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籌打造「小善日」活動品牌,促大病救助事業發展

2020-12-21 艾瑞網


對於很多普通家庭而言,最害怕的一件事情就是家人得重病,一方面誰都不希望看到自己家人受苦;另一方面普通家庭難以承受得住高額的治療費用,有很多家庭為了能夠給家人看病,不僅花光了家裡的積蓄,還背負上了沉重的債務。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網際網路大病眾籌平臺湧現,通過平臺即可將患病家庭與愛心人士緊密地聯結在一起,愛心人士能踴躍獻愛心,及時跟進患者的治療進度,患者可以有錢治病,可以說讓每個人都享有幫助與被幫助的機會。

2016年7月上線的水滴籌,是國內首款零服務費網際網路大病眾籌平臺,一經問世就成為行業黑馬。截至2020年9月底,水滴籌已成功為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免費籌得超過330億元的醫療救助款,近3.3億愛心人士支持了平臺的救助項目,共計產生超過10億人次的愛心贈與行為。

水滴籌之所以受到人們歡迎,和它身上強大的網際網路基因有直接關係,傳統健康保障業具有效率低、信息不透明、覆蓋範圍小等缺點,而具有科技創新基因的水滴籌,整個求助過程透明化、開放化以及高效化,贈與人能夠輕易得知資金的用途、求助對象的情況等信息。

另外,水滴籌能夠獲得人們的好感度,更離不開其在推動大病救助道路上的行穩致遠。今年3月11日,水滴籌「小善日」主會場正式上線,首期主題為「新生」,此後每月11日,水滴籌都推出線上「小善日」品牌活動,聚焦困難大病患者救助。

水滴籌近期公布的平臺十大病種數據顯示,白血病位列平臺求助項目數量第三名,佔比4.4%,同時,白血病是平均籌款金額最高的病種,患者通過水滴籌累計籌得31.2億元。

為了幫助他們及時得到治療,11月水滴籌「小善日」再次集中平臺資源,希望為深陷困境的白血病患者帶來生機。活動期間,共有35.3萬愛心用戶參與其中,產生近37.2萬次愛心贈與行為,為困難大病家庭籌集到超過671萬元治療金。對於符合條件的求助項目,每有一位愛心人士幫助,水滴籌配捐一份康復金,本次活動累計發放愛心補貼27.8萬份。

活動當天,獲得最多愛心捐助的是來自貴州的女童妍妍。妍妍出生於2018年4月,2019年7月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B系)。妍妍的父親潘合毅是一位軍人,2008年,他曾參與汶川地震震中映秀鎮開通生命通道、搜救被埋群眾的工作中;2011年至2017年,他兩次遠赴海外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此外,他還參與過四川瀘州「723水災」抗洪救災、西藏昌都堰塞湖搶險等任務……女兒的突然患病,讓這個入伍十幾年的軍人含淚提交了退伍申請,陪伴家人一起開始了「癌症殲滅戰」。小善日期間,超過2.5萬水滴愛心用戶向妍妍伸出援手,共籌集資金超過55萬元。

正如《愛的奉獻》中所唱:「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展望未來,水滴籌將把「小善日」的溫暖延續,並呼籲更多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構建更完善、更高效的幫扶渠道。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艾瑞網立場)

