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肖像怎麼拍?這兩種布光很實用

2021-02-14 INIstudio

寬和窄布光是拍攝半身肖像時,非常有用的兩種布光風格。它們的主要區別是臉部的哪一側受到主光的照明。

 

考慮鼻子的方向

如果主體不是正對鏡頭,那麼他的鼻子就會朝向畫面的一側。鼻子相對於主光的方向決定了這張照片是寬布光還是窄布光。

圖中,模特的鼻子與主光(一支安裝在Westcott Apollo 中號柔光箱中的閃光燈)位於鏡頭的同一側,從相機的角度來看,模特臉部狹窄的一側受到主光照明―這就是術語「窄布光」的由來。

在上圖中,模特轉了一下身,將鼻子朝向鏡頭,不再面對柔光箱。鼻子與主光在鏡頭的兩側。現在,他臉部較寬的一側受到主光照明。

照明細節

環境:室內影室
時間:不重要
現場光:沒有
閃光燈:一支580EX II
測光模式:手動
變焦:200mm
修飾附件:Westcott Apollo中號柔光箱
與主體距離:剛好位於畫面外
高度:1.8m高,向下
觸發:超長E-TTL線纜

相機細節

相機:5D
鏡頭:70-200mm f/2.8L IS,變焦到70mm
與主體距離:1.8m
曝光模式:手動
曝光參數:1/60s,f/11,ISO 100
白平衡:日光

主體轉身或者移動燈光

前面兩張圖的區別是,模特一開始面對光源拍攝,然後轉身拍攝。這兩張照片中,主光源的位置一直未變,在鏡頭的右側。
如果你希望保持主體的位置不變,比方說如第一張圖那樣朝向右側,但是希望調整用光風格(也就是從窄布光切換成寬布光),那麼只需要把主光移動到主體的另一側即可。

實拍:把快門看作光線修飾附件

與其他光源相比,使用閃光有一個好處,你可以利用快門速度來壓暗現場光。這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手法,可以引導觀眾的視線。

 

引導觀眾的注意力

我們欣賞照片時,第一眼關注的往往是畫面中最明亮的部分。拍攝肖像時,把觀眾的目光引導到照片主體身上的一個簡單方法就是,壓暗照片中背景的亮度,讓主體的臉部更加突出。
在下面這組圖中,我使用一支閃光燈,透過Impact 24英寸Quikbox 柔光箱,為Kristen提供照明。這組照片的區別是,我以1 擋為步長,逐步提高快門速度,展示了壓暗背景的效果。

第一張圖中,1/200s 的快門速度很自然地平衡了閃光與午後的陽光,然而模特並未從背景裡突出。在後續的照片中(分別以1/400s、1/800s和1/1600s 拍攝),背景逐步變暗。哪一張畫面更好因人而異,我最喜歡的是第三張圖(1/800s),因為畫面中保留了陽光照射在模特頭髮上的輪廓光。

照明細節

環境:室外
時間:午後
現場光:Kristen身後的金色陽光
閃光燈:一支600EX RT
測光模式:E-TTL
閃光曝光補償:0 FEC
變焦:24mm
明膠:1/2 CTO
修飾附件:Impact 24英寸Quikbox 柔光箱
與主體距離:大約1.3m
高度:與主體頭部等高
觸發:ST-E3-RT發射器

相機細節

相機:5D Mark II
鏡頭:100mm f/2.8L Macro IS
與主體距離:1.8m
曝光模式:手動
曝光補償:如圖
曝光參數:手動
白平衡:日光

 

實拍:只要一條狹長光線

除了考慮如何照明主體,你還得考慮多餘光線的影響。當你在室外拍攝時,多餘的閃光通常不會是個問題。當你在室內拍攝時,多餘的閃光會變得不受歡迎―特別是當主體與背景靠得很近時。

使用狹長的柔光箱照亮主體,而不是背景

我們在一個舊倉庫裡拍攝這張照片。粘著厚厚灰塵的窗戶帶來了漂亮的金色光線,斜斜地向下照在牆面上。

我希望照亮模特,但是又不希望多餘的閃光照到他身後的背景。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長條形的柔光箱,它比標準柔光箱更加狹長。

這裡,0.25m×0.6m的柔光箱完美地解決了問題。如圖1所示,柔光箱靠得很近―剛好在相機視野的外面。這有兩個目的:(1)儘量靠近讓我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閃光功率,從而減少多餘閃光對背景牆壁的影響;(2)儘量靠近使得柔光箱的相對尺寸(相對於Isaac)更大,所以光線更加柔和。

