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長效機制,愛心籌推動大病求助行業自律公約再升級

2020-12-27 手機鳳凰網

日前,愛心籌攜手輕鬆籌、水滴籌、360大病籌,聯合發布《個人大病求助網際網路服務平臺自律公約2.0》,呼籲業內各家平臺遵守並推動規則完善,共同營造、維護一個互信互助、積極向上的個人大病求助領域環境,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真正幫助有需要的困境大病患者和家庭。

據了解,2018年10月,作為首批發起平臺,愛心籌與輕鬆籌、水滴籌共同發布了《個人大病求助網際網路服務平臺自律倡議書》和《個人大病求助網際網路服務平臺自律公約》(以下簡稱《自律公約1.0》)。倡議書和自律公約發布近兩年來,三大平臺對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造,加強求助信息前置審核,建立了失信籌款人黑名單機制,推動了個人大病求助行業技術標準的制定,推動平臺服務向信息化、流程化、智能化轉變,對整個網際網路個人大病求助行業自我規範起到了典範作用。

本次《個人大病求助網際網路服務平臺自律公約2.0》版本的發布,歷經近半年時間的反覆研討和條款修訂,在《自律公約1.0》版本的基礎上,對求助信息的發布、公開及審核有了更為嚴格及細化的標準。包括求助人基本醫療保障情況、商業保險情況、是否享受低保、是否建檔立卡貧困戶,是否獲得政府醫療救助、是否在其他平臺發起籌款等可提供的信息。在款項籌集、提取的處理上,對於實際籌得金額超過(含)30萬元或實際籌得金額超過(含)5萬元且信息公示不完整的項目,平臺應當積極與醫療機構對接,將所籌款項直接撥付於求助人所在醫院的就診帳戶,或由發起人、求助人提供預期醫療計劃、醫療花費清單等材料,經平臺審核並公示後分批打款。

愛心籌負責人表示,本次《個人大病求助網際網路服務平臺自律公約2.0》版本的發布,將有助於進一步淨化行業環境,提升行業準入門檻。網際網路個人大病求助領域要健康快速發展,除了依靠監管力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各平臺要把行業自律作為企業立身之本,加速平臺專業化、革新化的進程,從內部做到發展規範化、風控機制長效化、徵信體系完備化,強化個人大病求助平臺的社會責任意識,健全責任管理制度,自律自強,理性發展。

