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鈦媒體APP
線上公關戰頻發,線下籌款顧問爆發衝突、大打出手,組成了近日網絡大病眾籌的行業關鍵詞。
而自2014年輕鬆籌最早入局大病眾籌始,經過近6年的迭代之後,大病眾籌平臺正加速向健康險的網絡銷售平臺轉型。在眾籌、互助業務階段累計的數億用戶,如今成了形形色色的健康險競逐的潛在客戶群。
大病眾籌、互助計劃及至健康險的大眾銷售平臺,構成了目前業內主流玩家的業務模型——通過大病眾籌和互助引流,它們並不盈利乃至虧損;健康險銷售平臺則是真正的盈利點在此,也是被眾籌企業們寄予厚望、形成業務閉環的關鍵一環。
2018年以來,流量巨頭的漸次加入成為這一行業的鮮明趨勢——輕鬆籌、水滴籌的投資方陣營中均有騰訊,相互寶則由螞蟻金服直接發起,滴滴、蘇寧、美團、360、百度等等流量巨頭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親自下場,湧入網絡互助。
螞蟻金服的相互寶甚至在一年時間內就突破了億元會員,網絡互助領域的降維打擊再一次隱隱出現。坐擁巨大流量和團隊資源的他們有足夠的耐心,坐看市場萌芽、擴展與成熟。但是與此同步,市場競爭壓力之下,部分平臺常常出現危險的「動作變形」。
作為「晚入場」的代表,2019年6月,360互助正式上線,同年10月,360金融獲得保險經紀牌照。而在日前,360大病籌確認完成對大病救助平臺「壁虎諾言籌」的收購。
近日,就近期大病眾籌行業的熱點話題,鈦媒體採訪了360大病籌創始人李明澤、360大病籌全國線下營銷負責人王勝均。
李明澤介紹,作為後來者,360大病籌確立了差異化模式,概括起來是「免費」、「不設資金池」、以及「T+0隨取」,並希望以此推動行業樹立標準。
這其中的免費,即對用戶的籌款不收手續費、服務費、提現費等,用戶「籌多少、得多少」。「我們完全不收取任何費用,包括會全額為用戶補貼支付,所有支付通道的手續費由360大病籌來承擔。」
李明澤提到,大病救助的商業鏈條很長,創業公司很難有完整的生態變現能力和牌照能力。在他看來,「水滴籌、輕鬆籌佔據較大的市場份額,如果沒有強大的資金能力跟集團科技的積累,大數據的積累,很難再去衝進一個相對充分競爭的市場,很難再有新的湧入進來。」
數據來源:根據網絡公開資料整理
平臺如何保證籌款信息真實性?
鈦媒體:獲客方面是如何規劃的?如何保證真實性?
李明澤:獲客是有兩個部分,包括360金融和360整個體系內的產品線,都有很好的線上的流量渠道可以給到我們。包括360搜索,每天有大量的人去搜索各種疾病相關的知識,疾病相關的治療方案或者是籌措資金的渠道,我們會精準的對他進行觸達或者推送,包括在360其他的產品中。
第二個方面,會有一些用戶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或者受限於自身的條件或者文化水平不夠,沒有辦法自主發起,我們線下也會有一些相關的籌款顧問團隊,能支持到他,到現場幫他進行操作。
鈦媒體:線下的渠道,也就是籌款顧問,他們的工資和績效的構成會不會跟他獲取病患的數量掛鈎?
王勝均:有一定關係,但是薪酬設計不是100%的與其掛鈎,有底薪,有相應的績效,績效需要完成公司很多方面的指標,發展病患案例是其中一個指標,另外還有需要去談一些醫院的合作關係,去跟醫院做一些活動,其他方面的指標,不是把發起案例作為絕對的指標來呈現。
鈦媒體:一個病人發起大病眾籌,平臺如何去核實病情?