照明細節

環境:倉庫
時間:下午
現場光:厚厚灰塵的玻璃窗,室外陽光
閃光燈:一支600EX RT
測光模式:手動
變焦:20mm
修飾附件:Westcott Rapid Box Strip(0.25m×0.6m柔光箱)
與主體距離:大約1.2m
高度:大約1.2m
觸發:ST-E3-RT發射器

相機細節

相機:5D Mark III
鏡頭:24-105mm f/4L IS,變焦到55mm
與主體距離:1.8m
曝光模式:手動
曝光參數:1/160s,f/8,ISO 400
白平衡:日光

 

實拍:讓光線環繞鏡頭

環形光適配器是一種特殊的修飾附件,能捕捉閃光燈的閃光,並重新導向圍繞鏡頭的環形面板。

環形閃光的獨特效果

時尚和人像攝影師經常使用環形閃光,以獲得快速而柔和的光線。如果主體靠近背景,環繞鏡頭的環形光會在主體周圍投射出獨特的輪廓影子。瞳孔中心的環形眼神光則是環形光的另一個標誌性效果。

畫面中模特眼中環形的眼神光,和牆壁上柔和的輪廓影子,都是我使用了環形光適配器的結果。
我曾介紹了3 款環形光適配器,其中我最喜歡的是RoundFlash。雖然它看起來有點笨重,但其實並不重。而且,它能快速安裝使用,不用的時候又能摺疊到小袋子裡,很容易塞進相機包的角落。其他環形光適配器都使用了塑料材質,因此攜帶時體積更大,也更容易損壞。RoundFlash 另一個優點則是其擴散面板的尺寸。它的直徑達到了0.5m,能產生非常漂亮、柔和的光線。

照明細節

環境:影室
時間:不重要
現場光:不重要
閃光燈:一支600EX RT
測光模式:E-TTL
閃光曝光補償:0 FEC
變焦:35mm
修飾附件:RoundFlash環形光柔光箱
與主體距離:大約1.2m
高度:大約1.5m(安裝在相機上)
觸發:相機熱靴

相機細節

相機:5D Mark III
鏡頭:24-105mm f/4L IS,變焦到45mm
與主體距離:1.2m
曝光模式:手動
曝光參數:1/125s,f/8,ISO 400
白平衡:日光

 

實拍:鼻子朝向網格光源

用硬光拍攝肖像時,有一個貼士值得牢記:如果你將閃光正對主體的鼻子,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硬朗影子的負面效果。

網格罩是個好附件

如圖所示,我在閃光燈上安裝了網格罩,固定在相機的右側,並正對著模特的鼻子。1/16 英寸網格罩的作用是把光線限制在他的臉部和帽子上。我的拍攝意圖是,只保留少量的環境和衣櫥細節,讓觀眾能感受到他的身份,然後將關注度集中到他英俊的臉龐上。

 

窗戶帶來了輪廓光

仔細看一下圖中,夾克、脖子和帽子左側的邊緣,你能看到邊緣光,它能將主體和背景分離,因此很重要。這是模特身後大約2.4m、左側約45°的一扇窗戶射來的現場光線。沒有這束邊緣輪廓光的話,模特的夾克、脖子和帽子都會隱入背景中。


我利用快門速度把現場光線壓暗了2擋,並把安裝了網格罩的閃光燈正對模特的鼻子。你會發現他的鼻子和臉頰處的影子很硬朗,突出了他的個性。所以,我的現場光曝光基於兩個目標:(1)壓暗背景,使得觀眾更加關注主體的臉;(2)保留足夠的現場輪廓光,讓主體和背景能清晰分離。

照明細節

環境:舊倉庫
時間:午後
現場光:柔和的窗戶光
閃光燈:一支600EX RT
測光模式:手動
變焦:200mm
修飾附件:Strobros 1/16 英寸網格罩
與主體距離:大約1.5m
高度:2.1m(向下)
觸發:ST-E3-RT發射器

相機細節

相機:5D Mark III
鏡頭:24-105mm f/4L IS,變焦到60mm
與主體距離:1.5m
曝光模式:手動
曝光參數:1/30s,f/8,ISO 800
白平衡:日光

 

