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逆轉、鉗形運動 《信條》裡的燒腦科學你懂了嗎

2020-12-20 南報網

2020-09-09 09:50圖文來源: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熵增熵減、時空逆轉、鉗形運動……

《信條》裡的燒腦科學你懂了嗎

「你去電影院考試了嗎?」這是這些天諾蘭導演的新作《信條》給上班族製造的社交話題。記者粗略算了一下,電影裡出現了「熵增熵減、時空逆轉、鉗形運動、多維宇宙、冰山理論」等科學術語,從而引發了理工科VS文科生各種「掐架」。不過電影中傳遞出的「時間倒流」的概念,讓不少觀眾覺得妙趣橫生:假如生活中的一切真的能像膠片「倒放」一般,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冷闢理論一上線

智商就著急了

熵增熵減

諾蘭的前作中,《盜夢空間》圍繞潛意識和多層夢境展開,《星際穿越》講到了蟲洞和黑洞,而《信條》則用到了這個更加冷門的物理學知識——熵(shāng),來建構電影的核心概念「時間逆轉」。「熵」代表著一個系統的混亂程度。理論上說,每個物理定律都是對稱的,能夠沿著時間前行和後退,但熵卻是單向的:正常情況下,世界是一個從有序走向無序的單向過程,也就是「熵增」。但在《信條》裡,未來的人類通過某種黑科技達成了「熵減」狀態,從而實現「時間逆轉」。

鉗形運動

片中還出現「時間鉗形運動」,鉗形是軍事術語,本來指一方從兩個方向同時進攻,而電影從兩個不同的時間方向進行夾擊,正向時間和逆向時間同時作戰。片尾高潮部分的「時間鉗形大戰」堪稱精彩,紅色代表正向,藍色代表逆向,這部分呈現了大量的逆時間奇觀——看著大銀幕上,大樓從爆破回歸完好,一部分戰士是倒著走,一部分車是倒著開的……

祖父悖論

電影中還探討了著名的「祖父悖論」,這是法國科幻小說家赫內·巴赫札維勒在1943年的作品《不小心的旅遊者》中提出的理論:「假如你回到過去,在自己父親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殺死,但祖父死了就沒有父親,沒有父親也不會有你,那麼是誰殺了祖父呢?」從而延伸為人在穿越時不能改變任何已發生的事件,後來也成為科幻影視作品的準則之一。所以電影中,正向時間的你和逆向時間的你是不能接觸的,一旦接觸就會灰飛煙滅。

電影呈現:沒有時間機器,不要緊,時間只能朝著一個方向?但可以「轉身向後」,不要熵增,而是熵減,不違反定律,只是顛倒一下順序。

時空逆轉有可能實現嗎?

理論上是真有可能

看過《信條》的觀眾,一定對出膛的子彈飛回槍內的畫面印象深刻。這樣的「時空逆轉」理論上可能實現嗎?是否符合科學?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謝懿教授表示,認識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弄懂一個概念,就是人類是如何感知到時間的。

「實際上,人類是感知不到時間的。所謂的時間感知,是由運動帶來的,都會有一個運動現象作為參照。如果眼前你看到的一切是靜止的,那你是無法感知到時間的『流逝』的。」謝懿介紹,還有另一種物理學觀點甚至認為,時間是不存在的,是一個「柏拉圖的世界」。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時間是有方向的,我們只能見到一個杯子從完整到摔碎的過程,無法實現從碎片「拼」回完整的杯子的場景。如果讓我們看兩張靜止照片,一張是桌子上的酒杯,另一張是地板上的玻璃碎塊,我們也能毫無困難地指出,在時間上哪一張照片先拍,哪一張後拍。這在物理學上被稱作「時間之箭」。

「雖然現實生活中的「時間之箭」有方向,但在理論上,牛頓力學和愛因斯坦方程已經證明,時間完全存在『負向演化』的可能。」謝懿說,時間正向演化或是負向演化的改變,科學家設立了一個專屬的名詞「熵」作為衡量標準。現實生活中的「時間之箭」,是一個「熵增」的過程,它指一個沒有能量輸入的封閉系統會傾向於從有序變為無序,過程不可逆。而電影中的時間逆轉,就是一個「熵減」的變化,電影裡把時間逆轉的子彈和武器就叫做逆熵武器。

「熵增與熵減也不是完全獨立存在的,舉個例子,節假日的高速公路,因為車流量大而堵車,但卻有司機淡定地在車裡聽起了音樂,一點都不著急,呈現出『風景這邊獨好』的狀態。這裡的熵增和熵減就是並存的。」

電影呈現:時間「不動」,人「動」。而傳統科幻電影中的時空穿越,無論是回到過去還是前往未來,就是人不動,而時間動。

在平行的時間裡可穿來穿去?

