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國兩會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全市法院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全國「兩會」會議精神,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李靜
一、著力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認真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依法懲治犯罪、妥善化解矛盾,深入推進平安天津建設。
一是依法嚴懲各類犯罪。堅持把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嚴厲打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暴力恐怖等犯罪,全力維護我國安全穩定和發展利益。依法懲治腐敗犯罪,認真貫徹監察法和新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加強對職務犯罪大要案的審理,促進反腐敗鬥爭深入開展。依法懲治影響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各類犯罪,嚴厲打擊嚴重暴力犯罪、多發性侵財犯罪以及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加大對侵犯婦女兒童、危害校園安全、妨害公共運輸安全等犯罪的打擊力度,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依法打擊群眾反映強烈的網絡黃賭毒、網絡傳銷、網絡套路貸等犯罪,嚴厲打擊侵犯公民隱私、損壞數據安全、竊取數據秘密等違法犯罪活動,維護清朗安全的網絡環境。
二是深化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圍繞「無黑城市」目標,推動提質增效,建立大案聯辦、難案精辦、簡案快辦工作機制,集中精幹力量,以最優的團隊、最強的力量審理好涉黑涉惡案件。緊盯重大涉黑涉惡案件審理,加大「打傘破網」「打財斷血」力度,打深打透。嚴格依法辦案,嚴把事實關、證據關、程序關和法律適用關,防止人為「拔高」或者「降格」,確保辦案質量。瞄準「積案清零」目標,明確工作時間表、倒排工期,加快審判進度,確保按期完成審判任務。加大宣傳力度,通過集中宣判、發布典型案件等形式,為掃黑除惡營造強大輿論氛圍。圍繞「長效常治」,加強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深入梳理基層治理中存在的普遍性、深層次問題,主動提出司法建議,堵塞治理漏洞。
三是加大涉疫矛盾化解力度。深入研判分析疫情對企業復工復產帶來的影響,採取有力措施,通過司法手段幫助企業應對難題,渡過難關。妥善審理涉企勞動爭議、破產重整、買賣租賃、建設工程、債務合同、運輸服務等糾紛,儘量通過和解、調解等方式化解糾紛,強化公正規範文明善意執行,提升執行工作的規範化和精細化,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對因疫情引發的矛盾糾紛,加大排查調處力度,及時發現各類風險隱患,堅持抓早抓小,綜合運用法、理、情相結合的方式依法有效化解。
四是積極參與市域社會治理。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大力支持「無訟社區」等社會治理創建活動,進一步完善訴訟與非訴訟解紛方式分流機制,加強線上訴非對接、訴調對接,注重發揮行業調解、行政調解、人民調解等調解組織作用,加強委派調解、特邀調解,增強司法確認質效,引導當事人更多選擇非訴方式解決糾紛。紮實做好涉訴信訪工作,深化領導幹部接訪約訪下訪回訪「四訪」制度,著力排查立、審、執各環節的苗頭性問題,加大初信初訪處置力度,強化釋法明理、教育疏導,避免重複訪,堅決防止司法個案演變成社會面。
二、著力服務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
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提升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健全完善產權司法保護機制。堅持全面、依法、平等保護原則,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穩定社會預期。聚焦民營企業發展中的難題,強化產權司法保護,依法懲治各類侵犯產權犯罪,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合法財產與犯罪所得、正當融資與非法集資的界限,堅決防止把經濟糾紛當作犯罪處理、將民事責任變為刑事責任,嚴格依法適用強制措施和查封、扣押、凍結措施,嚴禁超標的查封財產。
二是健全完善服務打好「三大攻堅戰」司法保障機制。對接「精準脫貧」,依法妥善審理涉「三農」案件,嚴厲懲處虛報冒領、截留私分、擠佔挪用扶貧資金等犯罪行為,快審快執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及時發現案件審判執行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隱患,依法穩妥處理。健全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重大環境資源案件報備等制度,加強對環境汙染防治、生態保護、資源開發利用和環境公益訴訟等案件的審判力度,助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三是健全完善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司法保障機制。進一步深化跨域訴訟服務,繼續推動網上跨域立案,探索建立案件識別管理和關聯案件檢索機制,實現京津冀三地在線聯動調解,為三地人民群眾提供更便捷優質的訴訟服務。進一步健全重大疑難案件會商機制,對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案件,特別是涉雄安新區案件、交通一體化、跨行政區域的環境保護案件等加強會商,保證法律適用統一。進一步落實執行聯動協作機制,完善異地執行通報和保障制度,深化落實失信被執行人聯合信用監督、警示、懲戒機制,推動京津冀地區誠信體系建設。