實拍:單燈白背景

使用多支閃光燈拍攝純白色背景的照片很容易,使用一支閃光燈配合一塊大型漫射板也能做到同樣的效果。

多數閃光照亮背景

拍攝純白背景照片的關鍵是讓淺色牆壁曝光過度,因此它需要大量的閃光。這張照片裡,閃光燈變焦到中等的105mm,位於側面45°處,朝向模特背後的牆壁。
然後,如圖所示,把一塊大型漫射板(這裡是Lastolite TriGrip 漫射板)放在模特和閃光燈之間,剛好在畫面之外。漫射板將閃光燈的邊緣閃光柔化後投射到主體。一如既往地,漫射板距離主體越近,它的相對尺寸(相對於主體)就越大,光線就越柔和。

 

強化分離牆壁和主體

牆壁和主體之間的距離是影響畫面中邊界的反差和清晰度的關鍵,你需要大約1.5m以上的空檔。如果主體太靠近牆壁,明亮的牆面就會變成一塊巨大的反光板,使得主體被邊緣柔和的光線包圍。如果你發現這個問題,可以請主體離開背景一些。


白色背景的關鍵是用大量閃光使其曝光過度。主體與牆壁的反差清晰的關鍵是儘量增大它們之間的距離。

照明細節

環境:鄉村展示大廳
時間:不重要
現場光:不重要
閃光燈:一支600EX RT
測光模式:手動
變焦:80mm
修飾附件:Lastolite TriGrip 漫射板
與主體距離:大約3.6m
高度:1.8m
觸發:ST-E3-RT發射器

相機細節

相機:5D Mark III
鏡頭:24-105mm f/4L IS,變焦到60mm
與主體距離:1.8m
曝光模式:手動
曝光參數:1/200s,f/5.6,ISO 800
白平衡:日光

實拍:閃光拍剪影

有時候,讓閃光燈對著背景比對著主體更能產生戲劇性的光線。在這張照片裡,我實際上使模特大幅度曝光不足,從而讓他變成了剪影。

 

用變焦創造背景圖案

在模特步入畫面之前,我已經在閃光燈上試驗了不同的變焦設置,看一下它們如何照亮背景。如果你需要寬廣均勻的彩色區域,讓閃光燈變焦到廣角(24mm)。如果你需要一小塊亮斑戲劇化地衰減變暗,讓閃光燈變焦到長焦(105mm)。右邊照片拍攝時,580EX II 閃光燈變焦到70mm。火熱的色彩是模特中紅明膠片閃光投射到深黃色牆壁的結果。

拍攝剪影時要留意一些細節。我必須把閃光燈隱藏在模特的腿後面,並指導他站立的精確位置。
在考慮通過明膠片閃光的色彩密度時,你要知道,通過明膠片的光線越強,產生的色彩越淡。所以,如果你需要濃鬱飽和的色彩,記住把閃光燈的功率調低一些,而不是調高。我知道這聽起來有點顛倒。

照明細節

環境:空店鋪
時間:不重要
現場光:非常暗,頭頂的螢光燈在拍攝時關閉
閃光燈:一支580EX II
測光模式:手動
變焦:變焦到70mm
搖擺:燈頭直接向上
明膠片:Rosco中紅
修飾附件:沒有
距離:緊靠牆壁
高度:放在地上
觸發:簡單的射頻觸發器

相機細節

相機:5D Mark II
鏡頭:EF 17-40mm f/4L
與主體距離:3.6m
曝光模式:手動
曝光參數:1/160s,f/8,ISO 400
白平衡:閃光燈
隱藏閃光燈