先把「蟲洞」撐開再說

電影裡的神奇畫面,還包括自由港裡主人公推開就能進入平行世界的「任意門」。「理論上的『任意門』有一個概念叫『蟲洞』,它可以視作是連接兩個宇宙的管道。兩個平行的空間可利用蟲洞來連接,穿過去之後實現真正的『時空轉移』。」謝懿介紹,目前,蟲洞依然是一種充滿潛力的天文學理論研究,「在科學家的假設和演算裡,利用蟲洞實現時空轉移需要一個前提,那便是利用一種力量或是物質,將蟲洞撐開。」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基普·索恩曾做過聯想,人類到2050年的時候或許能夠預測更多的東西,可以看到宇宙大爆炸以及整個宇宙中發生的現象,包括黑洞碰撞以及其他彎曲面的現狀。而當人類真的進行時間旅行的時候,可能每個人穿越高速移動的蟲洞途徑都不一樣,或許返回時會變得更老或更年輕,當然直到現在人類對此還是沒有答案。

相關焦點

  • 真燒腦?被神話?5分鐘帶你看懂諾蘭科幻巨製電影「信條」
    小編吐槽:看不懂就對了,因為這就是諾蘭獨樹一幟的電影風格。他喜歡讓電影變為燒腦遊戲,更愛看到觀眾因此燒腦而一臉懵逼的樣子。正如當初所有人反反覆觀看《盜夢空間》,還一板一眼地解析男主最後是在夢境還是回到現實時的專研勁兒一樣的「可愛」。
  • 諾蘭新片《信條》:時空逆轉燒腦來襲,這些地方你都看懂了嗎?
    諾蘭的電影一向以燒腦著稱,很少有觀眾第一次看就把所有情節、細節看透。相信此次《信條》觀影,很多朋友還是一頭霧水。別擔心,連演員們也是這種感覺。為了防止劇本洩密, 每個演員只拿到了自己飾演部分的劇本。原本多重時間線穿插的複雜情節,再加上殘缺的劇本,演員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演的是個什麼故事。
  • 時空逆轉,時間鉗形,諾蘭燒腦新片《信條》到底講了個啥?
    與科幻標籤相比,影評娛媒、觀影群體貼給這個導演的更多的是「燒腦「。從《記憶碎片》講述時間定格到《失眠症》模糊日夜交替,到《盜夢空間》營造的多層夢境時間,再到《星際穿越》的改變時間維度,乃至《敦刻爾克》的陸海空三時間線交叉,諾蘭利用理論科學上的超概念打造了一部部燒腦科幻大片。此次上映的《信條》聚焦時間逆轉與多重平行宇宙,將諾蘭的燒腦系列再次拓展。
  • 《信條》時間逆轉機器的奧秘 燒腦電影《信條》到底講了個啥
    他電影的難懂燒腦,從來不是刻意為難觀眾,而是他自我對時間的思考。在網友們看來:其他導演的電影看不懂:是部垃圾。諾蘭導演的電影看不懂:你是垃圾。如果你願意花時間,去琢磨諾蘭在影片裡,埋下的所有伏筆和深意。你就會不由自主愛上他,大讚一句:這個男人的腦子,實在太牛逼了!
  • 信條裡時間鉗形戰術是什麼意思 電影信條裡的時間鉗形部隊表現如何
    《信條》裡時間鉗形戰術是什麼意思除了那場奪取時間武器的戰鬥使用了「時間鉗形戰術」(10分鐘)之外,整部電影講述的就是一場歷經幾十年的「時間鉗形戰術」。只不過一個是正面戰鬥,而另一個是諜戰。如果你是一位紅隊的士兵,在你開始戰鬥的時候,你會發現藍色小隊正在「倒退著撤退」。所以在黑人男主的主觀時間線中,他先發現了Neil的屍體,而後發現Neil倒退著替自己擋下子彈,打開門倒退著跑了出去。但是在Neil的主觀時間線中,由於他是逆時間而上,所以他是在逆流時間的世界中,跑到鐵門處打開門,並成功替黑人男主擋下逆流子彈而死。
  • 《信條》太燒腦 觀眾看不懂
    「你看懂了嗎?」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9月4日),諾蘭新作《信條》上映,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
  • 諾蘭新作燒腦大片《信條》無劇透觀影指南
    你看了諾蘭的《信條》了嗎?你看懂諾蘭的《信條》了嗎?但是《信條》一上映,小焰差點在電影院裡哭出聲來:這也太燒腦了吧!有朋友去看了信條,回來信誓旦旦地告訴小焰,他懂了。在小焰問了他兩個問題之後,他嘆了一口氣,說了三個字:草率了。
  • 科幻電影變成物理課堂,「燒腦」的《信條》錯在哪兒?
    上周五(4日),科幻動作片《信條》在國內上映,第二天票房過億,影片中出現的「時空逆流」「祖父悖論」「時間鉗形戰術」等物理學概念被網友刷屏分析;雙向時空場景中的槍戰、爆破、動作場景也讓觀眾大呼過癮。然而,只靠「燒腦」設定和視覺奇觀,能成就一部好電影嗎?
  • 科幻電影變物理課堂,「燒腦」的《信條》錯在哪兒
    上周五,科幻動作片《信條》在國內上映,第二天票房過億,影片中出現的「時空逆流」「祖父悖論」「時間鉗形戰術」等物理學概念被網友刷屏分析;雙向時空場景中的槍戰、爆破、動作場景也讓觀眾大呼過癮。然而,只靠「燒腦」設定和視覺奇觀,能成就一部好電影嗎?
  • 深度解析電影《信條》裡的基礎理論,讓您秒懂逆轉世界的奧秘
    男主和尼爾都是信條的成員,他們都來自於未來時空,是行走在時間裡的守護者,影片結尾,男主問尼爾,「是否認識他很多年了?」,尼爾則告訴他,「你在過去有個未來,對我來說是多年前,對你來說是多年後」,並未明確的告訴他具體的時間。
