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姐姐是在一次中韓地質交流活動上,初識便覺得姐姐是個極會找樂子的人。事實證明,姐姐絕對是個會玩、會讀書、會生活的女博士。很有幸,這次邀請到姐姐加入平臺,以一位在韓國留學生的角度,看待此次樸槿惠事件。
—— 攝於2014年 張莉
三年前一次學術交流的會議上,我見到了韓國前總統樸槿惠,本人。
識人以面,真實的外表總會改變過往的既有印象。她看起來比我想像中瘦弱很多,溫和謙遜,與新聞媒體中看到的她完全不同。也正是因為那次機會,我藉此拜讀了這本《絕望鍛鍊了我:樸槿惠自傳》。流淌的文字之間,我看到的,恰是一位謹慎、自律又堅強的女子。
從韓國第一千金到平民孤兒,她的人生就是一部最為真實的韓國現代史。」
——《絕望鍛鍊了我:樸槿惠自傳》
一語成讖,「絕望」本來只是宣傳品的噱頭,也可以說是對她人生的綜述。如今回看,使然多少有些反諷:從絕望開始,以絕望結束。
跨年而來,韓國政局動蕩,上演「我的閨蜜總統」年度大戲。
當她離開青瓦臺回到自己多年未住的家門前時,擁護者在那裡等候,她微笑著與大家打招呼。有人說:你以為你是明星見面會嗎?毀了韓國還笑得出來?我讀不懂她微笑背後的辛酸。
我不曾經歷過她的絕望,也許只有絕望過的人會懂。一個把自己「變賣」給政治的女子,終於由此飲鴆。
自幼,樸槿惠受到母親的影響頗深。
母親嚴於律己的作風影響著樸槿惠的成長。在青瓦臺生活也並沒有什麼優待,母親認為青瓦臺的庭院就是孩子們的財富,別人送來的玩具反倒讓母親憂心忡忡。她說:別人都沒有的東西,讓孩子們輕易地得到,這對他們的成長非常不利。
身為當時的第一夫人,母親的使命感非常強,她說「丈夫的錯誤,有一半是妻子的責任。」
「雖然我們住在人人羨慕的議長官邸,卻沒有任何值得讓其他小朋友羨慕的特別東西,日子過得非常簡樸,就連搬進青瓦臺後也不例外。對小時候的我們而言,青瓦臺反而是一個處處充滿限制和痛苦的地方。」
——《絕望鍛鍊了我:樸槿惠自傳》
父親樸正熙也會在晚餐時同孩子們交流,詢問他們關於社會現狀的看法。從那時開始,樸槿惠不僅培養了愛國之心,也學會了如何思考。樸槿惠的大學專業是電子工程,當父親問到她緣由時,她答道——韓國應該要拼電子產業,我希望成為產業的主力人才為國家做出貢獻。
從那時開始,父親為她提供了更廣闊的世界:從遊歷各國,到開始涉足外交任務。
在法國留學期間,樸槿惠得知了母親遭到暗殺的噩耗。我很難想像,一個人在異國的新聞報紙頭條看到母親被刺殺的場景,這是多麼的痛徹心扉。當時樸槿惠即刻回國,整理母親的遺物,心頭就像是被刀凌遲般痛苦,像破了個洞一樣,冷風颼颼地吹進來,食而無味,寢而不眠,過了一段行屍走肉般的日子。
然而她沒有時間悲傷,她要振作起來。
「我被賦予了一項新的使命。二十二歲的我代替母親,成為韓國的第一夫人。」
——《絕望鍛鍊了我:樸槿惠自傳》
希望成為學者的樸槿惠,人生的軌跡被改變了。
母親的使命感支撐著她,她決定接受自己的宿命,破繭而飛,回去,去輔佐父親的政事。那段時間裡,樸槿惠付出所有的努力讓韓國擺脫貧困,她不停地走訪民間,建立醫療保險制度,加強經濟發展,解開外交爭議。
她像一顆年輕的流星,籠罩在父親的光輝下,卻早早照耀了韓國的天空。
「對於身為青瓦臺女主人的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尷尬的狀況。一句話、一個行為都有可能造成兩國反目成仇,因此我如履薄冰般地小心謹慎。」