四是健全完善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司法保障機制。圍繞服務保障創新驅動發展,依法嚴厲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的行為,加強懲罰性賠償適用力度,加大對知名品牌、關鍵核心技術的司法保護力度,以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堅定創新創業者的信心。圍繞服務保障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強涉外商事海事審判,大力推進專業化審判,為港口經濟、海洋經濟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圍繞服務保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破產審判工作,建立破產清算與破產重整識別機制,推動破產案件繁簡分流,充分發揮破產重整制度的拯救功能,促進有價值的危困企業再生。進一步推進破產管理人市場培育和多元化發展,提升管理人的專業水平和執業能力。
五是健全完善服務法治化營商環境保障機制。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市委關於優化營商環境的部署,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全力支持優化營商環境協調機制建設。圍繞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目標,以優化「執行合同」「辦理破產」「保護中小投資者」三項指標為抓手,著力加強產權司法保護、維護公平市場交易秩序、完善破產審判機制、促進社會誠信建設、提升審判質效以及提升訴訟自動化、便利化、透明化等工作,進一步提高司法能力水平。
三、著力深化司法為民實踐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推動解決司法領域群眾關注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
一是全面推進現代化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相結合,把訴訟服務中心打造成集約化綜合服務平臺、訴前多元化解糾紛平臺、案件「分調裁審」有機銜接平臺、法治宣傳教育平臺和司法為民形象展示平臺五大平臺。以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為出發點,進一步升級改造「天津法院訴訟服務網」,打通當事人線上線下身份認證通道,全面提供一站式在線訴訟服務。切實提升網上、跨域立案訴訟服務水平,完善工作規則,依法簡化流程,積極推廣網上開庭、網上調解、視頻接待。推進審判輔助事務集約化,升級完善「在線保全中心」,不斷提升財產保全案件辦理在線率,逐步完善保全集約辦理,加快推進全市法院統一送達平臺,努力為當事人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準的司法公共服務。
二是不斷加強民生司法保障。認真貫徹實施民法典,依法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妥善審理涉教育、醫療、養老、住房、勞動就業等領域相關案件,健全完善國家賠償和司法救助工作機制,加強對婦女、兒童、老年人以及殘疾人、貧困人口等弱勢群體的司法保護。加大對婚姻家庭、鄰裡糾紛、物業糾紛等案件調解力度。依法妥善審理涉及社會基本行為的案件,以公正裁判為社會樹立規則、引領風尚,讓「小」案件發揮出大效應。加強裁判說理,主動回應人民群眾對熱點案件的關切,使案件審判成為釋法明理的生動社會「法治公開課」。
三是健全切實解決執行難長效機制。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市委關於加強綜合治理從源頭切實解決執行難問題的相關意見要求,充分發揮司法裁判聯動中心職能,大力推動執行聯動,加強聯合信用懲戒,形成切實解決執行難的強大合力。深化執行指揮中心實體化運行,強化對下督辦、分級分時督辦等工作機制,實現對案、對人、對事的全方位精細化管理。用足用好失信名單、限制消費、罰款、拘留等強制措施,堅決打擊拒不執行、抗拒執行行為,全面擠壓規避、逃避執行空間。進一步轉變執行方式,採取多種措施促使被執行人自動履行,探索建立被執行人自動處置財產工作機制,嚴格規範執行案款管理,兌現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
來源:天津高法
●
●
● 是失信被執行人?疫情期間也要安全送你回家!
●
● 最高法發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大典型民事案例
●
●
●
原標題:《聚焦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李靜:充分發揮審判職能 服務保障天津高質量發展》
閱讀原文