相關焦點

  • 肖像怎麼拍?這兩種布光很實用
    寬和窄布光是拍攝半身肖像時,非常有用的兩種布光風格。它們的主要區別是臉部的哪一側受到主光的照明。
  • 攝影師 John Russo 人物肖像的布光秘訣
    這兩個要素相輔相成,成就了一系列令人嘆服的名人肖像作品。對於John而言,終極成就獎是「知道我拍的照片將作為經典流傳下去。」雋永的經典作品John對於攝影的愛好自兒時萌發,父親為家人拍照並樂此不疲的樣子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長大後,他為攝影世界和以此為業的偉大攝影師而深深著迷。Herb Ritts、Bruce Weber和其它肖像攝影師的作品激起了他對於知識的渴望。
  • 棚拍|簡單的布光也能拍出大片
    其實,忽略不同時代的不同的攝影技巧的,這樣的古典效果在實際拍攝中憑藉極佳的布光也能完成。用光越簡單,拍出來的照片往往越精緻。本篇摘編自著名攝影師Damien Lovegrove的棚拍筆記,記述了作者的布光技巧與心得,並穿插了一些對於攝影的一些理解。原文記錄的拍攝過程中,最多時使用了5隻燈,不過大部分時候使用的是一到兩隻燈。
  • 攝影丨超乾貨!大師級人像布光技巧!
    這一點是大多數攝影師所忽略的,在批量化生產照片的時代減少了觀察以及燈光變化這一環節,不同的人不同的臉型不同的性格也用同樣的燈光,從不考慮拍攝對象是否適合。很多人就是將固定好的光布置在那裡,然後引導被攝者看向相機,咔嚓一聲就結束了拍攝,其實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並不是真的完全理解和能運用燈光照明的基礎知識。
  • 影棚攝影器材使用與布光技巧
    我在和朋友聊天時偶然得知,他要出售自己攝影工作室的全套燈光器材,我決定把它們買下來,其中有五支閃光燈、各式各樣的柔光箱和一塊背景板。但是直到現在,我也不是很清楚該如何使用它們。作為一個布光方面的初學者,我很希望能為家人拍一些具有專業水準的照片,請求幫助我實現這個願望。
  • 九種單燈攝影布光教程
    米拍攝影社區文章推薦:來自@攝影師滿亞軍給想學習攝影燈光的小夥伴們安利一款攝影布光的軟體Set a light 3D。下一期會給大家詳細介紹。本期重點是布光法。經典單燈肖像布光解析:布光法一:剪影光,適用於對模特面容忽略追求肢體輪廓的作品。適用於五官立體美觀的模特。拍攝方法為讓亮部曝光正常,自然的暗部曝光不足呈現出黑色。布光法二:分割光,燈與模特朝向形成90°夾角,這種布光會在模特鼻子處形成一個明暗交界線,這種布光能突出模特的深邃眼神!
  • 攝影師教你拍攝人像如何布光
    單燈布光是布光中的基礎,是化繁至簡的結果,也是由淺入深的起步。複雜的多燈布光也是將單燈布光的使用合併在一起,所以熟練掌握單燈布光很有必要。 倫勃朗光 倫勃朗光可以說是影棚布光學習的第一站,倫勃朗光是根據荷蘭著名畫家倫勃朗在其肖像畫作中的布光而得名。 典型的倫勃朗光由一支燈完成。拍攝時,燈光從被攝者正面的前側方45°的位置打來,照亮被攝者四分之三的面頰部分,另四分之一部分則處於陰影中。
  • 商業攝影裡的布光那點小事,分分鐘教會你,小李子都說好
    昨天的直播回顧,大家好像對布光 頗有興趣 今天還是有請牛教練 給大家講一講布光 說到 棚拍 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打燈
  • 最全的人像攝影布光法則商務形象照拍攝
    人像攝影中的布光,是通過不同的燈光組合來實現變化無窮的布光效果。布光對人像攝影而言十分重要。沒有好的布光,自然也拍不出好的人像攝影作品。然而每一支燈的位置、作用,都有嚴格的要求,模稜兩可、含糊不清,是無法布置出好的光線。今日,小編就與小編分享關於人像攝影中布光的技巧。
  • 【攝影大師]】肖像攝影大師:約瑟夫·卡什
    人像攝影布光指南(必看乾貨)世界上最素顏的廣告攝影 , 素得不像是廣告NASA拍北京霧霾15年:變化觸目驚心!,教你拍出好照片攝影師永遠不會教你,這樣拍照會顯瘦曉莊攝影作品《文革歲月》這是世上最奇特有趣的鏡頭!
  • 「街頭布光」技巧,電影專業留學作品集中重要的布光技巧
    在短片拍攝的時候,一些外景是必不可少的,對於一些街道的拍攝,有時候因為光線的照射,還需要進行布光拍攝,對於街道布光方法,榮思分享一些技巧給你。「到街頭拍電影」的風氣,是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義大利興起的,之後攝影師們紛紛摒棄影棚,扛著攝影機走到當時破敗的街頭,直面生活本真面貌。
  • 圖輯:英國攝影師分享30年名人肖像花絮
