛋,你發現了嗎?
    摸娛貓表示已經完成了一刷,昨天也寫了一篇無劇透版的《信條》分析,那今天自然要寫一版有劇透的《信條》評價,來講解一下《信條》中的故事線和一些大家難以發現的細節彩蛋。首先,先捋一捋整部電影的故事線。加入了「信條」組織後,主角服從「信條」的安排,需要完成一個關乎人類存亡的大任務。初入「信條」,主角當然要和初入職場的新人一樣經歷必要的培訓,他在實驗室進行培訓時就為大家展示了《信條》中所闡述的核心概念——時間逆轉。
  • 九月逆轉時空!諾蘭導演新作MX4D®《信條》要來了
    傳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最新原創科幻動作奇幻大片《信條》(Tenet) 將於9月4日同步北美,登陸全國MX4D®影院。」的玄機,隨後劇院爆發的一場全副武裝激鬥也預示了圍繞這一時空絕密將會有驚天危機降臨。
  • 科學家如何看待諾蘭《信條》中的"時間逆轉"
    我覺得如果時間逆轉的話,確實可能要帶著氧氣罩。我覺得你得帶著自己的氧氣,同時你得帶著所有的一切去。必須你得需要陽光才看得見東西把,陽光射在物體上再反射到你的眼睛裡,但如果你認為進入了逆流時間裡,陽光怎麼才能進入你的眼睛?難道反過來陽光射在物體上,然後返回到太陽那裡去?所以你在那個世界可能看不見任何東西,你只能見到一大片光。理論上你還得帶著自己的車去逆流世界。
  • 看不懂《信條》的「逆轉時空」,看劉慈欣的這篇小說就懂了
    這應該是電影裡第一次出現「逆轉時空」這個設定。你只要理解了《信條》裡「逆轉時空」的概念。你只要理解了「逆轉時空」就能輕鬆的看懂《信條》。咱們都知道宇宙的形成是因為大爆炸。現在的宇宙還在不斷的膨脹之中。人類認知下的時間在跟隨宇宙的膨脹,像一條線一樣一直在行進。過去-現在-將來就是一條線嘛。是一種紅移。
  • 58《信條》丨時間逆轉,你轉得過來嗎?
    主人公穿梭於全球各地,開展特工活動,力求揭示「信條」之謎,並完成一項超越了真實時間的神秘任務。這項任務並非時間之旅,而是【時空逆轉】。這部電影昨天9月4號剛在中國大陸上映,截止目前9萬人在豆瓣上進行評價,豆瓣評分8分,處於下降的態勢,總體評價分為兩極化,喜歡的能把它捧上天,認為可以躋身豆瓣250以內,甚至前30.特別是一些資深的影評人士
  • 口碑堪比《盜夢空間》,上映第一天只值豆瓣8.0 ?
    。整部電影之所以複雜不容易懂,最大的原因就是,這次諾蘭塑造的世界裡,時空是可以逆轉的。如果你對這一點沒有做好心裡準備的話,你就在起跑線上開始沒跟上諾蘭的趟兒了。而這回諾蘭玩的已經不是大家熟悉的套路了,而是時空逆轉——因果的倒序、整個時間空間上的前後逆轉。
  • 尋影視|諾蘭新片《信條》影評口碑解禁,聽說沒人一遍能看懂?
    諾蘭新片《信條》影評口碑解禁,久違的大片爛番茄數據。目前爛番茄新鮮度79%(42評33鮮9爛),MTC是71分(18評13好5中)。為了成功,「主角」必須很快去應對超越真實時間展開的一些事件……但這不是穿越時間的故事,是「逆轉時間」。這是個很迷幻的概念,但真的是以科學為基礎的,諾蘭再次跟理論物理學家Kip Thorne合作,後者也擔任過《星際穿越》的顧問。
  • 十年諾蘭口碑最差!沒事兒千萬別去看《信條》
    1回顧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成名史,IMDB和豆瓣的口碑Top250是兩大「造神」推動器能入選這兩大神作榜單的最低門檻是
  • 《信條》劇情解析:了解這四點,小學生也能看懂諾蘭
    雖然諾蘭新作在北美地區口碑也只評到B,依然阻止不了諾粉們瘋狂解讀這部科幻電影。昨天菌寫了一篇無劇透文章,被小夥伴吐一臉口水,這也叫影評?儘管菌已經在文章中指出大部分觀眾看不懂《信條》的原因,還是有看過的觀眾,希望能進一步了解劇情解讀。其實我不太想寫的原因,是已經有專業影評號分析的很到位,不過既然小夥伴們「強烈」要求,我就從自己的角度,分析一下諾蘭在《信條》裡的時間詭計。
  • 正逆向解讀《信條》「拯救世界」的時空逆轉
    《信條》前半部,看上去基本上是正常的特工片,後半部從時間逆行回到前半部的各場景,展示「現在」幹預「過去」,阻止「未來」毀滅「現在」。我們一起來捋捋這個邏輯。電影到這部分,各路時間逆向正式開場。薩塔爾沒有拿到鈽241,以凱特為質逼問男主鈽241是不是仍在車上,於是薩塔爾時間逆行回到塔林公路,重找鈽241。也通過時間逆行回到塔林公路阻止薩塔爾的男主被薩塔爾點爆汽車,男主被尼爾救出後出現全劇穿插在燒腦中少有的幽默:「你大概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汽車爆炸後差點被凍死的人。」
  • 這肯定是諾蘭觀影門檻最高的作品《信條》
