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個標題時,我還有些惴惴不安:作為一個說唱外行,我下這個定義是不是有點大言不慚?說實話,我從來沒有認真的看完一季說唱類節目。在《說唱新世代》之前,我甚至都沒有耐心完整的看完一期說唱類節目。所以,有人一定說我沒有資格評價,我也沒有什麼好爭辯,我只是表述自己的觀點。
在小破站推出《說唱新世代》前,我對於說唱的了解僅限於艾姆、GAI以及某個破壞他人家庭的。第一個是因為知名度實在太高,第二個是的確有幾首歌我還覺得蠻有特點,第三個純粹是因為八卦的人太多了。對了,還記得當時滿大街的「你有freestyel嗎?」、「skr」。這就是我跟人聊起說唱的全部素材。
熱愛說唱的人會說說唱多麼多麼牛,多麼多麼酷,多麼多麼real,就是有態度。但為什麼說唱在中國一直沒有大紅大紫,沒有特別流行的代表?老實說,我一度是瞧不起說唱的,發源自黑人貧民窟,除了beat再無旋律一通吧啦吧啦就算是歌了,歌詞裡不是金錢就是美女或者吹牛然後就打爆你(老外經常還混雜著性和毒品)。充滿髒話和令人尷尬的不堪,
這TM是歌?北京胡同裡幾個爺們兒瞎逗貧也就是這樣吧?
忠粉你還別噴我,你問問周圍人,有幾個願意聽說唱的?
直到小破站推出了《說唱新世代》。
我承認我點開第一期純粹是因為好奇,好奇嚴敏做的說唱節目能有什麼不一樣。然後,我就當綜藝看了。幾個像逗逼多過像歌手的老炮,幾個鏡頭前裝逼到死的中二青年,一個把黃子韜差點兒噎死的胖妹妹,以及車禍到導師想棄錄的現場Cypher……當我一次次笑得錘牆的時候,分隊battle徹底震驚了我。
《而立》、《她和她和她》、《來自世界的惡意》……我抑制不住的一次次淚溼眼眶;《奧利奧少年》、《reallive》的真實與態度;《雨夜驚魂》的驚豔,可以作為杭州城市宣傳曲的《love paradise》,還有令同樣做過乙方的我默契一笑的《叫爸爸》。
至於說有久在說唱圈的鐵粉和歌手評論說很多歌手節目中的歌曲不像說唱,唱詞能力不行,Who care?我們又不是看體操,難道要按照唱詞速度、韻腳準確度、記詞完整度、咬字清晰度一條一條的定標準打分?歌,難道不是好聽最重要?
就像節目裡的選手Doggie 叨叨說的那樣,Hiphop最重要的不是你的技巧,而是real,是你要表達的東西。如果你唱的東西,毫無意義,那它有什麼存在的價值?無非是你跟人吵架時顯得更高級。
一群老鳥,不會比我這個說唱新粉還不明白這點吧?
僅到於此,《說唱新世代》已經贏了,沒有靠明星導師,沒有什麼知名選手,吸引我這樣一個說唱小白願意完整看完並且追下去,《說唱新世代》已經做到了其他幾個說唱節目沒做到的。
滿懷期待的迎來了第三期,更是讓人叫絕沒有失望。
至於好到什麼程度,見仁見智,我也給不出什麼專業的評價,套用彈幕裡的一句話,「本以為這一首就很牛逼了,沒想到下一首更牛逼。」也許有點誇張,但絕對會有不止一首是你喜歡的。
為什麼跟其他說唱節目會存在這種差距,相信大家也都看的明白,一兩天的創作時間和十天的創作時間,出來的成品質量肯定不一樣。觀眾喜歡哪種,看評論吧。
高曉松曾經有過一段論述,我覺得挺有道理:中國人對歌曲的欣賞,自古以來就是詞大於曲,所以唐詩宋詞流傳下來那麼多,而曲譜卻幾乎全部失傳。
我個人認為這裡的原因固然有古代記錄條件的限制,文字比旋律的記錄畢竟要容易。更大的原因是中國漢字本身的信息量非常大,平均是英文信息量的四倍,所以中國人相比歌曲來說,更在意歌詞的韻律感與情感共通。這也是有些人認為英文歌曲比中文歌曲好聽的原因,試想一下,英文歌曲填詞後瞬間傳達信息量並不大,不管你聽不聽的懂,你的大腦都比較輕鬆。而中文歌曲,你的大腦在接收旋律的同時還要解析信息量巨大的歌詞信息,你有很大可能把中文認為是雜音,怎麼可能還會認為好聽(這也是中文說唱相比英文說唱難度更大的原因,為了信息的完整性,無法吞音)。
說唱相比其他歌曲獨特的就在於這點,歌手有大量的觀點和態度需要表述,rapper填詞唱它的本意不是想它多麼紅多麼流行,而是真實的表達自己。所以,rapper有時不在意歌曲旋律的完整性,差不多的beat就拿來用,這也導致一首好的說唱歌曲基本無法被傳唱。
不過,無所謂了,就像《說唱新世代》所標榜的,萬物皆可說唱。真實的rapper,註定會成為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