    多年來一直為自己私藏這張相片,是因為當年按下快門後的那一刻,保羅給我起了個綽號,叫「一次過戈茨」(One Shot Gotts)。他不相信有哪一個攝影師能那麼快就拍完。所以,我大聲對他說……「紐曼先生,拍完了。」他的反應是一個綻開的笑容。
  • 攝影技巧 布光篇 人像拍攝時使用閃光燈和反光傘的布光技巧
    這是最開始的布光方式拍攝的測試樣片。  現在將兩種布光角度的拍攝效果放在一起對比一下,兩種效果都不錯,關鍵要看照片需要表現什麼,根據哪種效果最能體現你對模特的感受以及照片的用途來決定取捨。   這是最終的拍攝效果。由於背景「消失」,人物輪廓鮮明,照片的用途也得到了擴展。這樣的照片在後期處理軟體(如Photoshop)中可以很方便地進行摳圖,從而疊加其他背景,或者與其他肖像組成「合影」。
  • 布光與角度,怎麼拍好內衣模特
    我們將在本期學堂中給大家介紹一種不同的人像攝影布光技術,以幫助你獲得人像攝影的最佳效果,看看如何給一個內衣模特打光,通過不同的光位製造不同的效果。可能很多人腦子裡首先蹦出的是這樣的圖拋開內衣模特這個具體的例子,其實我們最應該考慮的便是怎麼找到好的角度去拍模特,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我們給出如下一個具體的案例。設置場景保證光影柔和在棚拍模特的時候,光位其實是把模特拍好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僅與模特姿態有關,也與光投射下來的角度有關,讓我們一起找到最美的光位。
  • 拍好身邊的美景,有哪些攝影技巧可用?這26字口訣,乾貨實用
    拍好身邊的美景,有哪些攝影技巧可用?這26字口訣,乾貨實用春夏之時,勃勃生機,身邊有很多漂亮的景色可以拍攝。那怎麼能拍好呢?有哪些技巧呢?攝影自學班,2句攝影口訣,26字,幫你拍出漂亮照片:小風景,拍花朵,太過清淡可調色。
  • 布光乾貨:史上最全眼神光教學(下)
    而掌握這一技巧導演和攝影師,無異於相當構建了一座溝通的橋梁,A點連接的是導演,B點連接的則是熒幕對面的觀眾。無論是網飛、央視、B站還是抖音,只要你創作的是視頻,那就很難繞過人像訪談的場景,除非你拍的是動物。不過,就算是國家地理拍的動物紀錄片,恐怕也繞不過訪談環節。
  • (下部) 國外達人 Eve Hazelton 的實用布光教程 中文字幕
    今晚的推送接上次,來自國外達人 Eve Hazelton 實用燈光教程,因為你們上次說好實用,so 我把下部找出來了,主要關於綠幕布光。晚安,你和攝影。| 依恆 | 楊炸炸 | 彤俊 | 辛逸語 | 王旭冬 | 鬼馬易 | 甘浩鳴 | 王研 | 李新穎 | JK | Black Yi | Johnny Wong | 谷焰 | 安澤 | 發條青蛙 | C 楠 | 辰風 | 蕈菱梨 | 修圖小餅乾 | 韓國瑞 | 楊震 | 武減武 | 小溪 | 鬼刃 | 司圖洋 | 沙翰宇 | 馨予 | 孫政 | 李敬松 | 陳俊洋旅拍
  • 攝影棚人像拍攝的布光技巧與心得
    其實,忽略不同時代的不同的攝影技巧的,這樣的古典效果在實際拍攝中憑藉極佳的布光也能完成。用光越簡單,拍出來的照片往往越精緻。        本篇摘編自Damien Lovegrove的棚拍筆記,記述了作者的布光技巧與心得,並穿插了一些對於攝影的一些理解。原文記錄的拍攝過程中,最多時使用了5隻燈,不過大部分時候使用的是一到兩隻燈。
  • 乾貨iPhone6s的新壁紙美爆了,怎麼拍的?
    光源與背景已經解決了布光之後的光線反射問題,但是拍攝環境以玻璃材質為主,這就不得不讓人擔心玻璃自己反光的問題。但是從實際拍攝來看,這樣的擔心是絲毫沒有必要的。只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選擇球形面的魚缸即可,那樣的魚缸基本上無法拍到魚,所拍攝到的也都只是玻璃面的反光。需要注意到的細節就是拍攝前將魚缸的位置找好,並用鏡頭布將其前後兩面的玻璃擦乾淨,避免手汗影響玻璃的通透度。拍什麼魚是關鍵畫面效果除了布光與拍攝之外,最重要的還是拍什麼。很多人會理所當然地選擇金魚拍攝,但是題材俗氣也不會有很好的拍攝效果。
  • 三分鐘人像布光思路,簡單易懂,速收藏!
    如果你想要拍攝一幅肖像,可以用二分法來確定光線的位置。例如這張肖像照,光線從上至下45度角投射下來,光源位置位於攝影師和模特之間,與二者之間是等距的。再配合一個大的柔光板,避免多餘的高光。這張肖像中,大面積陰影的使用,使得圖片更具故事性,令人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