據了解,愛心籌致力於為中國大病家庭改善醫療資金支付能力,截至2019年底,平臺註冊用戶數突破 2 億,已有超過 2.7 億人次通過「愛心籌」平臺參 與愛心贈與,幫助全國各地近 60 萬大病家庭籌到超 80 億元治病錢。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360大病籌啟動愛心合伙人計劃 已在重慶、江蘇等地進行測試
    【TechWeb】11月23日消息,近日,360大病籌推出愛心合伙人計劃」,該計劃以大病籌平臺為中臺,全民動員幫扶病患模式,鼓勵更多社會愛心人士關注身邊病患,緩解貧困家庭「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據悉,該計劃依託網際網路科技和全民眾包參與機制,愛心合伙人探索大病籌款需求發現和服務供給實現線上化,推動行業從線下獲客向數位化提升質效。
  • 為困境大病家庭帶來守護,愛心籌科技助力脫貧攻堅
    4歲的小兒子仍在上幼兒園,公婆也因患慢性大病無任何勞動能力,面對巨額的治療費用,沉重的生活壓力猶如大山一般向這個家庭壓來。在病友的建議下,劉夢通過愛心籌平臺向社會發起求助,期盼能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多爭取一些生命的時間,度過這生死難關。在愛心籌平臺發起的求助項目最終獲得超過1萬3千餘次傳播,籌得款項28萬餘元,為劉夢的後續治療帶來莫大的幫助。
  • 惡意籌款案例佔比0.3% 水滴籌上線「水滴行者」風控系統
    北京商報訊(記者 姚倩)11月23日,水滴籌最新數據顯示,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平臺共收到大病求助申請超過60萬個,其中,19052個疑似不合規求助項目在風控環節被發現,1884個惡意籌款申請被終止並退款,惡意籌款案例佔比0.3%。出現惡意籌款,水滴籌通過升級風控系統,建立風險管控與預警模型,推動風險管理的自動化。
  • 水滴籌打造「小善日」活動品牌,促大病救助事業發展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網際網路大病眾籌平臺湧現,通過平臺即可將患病家庭與愛心人士緊密地聯結在一起,愛心人士能踴躍獻愛心,及時跟進患者的治療進度,患者可以有錢治病,可以說讓每個人都享有幫助與被幫助的機會。2016年7月上線的水滴籌,是國內首款零服務費網際網路大病眾籌平臺,一經問世就成為行業黑馬。
  • 水滴籌保障億萬家庭,助推廣大人民群眾病所有醫
    近年來,個人大病求助網際網路服務平臺作為個人求助及社會互助的創新模式,發揮了輔助的「救急難」作用,幫助不少家庭度過難關,成為現階段社會救助體系及醫療保障體系的有益補充。以大病籌款求助平臺水滴籌為例,用網際網路科技助推廣大人民群眾有保可醫保障億萬家庭,給民眾提供一張健康「安全網」。在眾多網際網路理念的大病籌款平臺中,水滴籌受到了眾多籌款者和愛心人士的認同。在競爭激烈的網際網路健康保障行業中,為什麼水滴籌可以脫穎而出呢?
  • 水滴籌服務全面升級,幫扶大病困難群體
    但是,又從另一方面而言,醫療技術雖然發展得十分先進,但患大病時昂貴的醫療費用依然是很多家庭面臨的難題。俗話說,一方有難,八方相助。水滴籌為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搭建了一個網絡互助網絡求助平臺。,通過在朋友圈等社交網絡來籌集資金,且捐助過程操作簡單,沒有繁雜的步驟,熱心網友還可以獻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也可以讓資金困難的患病家庭減輕一些醫療負擔。
  • 發布行業自律公約規範玉石電商經營
    2020珠寶行業數位化賦能智囊峰會在南海舉行 發布行業自律公約規範玉石電商經營 珠江時報訊(記者/李春妹通訊員/刁秀玲)昨日,2020珠寶行業數位化賦能智囊峰會在桂城平洲舉行,會上發布《翡翠玉石電子商務行業自律公約》,呼籲業內遵守公約,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 水滴籌,免費為大病患者籌得救助款超過370億
    來源:時刻頭條截至2020年12月底,僅僅"四歲"多的水滴籌已經成功為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免費籌集到的醫療救助款超過370億元,這串數字代表著有將3.5億愛人人士參與了水滴籌的救助項目,超過11億人次的愛心捐贈和行為。
  • 本該救死扶傷卻身臥病床 罹患白血病醫生在360大病籌發起求助
    迫於無奈,其家人在360大病籌發起求助,希望在愛心力量的幫助下幫助劉醫生渡過難關。劉醫生是一名內科大夫,年輕的他工作努力,一家人的日子過得溫馨又有盼頭,但一場疾病的到來卻粉碎了這個家庭原本幸福的生活。在2019年年末,劉醫生身體不適,便去當地醫院檢查。經診斷劉醫生患有高危型急性白血病,當天直接被轉送至北京的醫院接受治療。
  • 水滴籌、輕鬆籌,誰更勝一籌?
    水滴籌、輕鬆籌都是打著「幫助籌款」的旗號來獲取用戶。而最終都會將這些用戶轉化成為保險用戶,再跟保險公司合作收傭。《商界》記者調查發現,不管是通過輕鬆籌還是水滴籌的求助連結,點進去為求助人捐款時,都會在頁面出現「大病互助權益」的廣告。
  • 水滴籌​、輕鬆籌,誰更勝一籌?
    而最終都會將這些用戶轉化成為保險用戶,再跟保險公司合作收傭。《商界》記者調查發現,不管是通過輕鬆籌還是水滴籌的求助連結,點進去為求助人捐款時,都會在頁面出現「大病互助權益」的廣告。▲圖片來源: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除了保險,公益也是其引流的手段。
  • 360大病籌愛心報告:」小錢」的救助力量
    2020年12月22日 09:04 閱讀:4,628 近日,360大病籌正式對外公布
  • 天津市發布物業管理行業自律公約
    市物業管理協會昨天發布《天津市物業服務行業自律公約(試行)》,自律公約對物業服務企業、物業服務從業人員行為規範做出針對性、指令性和禁止性規定和要求,並明確罰則。這是本市物業管理行業首次自發倡導組織籤訂的行業公約。昨天下午,市物業管理協會會員單位467家企業代表履行了自律公約籤署手續。
  • 對話360大病籌創始人:大病眾籌行業,新玩家可能沒有入局機會了
    來源:鈦媒體APP線上公關戰頻發,線下籌款顧問爆發衝突、大打出手,組成了近日網絡大病眾籌的行業關鍵詞。而自2014年輕鬆籌最早入局大病眾籌始,經過近6年的迭代之後,大病眾籌平臺正加速向健康險的網絡銷售平臺轉型。在眾籌、互助業務階段累計的數億用戶,如今成了形形色色的健康險競逐的潛在客戶群。
  • 為大病患者健康護航 輕鬆籌·輕鬆互助為我國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添磚...
    但對於重病患者來說,巨額的醫療費用仍然是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而網絡互助無疑為那些大病患者構建了一道安全保障堤壩,哪輕鬆籌·輕鬆互助,就是這樣一個服務於重病患者的安全堤壩。醫療保障主要是保基本需求大病患者負擔仍然很重中國的醫療保障制度,突出的是全民覆蓋,其體現的是體現人人享有,以保障基本服務和基本需求為主。
  • 水滴籌:希望成為大病家庭困境中的一抹《驕陽》
    作為電影的支持單位,水滴公司希望能夠通過影片,讓社會公眾能夠更加了解大病群體面臨的困境,推動大病救助事業的發展。徐林母子所在的愛心小家匯聚了許多癌症病友家庭,他們雖然身份背景不同,卻經歷著相似的求醫故事,面臨著幾乎一樣的困境:缺錢。影片中有這樣一幕,徐林得知新來北京給孩子治病的媽媽後續還需要30萬醫療費,借遍了親朋好友依然湊不上時,推薦她像自己一樣使用大病籌款平臺。孩子媽媽文化水平不高,不會寫求助文章,徐林帶著這位母親找到一名可以協助撰寫籌款文章的公益專員,了解孩子情況後幫忙在網上發起了求助。
  • 水滴籌為愛籌款 孝孫寫信感謝好心人
    近年來,得益於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隨之興起的網絡大病救助平臺讓患病家庭看到了一絲希望的曙光。在網際網路廣泛應用的今天,通過運用網際網路大病救助平臺將大病患者急需治療費用的需求在熟人和社會人士之間進行傳播,讓更多的愛心人士參與眾籌醫療費,幫助大病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