  • 年度燒腦巨製?《信條》終於來了!
    有人甚至認為《信條》擔負著拯救電影市場的大任。但,很多觀眾表示,只看一遍《信條》可能完全看不懂……可以說,《信條》是諾蘭導演過的最最最燒腦的電影了!所以,看電影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這部電影。
  • 太燒腦《信條》口碑創諾蘭作品新低
    「你看懂了嗎?」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諾蘭新作《信條》上映,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地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諾蘭給觀眾出物理大題「看完一臉蒙。」「太燒腦了,不知道在講什麼。」
  • 《信條》一部很燒腦的電影,你看了嗎?口碑兩極,看懂的又有多少
    《信條》是美國與英國合力打造的一部科幻、驚悚電影,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兼任編劇,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發行出品,該電影還聚集了一大批優秀傑出的演員,是由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茨基、麥可·凱恩、肯尼思·布拉納、亞倫·泰勒-詹森、迪寶·卡帕蒂婭、克蕾曼絲·波西等人參與主演
  • 《信條》一部很燒腦的電影,你看了嗎?口碑兩極,看懂的又有多少
    《信條》是美國與英國合力打造的一部科幻、驚悚電影,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兼任編劇,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發行出品,該電影還聚集了一大批優秀傑出的演員,是由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茨基、麥可·凱恩、肯尼思·布拉納、亞倫·泰勒-詹森、迪寶·卡帕蒂婭、克蕾曼絲·波西等人參與主演。
  • 值得二刷的一部電影,時空逆轉顛覆思維,淺淡諾蘭軟科幻信條
    《諾蘭信條》這部電影在中國沒有太強的知名度,所以對於大部分的中國觀眾來說,克里斯多福·諾蘭這位導演闊別銀幕時間要更久一些,而這一次諾蘭帶著《信條》回歸再次主打時空逆轉這種燒腦體驗,在電影上映前就在國內掀起了不小的波瀾,這幾年因為自媒體的發展,諾蘭的電影也在各位作者反覆解析下不斷的走向大眾,為諾蘭在中國積累了一批堅實的擁躉
  • 熵,祖母悖論,《信條》如何逆轉時空?
    電影《信條》是諾蘭導演又一燒腦力作,該片以全新的方式詮釋了時空穿越。同樣是穿越時空,在以往的電影中,故事的主角是在不同時間節點上進行跳躍,這部電影卻沒有採用這個套路,而是使正反時空交疊在一起,創造了新的視覺觀感。
  • 《信條》劇情設定燒腦 網友整理觀影攻略
    「你看懂了嗎?」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諾蘭新作《信條》上映。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諾蘭給觀眾出物理大題「看完一臉蒙。」「太燒腦了,不知道在講什麼。」「正向時間裡反派不是死在越南了嗎,那未來時間裡反派還如何存在?」
  • 諾蘭科幻燒腦大片《信條》有多少人沒看懂?其實並不是智商問題
    《信條》的影片簡介非常簡單,世界存亡危在旦夕,「信條」一詞是唯一的武器與線索,主人公穿梭於全球各地,開展特工活動,力求揭示「信條」之謎,並完成一件超越真實時間的神秘任務。這項任務並非時間之旅,而是「時空逆轉」。
  • 信條:燒腦有餘,深度不足
    不過,本片卻出現了一種黑科技,可以人為地控制「熵減」,重新讓無序變得有序,從而實現「時光逆轉」。換而言之,在正向時空中,熵是增加的,時間向前;在逆向時空中,熵是減少的,時間倒退。正向時空與逆向時空並未兩條平行線,而是盤根錯節,形成了莫比烏斯環,因即是果,果即是因。
  • 諾蘭燒腦電影《信條》沒看懂?這篇文章,可以解答你的所有問題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是屬於科幻影迷的節日,在《星際穿越》《盜夢空間》復映過去不久之後,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最新的燒腦電影《信條》又登上了大熒幕,如果你同時還是諾蘭的影迷,那簡直不要太幸福!《信條》則是通過正反同在的拍攝,詮釋了熵增熵減這一科學概念,用光影展現了時空的交替,當現在和未來的男主相遇在一起並肉搏,讓人不禁想起了《復仇者聯盟4》中美隊和過去的自己戰鬥的場景,不過《信條》中還加上了祖父悖論,更能引發觀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