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馬拉松比賽
馬拉松文化日趨大眾,已經成為集商業、娛樂、健身、時尚等於一身的流行體育文化。
今天在世界各地,各種形式的馬拉松比賽此起彼伏,吸引大量跑步愛好者參與。很多跑者以參加各類馬拉松為榮,以最快速度徵服42.195公裡作為自我挑戰、自我朝聖的方式。
跑馬熱潮中的跑者們轉戰各地,盡情享受跑馬的快樂,但很少人真正關心馬拉松比賽本身及意義,如此長距離的奔跑為什麼給人能夠帶來豐富美好的精神體驗?
回到歷史中去,也許能夠找到一些答案。
01 一場戰役,一位英雄
雅典步兵與波斯軍隊對壘
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雅典,經歷過梭倫改革以及長時間民主政治鞏固,成為希臘最強大的城邦。
強大的希臘一方面與強大的海上帝國迦太基進行長達百年的希迦戰爭;另一方面於公元前500年,與崛起的波斯大帝國在海上霸權上發生尖銳衝突,爆發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希波戰爭。
公元前492~490年,波斯兩次大舉進犯希臘。其中,公元前490年9月12日在離雅典不遠的馬拉松地區發生一場戰役,11000人的雅典軍隊將迎戰10萬即將登陸的波斯大軍。
戰爭前夕,雅典的統帥米太亞德對將士們說:
雅典將披上奴隸的枷鎖,還是永遠保持其自由,關鍵就在你們身上。
經過幾天的頑強鬥爭和浴血奮戰,最終雅典人擊潰了侵略者波斯,取得了重大勝利。
報信的士兵
為了讓故鄉人民儘快知道勝利的喜訊,統帥派一個叫菲迪皮德斯(Pheidippides)的士兵回去報信。
菲迪皮德斯是軍隊中有名的「飛毛腿」,他懷著激動的心情飛奔在路上,為了讓同胞早點知道勝利的消息,中途不肯休息,一口氣跑到雅典。
到達雅典廣場時,他已力竭,上氣不接下氣。他激動地呼喊:「我們勝利了!」然後倒地而亡,再沒有醒來。
馬拉松戰役是希波戰爭中重要的一戰,是雅典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擊退波斯軍隊,是一場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馬拉松戰役的勝利大大鼓舞了希臘人民爭取自由和獨立的信心。
第一屆雅典奧運會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及將勝利的消息傳遞給同胞的士兵菲迪皮德斯,1896年希臘舉行第一屆奧運會時,採納了歷史學家麥克.布萊爾以這一史事設立馬拉松比賽項目的提議。
比賽的距離正好是當年菲迪皮德斯從馬拉松到雅典的路線,大約40公裡200米。1908年倫敦奧運會,將42.195公裡正式確定為馬拉松跑步的標準距離。
士兵菲迪皮德斯雕像
02 善的生活是美好的生活
個人是縮小的城邦,城邦是放大的個人。(柏拉圖)
士兵菲迪皮德斯為什麼被後人紀念,因為他是他所處時代和城邦的縮影,完美地體現了古希臘人的精神追求。
菲迪皮德斯所處的時代戰爭連綿,城邦生活長期動亂、緊張和對抗。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心理和思想必然傾向安定、和諧。
反映在個人規範上,就是要過一種善(good)的生活,也可以說是過一種理性的生活。這在中西古代社會是一樣的,通過個人慾望的自我約束,實現社會的整體秩序。
人們為菲迪皮德斯感動,因為他竭盡全力奔跑的姿態是充滿希望的,整個城邦會因為聽到他的消息,從危機中解脫出來,獲得自由與秩序的希望。
菲迪皮德斯奔向的是雅典,腳下的42.195公裡每一步都是他對理想生活的嚮往。
03 好的生活有高尚的靈魂
雅典學院局部赫拉克利特與第歐根尼
整個希臘崇尚理性與秩序,菲迪皮德斯所處的時代普遍認為,美好的生活一定是源自高尚的靈魂,這在同時代的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與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中有充分說明。
畢達哥拉斯認為,人身上最有力量的部分就是靈魂,一個人擁有美的靈魂就可以獲得幸福,所以人要時刻注意清洗自己的靈魂,就可以像駕馭馬車一樣駕馭命運。
赫拉克利特同樣強調高尚的靈魂,他宣揚為高尚的理想而鬥爭,鼓勵犧牲暫時肉體的快樂去追求偉大的抱負,這樣生活就會像一團火一樣生動向上。
可以想像,在這樣的普遍觀念之下,菲迪皮德斯在奔跑的整個過程以及告訴大家勝利消息後倒地而亡,他始終是幸福的。相對於肉體的痛苦和消亡,他的靈魂得到了永生。
04 英雄時代的英雄品德
荷馬史詩中的英雄
在菲迪皮德斯之前,古希臘經歷了漫長的英雄時代。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塞》以理想的方式追憶古代的英雄事跡,歌頌驍勇善戰的英雄主義,讚揚那些勇敢、正義、忠誠、無私的英雄人物,唾棄那些怯懦、自私、背叛、虛偽的卑劣行徑。
經過幾個世紀的流傳和吟誦,荷馬史詩的英雄主義深入人心。希臘人普遍認為,英雄人物都具有高尚的品德,他們智慧、勇敢、節制和正義。
這一觀念成為希臘人普遍的精神紐帶,在菲迪皮德斯的時代得以延續。
埃斯庫羅斯
以節制為例,高尚的人必定是節制的人。
一方面是對物質享樂的節制。相對外在物質、肉體的生活,更加注重內在的精神生活和道德品質,為此甘願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堅忍不拔、永不放棄;
另一方面是對私慾的節制。強調城邦的利益高於一切,鼓勵懷念祖國,熱愛家鄉,為民族,為集體奮鬥犧牲的高尚精神。
希臘的好男兒,前進,前進;解救你們的祖國,你們的妻兒,解救你們的祖先的神廟與墳陵;起來,為解救這一切而鬥爭。(埃斯庫羅斯)
為高尚的靈魂節制肉體欲望,為整體利益犧牲個人利益是當時普遍的道德要求,實現善的生活需要節制的個人德性。
馬拉松比賽
菲迪皮德斯被稱為愛國英雄,肉體的辛勞、痛苦和死亡都沒有嚇倒他,可以想像他馬不停蹄、超越極限的奔跑中,內心湧動著怎樣的幸福和快樂,那是來自靈魂深處渴望高尚的快樂。為了讓同胞早日聽到勝利的消息,他自我犧牲,成為英雄。
兩千多年過去,相信菲迪皮德斯倒地的瞬間是幸福的。
他的生命沒有結束,靈魂不朽地與馬拉松跑步這項運動永遠聯繫在一起;
他的腳步也沒有停止,無數後來者追隨他的身影,跑向一種內在的、高尚的、善(好)的生活。
參考文獻:
1.羅國傑、宋希仁《西方倫理思想史》上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關注「跑亮神州」官微,了解身邊的體育賽事
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左下角,您點一下贊,小編工資漲1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