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蔡君彥 通訊員 劉則君
2021年1月11日,水滴小善日年度盛典如期而至,相較於前兩次線下年度盛典的形式,此次水滴採取線上形式,一是積極響應國家疫情防控號召,二是希望通過網絡向更大範圍的合作夥伴和社會愛心致敬。
2018年起,水滴倡導發起網際網路愛心救助行動「小善日」並連續舉辦線下年度盛典,旨在集中平臺資源,向水滴平臺上所有愛心用戶的善行善舉致敬,呼籲社會各界從身邊點滴小善做起,傳遞愛與溫暖,共建美好社會。
構築小善網絡,為愛心加溫
這一年,除了小善日年度盛典,水滴還在每個月11日重磅推出月度小善日,為最需要幫助的群體開闢常態化官方求助渠道。2020年3月,小善日以「新生」為主題,聚焦大病患兒救助;4月,致敬在疫情中堅守崗位的城市服務者,近49萬愛心用戶支持了這些城市無名英雄的求助;5月,水滴為陷入困境的母親帶去幫助,並累計發放超過37萬份愛心補貼……
截至2020年12月,月度小善日已經連續舉辦10次,無數次善行善舉,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
過去的一年,來自廣東、四川、山東、湖南、江蘇、河南、浙江、福建、河北、雲南十個省份的愛心網友累計獻出最多愛心,幫助最多的困難大病家庭度過難關。
包括伊能靜、秦嵐、曹曦月、張天愛、柳巖、佘詩曼等在內的多位明星以愛心召集人的身份,通過個人影響力積極感召身邊人參與其中、構築小善網絡。
這一年,全國各地的多家醫院與水滴一起,共建大病救助服務網絡。其中,在南昌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兒童醫院、河南胸科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浙江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山東大學第二醫院、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等醫院,水滴設立大病救助服務站,以期更好地服務困難大病患者;江西省人民醫院、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醫院與水滴合作發起大病救助項目、共建醫務社工團隊,以「全人」健康理念為指導,建立多層次救助平臺。
讓更多善行善舉落到實處,水滴公司旗下社會責任版塊——水滴公益,也與國內數十家優質公益基金會聯合發起多項公益議題倡導。2020年,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等多家公益基金會與水滴公益在大病救助、抗擊疫情、自然災害救援、患者生活關懷等方面展開合作,進一步擴大向善網絡。
這一年,越來越多的新聞媒體加入到傳遞愛心的隊伍,包括青島晚報、齊魯晚報、大河報、三秦都市報、燕趙都市報、武漢晚報、新京報、成都日報、封面新聞、三湘都市報在內的全國多家媒體發揮自身影響力,傳播正能量,助力困難大病患者更快地渡過難關。
身處逆境向正能量榜樣致敬
2020年6月,山東平度50歲的貨車司機宋玉武發現一中年女子欲跳樓輕生,他第一時間報警,由於時間緊迫,還找來棉被招呼眾人營救。不幸的是,女子墜樓後砸中宋玉武頭部,導致重傷,女子也不治身亡。宋玉武見義勇為的行為受到社會的廣泛稱讚。在水滴籌平臺上,不到半天就籌集了40萬元,緩解了後續醫療費用的壓力。宋玉武先後被評為「平度好人」、「平度市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並於2020年9月榮登中央文明辦「中國好人榜」見義勇為類別榜單。
2020年11月,身患乳腺纖維腺瘤的四川高三女孩張雲玲,由於家境困難、病情多次復發,無力承擔後續醫療費用,在水滴籌平臺籌集手術費,兩天時間獲捐9000多元。但隨後,小玲從一位親戚處借到了手術費,她立刻向水滴籌申請了退款,將所籌款項悉數退還愛心網友。身邊的親朋勸她先緩解眼前困難,等日後有能力時再退不遲,但小玲執意退款,並打算靠兼職打工掙錢。小玲說,要做個感恩社會的人,等自己有能力時盡一切力量去幫助他人,回饋社會對自己的恩情。
……
這一年,有數十萬困難大病患者通過水滴籌獲得幫助,其中不乏自身充滿向上能量、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水滴評選出十位「年度正能量榜樣」,除了宋玉武和張雲玲,還有生前身患絕症、逝去後捐贈遺體的陝西西安小兒眼科醫生邢詠新;16年前在吉林中百商廈火災中救出11人的「坦克帽」胡茂東;甘肅為抗疫醫療隊和工作人員送去千份「蘭州味道」的釀皮攤主馬雪光、牟小花夫婦;積極投身一線、卻在一次意外中燒傷的武漢抗疫護士白莎;曾獲殘亞會冠軍、身殘志堅的河南舉重運動員田平廣;願為照顧媽媽放棄「雙一流」高校錄取的河北滄州18歲女孩楊飄,四川成都一家炸雞小店發生爆炸後,用燒焦的手給兒子寫下「救媽媽」的模範丈夫盧永傑。
在陷入困境時,他們在黑暗中依然能夠發光。他們得到了眾多愛心人士的幫助,也竭盡所能地回饋著社會。
過去一年,雖有困境,但更有溫情與感動。未來,水滴小善日將繼續如約而至,匯聚更多愛心,傳遞「小善大可為」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