    從這些特點來說,《信條》依然是典型的諾蘭電影。但這次諾蘭玩得更大,特別大!《信條》繼承了《盜夢空間》「盜匪片」的形式,進一步放大了《星際穿越》中對時間概念的探索。《信條》則直接探討物理規則在時間維度中的逆向運行,不僅僅通過臺詞,而且通過視聽語言直觀呈現「逆行」的效果。
  • 諾蘭給《信條》設了多高的認知門檻?這有一本「時間逆轉」說明書
    而反觀《信條》,諾蘭這次並沒有花太多的筆墨去解釋如何實現時間逆轉、如何通過轉換門實現熵增熵減、時間鉗形戰術如何實施、自由意志到底能不能改變因果等問題,所有這些問題都是通過片中人物的簡短對話完成的,甚至就連本片的「立足之本」——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只是花了幾分鐘時間由一位女科學家向男主角做了簡單科普
  • 《信條》中國首映 導演諾蘭:我不期待逆轉時空
    電影中,這位逆行投身終極大戰的特工主角甚至沒有姓名,諾蘭解釋,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將觀眾與主角拉到同一條時間線:「這樣大家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會更像是在感受『現在進行時』的故事,而不是在看已經發生過的內容。」能夠成為諾蘭新片的男主角,約翰·大衛·華盛頓直言這是自己演員生涯當中最值得興奮的一刻。
  • 《信條》影評:《信條》的觀影體驗如何?
    該片也是在這2項設定中進行劇情推進,觀影體驗很好。→2、人能通過某項裝置回到過去來影響未來發展→→3、在逆向世界裡可以「逆逆得正」→→→4、同一時間和空間內可進行不同時間流向的「時間鉗形攻勢」→→→→5、時間逆轉不是時間旅行,而是時間循環→→→→→6、→→→→→→............
  • 諾蘭《信條》結局解析!13個重點問題解答,你腦中也展開時間鉗形...
    若你想「逆行」,由於一般的空氣無法進入逆行者的肺,在時間中逆行的人們必須得穿戴特別的氧氣罩才能行動自如,這也方便觀眾們區分畫面中的人們誰是逆行者;倘若逆行者接觸到順行時間中的自己,就會造成「自我毀滅」──等同於自殺行為。 「演算機」是什麼? 演算機能逆轉整個地球的熵,引發熵反向,足以毀滅全世界。
  • 如何理解《信條》中「熵」的體現,時間逆轉有可能嗎?
    千呼萬喚,由傳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燒腦神作《信條》,終於上映了。影片講述了世界的存亡危在旦夕,國際特工試圖利用「時空逆轉」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間逆轉有可能實現嗎?這就解釋了過去和未來是有差別的,過去更加有序,而未來更加無序。熵就像時間之箭,沒有回頭的可能。
  • 正在上映《信條》!豆瓣TOP10預定!諾蘭神仙新作口碑已經炸了!
    而《信條》作為「時空三部曲」的終章,諾蘭為其制定了前所未有的時空法則。在曝光的超長花絮中,揭秘了該片的基本概念,是來自於物理學上的「熵值可逆」,諾蘭就是以此為基礎創立了整個「時空逆轉」的精妙世界觀。簡單一句話總結:這肯定是諾蘭觀影門檻最高的作品,像一場150分鐘的智力競賽。諾蘭喜歡在電影中引入新鮮的概念,用複雜的方式(令人眼花臉亂的多線敘事)講述簡單的故事。從這些特點來說,《信條》依然是典型的諾蘭電影。但這次諾蘭玩得更大,特別大!
  • 也說《信條》:拍什麼和如何拍,對科幻片同樣重要
    當時,年僅22歲的英國人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在《科學學派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叫《時間的鸚鵡螺》的短篇小說。後來,威爾斯將這個短篇反覆修改,到1895年拿出了第五稿,並正式出版。這便是奠定了威爾斯在世界科幻文學史上一代宗師地位的名著——《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
  • 《信條》時間逆轉機器的奧秘 燒腦電影《信條》到底講了個啥
    因此逆轉狀態下,人類無法自主呼吸,需要時刻佩戴氧氣罩,這就構成影片中,區分人物正向狀態、逆向狀態的一個重要標誌。我覺得諾蘭最牛逼的地方,不是提出這個概念,而是在玩。相比較下,《信條》確實少了點內味兒。得承認,對比這幾部來說,《信條》總體色彩是偏弱的。最顯著的缺點是,無法讓觀眾共情。這部片,更像理科生想用一部電影的時間,告訴你關於時間的新玩法,更新敘事的新方法。唯二兩處動情處,是男主和夥伴尼克的生離死別,還有對女主的人性化寬容。也就點到為止,沒有過度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