——《絕望鍛鍊了我:樸槿惠自傳》
然而1979年10月26日,悲劇再次降臨:樸正熙遇刺。
樸槿惠接到消息時,身體瞬間僵住。她無意識脫口而出「前方沒有任何異常嗎?」她擔心的是——朝鮮會趁著父親過世這個時刻發起武力進攻。
「父親的遺體在凌晨天一亮就移回了青瓦臺,就安置在五年前放置母親遺體的屏風後面。那一刻,即使有人再背後刺我一刀,恐怕我也不會覺得痛了。」
——《絕望鍛鍊了我:樸槿惠自傳》
樸槿惠離開了青瓦臺,不僅必須填補父母的空缺,擔任一家之主,而且孤身一人周旋於這個世界的危險之中。身邊飛揚著各種非議,然而樸槿惠沒有任何力量去拆穿謊言,身邊的人開始一一背離他們,樸槿惠一家消失在歷史背後。
曾經在最高處俯視過這個國家,當父親離世後,她也嘗盡了仰望天空的滋味。
三十歲之後,樸槿惠開始學習中文。
讀過《法句經》、《金剛經》等佛教經書和中文哲學書籍,她自己也作為文人的角色出版了《要是能出生在平凡家庭》和散文集《終究是一把,終究是一點》。看書名,有點雞湯,但是,四十歲以後,樸槿惠享受著安心的生活,內心更加包容。
樸槿惠不是沒有想像過——如果母親沒有過世的話,可能她會像平凡人一樣,過著家庭主婦的日子。然而對她來說,那種日子早在年輕時就已經是落幕的夢想了。擔任第一夫人之後根本無暇去思考戀愛和結婚,大學期間更因為是總統的女兒所以完全沒有自由。回想起來,她並沒有談過像樣的戀愛。青春歲月如同穿越沙漠的駱駝一樣,默默地度過。
直到1997年爆發IMF危機,媒體每天報導國家面臨破產危機和大量失業的情況,這令樸槿惠心痛不已,她擔心過去建立的成就會在一夕間成為泡沫消失。韓國畢竟不是大國,在如林大國的夾層之中,絕地重生的機遇要遠遠鮮于徹底滅亡的遭遇。
樸槿惠不斷地問自己:國家都已經如此搖搖欲墜了,我還能獨自過著平靜安逸的生活嗎?死後又如何問心無愧地見父母呢?
「終於,我決心要走『政治人樸槿惠』這條路。我下定決心要為了大韓民國的前途奉獻餘生,即使將來要越過的山嶺再險惡、再陡峭,我也不想再猶豫了。於是,我重新踏入了政界。」
——《絕望鍛鍊了我:樸槿惠自傳》
她將「為完成父親未完成的事業盡一點力」作為口號,連續五次當選國會議員。2012年12月19日,60歲的樸槿惠以51.56%的得票當選韓國新任總統,重新回到青瓦臺。
樸槿惠以韓國第一任女總統的角度,見證了韓國的崛起,大力發展政治和經濟,力挺亞太自貿區,卻最終以親信門和薩德危機草草收尾。
樸正熙遇刺、盧武鉉自殺、樸槿惠入獄,韓國即韓劇。
時間來到2017年3月27日,樸槿惠遭檢方提請批捕,被控十餘項罪名。如果最終被判罪名成立,她可能將獲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而法院是否批准逮捕,預計最快將在本月30日晚或31日凌晨做出決定。
3月12日,樸槿惠離開青瓦臺時的一句話,讓我覺得意味深長——
「我沒有完成我的總統職責,表示非常抱歉。對國民的支持和信任表示感謝。所有的責任都由自己一個人承擔,相信真相終有大白的一天。」
——樸槿惠
這也許是她留給全世界的最後一句聲音。希望這能在她未來的自傳中,得以刊印。
作者簡介:張莉丨留韓美女博士
本期互動
歡迎和我們分享你對此次事件的感想
關於韓國的問題,也可以留言哦~
感謝一直關注的小夥伴
註:轉載請標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