相關焦點

  • 水滴舉行線上小善日年度盛典,首次公布平臺「正能量榜樣」!
    2018年起,水滴倡導發起網際網路愛心救助行動「小善日」並連續舉辦線下年度盛典,旨在集中平臺資源,向水滴平臺上所有愛心用戶的善行善舉致敬,呼籲社會各界從身邊點滴小善做起,傳遞愛與溫暖,共建美好社會。構築小善網絡,為愛心加溫這一年,除了小善日年度盛典,水滴還在每個月11日重磅推出月度小善日,為最需要幫助的群體開闢常態化官方求助渠道。
  • 行業|積極響應疫情防控號召,水滴舉辦線上小善日年度盛典
    2021年1月11日,水滴小善日年度盛典如期而至,相較於前兩次線下年度盛典的形式,此次水滴採取線上形式,一是積極響應國家疫情防控號召,二是希望通過網絡向更大範圍的合作夥伴和社會愛心致敬。2018年起,水滴倡導發起網際網路愛心救助行動「小善日」並連續舉辦線下年度盛典,旨在集中平臺資源,向水滴平臺上所有愛心用戶的善行善舉致敬,呼籲社會各界從身邊點滴小善做起,傳遞愛與溫暖,共建美好社會。
  • 水滴小善日年度盛典舉行,武漢晚報獲年度助善愛心媒體
    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11日訊(記者馬慧潔 通訊員劉則君)1月11日,水滴小善日年度盛典舉行,武漢晚報獲年度助善愛心媒體。每年1月11日的小善日年度盛典,是水滴向所有愛心用戶善行善舉的致敬,並呼籲社會各界從身邊點滴小善做起,傳遞愛與溫暖,共建美好社會。
  • 「向晚姐」秦嵐 戲內霸氣戲外細膩,聯合水滴籌關愛病房學子
    過去,她參與了包括為貧困孩子募捐、為農民工子弟送溫暖、為善行者公益徒步籌款等多個公益項目,擔任「愛心包裹」「彩虹計劃」「希望從行動開始」等公益活動的形象大使。她說,作為公眾人物,能影響到更多的人參與公益,既源自一種責任感,又能帶來內心的滿足感。這與水滴籌、水滴公益每月11日線上「小善日」的活動理念不謀而合。
  • 水滴籌,免費為大病患者籌得救助款超過370億
    來源:時刻頭條截至2020年12月底,僅僅"四歲"多的水滴籌已經成功為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免費籌集到的醫療救助款超過370億元,這串數字代表著有將3.5億愛人人士參與了水滴籌的救助項目,超過11億人次的愛心捐贈和行為。
  • 水滴籌:希望成為大病家庭困境中的一抹《驕陽》
    作為電影的支持單位,水滴公司希望能夠通過影片,讓社會公眾能夠更加了解大病群體面臨的困境,推動大病救助事業的發展。「在水滴籌,電影裡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水滴公益相關負責人在映後交流中表示,過去四年多來,水滴籌為超過百萬個困難大病家庭提供了幫助,並始終在探索,如何在解決醫療支付問題的同時,解決患者就醫過程中的問題。電影中的「愛心小家」與水滴進一步服務大病群體的探索不謀而合。
  • 水滴籌服務全面升級,幫扶大病困難群體
    來源:時刻頭條現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我國醫療不論是醫療設備還是醫療技術,都有質的飛躍。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居民的平均壽命達到了77歲,這說明了我國的醫療技術正在走向更加成熟的道路,也說明國家發展的越來越好了,使得國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但是,又從另一方面而言,醫療技術雖然發展得十分先進,但患大病時昂貴的醫療費用依然是很多家庭面臨的難題。俗話說,一方有難,八方相助。水滴籌為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搭建了一個網絡互助網絡求助平臺。
  • 水滴小善日公布平臺上的「年度十大至善之城」 看看你的省份上榜了...
    2021年1月11日,水滴小善日年度盛典如期而至,相較於前兩次線下年度盛典的形式,此次水滴採取線上形式,一是積極響應國家疫情防控號召,二是希望通過網絡向更大範圍的合作夥伴和社會愛心致敬。2018年起,水滴倡導發起網際網路愛心救助行動「小善日」並連續舉辦線下年度盛典,旨在集中平臺資源,向水滴平臺上所有愛心用戶的善行善舉致敬,呼籲社會各界從身邊點滴小善做起,傳遞愛與溫暖,共建美好社會。構築小善網絡,為愛心加溫這一年,除了小善日年度盛典,水滴還在每個月11日重磅推出月度小善日,為最需要幫助的群體開闢常態化官方求助渠道。
  • 水滴公司聯合社會各方 於湖北啟動專項救助活動
    水滴公司作為國內領先的網際網路保險保障企業,一直致力於聯動多方力量提高大病救助效率,探索建立防止因病致貧、返貧的長效機制。2020年12月25日水滴公司聯合多家醫院、公益組織啟動溫情荊楚·湖北省重大疾病(腎病專項)救助公益行動(以下簡稱「公益行動」)。
  • 高效幫助困難大病人群 水滴籌為生命加速