王勝均:核實有幾個方面,線上和線下兩塊都有。線下在各個城市有一幫一的籌款顧問,有些用戶文化素質並不是很高,沒辦法從網上直接提取相關的需求,這時需要籌款顧問進行幫助,進行指導。籌款顧問在進行幫助的時候,就需要在醫院去核實相關的信息。
李明澤:線上的流程,如果是一個正常人肯定是過不了的,轉發的條件都要做先置的審核,先置審核確定的至少的條件是病情是真實的,先置審核完成之後,一般來說為了不耽誤用戶籌款,用戶可以進行基本的操作。後續他還會進行二道的核實,很快在24小時之內,要求用戶上傳六項資料標準其中的三到四項,包括不限於診斷證明,用藥清單,花費情況,病例照片,生活照等。
同時,我們設立了比較完善的舉報機制,如果一個項目其中是有任何一條舉報沒有處理,這個錢是無法從平臺取走的,在部分醫院,剛才也提到在部分醫院裡實現了his直連的,只要用戶授權籤名之後,可以通過他的身份證信息,可以直接從his系統中找到花費、欠費以及所患病的具體的情況。這個確實受限於技術的問題,還沒有覆蓋到那麼多,大概兩三百家。
持續補貼是否可以持續?
鈦媒體:目前補貼的戰略是否可以持續?
李明澤:這種補貼並不算是惡性,像美團、餓了麼線下對C端用戶的補貼,更多補貼的是籌款人要為此承擔的額外花費,比如說支付的通道費用,這個是硬性的,無論什麼平臺都會要承擔的。我們不想讓用戶本身在資金比較缺乏的情況下再承擔這部分費用,所以我們補貼了,補貼的費用是相對可控的。
第二,隨著商業化進程的推動,隨著用戶對我們使用的越來越多,拉動的流量會越來越多,我們的商業化,360保險板塊對用戶的信任程度也加強,我們相信很快會達到一個相對健康的狀態,商業還是最好的慈善,以這種商業模式進行運轉。
水滴和輕鬆籌都很好地證明了這種商業模式的可行性,都是運作了一個是4年的公司,一個是6年的公司,所以我認為這個產品對用戶是很剛需的產品,這種需求肯定是100%存在的,現階段來說,剛才也提到還是優先考慮如何服務好用戶,而且靠著360金融集團的能力,短時間內看來不會有這方面的壓力。
如何與先行者爭奪市場?
鈦媒體:與輕鬆籌、水滴籌相比,360大病籌的用戶規模尚小,如何追趕?
李明澤:從目前我們推薦的情況來看,對用戶來說選擇哪個平臺沒有絕對的忠誠度。從發款來說沒有絕對的品牌優勢。第二個方面,剛才大家也在討論首選的方式,從中國人保障的角度來說是很不健全,本身現在中國人均的保險覆蓋率也比較低,哪怕說進一步提高,相對來說也不會達到很高的水平。而且整個中國的貧富差距也在加大,患了重大疾病以後需要救助的人群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會存在。因為有需求在,自然就有我們存在的價值。
第二點,個人救助業務是一種比較注重用戶體驗和用戶籌款效果的工具,怎麼能夠讓捐助的人更加信任你是很重要的,先發的產品未必就可以一直存在於市場。籌款產品對大部分用戶可能是一個一次性使用的產品,所以如何更好地去服務好用戶,可能是我們這階段更注重的,而不是說單純地為了要去追趕用戶的存量差距,刻意地做很多動作。
如何看待網絡互助的火熱?
鈦媒體:如何看待網絡互助在近年來的火熱局面?
李明澤:籌款這端,我們認為這一塊沒有太多給新玩家的機會了,我們可能是拿到最後一張門票的企業。而大病救助這個市場,玩家不太多,曾經也很多過,但很快都消聲匿跡了。
因為大病救助這個產品整個商業鏈條比較長,「羊毛出在狗身上」,我們完全對用戶不收取任何費用來服務用戶,可能整個變現是在另一群人群中產生的,小的創業公司很難有完整的生態變現能力。
保險又是強監管行業,一般小型公司很難擁有牌照能力。此外,大病救助這個業務市場上水滴、輕鬆籌佔據較大的市場份額,如果沒有強大的資金能力跟集團科技的積累,大數據的積累,很難再去衝進一個相對充分競爭的市場,很難再有新的湧入進來。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蔡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