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普通家庭而言,最害怕的一件事情就是家人得重病,一方面誰都不希望看到自己家人受苦;另一方面普通家庭難以承受得住高額的治療費用,有很多家庭為了能夠給家人看病,不僅花光了家裡的積蓄,還背負上了沉重的債務。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網際網路大病眾籌平臺湧現,通過平臺即可將患病家庭與愛心人士緊密地聯結在一起,愛心人士能踴躍獻愛心,及時跟進患者的治療進度,患者可以有錢治病,可以說讓每個人都享有幫助與被幫助的機會。
2016年7月上線的水滴籌,是國內首款零服務費網際網路大病眾籌平臺,一經問世就成為行業黑馬。截至2020年9月底,水滴籌已成功為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免費籌得超過330億元的醫療救助款,近3.3億愛心人士支持了平臺的救助項目,共計產生超過10億人次的愛心贈與行為。
水滴籌之所以受到人們歡迎,和它身上強大的網際網路基因有直接關係,傳統健康保障業具有效率低、信息不透明、覆蓋範圍小等缺點,而具有科技創新基因的水滴籌,整個求助過程透明化、開放化以及高效化,贈與人能夠輕易得知資金的用途、求助對象的情況等信息。
另外,水滴籌能夠獲得人們的好感度,更離不開其在推動大病救助道路上的行穩致遠。今年3月11日,水滴籌「小善日」主會場正式上線,首期主題為「新生」,此後每月11日,水滴籌都推出線上「小善日」品牌活動,聚焦困難大病患者救助。
水滴籌近期公布的平臺十大病種數據顯示,白血病位列平臺求助項目數量第三名,佔比4.4%,同時,白血病是平均籌款金額最高的病種,患者通過水滴籌累計籌得31.2億元。
為了幫助他們及時得到治療,11月水滴籌「小善日」再次集中平臺資源,希望為深陷困境的白血病患者帶來生機。活動期間,共有35.3萬愛心用戶參與其中,產生近37.2萬次愛心贈與行為,為困難大病家庭籌集到超過671萬元治療金。對於符合條件的求助項目,每有一位愛心人士幫助,水滴籌配捐一份康復金,本次活動累計發放愛心補貼27.8萬份。
活動當天,獲得最多愛心捐助的是來自貴州的女童妍妍。妍妍出生於2018年4月,2019年7月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B系)。妍妍的父親潘合毅是一位軍人,2008年,他曾參與汶川地震震中映秀鎮開通生命通道、搜救被埋群眾的工作中;2011年至2017年,他兩次遠赴海外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此外,他還參與過四川瀘州「723水災」抗洪救災、西藏昌都堰塞湖搶險等任務……女兒的突然患病,讓這個入伍十幾年的軍人含淚提交了退伍申請,陪伴家人一起開始了「癌症殲滅戰」。小善日期間,超過2.5萬水滴愛心用戶向妍妍伸出援手,共籌集資金超過55萬元。
正如《愛的奉獻》中所唱:「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展望未來,水滴籌將把「小善日」的溫暖延續,並呼籲更多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構建更完善、更高效的幫扶渠道。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艾瑞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