    水滴籌因此誕生,並從一開始就不向用戶收取服務費,甚至長期補貼第三方支付通道手續費。水滴籌自2016年7月上線截至2019年12月底,已成功為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免費籌得超過265億元的醫療救助款,3億愛心人士支持了平臺的救助項目,共計產生了超過8億人次的愛心贈與行為。
  • 水滴籌保障億萬家庭,助推廣大人民群眾病所有醫
    近年來,個人大病求助網際網路服務平臺作為個人求助及社會互助的創新模式,發揮了輔助的「救急難」作用,幫助不少家庭度過難關,成為現階段社會救助體系及醫療保障體系的有益補充。以大病籌款求助平臺水滴籌為例,用網際網路科技助推廣大人民群眾有保可醫保障億萬家庭,給民眾提供一張健康「安全網」。在眾多網際網路理念的大病籌款平臺中,水滴籌受到了眾多籌款者和愛心人士的認同。在競爭激烈的網際網路健康保障行業中,為什麼水滴籌可以脫穎而出呢?
  • 從水滴籌事件再到吳花燕事件:社會救助究竟寒了誰的心
    從把慈善做成生意的水滴籌事件,再到未經授權的巨額籌款的吳花燕事件反映了我國民間救助的亂象。掃樓地推,偽造病歷,侵權籌款,消費過世兒童並繼續籌款等行為下,變味的慈善再一次挑動民眾的神經,同時也折射出中國的民間社會救助的亂象。而這一切並不只是簡單的社會道德問題,更重要的是制度的缺失和監管的缺位的畸形產物。
  • 水滴籌就這樣變成了故事匯
    對大病眾籌懷有善意的期待與同情是我們的本能。個體的影響力非常有限,那允許企業從中盈利,帶來治病救人的結果,也挺好。這是商業運作進入公益事業的出發點。水滴籌是企業,不是公益組織,它首先具有商業屬性,其次才發揮公益效能。
  • 對話360大病籌創始人:大病眾籌行業,新玩家可能沒有入局機會了
    而在日前,360大病籌確認完成對大病救助平臺「壁虎諾言籌」的收購。近日,就近期大病眾籌行業的熱點話題,鈦媒體採訪了360大病籌創始人李明澤、360大病籌全國線下營銷負責人王勝均。李明澤介紹,作為後來者,360大病籌確立了差異化模式,概括起來是「免費」、「不設資金池」、以及「T+0隨取」,並希望以此推動行業樹立標準。
  • 水滴籌為愛籌款 孝孫寫信感謝好心人
    近年來,得益於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隨之興起的網絡大病救助平臺讓患病家庭看到了一絲希望的曙光。在網際網路廣泛應用的今天,通過運用網際網路大病救助平臺將大病患者急需治療費用的需求在熟人和社會人士之間進行傳播,讓更多的愛心人士參與眾籌醫療費,幫助大病患者早日康復。
  • 水滴籌怎麼樣?為眾多患病家庭點燃希望之火
    覆蓋範圍廣、惠及人數多、救助資金多的網絡大眾籌款平臺讓患病家庭可以得到愛心人士的救助,是助力貧困家庭能夠繼續接受治療的重要一環。在國內,提到大病求助平臺,很多人都對水滴籌印象深刻並豎起大拇指。水滴籌是國內領先的個人大病求助網際網路服務平臺,也是國內網際網路個人大病籌款0服務費的開創者。
  • 水滴籌打出健康扶貧組合拳 不讓「病根」變「窮根」
    作為國內領先的個人大病網絡籌款平臺,水滴籌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充分發揮自身行業優勢,通過投入愛心補貼金、籌建大病救助站等多種方式,積極參與扶貧攻堅戰役,彰顯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2020年,水滴籌宣布向四川省範圍內投入超過2000萬元的「愛心補貼金」,用於幫扶10000個困難大病家庭就醫診療。「愛心補貼金」,是水滴籌針對家庭經濟情況確實困難和積極自救的患者,參考其社交網絡中愛心支持的情況向其發放的援助款項。
  • 水滴籌為更多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帶來希望
    確實還有很多家庭面臨著大病沒錢看病的窘境。一旦罹患重病,治療花費少則上千,多則上萬,如果病情嚴重,不得不進行手術或者住進ICU,那高昂的費用對一個普通的家庭來說更是一場災難。常言道"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很多大病患者家裡積蓄花光之後,只能四處借錢,親朋好友、鄰裡鄰居,低眉順眼的借錢,而能借到的對於高昂的醫療費用來說只是九牛一毛,畢竟親朋好友的數量和能力也是有限的。
  • 水滴籌​、輕鬆籌,誰更勝一籌?
    5月19日,水滴籌、輕鬆籌兩家大病籌款平臺的推廣人員在重慶市腫瘤醫院門口發生衝突,水滴籌2人與輕鬆籌3人互毆,有人受傷。次日,水滴籌、輕鬆籌在雙方的官方微博上發布了聯合聲明。聲明中稱,媒體報導水滴籌和輕鬆籌員工在重慶腫瘤醫院發生衝突,經查實,系雙方員工在溝通中因誤會產生口角爭執,未發生鬥毆和受傷,雙方已達成和解。
  • 守護「平民英雄」 水滴籌·水滴公益照亮健康回家路
    但醫生、警察、消防員、社區工作員等長期服務於社會的人群,因為有穩定的職業和收入,不僅不具備公益組織的救助條件,也未能及時引起社會關注。但是,一旦遭逢大病和意外事故,他們也會和其他人一樣,短時間內就背負嚴重的經濟負擔,甚至造成因病致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