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劇透。放心看。
諾蘭的燒腦系列電影《信條》上映了。
好看。超級好看。用兩個字形容就是秒啊。
我作為一個電影愛好者,真的是打開了我的新世界。我覺得新奇,太新奇了。這應該是電影裡第一次出現「逆轉時空」這個設定。
你只要理解了《信條》裡「逆轉時空」的概念。你就能看出電影裡時間線的安排是多麼的巧妙。也就諾蘭能拍出這樣的電影。如此的奇思妙想再加入如此嚴謹的電影設定。有奇思妙想不難,很多導演都有讓人嘆服的想像力。難的是把這種奇思妙想安排的如此嚴謹,環環相扣。諾蘭真是讓人嘆服。
從主人公第一次接受測試,到最後的任務,你會發現「逆轉時空」這條線始終貫徹全片。你在開始看的時候,如果你看的夠細心的話,你會發現很多情節裡會多出一個奇奇怪怪的人。看似毫無關聯,其實是本片的精髓。當你看完電影之後,就會發現這些多出來的人和這些情節像莫比烏斯環一樣連在一起,循環反覆,生生不息。
很多人都說看完之後,有點懵。看完發懵很正常。我看我也懵。尤其是最後解救「算法」的那段。它劇情進展太快了。一時腦子轉不過來。這很正常,但是不耽誤你對整部電影的理解。你如果二刷三刷就能慢慢捋清了。
《信條》裡最大的難點就是這個「逆轉時空」的概念。你只要理解了「逆轉時空」就能輕鬆的看懂《信條》。
咱們都知道宇宙的形成是因為大爆炸。現在的宇宙還在不斷的膨脹之中。人類認知下的時間在跟隨宇宙的膨脹,像一條線一樣一直在行進。過去-現在-將來就是一條線嘛。是一種紅移。
當宇宙膨脹到一個零界點之後,就會開始坍縮。宇宙重新坍縮到奇點。這個過程中時間會發生倒流(假說)。就像把我們的人生重新倒帶一樣,從老年再到嬰兒,把我們的人生重新倒著過一遍。是一種藍移。
劉慈欣的短篇小說《宇宙坍縮》就寫過這種紅移變藍移的現象。
你只要看了劉慈欣的這篇小說,你就完全明白《信條》裡的時間倒流是怎麼回事。
我很慶幸我之前看過劉慈欣的這篇《宇宙坍縮》,所以我看《信條》一下我就轉過這個彎了。一下就理解了電影裡倒放的這種現象是這麼回事。後邊的劇情就很通順,很理解。
諾蘭講故事的能力,確實是厲害。像一個電影界的魔術師。你看其他導演拍回到過去,像《終結者》或者《復聯4》都是回到過去,拯救世界。諾蘭偏偏要玩出花。
比如你在9月10號,想回到9月5號拯救世界。那你坐時間機器直接回到9月5號逆天改命就行。反正大家都是這麼幹的。
但是諾蘭偏偏不這麼幹。他是從9月10號到逆轉機裡先逆過來。往回過,9號,8號,7號,6號,5號。但這時候你是逆行,你跟全世界都反著,這不好操作。那就先回到4號,再用逆轉機把你正過來。再等到5號去逆天改命。
這個設定越想越有趣,越想越好玩。
可以說,諾蘭開啟了這種時間旅行的新玩法。
時間旅行這種概念電影拍到現在,都大同小異了。從《回到未來》到《終結者》到《復聯4》其實都差不多。設定上都是不能跟另一個時間線的自己接觸,已經發生的無法改變,還有「爺爺悖論」,大家都是這麼玩的。
諾蘭拍的《信條》這就開闢了一條新思路,大家的思路一下打開了。功在千秋。可以想像未來肯定會有更多更好的關於時間旅行的電影出現。
我不是諾蘭神教的人啊,我不會尬吹。現在每年生產上萬部電影。這種情況下想要創新非常非常的難。題材、創意雷同太容易了。諾蘭能開闢一條新路,真的太棒了。
我真想大喊一聲,諾蘭,永遠滴神。
好啦,本期節目就到這了。你對電影《信條》有什麼看法,歡迎留下你的意見。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